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54
1
作者 周红杰 李家华 +4 位作者 赵龙飞 韩俊 杨行吉 杨伟 吴新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白曲霉(Aspergill... 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细菌类(Bacterium)。其中黑曲霉最多,它能产生葡萄糖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酵母次之,除它本身含有极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外,酵母菌还能代谢产生维生素 B1、B2、、维生素 C[1]等物质。这些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形成都直接或间接地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渥堆 微生物 品质 酵母菌 维生素 黑曲霉
下载PDF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龚加顺 周红杰 +2 位作者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绿茶 普洱茶 黑曲霉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85
3
作者 赵龙飞 周红杰 安文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简单介绍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在国内外的历史记载进行综述,分析了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保健功效 云南普洱茶 品质特征 历史记载 国内外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83
4
作者 龚加顺 陈文品 +2 位作者 周红杰 董兆君 张以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特征成分 抗疲劳 降胆固醇 急性毒性 致突变性
下载PDF
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5
作者 周红杰 秘鸣 +2 位作者 韩俊 李家华 艾田 《茶叶》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针对当前云南普洱茶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从普洱茶的概念、特点、临床应用结果等方面作了阐述。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机理是微生物和酶系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而且其水分在品质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微生物优势菌种以及霉菌等... 本文针对当前云南普洱茶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从普洱茶的概念、特点、临床应用结果等方面作了阐述。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机理是微生物和酶系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而且其水分在品质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微生物优势菌种以及霉菌等微生物在生命周期中产生有益人类健康的代谢产物尚需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结果已证实普洱茶是对人类有益的生物制品 ,科学选料加工贮放是提高普洱茶品质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品质 形成机理 临床应用 微生物 生命周期
下载PDF
红茶加工中物质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59
6
作者 段红星 邵宛芳 《福建茶叶》 2004年第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物质变化 品质形成 萎凋工序 揉切工序 发酵工序 烘焙工序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 被引量:44
7
作者 赵龙飞 周红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变化和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属(Aspergillius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属(Aspergillius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细菌类(Bacter... 通过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变化和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属(Aspergillius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属(Aspergillius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细菌类(Bacterium).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渥堆 微生物
下载PDF
陈香普洱茶品质特点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红杰 郭红芳 +2 位作者 曾燕妮 李佳敏 周玲 《茶叶》 2001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陈香普洱茶的外形、内质审评及其主要成份的化学分析测定 。
关键词 陈香 普洱茶 品质 分析 绿茶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赵龙飞 徐亚军 周红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5-156,共2页
将从传统普洱茶生产中分离出的有益微生物,应用于普洱茶固态发酵生产中。对其进行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的作用对普洱茶风味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微生物 固态发酵 普洱茶风味
下载PDF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崔文锐 杨绪旺 《福建茶叶》 2005年第2期9-10,共2页
本文以同一品种同等嫩度的茶鲜叶采用炒、烘和微波三种方式干燥制成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审评除色泽外,其余各项审评因子均为炒干的最好,烘干的次之,微... 本文以同一品种同等嫩度的茶鲜叶采用炒、烘和微波三种方式干燥制成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审评除色泽外,其余各项审评因子均为炒干的最好,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差;内含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感官审评是一致的,只有茶褐素含量是烘干的最高,炒干的次之。然而,所有其它成分均为炒干的工夫红茶含量最高,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式 工夫红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下载PDF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斌星 高林瑞 《茶叶科学技术》 2005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较全面综述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
关键词 普洱茶茶色素 变化特点 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茶色素 普洱茶 组成结构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国内外
下载PDF
云南茶树种质的RAPD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邵宛芳 庞瑞华 +4 位作者 王平盛 许玫 段红星 张亚萍 李家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582-1587,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云南省主要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 40个随机引物中 ,筛选出 8个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 ,用其共扩增出 95条DNA带 ,其中 90条为多态性带 ,占 94.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11.50条。对 4... 利用RAPD技术对云南省主要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 40个随机引物中 ,筛选出 8个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 ,用其共扩增出 95条DNA带 ,其中 90条为多态性带 ,占 94.7%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11.50条。对 45个茶树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当以欧氏距离为 5.0来划分时 ,试验材料可分为 7个组 ,其中 5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 ,基本上与茶系分类水平相吻合。在 5个复合组内 ,与种级分类水平相吻合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 种质资源 RAPD研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本英 王平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92-94,共3页
茶叶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茶多酚是最重要有效成分之一。结合近20年来有关茶多 酚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茶多酚生物学活性,茶多酚的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 茶多酚 生物学活性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本英 王平盛 《热带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28-30,33,共4页
研究表明,茶叶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茶多酚是最重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结合近20年来有关茶多酚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茶多酚生物学活性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多酚 生物学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酵母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龙飞 徐亚军 周红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根据酵母菌的结构和组成,主要论述了酵母茵在食品、医疗保健、饲料、酿酒、生物工程等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酵母菌 综合利用 食品 医疗保健 饲料
下载PDF
普洱茶茶色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林瑞 《热带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普洱茶茶色素属于天然色素,不仅是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成分而且被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色素 变化特点 生物活性 应用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方对大叶种茶树新梢组织培养的效果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家华 周红杰 李明珠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3期27-28,共2页
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 ,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方对大叶种茶树新梢组织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 :6 -BA 0 5mg/L +2 4 -D 4mg/L促进腋芽形成单生芽的效果最好 ,6 -BA 10mg/L +NAA 0 5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腋芽分化均获得较好效果 ,6 -BA ... 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 ,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方对大叶种茶树新梢组织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 :6 -BA 0 5mg/L +2 4 -D 4mg/L促进腋芽形成单生芽的效果最好 ,6 -BA 10mg/L +NAA 0 5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腋芽分化均获得较好效果 ,6 -BA 4mg/L对促进丛芽形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 茶树 新梢 组织培养 激素 配方
下载PDF
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旸 程志斌 +6 位作者 高峻 黄启超 张爱玲 曹振辉 张曦 高士争 葛长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207-210,共4页
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0.05)试验II组... 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0.05)试验II组,试验II组低于(P<0.05)空白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组和试验I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小于(P<0.05)试验I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试验组Ⅰ和II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P<0.05)空白组。本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改善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红细胞载氧功能,缓解烟毒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被动吸烟 生长性能 一氧化碳 小鼠
下载PDF
秋冬季茶树抗寒性对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广容 倪金卫 《福建茶叶》 2002年第4期14-15,共2页
本试验以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秋冬季各品种在低温寒害下的光合、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秋冬季光合、呼吸强弱及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关键词 冬季 茶树 抗寒性 光合呼吸 秋季 越冬栽培技术
下载PDF
茶多糖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林瑞 周斌星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茶多糖 研究与开发 生理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多糖化合物 膳食纤维 功能成分 杂多糖 复合型 脂多糖 糖蛋白 茶多酚 茶色素 咖啡碱 菌多糖 茶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