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显煌 杨生超 +5 位作者 辛雅萱 屈亚亚 杨琳懿 冯发玉 范伟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目的】了解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方法】以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软件和CUSP程序等对筛选出的47条CDS(coding DNA sequence)进行分析,并进... 【目的】了解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方法】以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软件和CUSP程序等对筛选出的47条CDS(coding DNA sequence)进行分析,并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和PR2-plot绘图分析。【结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不同位置的GC碱基含量比值为GC_1>GC_2>GC_3,说明密码子末位碱基偏性以A/T(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的均值为47.18,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3种绘图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也受到其他因素(如突变)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中确定了UUU、UUA和UUG等18个最优密码子,且大多数以A和U结尾,有且仅有1个以G结尾。【结论】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偏好性以A或U碱基结尾,密码子使用模式受选择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选择的作用较大。该结果可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外源基因密码子改造、提高所转基因在灯盏花叶绿体中的表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工艺初探及功能性物质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倩葶 刘琨毅 +8 位作者 李崇萍 焦文文 念波 蒋宾 施扬 程建胜 赵菊润 张新凤 赵明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花和乌龙茶质量比例为1.00∶0.75,15倍体积60%乙醇浸提60 h,过滤、40℃减压浓缩,160℃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开发出感官特性优良且具有保健功能的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其浸提率可达到46.61%,该固体...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铁皮石斛花和乌龙茶质量比例为1.00∶0.75,15倍体积60%乙醇浸提60 h,过滤、40℃减压浓缩,160℃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开发出感官特性优良且具有保健功能的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其浸提率可达到46.61%,该固体饮料热水溶解后汤色微红透亮、香气怡人、滋味协调。经检测,铁皮石斛花固体饮料的多糖、多酚、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16%、8.93%、22.68%和3.57%;各类氨基酸单体含量均高于各种原料,必需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77%和48.41%;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分别为36.98、34.90和9.85 mg/g。本研究开发的速溶固体饮料,为铁皮石斛花的高值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饮料 铁皮石斛花 乌龙茶 工艺优化 功能性物质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铁皮石斛花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范家坤 刘倩葶 +5 位作者 罗慧 李崇萍 唐卿雁 赵菊润 张新凤 赵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34-8341,共8页
目的明确铁皮石斛花的营养价值,促进其开发利用。方法以烘干后的铁皮石斛花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铁皮石斛花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 目的明确铁皮石斛花的营养价值,促进其开发利用。方法以烘干后的铁皮石斛花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铁皮石斛花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中长链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结果铁皮石斛花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3.73±0.73)和(45.74±1.77)%,从铁皮石斛花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13种可溶性糖、13种矿质元素、8种中长链脂肪酸、10种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K_(1)。结论铁皮石斛花富含亚油酸、维生素B4、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花 营养成分 可溶性糖 脂肪酸 维生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日本蛇菰多糖脱色、脱蛋白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宇 华宗 +1 位作者 张敏 姜薇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84,共8页
研究日本蛇菰多糖双氧水脱色、Sevag法脱蛋白的条件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多糖脱色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对蛇菰多糖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选取Sevag试剂比例(氯... 研究日本蛇菰多糖双氧水脱色、Sevag法脱蛋白的条件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多糖脱色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对蛇菰多糖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选取Sevag试剂比例(氯仿:正丁醇)、样液:Sevag试剂、振荡时间为因素水平设计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8的条件下双氧水脱色最佳工艺为:双氧水用量为20%、脱色时间为46 min、脱色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蛇菰多糖的脱色率为84.21%。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氯仿:正丁醇5:1、样液:Sevag试剂4:1、振荡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保留率为81.03%,蛋白质脱除率为40.44%。双氧水和Sevag法脱色脱蛋白工艺稳定,方法可行操作简单,适用于蛇菰多糖的脱色、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蛇菰多糖 脱色 脱蛋白 双氧水 Sevag法 响应面
