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化功能碳纳米管改性氨基PPS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海霞 李振环 程博闻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68-2476,共9页
聚苯硫醚(PPS)是绝缘和疏水性材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利用氨基改性PPS(NPPS),并利用环氧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EFMWCNTs)与NPPS共价作用形式,采用溶液共混制备了EFMWCNTs/NPPS导电复合材料。利用FTIR、XPS、XRD、F... 聚苯硫醚(PPS)是绝缘和疏水性材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利用氨基改性PPS(NPPS),并利用环氧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EFMWCNTs)与NPPS共价作用形式,采用溶液共混制备了EFMWCNTs/NPPS导电复合材料。利用FTIR、XPS、XRD、FESEM、TEM、DSC、TGA和半导体粉末电导率测试仪系统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PS的链段上引入氨基后,PPS的熔融峰和结晶峰消失。NPPS利用EFMWCNTs进一步改性后,EFMWCNTs/NPPS导电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比NPPS增加,原因是EFMWCNTs与NPPS之间的共价作用有效提高了EFMWCNTs在NPPS中的分散性。EFMWCNTs/NPPS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EFMWCNTs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添加10wt%的EFMWCNTs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6.1×10-2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苯硫醚 电导率 热性能 功能化 共价作用
原文传递
Fe3O4/MnO2掺杂石墨烯基分子印迹杂化材料用于水环境中17β-雌二醇的电化学传感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颖 徐文凯 +3 位作者 李苹 朱小雪 黄艳凤 张纪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7-1054,共8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分子印迹技术,以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_2)作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ivinyl...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分子印迹技术,以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_2)作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ivinyl benzene,DVB)为交联剂,Fe_3O_4/MnO_2掺杂的石墨烯(RGO)为载体,成功制备了Fe_3O_4/MnO_2掺杂石墨烯基分子印迹杂化材料(Fe_3O_4/MnO_2-MIP@RGO),构建了基于Fe_3O_4/MnO_2-MIP@RGO修饰电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MnO_2-MIP@RGO修饰电极对17β-E_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4.0 nmol/L^0.8μmol/L(R=0.9852),检出限为47.2 pmol/L(3σ),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5%。本研究为水环境中痕量17β-E_2的特异性识别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分子印迹技术 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 17Β-雌二醇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改性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尿酸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范咏梅 张纪梅 +3 位作者 米超 蔡宇玲 张丽萍 朱海彬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硝酸锌为前驱体,采用原位还原法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硝酸锌,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PDDA-r GO/Zn O)。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硝酸锌为前驱体,采用原位还原法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硝酸锌,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石墨烯/氧化锌复合材料(PDDA-r GO/Zn O)。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PDDA-r GO/Zn O修饰玻碳电极对尿酸(UA)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对UA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UA的线性范围为0.02~0.10 mmol/L和0.10~1.00 mmol/L,检出限为15.9 n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锌 复合材料 循环伏安 线性扫描 尿酸
下载PDF
复合增强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晨 吕晓龙 +1 位作者 武春瑞 刘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中空纤维膜增强方法.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将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和作为基膜的高固含量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与芯液一起,通过特殊结构的纺丝喷头同时挤出,制备复合增强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期望复合膜保持原有孔径和高通量... 提出了一种新的中空纤维膜增强方法.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将聚偏氟乙烯铸膜液和作为基膜的高固含量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与芯液一起,通过特殊结构的纺丝喷头同时挤出,制备复合增强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期望复合膜保持原有孔径和高通量,同时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力.研究了复合层配方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层聚偏氟乙烯固含量减少,靠近外皮层的指状孔结构向大空穴结构转化,外表面开孔数和孔径增加,纯水通量增大,断裂强力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 中空纤维膜 复合膜 断裂强力
下载PDF
中国温度敏感凝胶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尚枝 穆齐锋 张青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60,84,共9页
