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Intrabeam术中放疗联合椎体强化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霖 陈铿 +8 位作者 蔡兆鹏 王鹏 余孝丽 叶记超 赵敏 胡旭民 石俊田 刘宜敏 沈慧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5-223,共9页
目的 回顾分析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全2015年5月间采用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的3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 目的 回顾分析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全2015年5月间采用微创穿刺Intrabeam(R)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的3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28~70岁,平均47.9岁.原发肿瘤:乳腺癌15例、肺癌8例、肝癌3例、其他6例.共治疗42个瘤椎,单节段24例、双节段6例、三节段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腰背部局部疼痛(32/32,100%).X线片显示骨破坏的9例(9/32,28.13%),其余表现为X线片未见骨破坏仅MRI显示转移灶者.手术方法为"C"型臂或"O"型臂X线机监视下,在经皮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灌注骨水泥前行Intrabeam(R)术中放疗,放疗后以骨水泥强化瘤椎.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病椎局部破坏和术后改善状况.生活质量评价采用EORTC QLQ-BM22量表.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放疗剂量(9.39±3.32) Gy,平均术中放疗时间为每节段4 min50 s.随访至2015年8月31日,随访时间平均11.2个月(3~15个月),失访1例,死亡2例,靶椎复发、进展2例.瘤椎局部控制率为95.12%.患者局部疼痛由术前VAS评分(5.46±2.37)分减轻至术后第3天的(2.92±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能维持至末次随访.EORTC QLQ-BM22骨转移瘤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在疼痛部位、程度和功能方面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则变化不大.结论 微创穿刺术中放疗联合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瘤,能安全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辅助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铿 黄霖 +3 位作者 王鹏 唐勇 叶记超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术: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肿瘤转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策略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曾园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7,847,共8页
本文以电针督脉经穴、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移植的成体干细胞源性神经元与脊髓宿主神经元环路整合修复脊髓损伤为主线,概述了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改善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重建神经元传导通路机制—电针督脉经穴刺激全横... 本文以电针督脉经穴、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移植的成体干细胞源性神经元与脊髓宿主神经元环路整合修复脊髓损伤为主线,概述了电针督脉经穴联合成体干细胞移植改善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重建神经元传导通路机制—电针督脉经穴刺激全横断脊髓损伤或脊髓脱髓鞘损伤的大鼠脊膜支传入神经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激活脊髓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素-3(NT-3),介导表达NT-3受体Trk C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全横断脊髓损伤/移植处或脊髓脱髓鞘损伤/移植处存活、分化和迁移,替换和保护受损伤的宿主神经元、改善受损伤组织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及其髓鞘形成、改善大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以及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经穴 神经营养素-3 神经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脊髓脱髓鞘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术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霖 蔡兆鹏 +5 位作者 陈铿 王鹏 赵伟华 胡旭民 赵敏 沈慧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影响并筛选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资料完整的482例患者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与手术椎... 目的分析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影响并筛选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资料完整的482例患者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与手术椎体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相关性。对各项伴随疾病与ASDeg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对年龄与ASDeg间相关性则采用ANOVA检验。结果 482例患者中,男221例(45.9%),女261例(54.1%),平均年龄55.4(18~91)岁。术后平均随访40.8(24~48)个月,共发现ASDeg 91例(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围手术期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中,ASDeg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OR=0.977,P=0.021)、吸烟史(OR=2.580,P=0.001)、2型糖尿病(OR=0.091,P=0.001)和既往腰椎手术史(OR=0.091,P=0.000)。结论在影响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eg的个体因素中,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和既往腰椎手术史是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骨关节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铿 唐勇 +3 位作者 黄霖 王鹏 叶记超 沈慧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5期258-260,30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2例,其中急诊手术组(≤24h)18例,延期手术组(>24h)24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2例,其中急诊手术组(≤24h)18例,延期手术组(>24h)24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延期手术组。结论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急诊手术减压是可行的,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手术时机
下载PDF
