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威 杨宇 +1 位作者 胡晖 黄葆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3期589-591,共3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及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3例CHD介入治疗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影响CHD患儿父母焦虑及需求的因素,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CHD患儿父...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焦虑及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3例CHD介入治疗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影响CHD患儿父母焦虑及需求的因素,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CHD患儿父母的焦虑总分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影响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因素是:患儿年龄、与患儿关系、家庭地域、经济状况及患儿病情;CHD患儿父母需求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患儿治疗及预后、病情保证及帮助患儿;CHD患儿父母的焦虑与需求之间呈正相关(r=0.232,P<0.05),焦虑状态与患儿治疗及预后、病情保证、帮助患儿及情感支持之间呈线性关系(r=0.201、0.194、0.213、0.183,均P<0.05)。结论 CHD患儿行介入治疗时其父母普遍存在焦虑状况,在护理患儿的同时注意缓解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并满足其各方面需求,对于临床上CHD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焦虑 需求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俞翠芳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21-722,共2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于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观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于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PSP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与对照组的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更好的改善社会功能,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丙戊酸钠 帕利哌酮
原文传递
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邝俭玲 苏保育 +9 位作者 刘间芳 何流英 潘友葵 杨宇 梁菊芳 杜洪英 林春洁 梁润娣 邓文 刘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再就业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及1年两个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有39例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照组为26例;研究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研究组患者有13例已就业,对照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673,5.208,5.551;P〈0.05);院外延续护理开始前,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延续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为(54.34±6.608)分,高于对照组(43.63±5.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1);研究组患者1年后EQOLI-74评分为,躯体功能(62.14±7.16)分、心理功能(61.54±7.14)分、社会功能(60.42±5.28)分,均高于对照组(62.14±7.16)、(61.54±7.14)、(60.4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3.259,3.959;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院外延续护理 首发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阿戈美拉汀对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梁卫峰 肖旭曼 +1 位作者 莫珠成 江连娣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阿戈美拉汀对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共6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分别在阿戈美...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阿戈美拉汀对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共6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分别在阿戈美拉汀基础上给予伪重复经颅磁刺激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阿戈美拉汀治疗成人首发抑郁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成人 抑郁症 疗效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国洪 俞洋 +2 位作者 黄史青 丁振江 梁震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03-804,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抗抑郁药 艾司西酞普兰
下载PDF
精神科患者外出功能检查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卫峰 莫珠成 +1 位作者 江连娣 洪小娜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外出功能检查的护理风险,评价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鱼骨图分析我院精神科患者外出功能检查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原因,从2015年5月开始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防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风险发生前5位因素分...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外出功能检查的护理风险,评价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利用鱼骨图分析我院精神科患者外出功能检查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原因,从2015年5月开始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防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风险发生前5位因素分别为检查前情绪不稳(40.11%),检查时间、顺序安排不合理(20.48%),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患者脱离视线(15.36%),候检环境嘈杂、闷热(13.51%),陪护人员不足(7.25%)。防范措施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率为5.56%,实施后发生率为1.16%(P<0.05)。结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显著降低外逃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外出检查 护理风险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国洪 梁震韬 +2 位作者 俞洋 黄史青 李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8周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分别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疗效评价;于第8周末评价副反应。结果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氟哌啶醇致药物性心肌病一例
8
作者 邓文 徐彩霞 杨宇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5,共1页
患者男,32岁。因失眠、言行异常1个月余,加重伴呆滞少语1周,于2010年1月24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09年12月中旬无诱因出现无法入睡,讲话凌乱,坐卧不宁等,1月17日开始,患者病情加重,彻夜不睡,呆滞,常站着发呆,不理人,言语减少... 患者男,32岁。因失眠、言行异常1个月余,加重伴呆滞少语1周,于2010年1月24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09年12月中旬无诱因出现无法入睡,讲话凌乱,坐卧不宁等,1月17日开始,患者病情加重,彻夜不睡,呆滞,常站着发呆,不理人,言语减少,进食差。家人将其送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药物等依赖史。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rain,血压120/8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晰,一般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心肌病 氟哌啶醇 神经系统检查 2009年 药物过敏史 住院治疗 入院体检 呼吸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