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镇痛 被引量:63
1
作者 周桥灵 徐枫 +5 位作者 李露君 黄慧慧 杨子文 刘洪珍 王汉兵 杨承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08-411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用药分别为DEX0.5、0.75、1μg/kg+0.25%罗哌卡因共60mL,C组为0.25%罗哌卡因60mL。观察术后T1-5时点NRS和BCS评分。记录追加曲马多的次数,TAP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未观察到TAPB相关并发症。与C组或D1组比较.D2~3组T4及或T5的NRS评分降低,BCS评分升高,术后需追加曲马多例数减少。与T1时点比较,C组和D1组的T4~5及D2-3组T5时点的NRS升高,B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75-1.0μg/kgDEX复合0.25%罗哌卡因TAPB适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术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006例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尚慧玲 李光仪 +1 位作者 韩玉斌 陈露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7-559,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LT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两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06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LTH...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LT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两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06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LTH组出血量193.13±38.21ml,LAVH组出血量156.24±23.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TH组术后体温37.6±0.5℃,肠道恢复时间35.71±6.92小时,术后住院日4.1±0.4天;LAVH组术后体温37.9±0.8℃,肠道恢复时间39.37±8.53小时,术后住院日4.7±0.6天。两组相比,术后体温、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LTH组优于LAVH组,如果腹腔镜下操作技巧熟练,LTH是一种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 术式分析
下载PDF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手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2
3
作者 杨劼 王俊 +3 位作者 谭家驹 叶国麟 古卫权 刘彦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7-378,共2页
2003年4月至2005年8月我们应用经肋间的电视纵隔镜为478例手汗症病人施行了胸交神经链切断术(ETS),并在麻醉方法、手术操作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范围上进行改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手术方法 治疗 电视纵隔镜 麻醉方法 手术操作
原文传递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麻醉与安全 被引量:39
4
作者 邓硕曾 梁幸甜 +1 位作者 黄慧慧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5-82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内镜检查 无痛医院 静脉麻醉 安全 内镜医师 消化道内镜 无痛胃肠镜 生理损伤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梁毅超 卿三华 +3 位作者 丁卫星 陈平雁 黄玉宝 于海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和传统手术(CRS)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以直肠癌、TME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6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发表的有关TME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文献。按筛选标准,共有17篇文献入选。由2名作... 目的研究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和传统手术(CRS)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以直肠癌、TME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6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发表的有关TME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文献。按筛选标准,共有17篇文献入选。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地对入选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体研究样本量共计5267例直肠癌。定性分析全体研究结果显示:TME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均显著低于CRS组。全体研究、前瞻性研究(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和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研究)及回顾性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均显示:TME组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比CRS组显著降低,而术后生存率则显著提高。局部复发率合并优势比(OR)分别为0.35(95%C10.29—0.43,P〈0.00001)、0.41(95%C10.32-0.53,P〈0.00001)及0.29(95%C10.22—0.39,P〈0.00001);术后生存率合并OR分别为1.81(95%CI 1.55—2.11,P〈0.00001)、1.79(95%CI1.49—2.15,P〈0.00001)及1.84(95%CI1.39—2.45,P〈0.00001)。全体研究、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均显示:TME组对比CRS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合并OR分别为0.51(95%C10.32—0.83。P=0.007)及0.56(95%C10.33—0.97,P=0.04);而回顾性研究的定量分析则显示:在术后死亡率方面TME组与CR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为0.39(95%C10.14—1.10,P=0.07)。全体研究、前瞻性研究分析均显示:TME手术是导致吻合121瘘发生的高危因素,但与C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分别为1.24(95%C10.84—1.83,P=0.29)、1.98(95%C10.85—4.61,P=0.11)。结论TME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它比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明显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存活率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胡维维 王辉 +2 位作者 陶金华 李广民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类、良恶性组织学判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肾上腺外(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同时跟踪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21例,男性10例...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类、良恶性组织学判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肾上腺外(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同时跟踪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9~81岁,平均年龄46.5岁。肿瘤位于腹膜后10例,头颈部7例,纵隔、膀胱、精索及肾脏各1例。有功能者3例,无功能者18例。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细胞组成,主细胞排列成巢状、束状、腺泡状或实体样结构,周围被支持细胞部分或完全包绕。1例诊断为恶性,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并见灶性或融合性坏死和血管侵犯,伴局部淋巴结转移,余20例诊断为良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NSE、CgA、Syn、NF,而CK、EMA和SMA阴性;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1例恶性副神经节瘤仅NSE阳性,CgA弱阳性。随访18例,其中1例1年后因多脏器转移而死亡,另有1例组织学诊断为良性者3年后肿物复发并侵犯邻近器官。结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其生物学行为不一,临床上应长期随访。同时应与形态相似的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病理学 腹膜后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不同位置胸交感链切断治疗手汗症与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关系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劼 刘彦国 +3 位作者 谭家驹 叶国麟 古卫权 王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手汗症治疗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与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关系,探讨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手汗症患者128例,术前随机分成胸3交感神经链组(T3组,61例),胸4交感神经链组(T4组,67例)。... 目的通过研究手汗症治疗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与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关系,探讨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手汗症患者128例,术前随机分成胸3交感神经链组(T3组,61例),胸4交感神经链组(T4组,67例)。两组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单腔气管内插管经肋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或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手多汗症状均完全改善,两组间轻度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6,P=0.122),中度代偿性出汗T4组显著低于T3组(χ2=7.618,P=0.006),两组无1例发生重度代偿性出汗。结论降低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T4)有利于降低代偿性出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代偿性出汗
