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徽班汉伶米应先生平及家世考——兼论米应先对京剧形成的贡献 |
陈志勇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小说”概念的演变 |
高小康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3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 |
宋俊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5
|
|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 |
王明月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5 |
49
|
|
5
|
记忆论与民俗学 |
王晓葵
|
《民俗研究》
CSSCI
|
2011 |
45
|
|
6
|
流动在文化空间里的听觉:历史性和社会性 |
王敦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1
|
|
7
|
非遗视野下的文化空间理论研究刍议 |
陈桂波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6 |
28
|
|
8
|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非遗保护机制创新 |
宋俊华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6 |
25
|
|
9
|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 |
谢中元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1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都市文化的包容性 |
高小康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11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参与 |
谢中元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5
|
|
12
|
资料、阐释与实践——从学术史看当前中国民俗学的危机 |
刘晓春
|
《民俗研究》
CSSCI
|
2011 |
14
|
|
13
|
古代民间叙事策略及其文化内涵 |
董上德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4
|
妈祖信俗的概念与内涵--兼谈民间信仰的更名现象与制度化问题 |
王霄冰
任洪昌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8 |
9
|
|
15
|
关于东莞方言的调查和建档工作 |
姚琼姿
庄初升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6 |
7
|
|
16
|
1920年代上海的支那剧研究会与日本人的京剧研究 |
李莉薇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7
|
“家乡民俗学”众人谈 |
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陈连山
陈岗龙
杨利慧
万建中
林继富
王卫华
江帆
刘晓春
张士闪
郑土有
毛巧晖
张勃
安德明
|
《民间文化论坛》
|
2024 |
0 |
|
18
|
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 |
倪彩霞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5 |
7
|
|
19
|
从《祭孔乐舞》看“非遗”的舞台表演及其本真性 |
王霄冰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20
|
国内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联研究述评 |
谢中元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