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6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施工扰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晓清 张孟喜 +2 位作者 李林 李武祥 王有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3-1140,共8页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并通过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动态模型,与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上穿施工中,地表沉降较大,既有隧道均呈现上浮趋势;下穿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小,既有隧道均呈现下沉趋势;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在各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均匀,最终地表沉降量相对较小;先上后下穿越施工时既有隧道变形曲线曲率大,既有隧道变形呈现反复震荡变化。成果可为类似多线叠交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多线叠交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岩体变形
下载PDF
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选型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德华 刘士海 任少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的极高地应力大梁隧道,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支护机理研究。在综合考虑喷射混凝土时间硬化效应对初期支护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综合分析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的支护机理及其适...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的极高地应力大梁隧道,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支护机理研究。在综合考虑喷射混凝土时间硬化效应对初期支护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综合分析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的支护机理及其适应性,探索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中不同刚度支护的力学响应过程,绘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几种可能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形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适合于围岩大变形的合理支护形式,以及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合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高地应力 支护效果 特征曲线法 钢架选型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型钢与格栅支护适应性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张德华 刘士海 任少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58-2266,共9页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存在极高地应力的大梁隧道,系统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中适应性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现场设置型钢钢架支护段与格栅钢架支护段各20 m,通过现场试验及三维数值仿真模拟,...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存在极高地应力的大梁隧道,系统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中适应性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现场设置型钢钢架支护段与格栅钢架支护段各20 m,通过现场试验及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对施工过程中的围岩位移、初支钢架应力、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中,型钢钢架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约束作用较强,但支护后期变形呈现台阶式增长趋势,支护设立2个月后仍无明显收敛趋势。相应地,支护结构承受了较大的围岩压力,试验断面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最大值为336 kPa,钢架应力较大;二衬施作后围岩变形仍在增加,对二衬结构会有一定影响。(2)格栅钢架属于柔性支护,初期支护设立一周后拱顶累计变形达350 mm,可较好地释放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与变形,但支护内力及变形急剧增加无法收敛。(3)为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在格栅支护设立一周后增设工字钢套拱作为后期刚性支护,围岩变形曲线呈现明显收敛趋势,洞室变形稳定至446 mm。断面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实测最大值为190 kPa,有效地控制支护的变形与格栅应力。(4)试验表明,现场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原则,即先架立格栅后加设套拱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支护,可有效控制软岩大变形及支护内力,结构合理。经济性分析也表明,此支护形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一种可适用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支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高地应力 型钢钢架 格栅钢架 对比试验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尾矿制备混凝土研究进展与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申艳军 白志鹏 +3 位作者 郝建帅 廖太昌 李曙光 许汉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5-857,876,共14页
利用尾矿制备混凝土已成为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一条较佳途径。首先分析尾矿渣排放与综合利用现状,探究尾矿作为混凝土制备骨料的资源利用状况,然后具体明确不同类型尾矿渣用于混凝土凝胶材料、粗细集料以及改性掺合料的研究进展... 利用尾矿制备混凝土已成为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一条较佳途径。首先分析尾矿渣排放与综合利用现状,探究尾矿作为混凝土制备骨料的资源利用状况,然后具体明确不同类型尾矿渣用于混凝土凝胶材料、粗细集料以及改性掺合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尾矿替代天然建筑材料的后期发展方向。现阶段研究表明:尾矿部分代替混凝土材料时,其微粉二次水化作用发挥的“火山灰效应”与“微集料效应”是尾矿混凝土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原因;尾矿因颗粒小,作为混凝土细集料应用范围有限,而作为微粉充填材料或替代凝胶材料潜力巨大;尾矿混凝土可发挥细粒尾矿的棱角性及亲水性特征,用于增加混凝土粘性,便于制备合成骨料或隧道喷射混凝土。尾矿制备混凝土可极大缓解建材短缺并解决尾矿堆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对未来绿色建材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混凝土制备 研究进展 综合利用 二次水化作用
下载PDF
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初期支护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德华 雷可 +2 位作者 谭忠盛 田文平 崔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6-92,共7页
依托西成客运专线阜川隧道炭质页岩段进行的双层支护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在不同双层支护方案下的变形控制效果。运用数值仿真手段,揭示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支护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双层支护的合理形式,给出了第二层支护最... 依托西成客运专线阜川隧道炭质页岩段进行的双层支护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在不同双层支护方案下的变形控制效果。运用数值仿真手段,揭示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支护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双层支护的合理形式,给出了第二层支护最佳施作时机的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双层支护结构是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有效手段;双层支护宜喷混凝土封闭,不宜采用临时套拱的形式;第二层支护的施作时机至关重要,采用第二层支护紧跟第一层支护分台阶施作的方案可获得较好的变形控制效果;第二层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应以保证第一层支护的薄弱部位不至破坏为原则,薄弱部位的径向位移速率可作为判定第二层支护施作时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支护 软岩 大变形 支护时机
下载PDF
全风化岩层中双线盾构上穿近邻地铁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孟喜 张靖 +3 位作者 吴应明 加武荣 韩佳尧 周力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108,共9页