下载PDF
六种抗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27
8
作者 胡维维 宗永生 +6 位作者 李凤萍 李广民 钟碧玲 张敏 梁英杰 顾耀亮 陈跃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795-798,共4页
目的:评估EBNA1-IgA,EBNA1-IgG,Zta-IgA,Zta-IgG,VCA-p18-IgA和VCA-p18-IgG六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探讨哪种ELISA组合更有功效。方法:收集8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132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六种EB病毒特... 目的:评估EBNA1-IgA,EBNA1-IgG,Zta-IgA,Zta-IgG,VCA-p18-IgA和VCA-p18-IgG六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探讨哪种ELISA组合更有功效。方法:收集8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132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六种EB病毒特异性重组融合蛋白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采用灵敏度、特异度、优势比等参数来评估它们在诊断鼻咽癌中的效率。结果:单独采用一种检测时,Zta-IgG和EBNA1-Ig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可达0.8106以上。Zta-IgG/EBNA1-IgG和Zta-IgG/EBNA1-IgA两种检测双阳性的特异度提高至0.9621以上。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种检测均阳性者,其特异度不仅可达0.9824,优势比也明显升高(分别为206.4242和196.5000)。85例患者血清中无1例同时呈Zta-IgG/EBNA1-IgA/EBNA1-IgG阴性者。结论:临床血清学诊断鼻咽癌,首选Zta-IgG或EBNA1-IgA。同时检测两种ELISA,宜采用Zta-IgG/EBNA1-IgA或Zta-IgG/EBNA1-IgG。三种ELISA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推荐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血清学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0
9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5 位作者 赖晓红 贺俭 伍辉萍 赵伟成 王汉兵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5~77岁,BMI 20~24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40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30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C组不予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患者术后1、6、12、24和48h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和舒适度(BCS)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记录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追加曲马多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头晕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ESP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老年患者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改良策略: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桥灵 贺俭 +5 位作者 廖美娟 伍辉萍 赖晓红 刘洪珍 王汉兵 杨承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40):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组(QG组)和全麻组(G组)。QG...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40):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组(QG组)和全麻组(G组)。QG组术前行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注射0.33%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5 mg,另一侧同样方法操作。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靶控输注异丙酚3~5 μg/ml、瑞芬太尼3~5 ng/ml,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毕行PCIA:舒芬太尼2 μg/kg,无背景输注,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1、6、12、24和48 h(T1-5)时记录舒适度(BCS)评分。术后采用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记录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曲马多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情况。记录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腰方肌前路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QG组T4,5时BCS评分升高,瑞芬太尼用量、曲马多使用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满意率升高,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全身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多种肿瘤标记物检测在宫颈癌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11
作者 梁指荣 杨洁飞 苏锡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意义。方法检测216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和非肿瘤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患者,比较...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意义。方法检测216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和非肿瘤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水平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Ⅲ和Ⅳ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其中Ⅰ期患者的CEA、CA19-9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25、CA19-9、SCC-Ag检测可协助临床宫颈癌分期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标记物 早期诊断 疗效判定
下载PDF
山奈酚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明智 张磊 +2 位作者 周丹 丁琪琼 林晓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对数期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5μmol/... 目的:观察山奈酚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对数期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山奈酚20μL,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72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对比干预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干预72h后细胞凋亡率;对比干预72h后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及磷酸化PI3K(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灰度值比值。结果:对照组细胞轮廓清晰、结构紧密,贴壁生长;3个剂量组细胞变圆浮起,细胞膜皱缩、细胞质颗粒增多,可见细胞碎片,其中中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中剂量组最高,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剂量组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比较,中剂量组最高,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更低,对照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比较,中剂量组最低,高剂量组其次,低剂量组更高,对照组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奈酚可促进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株凋亡,其中50μmol/L山奈酚促凋亡效果最佳,提示与下调PI3K、AKT、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激酶3β 炎性乳腺癌 凋亡
下载PDF
