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兔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和血管新生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伟 李朝阳 +2 位作者 王智崇 陆晓和 符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rhEGF)对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角膜上皮损伤及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5眼):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rhEGF)对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角膜上皮损伤及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5眼):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速高捷组)、rhEGF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术后1 d开始分别滴速高捷、rhEGF和生理盐水,每天4次,观察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及新生血管面积变化。结果术后1 d,rhEGF组、速高捷组与NS组角膜上皮愈合率分别为(51.83±8.87)%、(39.35±6.92)%、(43.32±5.4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75,P=0.012),rhEGF组角膜上皮愈合率高于速高捷组(P=0.004)和NS组(P=0.041)。术后2 d、3 d,三组间角膜上皮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8 d,速高捷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58.27±5.42)mm2小于rhEGF组(79.98±8.63)mm2和NS组(77.16±12.59)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08)。术后8 d、12 d、15 d和21 d,三组间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hEGF早期(2 d内)较速高捷促进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作用明显,rhEGF和速高捷促进角膜新生血管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损伤愈合 新生血管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薛黎萍 丁鹏 +6 位作者 吴开力 江春光 胡竹林 肖丽波 刘海 孙鹏 胡世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烧灼涡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分别于术后2h;1,3d;1,2,3wk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和视网膜铺片,进行GS/GFAP...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烧灼涡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分别于术后2h;1,3d;1,2,3wk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和视网膜铺片,进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蛋白行GFAP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结果:视网膜矢状位切片可见,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只出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而Müller细胞不表达GFAP。制作青光眼模型术后2h,Müller细胞上出现GFAP阳性染色,术后1,3d,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到术后1wk,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量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术后3wk,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术后1wk视网膜铺片中清晰可见Müller细胞足板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结论:高眼压时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是Müller细胞对眼压升高产生的一种反应,GFAP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MÜLLER细胞 GFAP
下载PDF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手术治疗解剖学和视功能恢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少冲 冷云霞 佘洁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评价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视功能的预后。方法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31例共35眼,均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和C3F8填充,同时在不经任何辅助剂染色的情况下使用自制钩针辅助下进行内界膜剥离治疗,术前术后采用OCT及... 目的评价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视功能的预后。方法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31例共35眼,均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和C3F8填充,同时在不经任何辅助剂染色的情况下使用自制钩针辅助下进行内界膜剥离治疗,术前术后采用OCT及标准对数视力表等对患眼进行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裂孔闭合率达93.7%,视力提高率达91.4%;视物变形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术中7眼出现毛细血管性出血,术后1d~7d8眼患者出现眼压升高(均<40mmHg),5眼出现后囊下混浊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进展。结论内界膜剥离可使特发性层黄斑裂孔获得较高的闭合率,视功能亦可得到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IMH 内界膜剥离/ILMP
原文传递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343例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雁 文小凤 魏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并确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患者343例(630眼)病历资料。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并确诊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患者343例(630眼)病历资料。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及分型参照2005年葡萄膜炎命名标准化工作组提出的相关标准。总结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343例(630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56例单眼受累,287例双眼受累;男女比例为1.4GA6FA1.0;发病年龄为21~50(36.3±12.4)岁。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患者122例,已明确病因患者221例,以Behcet病(30.3%)和VKH综合征(20.7%)最常见。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按照炎症发生或累及的解剖部位分类,全葡萄膜炎(177/343,51.6%)占比最多,其他依次为中间葡萄膜炎(72/343,21.0%)、后葡萄膜炎(53/343,15.4%)、前葡萄膜炎(41/343,12.0%)。