依托佛莞城际铁路盾构隧道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上穿广州地铁七号线工程,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致密、渗透系数小及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复杂地层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与三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解决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合理取值与既有隧... 依托佛莞城际铁路盾构隧道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上穿广州地铁七号线工程,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致密、渗透系数小及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复杂地层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与三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解决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合理取值与既有隧道变形控制这两大难题。其中,通过模拟掘进隧道在不同注浆压力值的工况下,对既有隧道动态上浮变形值和地表沉降值的影响关系,进而确定最佳注浆压力值。同时,由于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工况对既有隧道扰动的影响较大,为避免发生管片错台和开裂等危险,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风化地层中注浆压力设为0.5MPa时,能合理控制地表沉降与既有隧道变形;穿越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盾构单线穿越后,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呈现近似单波峰状的正态分布曲线;盾构二次穿越后,曲线形态由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向类"M"双波峰形转变,且波峰位置产生约2m的偏移;既有隧道横断面管片最终变形呈"竖鸭蛋"状,其横向椭圆度为1.4‰,竖向椭圆度为0.71‰。针对分析结果,工程中采取合理的压重措施,有效抑制既有隧道的上浮变形,研究成果在隧道穿越类似地层的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盾构上穿越隧道 注浆压力 既有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隧道监测
下载PDF
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及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德华 刘士海 任少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7-1713,共7页
隧道结构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理论表明,初期支护强度变化及支护时机将极大地影响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相应地,作为初期支护重要组成部分的喷射混凝土,其喷射后的强度增长变化规律及硬化速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围岩的变形及应力重... 隧道结构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理论表明,初期支护强度变化及支护时机将极大地影响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相应地,作为初期支护重要组成部分的喷射混凝土,其喷射后的强度增长变化规律及硬化速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围岩的变形及应力重分布。为探明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及其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的影响,结合隧道工程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喷射混凝土现场试验,建立了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增长规律,确定了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1)隧道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较平稳,24 h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4 MPa,48 h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4 MPa。(2)在软弱围岩中提高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十分重要,是控制围岩变形和稳定的关键,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越大,隧道初期支护作用越明显。(3)喷混凝土硬化速度对控制拱顶沉降变形效果较显著。与慢速硬化相比,喷射混凝土快速硬化时拱顶沉降减少10.4%,拱脚处减小17%,边墙水平收敛减少了30.7%。(4)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对控制围岩塑性变形方面差异较小。(5)应充分考虑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硬化过程,不考虑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初期支护性能,使其相应支护结构位移明显小于考虑硬化速度时相应的结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喷射混凝土 强度增长 硬化速度 初期支护 变形
下载PDF
北京地铁十号线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WSS工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百成 《铁道建筑技术》 2008年第3期45-46,47,51,共4页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太阳宫站一三元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介绍采用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技术处理拱顶范围界面水及加固土层,阐述了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及钻孔布置、施工工艺等技术,为WSS工法在地铁施工中土...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太阳宫站一三元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介绍采用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技术处理拱顶范围界面水及加固土层,阐述了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及钻孔布置、施工工艺等技术,为WSS工法在地铁施工中土体加固、止水方面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WSS工法 注浆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围岩季节活动层温度及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德华 王梦恕 任少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4-619,共6页
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的修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隧道背后多年冻结围岩的热稳定性,并形成季节融化与冻结的活动层。结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段风火山隧道修建,选取11个断面对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直到贯通引起隧道冻结围岩体的热学... 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的修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隧道背后多年冻结围岩的热稳定性,并形成季节融化与冻结的活动层。结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段风火山隧道修建,选取11个断面对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直到贯通引起隧道冻结围岩体的热学响应规律进行深入的现场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隧道背后围岩地温随时间及深度呈线性变化趋势。(2)施工期间,因受人为热源影响,围岩冻融范围超过该地区天然冻土上限值。有些断面隧道背后围岩融化深度超过5m,远远超过该地区天然冻土上限值(1.36~2.11m)。分析结果表明,其围岩融化范围与多年冻土上限的比值,随着洞内温度与洞外温度比值呈现线性变化。(3)贯通后,良好的保温措施使得围岩冻融圈范围小于天然冻土上限,且其围岩融化范围与多年冻土上限的比值,随着围岩表面温度与隧道洞外温度比值也呈现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多年冻土 风火山隧道 活动层 冻融 温度监测
下载PDF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应明 王学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针对深圳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影响地表下降及地层变形的因素,提出了遵循“十八字”原则、改善土体特性、适度排放地下水、根据地层条件选择施工方法、增大左右线隧道开挖面的距离、合理确定开挖进尺、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初期支护、... 针对深圳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影响地表下降及地层变形的因素,提出了遵循“十八字”原则、改善土体特性、适度排放地下水、根据地层条件选择施工方法、增大左右线隧道开挖面的距离、合理确定开挖进尺、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初期支护、及时施作二次衬砌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暗挖隧道 地层变形 沉降控制 施工方法