神经元中继器策略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赖碧琴 曾湘 +2 位作者 丁英 李戈 曾园山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3-1024,共12页
当成年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等下行神经纤维(轴突)很难长距离跨越损伤区再生,导致损伤区以下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难以恢复.从开始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源性神经组织起至今近30年,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 当成年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等下行神经纤维(轴突)很难长距离跨越损伤区再生,导致损伤区以下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难以恢复.从开始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源性神经组织起至今近30年,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脊髓损伤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并得到进一步论证.国内外研究团队相继提出中继器的修复策略,即应用细胞因子、生物材料和干细胞等组织工程新技术,在改善受损伤脊髓组织微环境的同时提供内源或外源性神经元中继器(如神经网络组织或类脊髓组织),接收上、下行神经信息,并将神经信息传递给损伤区两端的脊髓固有神经元.神经元中继器修复脊髓损伤改变了“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内上、下行轴突必须再生穿越全横断脊髓损伤区才能恢复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传统理念.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在神经元中继器修复脊髓损伤策略的指引下,利用再生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技术,恢复严重脊髓损伤后瘫痪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神经元中继器 神经信息传递
原文传递
颈髓弥散张量成像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记超 唐勇 +5 位作者 吴燕峰 黄霖 杨睿 王鹏 陈铿 沈慧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ALS患者为患者组,20例同期门诊查体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2组成员进行常规MRI... 目的初步探讨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ALS患者为患者组,20例同期门诊查体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2组成员进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检查,获取颈髓MD值及FA值的直方图,并对ALS患者颈髓DTI弥散张量值与患者ALS残损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颈髓FA值和颈髓横断面积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值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髓FA值与ALSFRS评分高度相关(r=0.730,P=0.000),与MD值等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ALS患者颈髓DTI显像FA值显著降低,FA值可能成为ALS诊断中的神经影像学阳性支持指标;颈髓的弥散张量值与ALSFRS结合,可以更全面反映ALS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弥散张量成像 颈椎 ALSFRS评分
原文传递
通用型脊髓打击器的研制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霖 唐勇 +6 位作者 杨睿 史玉朋 贺晓玉 叶记超 刘鹄 吴燕峰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88-693,I0002,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并评估其制作脊髓分级挫伤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依据重物坠落致伤原理,设计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50只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该打击器以质量为20g的打击棒在不同高度实施打击:... 目的:研制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并评估其制作脊髓分级挫伤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依据重物坠落致伤原理,设计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50只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该打击器以质量为20g的打击棒在不同高度实施打击:12.5mm组(A组,n=12),25mm组(B组,n=12),50mm组(C组,n=14),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打击(n=12),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1周至6周进行大鼠BBB运动评分,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术后1周和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用Photoshop CS软件直方图命令处理连续切片中最大受损面积的图像,计算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对BBB评分与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进行相关分析。取4只国产家猪,应用该打击器以50g×150mm打击能量打击后制备胸髓半侧挫伤模型,于术前、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行改良Tarlov分级法评价猪后肢功能,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通用型脊髓打击器能够准确定点、定高打击制作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级脊髓挫伤模型在各个时间点上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1周后肢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而C组至术后6周均无明显恢复,对照组无功能障碍。大鼠和猪脊髓组织学表现均为以打击震中为中心的离心纵向损伤。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在各损伤组组内齐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与BBB评分呈密切负相关关系(r=0.89807,P<0.001)。猪脊髓半侧挫伤后Tarlov分级法评价显示为中重度损伤。结论:研制的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可成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稳定性高的大鼠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并可用于建立猪脊髓挫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 疾病模型 致伤装置
下载PDF