104例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中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91例、结节性红斑37例。71例VKH综合征性葡萄膜炎患者出现耳鸣39例、皮肤及毛发异常11例、头皮痛或感觉异常9例。34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部并发症以白内障(228例)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视神经萎缩(39例)、黄斑萎缩(38例)和继发性青光眼(36例)。结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全葡萄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前葡萄膜炎;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和VKH综合征性葡萄膜炎仍是我国最常见的全葡萄膜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BEHCET病 VKH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援外医疗复明行动中白内障手术相关物资准备的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蔼环 刘斌 +1 位作者 王琦玮 陈伟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5-1718,共4页
总结回顾10次援外医疗复明行动所制订和实施的护理管理策略,包括前期物资的充分准备、运输策略、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根据每次援外任务针对遇到的各种紧急突发状况,适时调整护理工作重点,实现了援外医疗复明手术的及时、有序、安全、高... 总结回顾10次援外医疗复明行动所制订和实施的护理管理策略,包括前期物资的充分准备、运输策略、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根据每次援外任务针对遇到的各种紧急突发状况,适时调整护理工作重点,实现了援外医疗复明手术的及时、有序、安全、高效和保证质量的护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物资准备 应急护理策略 护理
原文传递
二氢杨梅素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素芬 汪海涛 +3 位作者 闫凤侠 郑永欣 曾志文 郑文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硝普钠(SN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Hoechst染色法考察二氢杨梅素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DCFH-DA荧...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硝普钠(SNP)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Hoechst染色法考察二氢杨梅素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间活性氧(ROS)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MTT显示硝普钠剂量依赖性损伤PC12细胞,而二氢杨梅素可保护硝普钠所致的细胞损伤。ROS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能显著降低硝普钠诱导的活性氧增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98059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二氢杨梅素对硝普钠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和PD98059可分别抑制二氢杨梅素对Akt和ERK1/2的磷酸化作用。结论:二氢杨梅素对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Akt和ERK1/2的活性来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硝普钠 AKT ERK1 2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的ApoE-rtTA/TRE-HCV-C双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国柱 陈系古 +4 位作者 黄冰 单于 肖东 马芸 邓新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为了丰富现有的四环素调控系统的小鼠资源库,同时也为更好地研究目的基因HCV-C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个活体的动物模型,制备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原理的调控部分ApoE-rtTA的转基因小鼠,与反应部分TRE-HCV-C转基因小鼠,相互交配制作出双转... 目的为了丰富现有的四环素调控系统的小鼠资源库,同时也为更好地研究目的基因HCV-C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个活体的动物模型,制备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原理的调控部分ApoE-rtTA的转基因小鼠,与反应部分TRE-HCV-C转基因小鼠,相互交配制作出双转基因小鼠。方法应用显微注射法将构建好的两种基因片段ApoE-rtTA及TRE-HCV-C分别注入超排的昆明母鼠的受精卵,再植入假母输卵管,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初步筛选出阳性,将两者及阳性后代交配产生携带5只转基因鼠再经Western blot和RT-PCR在RNA和蛋白水平上进一步鉴定。结果产生了3只整合有ApoE-rtTA基因的首见鼠和125只阳性子代,以及产生了5只整合有TRE-HCV-C基因的首见鼠和16只阳性子代。PCR及Southern Blot证实上述阳性鼠确有转基因整合。将两者交配产生携带5只双转基因鼠。结论成功制备了携带有ApoE-rtTA及TRE-HCV-C转基因小鼠,建立了分别携带有这两种基因的鼠群,以及同时携带有两种基因的双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通用型的调控动物模型,同时也可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来研究HCV中的C基因对小鼠的作用,也是HCV-C基因功能研究及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的机制研究的一个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四环素调控反式激活子 四环素反应元件 丙肝病毒核心蛋白 转基因鼠
下载PDF
初复发翼状胬肉相关因子检测及汉防己甲素作用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安美霞 吴开力 林少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并将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各分为无药组和药物干... 目的通过检测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并将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各分为无药组和药物干预组,后者加10-5 mol.L-1的Tet作用48 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结果 (1)初发翼状胬肉无药组的组织上清夜VEGF含量较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及正常结膜组高(P<0.05),而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与正常结膜组的VEGF含量相当(P>0.05)。复发翼状胬肉组织无药组的VEGF含量低于正常结膜组织。(2)初、复发翼状胬肉无药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与正常结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对初发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而VEGF可能与初发翼状胬肉血管的形成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VEGF在复发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及IL-1β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翼状胬肉 汉防己甲素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体外对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美霞 吴开力 +1 位作者 林少春 潘竹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正常结膜和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异同。