温度敏感性凝胶作为一类重要的软湿材料,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回顾了中国温度敏感凝胶的研究历程,并通过数据库对温度敏感凝胶的发文量、研究学者、改性单体、表征方法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统计和分析,阐述... 温度敏感性凝胶作为一类重要的软湿材料,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回顾了中国温度敏感凝胶的研究历程,并通过数据库对温度敏感凝胶的发文量、研究学者、改性单体、表征方法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统计和分析,阐述了目前温度敏感凝胶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温度敏感凝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温度敏感性 改性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DNA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新 张纪梅 代昭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传感器可选择性区分单碱基错配的目标DNA序列;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DNA固定 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柠檬酸钠
下载PDF
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剑华 石海峰 +2 位作者 张兴祥 靳艳梅 唐孝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利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储热功能的1-十六醇(C16OH)与异氰酸酯(TDI)反应,再与聚乙烯醇反应制备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PVA-g-C16OH)。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 利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储热功能的1-十六醇(C16OH)与异氰酸酯(TDI)反应,再与聚乙烯醇反应制备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PVA-g-C16OH)。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共聚物结构、相转变行为、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A-g-C16OH共聚物是一种性能稳定的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呈现出明显地吸放热特性。PVA-g-C16OH共聚物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并且共聚物可在300℃以下使用。对比自由状态的长链C16OH分子,由于受限侧链C16OH分子构象规整排列受阻和有序堆砌完整性下降,从而导致PVA-g-C16OH共聚物的相变温度和热焓值有所降低,进而影响其结晶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1-十六醇 接枝聚合
下载PDF
量子点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萍 张纪梅 +3 位作者 米超 范咏梅 蔡宇玲 朱海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0,22,共5页
介绍了量子点的性质、合成方法和修饰,就如何制备低毒及量子产率较高的量子点、如何完美的把量子点与生物分子偶联,以及量子点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离子检测、生物分子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半导体纳米材料
下载PDF
纳米储能纤维复合过滤膜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王海霞 刘明巧 +3 位作者 崔建平 石海峰 齐鲁 王笃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13-2719,共7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同轴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PS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纳米储能纤维为支撑层,经聚偏氟乙烯( PVDF)涂覆成膜和溶剂化处理,制备了一种低压高水通量的纳米储能纤维复合过滤膜( NFCM),其中以水或乙醇...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同轴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PS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纳米储能纤维为支撑层,经聚偏氟乙烯( PVDF)涂覆成膜和溶剂化处理,制备了一种低压高水通量的纳米储能纤维复合过滤膜( NFCM),其中以水或乙醇为凝固溶液的复合过滤膜分别记为NFCM@H2 O或NFCM@EtOH.分析并讨论了不同溶剂处理方式对NFCM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表征了膜的纯水通量和抗污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了膜的横断面形貌.结果表明, PSMA/PET纳米储能纤维具有明显的吸放热行为,熔融温度和热焓值分别为36.5℃和10.7 J/g, NFCM的熔融温度和热焓值分别为36℃和2.7 J/g. NFCM的形貌结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与溶剂处理方式相关, NFCM@EtOH膜的水通量介于100~1400 L/( m2·h)之间,而NFCM@H2 O膜的水通量仅在40~220 L/( m2·h)之间. NFCM的拉伸强度由初始0.925 MPa( PVDF)提高到4.28 MPa以上. NFCM中的相变材料对膜过滤性能有重要影响,并在过滤温度低于50℃时具有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储能纤维 静电纺丝 水通量 聚偏氟乙烯 复合膜
下载PDF
罗丹明B多层荧光纳米微球对Hg^2+的检测
10
作者 米超 张纪梅 +2 位作者 张志秋 范咏梅 蔡宇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01,105,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锌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Zn QDs),并采用反相微乳法将SiO_2包覆在量子点表面形成多层SiO_2纳米微球。通过接枝方法将罗丹明B衍生物连接在硅球上,利用Hg^(2+)可以使罗丹明B衍生物的螺环结构发生开环反应并产生荧光...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锌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Zn QDs),并采用反相微乳法将SiO_2包覆在量子点表面形成多层SiO_2纳米微球。通过接枝方法将罗丹明B衍生物连接在硅球上,利用Hg^(2+)可以使罗丹明B衍生物的螺环结构发生开环反应并产生荧光增强这一特性,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比率探针,并成功实现了对水溶液中Hg^(2+)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波长为521nm和577nm时对Hg^(2+)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限是0.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罗丹明B CdTe∶Zn量子点 汞离子检测
下载PDF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8
11
作者 颜范勇 邹宇 +3 位作者 王猛 代林枫 周旭光 陈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74,共14页