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霖 蔡兆鹏 +6 位作者 陈铿 胡旭民 王鹏 赵伟华 赵敏 叶记超 沈慧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85-1293,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融合手术的654例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及ANOVA分别对围手术期伴随疾病及术中相关因素对于手术后并发...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4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融合手术的654例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及ANOVA分别对围手术期伴随疾病及术中相关因素对于手术后并发症进行相关性检验,然后选取P值〈0.10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以明确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654例患者术后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6例次)。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2例,0.3%)、深部感染(8例,1.2%)、脓毒血症(2例,0.3%)、神经损伤(8例,1.2%)和再次手术(7例,1.1%);术后轻度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7例,1.1%)、泌尿系统感染(7例,1.1%)、肺部感染(7例,1.1%)、消化道出血(5例,0.8%)、脑脊液漏(10例,1.5%)及其他轻微并发症(9例,1.4%)。卡方检验及ANOVA的结果提示,术前肾功能不全(OR=0.135,P=0.002)、术前神经功能障碍(OR=0.101,P=0.000)、ASA评分Ⅲ级以上(OR=1.364,P=0.031)、术中出血量大(F=8.591,P=0.003)、手术时间长(F=16.425,P=0.000)及人工骨植骨(P=0.098)是任一种并发症事件的危险因素。术前肾功能不全(OR=0.096,P=0.000)、术前神经功能障碍(OR=0.159,P=0.000),术中出血量大(F=7.013,P=0.008)、手术时间长(F=12.080,P=0.001)是任一种轻度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神经功能障碍(OR=0.100,P=0.000)、椎间植骨融合(OR=1.566,P=0.006)、后外侧植骨融合(OR=0.578,P=0.021)是任一种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Loostic回归证实,术前神经功能障碍(OR=12.938,P=0.000)及手术时间长(OR=1.005,P=0.000)是任一种并发症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肾功能不全(OR=6.717,P=0.024)、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贺晓玉 沈慧勇 +6 位作者 项鹏 吴燕峰 唐勇 史玉朋 黄霖 杨睿 叶记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3个月流产胎儿海马区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24只成年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8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3个月流产胎儿海马区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24只成年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8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分别注入CM-DiI标记的hNSCs悬液和DMEM/F12培养液。分别于hNSCs移植后当天及1、2、3、4、6、8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移植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并检测损伤脊髓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巢蛋白(Nestin)等抗原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移植1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6.4±0.99 vs 6.0±0.93,P>0.05);移植4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比1周时有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7±1.04 vs 7.4±0.95,P<0.05);移植的hNSCs可在损伤脊髓处长时间存活(至少8周),并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处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移植 大鼠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铿 黄霖 +5 位作者 蔡兆鹏 王鹏 叶记超 高梁斌 唐勇 沈慧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6例复发性脊柱肿瘤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7 ~ 46岁,平均33.2岁.肿瘤位...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复发性脊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6例复发性脊柱肿瘤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7 ~ 46岁,平均33.2岁.肿瘤位于胸椎5例,腰椎(L1)1例.病理包括骨巨细胞瘤3例,乳腺癌、鼻咽癌、肺癌骨转移各1例.分析6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节段、手术切缘、神经功能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切除1节段1例,2节段2例,3节段3例.手术时间7.5~12.0 h,平均8.9h;出血量2500~4500 ml,平均3 116 ml;无手术相关脊髓损伤.术后病理证实边缘无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合并硬膜撕裂1例,胸膜破裂2例,胸腔大量积血1例.随访12 ~47个月,平均随访23.2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3例术前E级患者术后仍为E级,2例术前C级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1例术前B级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 部分复发性脊柱肿瘤仍适合后路全脊椎切除术,但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脊椎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燕峰 贺晓玉 +8 位作者 唐勇 刘晓梅 叶记超 史玉朋 黄霖 杨睿 刘鹄 项鹏 沈慧勇 《中国医药》 2008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研究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s。24例成年SD大鼠分为移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均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第9天移植组于损伤脊髓中... 目的研究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s。24例成年SD大鼠分为移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均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第9天移植组于损伤脊髓中心分别注入经CM-DiI标记的hNSCs混悬液,对照组注入人DMEM/F12培养液。术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术后每7天行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成功建立h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移植的hN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超过8周,并向脊髓损伤头尾端迁移,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示移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中的人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T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燕峰 王鹏 +3 位作者 唐勇 黄霖 杨睿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T载体完成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产物克隆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利用M-MLV逆转录酶及oligo-dT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再利用exTaq酶及BDNF上、下... 