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传第3代的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皆加入不同浓度的Tet,分别于加药后1和3d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用药后1d,...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正常结膜和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异同。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传第3代的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皆加入不同浓度的Tet,分别于加药后1和3d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用药后1d,4×10-5和2×10-5mol/LTet对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大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P<0.01)。用药后3d,4×10-5mol/LTet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大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P<0.01);其余各浓度的Tet对两种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药后3d,2×10-5mol/L及半数抑制量(10-5mol/L)以下浓度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起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结膜 翼状胬肉 汉防己甲素
下载PDF
Nestin在视神经横断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黎萍 丁鹏 +5 位作者 吴开力 江春光 胡竹林 肖丽波 刘海 Eng-Ang Ling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丝蛋白nestin在视神经横断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横断模型,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进行GS/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RNA行nestin Real-t... 目的:探讨中间丝蛋白nestin在视神经横断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横断模型,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进行GS/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RNA行nestin Real-time 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几乎看不到nestin阳性染色。术后1d,在Müller细胞上出现nestin的诱导表达,术后3d,nestin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术后1wk,nes-tin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Real-time PCR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结论:视神经横断后nestin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是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损伤产生的一种反应,Nestin的表达量在一定时间内与病程进展相一致。Nestin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可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横断 MÜLLER细胞 NESTIN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兰 李昂 +3 位作者 滕蕾蕾 杜绍林 祝芸芸 葛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23.6±7.5)mo;所有的病例都有完善的眼科检查。临床结果评价包括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6.1岁;女性占60.5%;眼轴长平均(22.4±3.5)mm,其中短眼轴占18.0%,小眼球占14%;有60%的患者为浅前房(<1.9m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80.6%,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20%),恶性青光眼(12%)。结论:对进展期或晚期的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轻人 高褶虹膜构型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科临床见习PBL教学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练苹 邹玉仙 +1 位作者 康瑛 余敏斌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将五年制本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见习教学,通过观察两者的教学效果,发现:两组学生的眼科见习考试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 将五年制本科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见习教学,通过观察两者的教学效果,发现:两组学生的眼科见习考试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学生在参与PBL学习中更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说明:PBL教学模式适用于眼科学见习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未来的实习及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PBL教学模式 临床见习
下载PDF
CLCN2基因突变者尿液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构建及定向分化神经细胞
13
作者 陈灼林 刘佳 +3 位作者 谢冰冰 甘周庆 钟秀风 彭福华 《新医学》 2020年第8期581-589,共9页
目的建立和鉴定CLCN2基因突变患者尿液来源特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并初步探讨其神经分化能力。方法收集临床上1例CLCN2基因突变患者尿液细胞,将表达重编程因子OCT4、SOX2、KLF4和SV40LT的附加型载体通过电转染导入尿液细胞,使其重编... 目的建立和鉴定CLCN2基因突变患者尿液来源特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并初步探讨其神经分化能力。方法收集临床上1例CLCN2基因突变患者尿液细胞,将表达重编程因子OCT4、SOX2、KLF4和SV40LT的附加型载体通过电转染导入尿液细胞,使其重编程为iPSC,并继续诱导其神经分化。通过Sanger测序、核型鉴定、免疫荧光、逆转录PCR、畸胎瘤实验及定向分化等评价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特性。