荧光碳点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及石墨烯之后最热门的碳纳米材料之一。这种纳米材料克服了传统量子点的某些缺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与小尺寸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环境检测、光... 荧光碳点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及石墨烯之后最热门的碳纳米材料之一。这种纳米材料克服了传统量子点的某些缺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与小尺寸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环境检测、光催化技术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荧光碳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碳点的特性,重点介绍了荧光碳点应用的最新进展,对碳点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荧光 光学特性 制备 应用
原文传递
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过程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捷 武春瑞 吕晓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8-915,共8页
对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温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影响,引入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传质系数Km升高,温度极化系数TPC减小,浓差极化系数CPC增大,通... 对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温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影响,引入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传质系数Km升高,温度极化系数TPC减小,浓差极化系数CPC增大,通量呈近指数倍增加;随流速的增加,TPC增大,膜表面传热系数hf增大,CPC略有降低,Km略有升高,通量略有升高;随中空纤维填充数目的增大,通量减小;随真空度的增大,TPC减小,CPC增大,通量呈线性增长;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膜蒸馏 传热传质 通量
下载PDF
面向应用的膜蒸馏过程再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0,109,共6页
讨论了膜蒸馏涉及的膜材料特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膜蒸馏过程实质属于传热控制过程,研究膜蒸馏过程的重点在于研究膜蒸馏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与回收.吸收膜蒸馏传质过程无相变热损失,疏水膜兼具有传质与导热双重作用.采用曝气膜蒸馏工艺... 讨论了膜蒸馏涉及的膜材料特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膜蒸馏过程实质属于传热控制过程,研究膜蒸馏过程的重点在于研究膜蒸馏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与回收.吸收膜蒸馏传质过程无相变热损失,疏水膜兼具有传质与导热双重作用.采用曝气膜蒸馏工艺对反渗透浓水进行了连续高倍率浓缩,膜组件没有发生亲水化和膜污染问题,说明曝气膜蒸馏工艺在高盐度、易结垢的废水深度浓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水膜阻力本质是气体穿过多孔膜表面的气/液两相界面所需克服的界面张力,除了与膜材料本体特性、膜表面结构等因数有关外,还与气体传输方向有关.与传统中空纤维膜相比,设计的异形中空纤维多孔膜,断裂强力有很大的提高.将热泵技术与减压膜蒸馏过程耦合,热泵制热系数COP与蒸发器流速、冷凝器流速和膜蒸馏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疏水膜结构 汽化热回收 疏水膜干燥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析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博尧 张纪梅 +3 位作者 郝帅帅 毕明刚 朱海彬 张丽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制备简单,层间客体可调节,合成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因此成为析氧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但仍存在电荷传输速率低,过电位相对较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改性来加快其大规模应用。首先介绍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结构特点,... 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制备简单,层间客体可调节,合成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因此成为析氧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但仍存在电荷传输速率低,过电位相对较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改性来加快其大规模应用。首先介绍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结构特点,简述了其析氧反应的催化机理,然后总结了不同种类的优化改性策略来增强其催化活性。优化改性方法分别包括:与导电基材复合;合成超薄纳米片法;与石墨烯复合法;杂化改性法。重点探讨了层状双氢氧化物析氧催化剂在电解水制氢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阐明将其适当结合,有利于制备更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最后指出了这类催化剂仍面临的问题:回收率较低,催化剂稳定性和可实现的电流密度尚未达到工业化需求,无法实现大规模制备等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电解 层状双氢氧化物
下载PDF
NIPS法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吕晓龙 武春瑞 +1 位作者 张昊 赵丽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45,共11页
非溶剂相分离(NIPS)制膜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高效的制膜方法。利用该法制备的不对称膜结构赋予膜优异的选择渗透性能,膜孔结构易于调控,已经成为当前聚合物分离膜研究及商业化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 非溶剂相分离(NIPS)制膜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高效的制膜方法。利用该法制备的不对称膜结构赋予膜优异的选择渗透性能,膜孔结构易于调控,已经成为当前聚合物分离膜研究及商业化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成膜性能佳,可利用NIPS法制膜。NIPS法PVDF膜的研制、膜结构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受到国际膜研究者广泛关注,是分离膜领域热点之一。本文分别针对NIPS法PVDF超滤膜制备的相分离原理研究、膜结构控制方法及膜应用研究等关键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剂致相分离 聚偏氟乙烯 超滤膜 相分离原理 膜结构与性能 膜应用
下载PDF
膜吸附和膜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立刚 叶卉 +2 位作者 赵莉芝 丁晓莉 张玉忠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6,75,共9页