目的:探讨利用T载体完成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产物克隆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利用M-MLV逆转录酶及oligo-dT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再利用exTaq酶及BDNF上、下游引物扩增出BDNFcDNA,最后利用BufferⅠ连接液将BDNF基因克隆入T载体用于测序及下一步克隆。结果:成功构建了BDNF基因T载体,经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证实为大鼠BDNF基因。结论:利用T载体克隆BDNF基因PCR产物简便、快捷,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载体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自组装peptide胶对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急性损伤脊髓中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记超 王鹏 +6 位作者 吴燕峰 詹勇 黄霖 杨睿 梁新军 陈铿 沈慧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观察自组装peptide胶对神经干细胞(NSCs)在大鼠急性期损伤脊髓中的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NSCs与自组装peptide胶共培养;SD大鼠25只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急性期于损伤脊髓区分别行注... 目的观察自组装peptide胶对神经干细胞(NSCs)在大鼠急性期损伤脊髓中的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NSCs与自组装peptide胶共培养;SD大鼠25只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急性期于损伤脊髓区分别行注射移植,其中联合细胞移植组(n=10)、单纯细胞移植组(n=10)及对照组(n=5)。术后第2、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移植的N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超过8周,单纯移植组、细胞分化比例较低,分化的NSCs主要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原细胞,未见NSCs分化为表达微管相关蛋白(MAP2)标志抗原细胞;联合移植组,细胞分化比例较高;NSCs可分化为表达MAP2、Oligo、GFAP标志抗原细胞。结论自组装peptide胶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急性期损伤脊髓中的分化比率,并有部分细胞可分化为表达神经元特异抗原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组织工程 分化
原文传递
Bmi-1介导的甲强龙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慧勇 王鹏 +4 位作者 吴燕峰 唐勇 黄霖 杨睿 梁新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甲强龙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C57BL/6小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为甲强龙组与对照组,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研究甲强龙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 目的观察甲强龙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C57BL/6小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为甲强龙组与对照组,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研究甲强龙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Western blot法观察两组神经干细胞24、48、72h自我更新重要调节因子Bmi-1、Numb、Notch表达的差异。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第7天甲强龙组神经干细胞计数为12.4×10^4,而对照组为19.3×10^4,相差6.9×10^4;在24、48、72h甲强龙组与对照组Bmi-1 mRNA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52±0.05、0.21±0.02、0.16±0.05,而Numb,Notch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甲强龙组与对照组Bmi-1蛋白表达的灰度比分别为0.63±0.07、0.33±0.04、0.19±0.06。结论甲强龙抑制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通过Bmi-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毅 叶记超 +4 位作者 王鹏 黄霖 唐勇 王素伟 沈慧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建立标准的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采用NestinLac Z转基因小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2个,对照组1个。2个实验组均采用自行研制的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质量为10 g的打击棒,A实验组... [目的]建立标准的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采用NestinLac Z转基因小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2个,对照组1个。2个实验组均采用自行研制的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质量为10 g的打击棒,A实验组用接触直径为2.0 mm的打击棒杆头压迫,压迫时间为3 min(A组,6例);B实验组按照实验设定的高度10.0 mm实施打击(B组,6例);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打击(C组,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4、5、6周进行转基因小鼠BBB运动评分,取出脊髓组织后,行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不同的脊髓损伤模型在各个时间点上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脊髓损伤造模术后2周,后肢功能开始恢复,而B组至术后6周均无后肢功能恢复,对照组无功能障碍。[结论]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器采用持续慢性压迫脊髓可成功建立Nestin-Lac Z转基因小鼠稳定、理想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nestin—LacZ转基因小鼠
原文传递
应用新型脊髓打击器建立急性脊髓挫伤动物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霖 沈慧勇 +5 位作者 唐勇 杨睿 史玉朋 贺晓玉 叶记超 刘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4-1074,共1页
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SCI)模型对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价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非常关键。遵循重物坠落致伤法的原理。我们研发了可通用于大小实验动物的新型脊髓打击器(命名为SS-Ⅱ型),结合调节打击高度,建立相应的... 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SCI)模型对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价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非常关键。遵循重物坠落致伤法的原理。我们研发了可通用于大小实验动物的新型脊髓打击器(命名为SS-Ⅱ型),结合调节打击高度,建立相应的不同程度脊髓挫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挫伤 动物模型 打击器 急性 病理生理机制 脊髓损伤 实验动物 可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