161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廖珊 许燕卿 《现代医院》 2009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目的对1610例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我院2008年手足口病报告资料。结果佛山市各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以散发为主,男女比例为2.18∶1,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幼儿,... 目的对1610例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我院2008年手足口病报告资料。结果佛山市各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以散发为主,男女比例为2.18∶1,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幼儿,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病例从5月1日起不断增多,5~7月为发病高峰,5月份病例最多,其中371例住院治疗,30例重症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控工作的重点为幼托机构和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报告病例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小鸽 张燕林 +23 位作者 谢建兰 黄雨华 郑媛媛 李文生 陈浩 刘芳 潘华雄 韦萍 王哲 胡余昌 杨开颜 肖华亮 吴梅娟 尹为华 梅开勇 陈刚 阎晓初 孟刚 徐钢 李娟 田素芳 朱军 宋玉琴 张伟京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并阐述我们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总体而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根据这个概念,EBV+LPD不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急性重症EBV感染(EBV+嗜血细胞综合征、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等),也不包括已经明确命名的EBV+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EBV+LPD目前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B细胞-LPD等。(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根据EBV+T/NK细胞-LPD的发展进程,通常可分为1级、2级和3级三个级别。第1级为增生性疾病,第2级为交界性疾病,第3级为肿瘤性疾病。EBV+LPD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性疾病(如IM)但又有重叠,也不同于典型的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但也有重叠。临床上提高警惕,尽早识别与EBV+LPD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应作为管控这类疾病更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赵海 肖新兰 +2 位作者 高明勇 卢瑞梁 谭湘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mm2/s,结合带(1.56±0.16)×10-3mm2/s,肌层(1.81±0.16)×10-3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子宫颈肿瘤
下载PDF
不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桥灵 梁桦 +4 位作者 刘洪珍 杨承祥 肖平 王汉兵 杨智慧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912,共4页
目的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不同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病人9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85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 目的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不同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病人9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85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吸入全麻组(Ⅱ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吸入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Ⅲ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采用Nareotrend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维持Narcotrend指数37。64。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h(T1)、术毕(T2)和术后24h(T1)时采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与Tn时比较,Ⅱ组T2时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T2时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Ⅱ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T2时Ⅱ组CD3^+和CD4^+水平降低(P〈0.05)。结论与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免疫 细胞 腹腔镜检查 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汉兵 王焱林 +1 位作者 欧伟明 杨承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可行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稳定的研究基础。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造模前、造模后48小时、6周取尾静脉...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可行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稳定的研究基础。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造模前、造模后48小时、6周取尾静脉血测血糖;造模前、造模后1、2、3、4、5、6周测定大鼠50%缩爪机械阈值(PWT);造模后6周,透视电镜观察腓肠神经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48h模型组随机血糖高于16.7mmol/L比率为83.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8h、6周时血糖明显增高(P<0.01);造模后3周模型组PW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5周时PWT下降达高峰(P<0.01);模型组腓肠神经有髓纤维普遍出现明显脱髓鞘,髓鞘板层排列紊乱、肿胀。结论: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建立痛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简单易行、模型稳定、外周神经病变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理痛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斌 王汉兵 +4 位作者 罗昌辉 何万有 林森 刘洪珍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意识、体动和咳嗽情况每次静注丙泊酚20mg,PRH组静脉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为4μg/ml和4ng/ml,并行高频通气,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观察记录患者的SpO2、MAP、HR、咳嗽评分、动脉血PCO2、纤支镜检查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PF组平均SpO2、最低SpO2均明显低于PRH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RH组(P<0.01)。于术前即刻、到达隆突时PF组MAP显著高于,HR明显快于PRH组(P<0.01)。PF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PRH组(P<0.05或P<0.01);PF组纤支镜检查时间明显长于PRH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应用于诊断性纤支镜术安全有效,与常规适度镇静相比,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降低咳嗽评分,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镇静 高频通气 靶控输注
下载PDF
腹腔镜双极电凝全子宫切除术1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露诗 李光仪 +1 位作者 林娟 吴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385,共2页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将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双极电凝组和超声刀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将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双极电凝组和超声刀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预后等。结果手术时间双极电凝组(90.64±10.72)min,超声刀组(89.11±10.23)min,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213);术中出血量双极电凝组(78.72±25.27)mL,超声刀组(99.23±28.89)mL,双极电凝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超声刀组(P=0.000);两组术中并发症、住院天数、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双极电凝的操作技巧,双极电凝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的能源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双极电凝
原文传递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高明勇 谭湘萍 卢瑞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SWI技术在对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在3.0TMR成像系统上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A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11例同时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7例行静脉注射Gd-... 目的探讨SWI技术在对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在3.0TMR成像系统上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A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11例同时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7例行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1HMRS检查。SWI采用新的高分辨率3D-GRASS序列,图像后处理采用GE公司Advantage workstations AW4.2工作站和最小密度投影,获得脑静脉血管图。结果18例脑梗死病变在DW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16例MRA可见脑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包括1例颈内动脉闭塞)。11例PWI显示梗死区脑血流灌注异常,9例灌注减低,2例灌注增高。SWI见10例梗死区静脉血管减少,2例完全缺失,5例静脉血管分布正常,1例增多;其中3例合并出血,1例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内血栓,与MRA图像动脉阻断区位置一致。结论磁共振SWI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SWI在急性期脑出血检测和潜在的评价脑组织可存活性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脑梗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