近年来,膜集成过程备受研究者关注,探究传统分离技术与膜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膜的高效率、易于在线放大等优势,以期促进膜集成过程以低成本实现放大应用。其中,吸附膜、吸收技术兼具膜技术和吸附、吸收技术的优势,在提纯、分离、净化等... 近年来,膜集成过程备受研究者关注,探究传统分离技术与膜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膜的高效率、易于在线放大等优势,以期促进膜集成过程以低成本实现放大应用。其中,吸附膜、吸收技术兼具膜技术和吸附、吸收技术的优势,在提纯、分离、净化等众多场合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膜吸附、吸收方面的研究,阐述该膜过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附 膜吸收
下载PDF
反应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杨 颜范勇 +3 位作者 郑坦承 母雪玲 孙凤展 陈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3-1229,共17页
相比于基于非共价键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的传统荧光探针,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识别过程不是通过配位和氢键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与目标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光谱性质或颜色改变,生成不同结构的光活性化合物。近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主要有三种化... 相比于基于非共价键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的传统荧光探针,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识别过程不是通过配位和氢键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与目标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光谱性质或颜色改变,生成不同结构的光活性化合物。近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主要有三种化学反应类型:底物与受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底物作为催化剂,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基于置换反应使底物与受体络合。正是反应型荧光探针利用选择反应的优势识别特定物质,因而提供了方便、快捷、专一的分析检测目标物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六年来基于反应型罗丹明荧光探针用于检测金属阳离子、活性氧化物和阴离子诱导β-内酰胺开环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其结构和检测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展望这类荧光探针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荧光探针 反应型 性能 结构
原文传递
腐殖酸聚集体对膜蒸馏过程膜污染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代婷 武春瑞 +1 位作者 吕晓龙 王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74-1583,共10页
膜污染是膜蒸馏过程应用于工业水处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选取水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物(腐殖酸)、微溶无机盐(碳酸钙)作为典型污染物,研究有机腐殖酸聚集体对于膜蒸馏过程膜污染进程的影响规律,探讨天然有机物-无机微溶盐混合水体... 膜污染是膜蒸馏过程应用于工业水处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选取水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物(腐殖酸)、微溶无机盐(碳酸钙)作为典型污染物,研究有机腐殖酸聚集体对于膜蒸馏过程膜污染进程的影响规律,探讨天然有机物-无机微溶盐混合水体中腐殖酸聚集体对于无机盐结晶过程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膜蒸馏通量的衰减大致可分为由滤饼层的形成造成的不可恢复部分以及由浓差极化、膜孔'半润湿'而造成的可部分恢复的通量降低。Ca2+通过加速腐殖酸分子的聚集过程,使表面负电性降低的腐殖酸聚集体率先吸附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内表面,形成有机基质污染层;碳酸钙在有机腐殖酸聚集体的诱导下在膜内表面异相成核,最终成长为稳定的晶体。腐殖酸聚集体为无机盐晶体在疏水性膜内表面的生长提供了异相成核的基础。可通过控制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控制微溶碳酸钙在膜内表面成核及生长,实现控制其在膜内表面附着进而诱发疏水膜发生亲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膜污染 腐殖酸聚集体 诱导结晶
下载PDF
磺化聚砜/聚醚砜共混非对称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冯 张玉忠 +2 位作者 丁晓莉 林立刚 李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相转化法制备了磺化聚砜(SPSF)/聚醚砜(PES)共混新型纳滤膜,并研究了磺化聚砜的磺化度以及聚醚砜/磺化聚砜的共混质量比对低分子量PEG的截留率和脱盐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5MPa,料液温度为25℃下,当PES/磺化度10%SPSF... 以相转化法制备了磺化聚砜(SPSF)/聚醚砜(PES)共混新型纳滤膜,并研究了磺化聚砜的磺化度以及聚醚砜/磺化聚砜的共混质量比对低分子量PEG的截留率和脱盐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5MPa,料液温度为25℃下,当PES/磺化度10%SPSF共混比为6∶4时,SPSF/PES共混膜对PEG1000、PEG800和PEG600的截留率分别为99.8%、81.0%和57.8%,对硫酸钠、氯化钠的截留率分别为69.0%和23.5%,SPSF/PES共混膜的纯水通量为90.3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砜 聚醚砜 纳滤 共混 非对称
下载PDF
PTFE/PAN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亮 肖长发 +1 位作者 黄庆林 胡晓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20,共5页
以聚丙烯腈(PAN)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得PTFE/PAN共混中空纤维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烧结前后中空纤维膜的化学变化,热失重(TGA)分析了中空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 以聚丙烯腈(PAN)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得PTFE/PAN共混中空纤维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烧结前后中空纤维膜的化学变化,热失重(TGA)分析了中空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不同烧结温度的中空纤维膜形貌。结果表明:在预氧化烧结过程中PAN发生了环化反应,生成耐热的梯形结构,提高了中空纤维膜的耐热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点纤结构尺寸明显增加,中空纤维膜的力学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四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烧结 梯形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