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干预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伟力 方宁波 +2 位作者 阮丽琴 欧阳霆 刘合春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干预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ay-car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CLC)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fer surgery,ERA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DCL...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干预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ay-car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CLC)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fer surgery,ERA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DCLC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DCLC,对照组采用常规的ERAS围手术期治疗,研究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道菌群,研究B组在研究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3。比较3组临床指标(腹泻发生率、胃肠道紊乱发生率、延迟出院率、再入院率),治疗前后血清D-乳酸、胃泌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A组与研究B组腹泻发生率、胃肠道紊乱发生率、延迟出院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D-乳酸及研究A组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A组、研究B组血清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B组低于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肠道菌群干预能提高行DCLC ERAS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可减少腹泻、胃肠道紊乱的发生,降低延迟出院率和再入院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肠道菌群干预 术后腹泻 胃肠道紊乱 加速康复外科 维生素D3
下载PDF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熊日晖 陈伟力 +1 位作者 吴兆平 金煜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63-67,共5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AOSC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 目的:探究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AOSC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ENBD治疗,观察组接受PTC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肝脏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TNF-α、IL-1、IL-2、IL-6、PCT、Lac、TBIL、DBIL、IBIL、AST、AL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BD与PTCD治疗AOSC效果相当,但PTCD可减轻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肝功能
下载PDF
IQQA-Liver系统在超声引导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熊日晖 赵新华 吴兆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IQQA-Liver系统在超声引导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 目的探讨IQQA-Liver系统在超声引导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实验组采用IQQA-Liver系统结合超声引导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QQA-Liver系统在超声引导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QA-Liver系统 超声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对远期预后影响的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智鹏 李子沐 +19 位作者 罗宇乐 赵小林 白洁 江艳 李云峰 喻超 黄帆 吴兆平 周进学 尹大龙 丁睿 郭伟 朱沂 陈伟 林科灿 岳平 程遥 戴海粟 张东 陈志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6-933,共8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达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胆道外科学组全国多中心数据库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24例胆囊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达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胆道外科学组全国多中心数据库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2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5例,女539例;年龄为(62±11)岁。根据TOLS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达到TOLS和未达到TOLS。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向后Wald法。结果(1)TOLS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中,510例达到TOLS,314例未达到TOLS。(2)随访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排除出院后90 d内死亡的112例,712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510例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2.1(11.4,30.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7.6(30.6,64.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47.5%。202例未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0(6.8,25.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4.3(20.0,28.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1.0%。两者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1,P<0.05)。(3)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S、癌胚抗原、CA19‑9、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2期、第八版AJCC T3期和T4期、第八版AJCC N1期、第八版AJCC N2期、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452,1.479,1.373,1.612,1.455,1.481,1.835,1.978,0.538,95%可信区间为0.352~0.581,1.141~1.964,1.052~1.791,1.259~2.063,1.102~1.920,1.022~2.147,1.380~2.441,1.342~2.915,0.3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切除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智鹏 李雪雷 +23 位作者 戴海粟 陈炜越 夏钰韩 王伟 叶祥浩 龙志华 朱沂 黄帆 喻超 吴兆平 周进学 张东 丁睿 陈伟 林科灿 程遥 岳平 李云峰 杨田 白洁 江艳 郭伟 尹大龙 陈志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9例,女321...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9例,女321例;年龄为(61±10)岁。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包括胆囊切除术、肝切除术、受侵犯胆管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TOLS情况。(2)术后实现TOLS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1)TOLS情况。530例患者均行胆囊癌根治术,其中498例实现R0切除术,508例无≥2级术中不良事件,456例无B级和C级术后胆汁漏,513例无B级和C级术后肝衰竭,395例无术后90 d内严重并发症,501例无术后90 d因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530例患者中,54.53%(289/530)术后实现TOLS,45.47%(241/530)术后未实现TOLS。(2)术后实现TOLS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级、术前黄疸、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2期、肝切除类型为右半肝切除术、新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65,1.87,5.67,5.65,2.55,3.34,95%可信区间为1.22~5.72,1.18~2.95,2.51~12.82,2.83~11.27,1.41~4.63,1.88~5.92,P<0.05)。结论54.53%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级、术前黄疸、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2期、肝切除类型为右半肝切除术、新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的独立影响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切除术 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健 淦勤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211-4212,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4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出现3例并发症,1例死...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4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出现3例并发症,1例死亡;对照组治愈16例,出现了1例并发症,无死亡现象,5例患者由于病情加重转为手术治疗。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对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 临床治疗 体会
下载PDF
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宁波 陈伟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215-5218,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实施TACE的老年HCC患者,随访6个月,统计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情况。比较复发、未复发组资料,分析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目的分析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实施TACE的老年HCC患者,随访6个月,统计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情况。比较复发、未复发组资料,分析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完成后,随访6个月,80例老年HCC患者中有33例(41.25%)复发;复发组肿瘤多发占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占比高于未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未复发组,甲胎蛋白(AFP)、谷草转氨酶(AST)高于未复发组,白蛋白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AFP、白蛋白、AST是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森林图显示,在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影响因素中,肿瘤最大直径与早期复发的关联度最强。结论老年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风险较高,可能与肿瘤最大直径、AFP、白蛋白、AS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最大直径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淦勤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肝胆胰外科接诊的10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正常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肝胆胰外科接诊的10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正常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组患者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肝肾功能、以及术前术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切肝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和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和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术前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气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剩余碱(BE)均低于对照组,碳酸氢根(HCO^-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不仅能减少出血量,缩短切肝时间,促进肝肾功能恢复,且能减少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腹腔镜 肝切除
下载PDF
