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关系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崔西玉 陈曼彤 吴穗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5例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进行了食管24hpH值监测及胃镜检查,并分析食管pH值与症状的关系,并以22例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食管24hpH监测的各...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5例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进行了食管24hpH值监测及胃镜检查,并分析食管pH值与症状的关系,并以22例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食管24hpH监测的各项指标与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5),胃镜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症状与酸反流密切相关。结论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酸反流比普通GERD患者重,并且哮喘为患者的唯一临床表现,而无食管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胃镜 PH监测 GERD 消化系统
下载PDF
芍药汤保留灌肠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1 位作者 韩宇斌 邓健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938-940,共3页
[目的]观察芍药汤保留灌肠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予美沙... [目的]观察芍药汤保留灌肠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汤保留灌肠治疗,均连续治疗21d的。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大肠杆菌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芍药汤保留灌肠能显著提高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芍药汤 保留灌肠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关伟 陈建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7期1054-1054,1128,共2页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70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70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关伟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1期6604-6605,共2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患者入院24 h内以及治疗7 d后采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6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加味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黏膜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1 位作者 邓健敏 韩宇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IBS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肠黏膜5-HT含量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在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2治疗组、对照组给药前后血清5-H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含量及5-HT3、5-HT4受体mRNA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IBS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小肠黏膜5-HT含量及降低5-HT受体mRNA表达降低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 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硫唑嘌呤合加味愈疡汤对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替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1 位作者 邓健敏 韩宇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硫唑嘌呤(AZA)合加味愈疡汤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SD-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中西结合组(即AZA合加味愈疡汤治疗下,激... [目的]观察硫唑嘌呤(AZA)合加味愈疡汤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SD-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中西结合组(即AZA合加味愈疡汤治疗下,激素逐渐减量,并在3个月内停用,完成替代治疗)30例;AZA组(AZA治疗下,激素逐渐减量,并在3个月内停用,完成替代治疗);对照组(激素继续治疗者)30例,疗程为24周,比较治疗后3组的临床综合疗效、镜下结肠黏膜象,以及血浆IL-8、TNF-α,以及患者血清ALT、AST变化。[结果]3组在临床综合疗效,降低患者血清ESR、CRP、IL-8、TNF-a的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镜下结肠黏膜象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改善较AZA组、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血清ALT、AST,中西医结合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唑嘌呤组、对照组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加味愈疡汤 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莉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原文传递
柴胡疏肝散对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1 位作者 韩宇斌 邓健敏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气郁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治疗组予ERCP取石联合柴胡疏肝散中药治疗。留取ERCP术...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气郁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治疗组予ERCP取石联合柴胡疏肝散中药治疗。留取ERCP术中及术后第3天、第7天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检测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ase)活性、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钙离子(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胆汁成分与术中比较,2组TBA含量均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治疗组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善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从而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肝胆气郁 柴胡疏肝散 胆汁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直接胆红素 钙离子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9
作者 关小明 陈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U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U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积比值(NP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粪便指标[粪钙卫蛋白(FC)、粪乳铁蛋白(FL)]。结果 研究组NLR(3.54±1.02)、PLR(223.39±45.27)、NPR(15.01±4.28)、SAA(22.60±5.08)mg/L、TBIL(19.03±7.56)μmol/L、IBIL(10.39±3.09)μmol/L、FC(177.24±21.27)μg/g、FL(201.72±32.11)μg/g均高于对照组的(1.54±0.68)、(75.35±22.21)、(8.11±2.99)、(3.89±1.32)mg/L、(15.01±7.31)μmol/L、(7.43±2.81)μmol/L、(32.42±13.71)μg/g、(55.00±17.50)μg/g(P<0.05);研究组MLR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中度组的NLR(3.99±1.13)、PLR(247.56±80.39)、SAA(33.76±11.04)mg/L、FC(279.48±104.63)μg/g、FL(278.05±47.36)μg/g均高于轻度组的(3.08±1.02)、(199.21±78.25)、(11.43±5.30)mg/L、(75.00±23.14)μg/g、(125.39±31.77)μg/g(P<0.05);中度组NPR、MLR、TBIL、IBIL与轻度组相比无差异(P>0.05)。NLR、PLR、NPR、SAA、TBIL、IBIL、FC、FL是UC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 NLR、SAA、FC是U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诊断UC时使用非侵入性指标,对随时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非侵入性指标 诊断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前病变对COX-2、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锴 陈锦锋 +2 位作者 关小明 邓健敏 韩宇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前病变对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9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前病变对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9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COX-2、VE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痛、痞满、嗳气、纳差、乏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X-2(30.25±7.96)ng/ml、VEGF(96.41±23.6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61.64±9.18)ng/ml、(132.58±30.19)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中医证候积分,降低COX-2、VEGF表达,有助于降低癌变几率、减慢癌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益气活血方 穴位贴敷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运动障碍型FD患者NO、Gas及MTL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1 位作者 毛雪梅 邓健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加味四逆散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 目的观察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加味四逆散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随机分为加味四逆散组、吗叮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随机双盲法治疗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运动障碍型FD患者血液中MTL、Gas的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测定血浆NO的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as、一氧化氮(NO)、血浆胃动素(MTL)变化情况。