下载PDF
鼓槌石斛花的食用价值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何晓云 徐素素 +2 位作者 熊文艳 李金威 张敬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明确鼓槌石斛花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食用安全性,促进其开发利用。方法:以50℃烘干后的鼓槌石斛花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应用试剂盒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 目的:明确鼓槌石斛花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食用安全性,促进其开发利用。方法:以50℃烘干后的鼓槌石斛花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应用试剂盒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鼓槌石斛花含有多种功能性化合物,多糖含量高达(25.25±1.36)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为(52.09±1.47)g/100 g;鼓槌石斛花醇提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具有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44 mg·mL^(-1)、0.0959 mg·mL^(-1)、0.0054 mg·mL^(-1)和0.0025 mg·mL^(-1);鼓槌石斛花4种重金属、196种农药残留和2种微生物均未超标。结论:鼓槌石斛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可作为食用花卉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槌石斛花 营养成分 抗氧化能力 食用安全性
下载PDF
白及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沈晓静 秦宇 +2 位作者 华宗 张敏 姜薇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2,共8页
用于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提取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主要有活性炭或双氧水脱色,Sevage法脱蛋白,柱色谱法分离等;含量测定中通常使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于白及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提取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辅助提取法等;分离纯化主要有活性炭或双氧水脱色,Sevage法脱蛋白,柱色谱法分离等;含量测定中通常使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来进行测定;结构表征主要采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法来进行测定。白及多糖为葡甘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SP有良好的药理活性,目前其研究大部分为粗多糖,药理活性仍在细胞阶段。因此对其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的研究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主要综述了BSP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为BSP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多糖 提取 分离纯化 结构特征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香瓜茄干制品的开发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7
作者 雷鑫 叶雅萍 +3 位作者 卢万洋 伯年国 王藤 赵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提高香瓜茄的产品价值和明确其风味物质组成,将香瓜茄去皮、切丁,在30~80℃下进行热风干燥,通过感官评价结合多酚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优化干燥温度。结果表明:50℃干燥制成的果干具有色泽金黄、奶香兼甜香... 为提高香瓜茄的产品价值和明确其风味物质组成,将香瓜茄去皮、切丁,在30~80℃下进行热风干燥,通过感官评价结合多酚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优化干燥温度。结果表明:50℃干燥制成的果干具有色泽金黄、奶香兼甜香浓郁、滋味甜醇等特征,风味最优,其可溶性糖含量为83.06%±5.07%,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蔗糖(517.19 mg/g)、果糖(262.77 mg/g)和葡萄糖(154.20 mg/g)为主要的甜味物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到595个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21个,其中琥珀酸二乙酯(2.64%)、辛酸乙酯(1.69%)等5种呈果香,γ-壬内酯(2.08%)、甘油(1.73%)呈甜香,3,3-二甲基丙烯酸(3.62%)、2-甲基丁酸(3.51%)、己酸(2.08%)呈奶香,构成了果干的奶香甜香浓郁的特征。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风味优良的香瓜茄果干,明确了其风味物质组成,为后续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瓜茄 水果干制品 滋味活度值 风味物质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沈晓静 袁彪 +3 位作者 郭毅 冯宇 王捷 姜薇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以普洱熟茶和生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熟茶粗多糖(ICP)和生茶粗多糖(ACP)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熟茶精多糖(IPP)和生茶精多糖(APP)。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抗氧化... 以普洱熟茶和生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熟茶粗多糖(ICP)和生茶粗多糖(ACP)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熟茶精多糖(IPP)和生茶精多糖(APP)。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估普洱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熟茶多糖具有紧致、密集的球状嵌合体结构,生茶多糖则呈松散的海绵状多孔结构,且APP孔状结构清晰规整。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ICP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多糖 纯化 结构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川贝母HSP70家族基因鉴定及高温胁迫下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