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骆芳 胡星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在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8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在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8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两组均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26±3.12)天、(44.17±5.26)天、(14.63±1.05)天、(4.67±0.51)天,均短于对照组的(33.26±3.49)天、(52.56±5.11)天、(17.12±1.24)天、(5.16±0.5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3.08%),P<0.05;观察组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为(133.06±14.06)分,低于对照组的(152.16±15.23)分,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量表评分为(129.96±11.29)分,高于对照组的(120.26±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能够加快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速度,改善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 康复指标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勇 淦勤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4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保胆取石,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保胆取石,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07±2.16)h、(3.92±1.38)d,对照组为(26.43±5.51)h、(5.88±1.74)d,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两个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镜 保胆取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兆平 淦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LC联合EST治疗,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LC联合EST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2组临床效果和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中出血、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聂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Braden压疮评分。结果干预前,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2.13±3.79)分,参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为(95.46±2.13)分,参照组自护能力评分为(88.63±2.4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Braden压疮评分为(10.71±1.34)分,参照组Braden压疮评分为(10.69±1.69)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Braden压疮评分为(15.34±0.21)分,参照组Braden压疮评分为(13.23±0.5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还能降低患者压疮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压疮风险 自护能力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轻中度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熊日晖 陈伟力 +1 位作者 吴兆平 袁国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经ERCP治疗后继发轻中度胰腺炎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3例。...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经ERCP治疗后继发轻中度胰腺炎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补充体液、控制饮食和胃肠道减压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和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情况,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指标;记录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72.09%(31/43)]显著低于研究组[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MS、脂肪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MS、脂肪酶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疗法,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对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效果更显著,可以显著降低胰腺炎患者AMS、脂肪酶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双氯芬酸钠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下载PDF
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袁国辉 熊少敏 +3 位作者 熊日晖 蒋燦 许剑峰 梅保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1)及建模组(n=32),传统组行传统肝切除术,建模组予以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胆功能...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3D slicer建模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31)及建模组(n=32),传统组行传统肝切除术,建模组予以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6个月AST、ALT及ALP、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AI辅助3D slicer建模诊疗总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胆瘘及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还需大样本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3Dslicer建模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Servqual模型评价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护理质量的研究
15
作者 胡星 桂艳 +2 位作者 熊丹 江娟 杜建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究Servqual模型在评价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究Servqual模型在评价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进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Servqual量表评估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移情性、保证性、反应性、可靠性、有形性及总分服务期望(E)、服务感知(P)、感知服务质量(S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不良情绪、自理能力、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态度的患者S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是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ervqual模型评价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手术的护理质量具有可靠性,可有效评估护理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QUAL模型 肝内外胆管结石 微创手术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改进对策
下载PDF
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构建ERAS术后饮食管理模式在肝切除患者围术期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杜剑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构建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后饮食管理模式在肝切除患者围术期饮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构建加速康复外科(ERAS)术后饮食管理模式在肝切除患者围术期饮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构建ERAS术后饮食管理模式,对照组开展常规饮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舒适度、并发症、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49、8.644、9.974、10.468,P<0.05);管理后,研究组Alb、Hb、PAB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5、4.528、5.901,P<0.05);管理后,研究组咽喉肿痛、饥饿、腹痛、咽喉肿痛、饥饿、腹痛评分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5、4.110、3.803、4.611、13.621、4.254,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管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精力、心理状态、生理职能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5、8.918、23.041、25.621,P<0.05)。结论: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构建ERAS术后饮食管理模式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水平,缩短住院天数,提升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少,促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流程管理理论 肝切除
下载PDF
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在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邢时龙 孙亭立 胡莉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在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患... 目的探讨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在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其中试验组行“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对照组行常规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乳酸值、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切肝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T、TBil、BUN、血乳酸均高于本组术前,ALB检测值低于本组术前,而试验组ALT、TBil、BUN、血乳酸检测值低于对照组,ALB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肝静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右肝切除术中采用经“肝脏第三扇门”入路可缩短切肝时间,减小手术创伤,降低肝静脉损伤发生率,降低对肝肾功能损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右肝切除术 解剖 肝肾功能 “肝脏第三扇门”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康复新液加胆石利通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18
作者 邢时龙 孙亭立 +1 位作者 胡莉红 徐林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加胆石利通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术后出现BRG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加胆石利通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术后出现BRG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胆石利通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24 h内胆汁反流情况、实验室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内最长反流时间均短于本组治疗前,反流次数与反流时间>5 min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的24 h内最长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反流次数与反流时间>5 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胃泌素17(G-17)、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17、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BRG使用康复新液、莫沙必利、胆石利通片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更好地改善患者胆汁反流情况,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康复新液 胆石利通片 莫沙必利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熊丹 胡星 桂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35-0139,共5页
探讨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总结预... 探讨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并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总结预防PGS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辨证选取足三里穴和内关穴行揿针埋入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PGS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两项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穴位埋入护理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发生,有助于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揿针穴位埋入 术后胃瘫综合征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柴胡化积汤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姑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
作者 熊日晖 袁国辉 赵新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04-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姑息治疗中应用柴胡化积汤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姑息治疗中应用柴胡化积汤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加用柴胡化积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分化抗原(CD)CD3^(+)、CD4^(+)、CD8^(+)、CD4^(+)/CD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CD8^(+)、C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姑息治疗中应用柴胡化积汤联合TACE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柴胡化积汤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