结果加味四逆散能提高MTL水平(P<0.01),降低血清Gas(P<0.01),引起NO水平异常改变(P<0.01),其作用与吗叮啉相仿。结论加味四逆散能有效治疗运动障碍型FD,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动素 胃泌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细胞因子及疗效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健敏 韩宇斌 +1 位作者 陈建林 陈锦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粉口服。8周后比较IL-6...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因子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粉口服。8周后比较IL-6的变化、内镜及组织学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内镜下炎症程度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炎症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炎症细胞因子IL-6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IL-6的下降与内镜及组织学的改善呈正相关。结论丹参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水平,且在内镜及组织学上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丹参 柳氮磺胺吡啶 细胞因子IL-6
下载PDF
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建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2.50%,对照组分别为77.50%、7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激素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患者加用甘露聚糖肽胶囊,服药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的变...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患者加用甘露聚糖肽胶囊,服药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萎缩胃黏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护士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珊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3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患者150例,将对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7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分配8名护士。实验中,分配未进行分层...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患者150例,将对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7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分配8名护士。实验中,分配未进行分层管理的护士给对照组的患者提供护理,分配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后的护士给观察组的患者提供护理,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护理缺陷发生的机率、被投诉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1.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4.0%。显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的机率为5.3%较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的机率12.0%低。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8.0%的护理工作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应用护士的分层管理有利于高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在科室及院内的临床护理中工作进行推广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护士分层管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下支架引流
16
作者 陈锦锋 黎庶熙 +2 位作者 关伟 潘倩萍 陈莉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时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了解胆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并确定置入支架的外径及长度;然后胆管置入导线,并在导丝引导下按常规置入胆管引流支架。术...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时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了解胆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并确定置入支架的外径及长度;然后胆管置入导线,并在导丝引导下按常规置入胆管引流支架。术后观察血清淀粉酶变化及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25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肝总管癌4例,胆囊癌侵犯肝总管2例,胆总管癌15例,胰头癌4例)24例一次操作成功,1例需两次才成功,置入塑料支架25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黄疸消失率48%、88%、96%。未发现与操作相关的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未发现支架移位和阻塞情况。结论胆管恶性梗阻的内镜下支架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消除黄疸,防治化脓性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支架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健敏 黄胜林 陈锦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失笑散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在治疗克罗恩病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失笑散。12周后比较血小板相关参数、... 目的探讨失笑散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在治疗克罗恩病中的作用及对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失笑散。12周后比较血小板相关参数、内镜疗效。结果对照组内镜下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为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D-二聚体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内镜的改善呈正相关。结论失笑散联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克罗恩能明显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且内镜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活动期克罗恩病 失笑散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D-二聚体
下载PDF
抗生素滥用可致伪膜性肠炎
18
作者 李志雄 《医师在线》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患者,女,66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2周前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后出现腹泻,解黏液便,每日3~5次,伴腹痛、里急后重,后出现发热,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粪便常规示白细胞20个/Hp(正常人体的粪便中是没有白细胞,或者... 患者,女,66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2周前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后出现腹泻,解黏液便,每日3~5次,伴腹痛、里急后重,后出现发热,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粪便常规示白细胞20个/Hp(正常人体的粪便中是没有白细胞,或者偶有一些白细胞,即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偶见/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 抗生素滥用 白细胞升高 粪便常规 高血压病史 清热解毒 里急后重 正常人体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基层并非束手无策
19
作者 李志雄 《医师在线》 2016年第35期24-25,共2页
患者王某,男,48岁,体力劳动者,平素饮食不规律。1小时前突发恶心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3次,非喷射性,量约600ml,伴头晕,四肢乏力,少许心悸、胸闷,未解黑便,上腹部不适感,口干,遂来院就诊。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恶心呕吐 体力劳动者 胃内容物 四肢乏力 不适感 上腹部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曼彤 崔西玉 +1 位作者 邱小蕾 刘韶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构成、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3、1998和2003年间经内镜检查的UGB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出UGB 2 347例,199... 目的:探讨近10年来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病因构成、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3、1998和2003年间经内镜检查的UGB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出UGB 2 347例,1993年580例、1998年646例、2003年1 121例。(2)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为UGB常见病因,分别占27.8%、21.1%、9.4%。(3)1993、1998和2003年三个年份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分别占该年份UGB的24.3%、23.8%、17.9%;胃溃疡分别占8.3%、7.3%、4.5%;胃癌分别占6.0%、7.7%、12.0%;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占13.1%、19.8%、27.0%。(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1。(5)随着年龄的增长,UGB的发病例数增加。(6)冬春两季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夏秋两季。结论:消化性溃疡是UGB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胃溃疡的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UGB的病因分布与性别、年龄、季节、年代变化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发病趋势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