9
作者 张晓玉 余济辰 +4 位作者 陈文涛 周芏延 袁媛 刘鸿高 梁艳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2-2433,共12页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一类应激蛋白,在生物体内分布广,具有高度保守性。为解析川贝母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川贝母根、鳞茎、茎、叶、果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一类应激蛋白,在生物体内分布广,具有高度保守性。为解析川贝母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川贝母根、鳞茎、茎、叶、果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家族基因进行鉴定与筛选,并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其在高温(35℃)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6个川贝母HSP70成员,分别命名为FcHSP70-1~FcHSP70-26,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量为560~94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1.64~100.01 kDa,理论等电点为5.00~6.59,蛋白质二级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FcHSP70s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质网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6个川贝母FcHSP70s中7个属于Dnak亚家族,19个属于HSP110/SSE亚家族。在35℃处理下,FcHSP70-5、FcHSP70-8、FcHSP70-17、FcHSP70-18和FcHSP70-23在川贝母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最高上调倍数为156.54,推测在川贝母植株响应高温胁迫中起主要作用。另外相较于其他组织,茎和叶片对高温最为敏感,在18个基因中的平均上调倍数分别为18.18、8.03,说明川贝母主要感受高温的组织可能是茎和叶片。该研究为深入解析HSP70家族基因在川贝母高温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HSP70 高温胁迫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接种酿酒酵母强化发酵普洱茶研究
10
作者 李若愚 王藤 +4 位作者 刘琨毅 伯年国 王启 陈秋月 赵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2-378,共7页
为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002分不同阶段接种于晒青茶中进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经第四翻强化接菌发酵后,感官审评时,香气、甜味和厚重感的数值增加,酸味数值降低;其茶多酚、茶褐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 为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002分不同阶段接种于晒青茶中进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经第四翻强化接菌发酵后,感官审评时,香气、甜味和厚重感的数值增加,酸味数值降低;其茶多酚、茶褐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自然发酵及其他阶段强化接菌发酵样(P<0.05),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杨梅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鞣花酸、咖啡碱和茶碱的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自然发酵(P<0.05)。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扩增子测序发现,在强化发酵中酵母目的相对丰度较自然发酵高,而散囊菌目、柔膜菌目和盘菌目的相对丰度较低。对照样的真菌菌落数最少,为4.9×10^(4)CFU/g,接入酵母菌后S1为7.8×10^(5)CFU/g。因此,接种酿酒酵母P002进行的强化发酵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变普洱茶中茶叶的特征成分,从而提高普洱茶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酿酒酵母 强化发酵 化学成分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机器发酵与传统发酵红茶的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分析
11
作者 张景池 刘琨毅 +6 位作者 赵飞翔 范家坤 王兴华 崔廷宏 韩利艳 蒋勋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发现,机器发酵红茶各项品质数据与传统发酵红茶无显著性差异,且机器发酵红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普遍低于传统发酵红茶,品质更为稳定。相比传统发酵红茶,机器发酵红茶品质略高,且机器发酵用时短,叶温稳定,更适合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机器发酵 传统发酵
下载PDF
双水相法萃取白及多糖及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洪敏 高青青 +3 位作者 陈庚 陈军文 沙本才 赵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以白及块茎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6000/磷酸氢二钾(PEG 6000/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白及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BD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分析料液比、提取时间、多糖粗提液体积、PEG 6000用量、K2HPO4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期... 