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嘉麟 栾立 +1 位作者 田素良 张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5期215-216,共2页
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提高CT对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EH的CT表现,年龄7月~16月(男32例,女16例)。并对48例EH的头部CT片的颅腔横径、前额部蛛网膜下腔、大脑半球间裂、侧裂及各脑池大小... 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提高CT对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EH的CT表现,年龄7月~16月(男32例,女16例)。并对48例EH的头部CT片的颅腔横径、前额部蛛网膜下腔、大脑半球间裂、侧裂及各脑池大小进行了测量。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前额部蛛网膜下腔最大宽径>5mm(占87.5%)、半球间裂>6mm(占62%)、外侧裂>8mm(占75%)、环池>3mm(占74.5)、VT/ST<15%(占62.5)。结论: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可靠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眼眶面颅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云海 田璐 +3 位作者 鲁书琴 田素良 张力 张卫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眼眶面颅骨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眼眶面颅骨外伤患者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眼眶面颅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 目的:探讨低剂量眼眶面颅骨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眼眶面颅骨外伤患者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眼眶面颅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示眼眶面颅骨内解剖结构及外伤性病变,两种扫描方法图像中发现病灶数量相同。两种剂量CT扫描的定性诊断结果也相同。低剂量单圈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为6.57mGy,常规剂量的CT-DIw为13.13mGy,其CTDIw降低了50%的辐射剂量。结论:低剂量CT扫描发现病灶数量及定位定性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对眼眶面颅骨外伤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螺旋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CT 眼眶 面颅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儿童鼻咽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素良 张力 +3 位作者 张卫柏 李俊秋 杨立新 田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8例儿童鼻咽部患者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示鼻咽部的解...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8例儿童鼻咽部患者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及各种病变,两种扫描方法图像中发现病灶数量相同。两种剂量CT扫描的定性诊断结果也相同。低剂量单圈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为6.57mGy,常规剂量的CTDIw为13.13mGy,其CTDIw降低了50%的辐射剂量。结论:低剂量CT扫描发现病灶数量及定性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儿童鼻咽部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螺旋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低剂量 CT 鼻咽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碘海醇造影剂对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的损害及预防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鑫 莫黎红 田素良 《兵团医学》 2010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碘海醇造影剂对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的损害及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静脉肾盂造影和CT增强的CKD患者,按肾功能情况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其中A组62例随机分为水化组32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碘海醇造影剂对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的损害及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静脉肾盂造影和CT增强的CKD患者,按肾功能情况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其中A组62例随机分为水化组32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30例,B组50例随机分为水化组24例和对照组(非水化组)26例,水化组从造影检查当天起予以0.9%的生理盐水以1ml·kg^(-1)·h^(-1)的速度静滴至造影后12小时。所有患者测定造影前以及造影后第1、3、5天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112例患者中发生CIN9例,其中肾功能正常组无一例发生CIN,肾功能轻度损害组,CIN发生率为9/50(1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水化组CIN发生率为1/24(4.17%),对照组CIN发生率为8/26(3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海醇造影剂对肾功能正常的CKD患者比较安全,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发生CIN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水化是预防CIN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低渗造影剂 碘海醇 肾功能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口腔颌面部创伤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璐 高培环 +2 位作者 鲁书琴 田素良 张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薄层连续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等重组观察,重建颌面...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薄层连续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软件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等重组观察,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最佳图像。结果: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颌面部骨折的部位、类型、异物的数目及碎骨片的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3D-SSD。而3D-SSD属立体成像,可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SSD成像能够明确诊断颌面部骨折,可直观地观察到颌面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颌面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颌面部 创伤 诊断 三维成像 多平面成像
下载PDF
哈萨克族人脑室CT测量值年龄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素良 栾立 +1 位作者 范育龙 艾自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2年第5期202-204,共3页
目的 :获取哈萨克族人脑室CT测量值年龄组变化的资料。材料与方法 :选择哈萨克族正常头部CT片 2 0 0例 ,男 10 0例 ,女 10 0例 ,年龄范围 2 0~ 69岁。将头部CT片分为五个年龄组 ,即 2 0~ 2 9岁 ,3 0~ 3 9岁 ,40~ 49岁 ,5 0~ 5 9岁 ... 目的 :获取哈萨克族人脑室CT测量值年龄组变化的资料。材料与方法 :选择哈萨克族正常头部CT片 2 0 0例 ,男 10 0例 ,女 10 0例 ,年龄范围 2 0~ 69岁。将头部CT片分为五个年龄组 ,即 2 0~ 2 9岁 ,3 0~ 3 9岁 ,40~ 49岁 ,5 0~ 5 9岁 ,60~ 69岁组及A组和B组。把各年龄组五项脑室CT测量数据分别输入计算机 ,计算出各年龄组脑室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并进行多个年龄组间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及t检验。结果 :2 0~ 2 9组侧脑室前角的平均值比 3 0~ 3 9岁组的大 ,经显著性检验 ,两组均值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即 2 0~ 2 9岁组侧脑室前角明显大于 3 0~ 3 9岁组。 3 0~ 69岁这四个年龄组五项脑室的CT测量值相比较 ,仅侧脑室脉胳丛球间距离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四项脑室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t>1 96和 2 5 8,P <0 0 1,P <0 0 0 1)。即 60~ 69岁组四项脑室相比较 ,其测量值B组均比A组的大 ,经显著性检验 ,仅侧脑室脉胳纵球间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即B组四项脑室明显大于A组。结论 :五项脑室CT测量值在 3 0~ 69岁四个年龄组中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5 0岁以后增加最为明显 ,提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脑室 CT 测量 年龄组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素良 王新风 +1 位作者 张力 马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第11胸椎上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5ml;扫描时机可在开始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第11胸椎上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5ml;扫描时机可在开始注射造影剂时计时:皮质期25秒,实质期65秒、排泄期延迟8(480秒)分钟,30分钟扫描。将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扫描数据由5mm层厚重建至0.8mm,重建间隔0.4,并将重建后的数据传输至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利用三维图像结合轴位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泌尿系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结果:MSCTU检查正常6例;显示双肾旋转不良,肾及输尿管结石,双侧肾盂旁囊肿,双肾盂输尿管积水,子宫脱入阴道,肾动脉狭窄伴肾萎缩,;,输尿管阴道瘘,膀胱癌等病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MSCTU),利用MPR,VR和MIP等成像方法,是目前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首选,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尿路成像 三维重组 多平面重组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CT薄层扫描技术在颅脑小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
8
作者 张力 王忠全 +1 位作者 鲁淑琴 田素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运用CT薄层扫描技术,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对于怀疑脑内有小的出血灶或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时,应密切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在怀疑的CT层面用5mm层厚扫描,即在被怀疑的层面为中心层面上下连扫3层,这样一些小... 目的:运用CT薄层扫描技术,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对于怀疑脑内有小的出血灶或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时,应密切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在怀疑的CT层面用5mm层厚扫描,即在被怀疑的层面为中心层面上下连扫3层,这样一些小的出血病灶或腔隙性梗死灶方能被显示出来,才能做出明确的CT诊断。结果:小的出血病灶或腔隙性梗死灶均能被显示出来,做出了明确的CT诊断,减少了对疾病的漏诊或误诊。结论:运用CT厚层和薄层扫描技术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有效地配合了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薄层扫描 腔隙性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