下载PDF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晓清 张孟喜 +2 位作者 吴应明 李磊 王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0-1045,共6页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各穿越阶段下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多线叠交 近接施工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新技术概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朋超 《铁道建筑技术》 2004年第2期24-27,共4页
结合本单位近年来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例,对多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分类、测试原理、适用条件、设备配备、探测解译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预报技术 地质分析法 断层参数预测法 地质体投射法
下载PDF
富水软土地区不同降水开挖工况下深基坑变形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曙光 吴应明 王洪坤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帆路站深基坑项目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数值模拟,研究富水软土地区不同基坑降水工况对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影响,考虑了一次性降水和分步降水两种工况,重点分析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变形、基坑...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帆路站深基坑项目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数值模拟,研究富水软土地区不同基坑降水工况对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影响,考虑了一次性降水和分步降水两种工况,重点分析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勺”形曲线;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布形态上符合沉降槽曲线,各沉降值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分步降水”开挖工况下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周围地表沉降均较一次性降水小,建议现场施工尽量采用分步降水开挖方案,减小降水对基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富水软土 深基坑 降水 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跨度曲线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润平 《铁道建筑技术》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结合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结构空间分析与工程试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 ,分析了大跨度曲线梁桥挠度的影响因素 ,重点阐述了扭转预拱度的设置。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跨度曲线梁桥 连续刚构桥 施工控制 挠度 扭转预拱度 结构空间分析
下载PDF
高原严寒地区富水高铁隧道冻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平安 谭忠盛 任少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31-235,共5页
为了解决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及冻害问题,文章结合兰新高铁祁连山和大梁两座高原富水长隧道的的建设实践,分析了高原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技术难点,提出遵循"防、排结合"的原则,采取以泄水洞为主,辅以保温防寒水沟、保温中心水... 为了解决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及冻害问题,文章结合兰新高铁祁连山和大梁两座高原富水长隧道的的建设实践,分析了高原严寒地区隧道防排水技术难点,提出遵循"防、排结合"的原则,采取以泄水洞为主,辅以保温防寒水沟、保温中心水沟和伴热电缆采暖式水沟的防排水措施,是高原严寒地区富水隧道防止冻害发生的关键技术,基本消除了运营期间的冻害及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严寒 高铁隧道 冻害 防排水
下载PDF
桥梁智能化健康监测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周岳 朱毅 +2 位作者 李高堂 王焕新 乔升访 《广州建筑》 2019年第4期3-7,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设计理论不完善、施工缺陷、材料老化、荷载作用、环境侵害和突发灾害等原因造成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通过桥梁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桥梁安全隐患是避免桥梁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设计理论不完善、施工缺陷、材料老化、荷载作用、环境侵害和突发灾害等原因造成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通过桥梁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桥梁安全隐患是避免桥梁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桥梁的智能化健康监测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健康监测系统的概念,系统叙述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进程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重点讨论了当前监测系统中的不足,为未来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智能化 数据采集 损伤评估
下载PDF
瓦斯隧道施工的关键要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荣 《铁道建筑技术》 2002年第6期41-43,55,共4页
阐述了施工瓦斯隧道可采取的有别于《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的安全技术。
关键词 瓦斯隧道 施工 安全技术
下载PDF
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姚晓红 《铁道建筑技术》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六标段科华区间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富水地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根据沉降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适度排放地下水、讲究开挖施工方法等控制对策,为软土地层进行城市地铁暗挖隧...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六标段科华区间暗挖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富水地层的沉降特性和引起地层沉降的原因,根据沉降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适度排放地下水、讲究开挖施工方法等控制对策,为软土地层进行城市地铁暗挖隧道有效控制沉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隧道 暗挖隧道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华蓥山隧道有害气体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应明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文章介绍了华蓥山特长瓦斯隧道施工中对有害气体采用的监测依据和标准以及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论述了对有害气体采取的排放、通风、防护、注浆止气。
关键词 瓦斯隧道 有害气体 监测方法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地铁隧道爆破开挖对高层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忆 杨文东 +4 位作者 彭振 马凯伦 周吉学 顿文昊 李新平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隧道爆破对高层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现场爆破振动测试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现场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以框架结构垂向振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高层框架结构在爆破地... 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隧道爆破对高层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现场爆破振动测试与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现场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以框架结构垂向振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高层框架结构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并行隧道不同开挖工况下高层框架结构不同响应特点。计算结果表明:高层框架结构在爆破地震波影响下存在明显高层放大效应放大倍数最大达3.48倍;地铁隧道已开挖段对高层结构振动有空腔放大效应,空腔放大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框架结构与隧道的间距、已开挖隧道空腔相对爆源位置等,前者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爆破 框架结构 动态响应 放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