以白及块茎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6000/磷酸氢二钾(PEG 6000/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白及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BD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分析料液比、提取时间、多糖粗提液体积、PEG 6000用量、K2HPO4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期为高效提取白及多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多糖粗提液体积和PEG 6000用量、PEG 6000用量和K2HPO4用量交互作用显著,而多糖粗提液体积和K2HPO4用量的交互作用较弱,对白及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PEG 6000用量>多糖粗提液体积>K2HPO4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多糖粗提液体积5.0 mL,K2HPO4用量1.0 g,PEG 6000用量2.0 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经过3次平行试验,多糖提取率为72.8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0.94%,说明工艺条件稳定可行,结果重现性较好。白及多糖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清除率随多糖浓度提高而增大。由此说明,优选出的白及多糖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法 白及 多糖 工艺优化 亚硝酸盐
原文传递
水杨酸对三七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雪娇 郭盼 +2 位作者 陶金萍 姜思行 杨生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三年生三七植株为材料,外源喷施0、100、200、500μmol/L四个浓度的SA,测定三七生理指标(MDA含量、POD和SOD活性)、黄酮和皂苷含量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 目的:探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三七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三年生三七植株为材料,外源喷施0、100、200、500μmol/L四个浓度的SA,测定三七生理指标(MDA含量、POD和SOD活性)、黄酮和皂苷含量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添加SA促进了三七皂苷含量的积累,但三七叶片和茎中黄酮含量有所降低,叶片中MDA含量高于对照,100μmol/L的SA处理15 d后,SOD和POD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100、500μmol/L的SA促进三七根中基因PnCHI显著上调表达,基因PnCHS1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较对照显著下调;PnACCT在根中的表达水平较高,PnCHS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结论:外源SA促进了三七中皂苷的积累,但抑制了部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三七叶片和茎中黄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水杨酸 黄酮 皂苷
下载PDF
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成华 朱春艳 +3 位作者 段绍凤 杨秋雄 韩俊 梁艳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9-1645,共7页
通过对滇龙胆的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统计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和结籽率,分析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等繁育特征。结果表明:滇龙胆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单花花期持续17~19 d,单个花序花期可持续33~37 d,单株水平花期可持续8周... 通过对滇龙胆的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统计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和结籽率,分析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等繁育特征。结果表明:滇龙胆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单花花期持续17~19 d,单个花序花期可持续33~37 d,单株水平花期可持续8周,群体水平开花期持续时间为60 d以上,具有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特征。滇龙胆杂交指数(OCI)值为5,花粉-胚珠比(P/O)值集中于(582.8±441.2)~(1405.8±550.8)之间,结合人工授粉套袋试验结果,证实滇龙胆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通过人工补充授粉,可显著提高滇龙胆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杂交指数 交配系统 花粉胚珠比 开花物候
下载PDF
云黄连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成华 杨秋雄 +5 位作者 朱春艳 徐俊驹 段熊仙 赵从琪 李光达 梁艳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研究云黄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云黄连根茎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薄层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orsellinate(1)、7⁃hy... 目的研究云黄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云黄连根茎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薄层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orsellinate(1)、7⁃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2⁃one(2)、豆甾⁃4⁃烯⁃3⁃酮(3)、阿魏酸甲酯(4)、berbithine(5)、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6)、3,4⁃二羟基苯乙醇(7)、8⁃oxyberberine(8)、药根碱(9)、巴马汀(10)、表小檗碱(11)、小檗碱(12)、coptisonine(13)、黄连碱(1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黄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测定川贝母四种基源植物基因组大小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敏 杨秋雄 +4 位作者 王硕 陈海荣 张国武 胡于琴 梁艳丽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265-5272,共8页
为揭示川贝母各基源植物间基因组大小与形态的内在差异和联系,本研究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银杏(8.92 Gb)作为内标,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的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贝母属4种基源植物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 为揭示川贝母各基源植物间基因组大小与形态的内在差异和联系,本研究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银杏(8.92 Gb)作为内标,卷叶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的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贝母属4种基源植物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4种基源植物的基因组大小相近,其中,以卷叶贝母最小,为(29.73±0.34)Gb;甘肃贝母最大,为(31.80±0.06)Gb;暗紫贝母基因组大小为(31.46±0.36)Gb,太白贝母基因组大小为(31.68±0.17)Gb。本试验将为贝母属几种基源植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分子细胞遗传学、生物活性合成代谢通路的揭示以及种群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值 流式细胞术 川贝母 基因组大小
原文传递
咖啡生豆多糖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7
作者 沈晓静 解富娟 +4 位作者 黄璐璐 周绍琴 冯宇 王衍博 姜薇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0,共6页
采用Sevag法、大孔树脂、纤维素、凝胶分离技术对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多糖进行纯化,通过测定样品中所含多糖、糖醛酸、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比较纯化效果;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其结构特点;通过DPPH和... 采用Sevag法、大孔树脂、纤维素、凝胶分离技术对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多糖进行纯化,通过测定样品中所含多糖、糖醛酸、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比较纯化效果;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其结构特点;通过DPPH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纯化后咖啡生豆多糖中蛋白质、总酚、总黄酮和糖醛酸含量明显降低,咖啡生豆多糖表面呈很多不规则的小孔,且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大小分别为2.843 mg/mL(IC_(50))和0.333 mmol Fe^(2+)/g RP。说明咖啡生豆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纯化 理化性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施辉能 徐瑞 +5 位作者 李浩 黄珍华 龙光强 田洋 钱晔 范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7,共8页
探讨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优质玛咖种植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玛咖优良品种“乌蒙黑玛咖”为材料,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CK、M(有机肥)、F1(常规施肥)、F1+M、F2(50%常规施肥)、F2+M。施肥显著提高玛咖地上... 探讨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对玛咖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优质玛咖种植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玛咖优良品种“乌蒙黑玛咖”为材料,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CK、M(有机肥)、F1(常规施肥)、F1+M、F2(50%常规施肥)、F2+M。施肥显著提高玛咖地上部和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在8—9月以促进地上部生长为主,而在10月以加快玛咖根生长为主;玛咖前期生长对磷钾需求较高,而对氮的需求在整个生育期都高;施肥显著提高玛咖酰胺类化合物、玛咖烯、芥子油苷类化合物和灰分的含量,其中F1+M处理在酰胺类化合物、玛咖烯和灰分含量上均表现出最高,分别为192.79、7.93和3.97 mg/100 g,而芥子油苷类化合物含量则在F1处理最高,为2.47 mg/100 g;所有施肥处理中表现为F1+M处理产量最高,为11708 kg/hm^(2)。试验结果表明,F1+M处理下,即每公顷施用化肥N 120 kg、P_(2)O_(5)90 kg、K_(2)O 120 kg,同时配施精制有机肥7500 kg,可使玛咖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减肥配施 养分吸收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姜状三七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波 张高菊 +2 位作者 张广辉 杨生超 姜薇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4-889,共6页
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_(1)(1)、人参皂苷Rh_(1)(2)、三... 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_(1)(1)、人参皂苷Rh_(1)(2)、三七皂苷R_(8)(3)、竹节参皂苷Ⅳa(4)、越南人参皂苷R_(10)(5)、人参皂苷Rg_(1)(6)、菠菜皂苷A 28-O-β-D-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8)和姜状三七苷R_(1)(9)。化合物1、3、5、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为奥克梯隆醇型皂苷,此类皂苷在该植物中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 姜状三七 根茎 皂苷类
下载PDF
滇龙胆传粉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绍凤 朱春艳 +1 位作者 余成华 梁艳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0-665,共6页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观察并记录访花者种类及其访花频率。【结果】最适合测定滇龙胆花粉活力的方法为过氧化物酶法,开花后第3天滇龙胆花粉活力达到最高(65.98%)。在同一天中花粉活力也会发生变化,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14:00达到最高(64.71%),之后花粉活力开始显著下降。滇龙胆花粉粒外观呈球形,具有3条萌发孔沟,属于N3型花粉,花粉外壁条纹形成网格状。柱头在开花第4、5天出现极强柱头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分别达57.69%和63.16%。滇龙胆的访花昆虫主要为蜂类和蚁类,在11:30—12:30访花昆虫数量最多。蜜蜂为最主要传粉昆虫。【结论】本研究对滇龙胆植物的有性生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滇龙胆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访花昆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