结果电转后部分尿液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形成边界清楚的致密细胞克隆团;这些克隆状生长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具有正常核型,含有CLCN2基因无义突变,表达多能干性标记且无外源基因;裸鼠体内形成三胚层畸胎瘤;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CLCN2基因突变患者尿液细胞可重编程为iPSC,并可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可为CLCN2基因突变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CLCN2 白质脑病 神经分化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术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水莲 张晶 +3 位作者 吴奕辉 邱瑾 庄菁 余克明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角膜胶原交联术是一种用于增加角膜硬度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手术。该手术的原理是紫外光照射滴加了核黄素的角膜,角膜组织发生光化学反应,并诱导角膜的胶原纤维间产生共价键连接,从而增强角膜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临床上多用于... 角膜胶原交联术是一种用于增加角膜硬度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手术。该手术的原理是紫外光照射滴加了核黄素的角膜,角膜组织发生光化学反应,并诱导角膜的胶原纤维间产生共价键连接,从而增强角膜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临床上多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然而随着技术的改进,目前角膜胶原交联术还可用于治疗感染性角膜炎和低度近视。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术的原理、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应用局限性与副作用、新型治疗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术 圆锥角膜 角膜扩张 感染性角膜炎 近视
下载PDF
神经元DNA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晶 陈水莲 +3 位作者 吴奕辉 邱谨 余克明 庄菁 《新医学》 2019年第2期85-89,共5页
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元DNA损伤不易修复,持续损伤堆积将诱导突变,从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甚至促进细胞死亡。神经元DNA损伤与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联系紧密,因此神经元DNA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对神经元DNA修... 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元DNA损伤不易修复,持续损伤堆积将诱导突变,从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甚至促进细胞死亡。神经元DNA损伤与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联系紧密,因此神经元DNA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对神经元DNA修复机制、相关疾病及促进DNA修复的因素进行了归纳,为将来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DNA修复 退行性疾病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表达的变化
16
作者 刘琼 于健 曾骏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的三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组(FDM组,21眼)、自身对照组(FC组,21只21眼)和正常组(N组,15只30眼)。FDM组制作动物模型,21d后测量3组动物...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巩膜组织中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1~2周龄的三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组(FDM组,21眼)、自身对照组(FC组,21只21眼)和正常组(N组,15只30眼)。FDM组制作动物模型,21d后测量3组动物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提取各组眼巩膜组织总RNA和蛋白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M受体5种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形觉剥夺21d后,FDM组与FC组、N组的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DM组产生相对近视(-4.28±1.70)D,眼轴相对增长(0.27±0.17)mm。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后极部巩膜组织中,FDM组与FC组、N组相比较,M1和M4亚型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均为P<0.05),而M2、M3和M5亚型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FDM组中M1亚型的表达增加了18.67%,M4亚型增加了26.48%(均为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后极部巩膜组织中,FDM组与FC组、N组相比较,M1和M4亚型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为P<0.01),而M2、M3和M5亚型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FDM组中M1亚型蛋白表达增加了24.65%,M4亚型蛋白增加了49.11%(均为P<0.01)。结论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中,后极部巩膜组织的M1和M4受体的表达显著性增加,提示在近视眼发生和发展中,巩膜组织的M受体可能参与调控眼球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 巩膜 形觉剥夺性近视 豚鼠
下载PDF
正常幼龄豚鼠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
17
作者 刘琼 吴捷 +1 位作者 王新梅 曾骏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幼龄豚鼠眼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6只,RT-PCR检测巩膜组织M受体亚型的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M受体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豚鼠巩膜组织中有M受体五种亚型mRNA的表达,其中以M... 目的探讨正常幼龄豚鼠眼巩膜组织毒蕈碱受体(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方法2周龄三色豚鼠6只,RT-PCR检测巩膜组织M受体亚型的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M受体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豚鼠巩膜组织中有M受体五种亚型mRNA的表达,其中以M1亚型的表达最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巩膜基质中可见到M受体五种亚型的表达绿色荧光,围绕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结论豚鼠巩膜组织中存在M受体五种亚型,提示M受体参与调控眼球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免疫荧光 RT-PCR 巩膜 豚鼠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对血清CEA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监测价值——淋巴细胞影响结直肠癌预后
18
作者 蔡雅诗 周敏仪 +3 位作者 王佳 鲁伟群 沈西凌 黄志良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5364-5372,共9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指标对血清CEA水平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分析与血清CEA水平高低相关的临...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指标对血清CEA水平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分析与血清CEA水平高低相关的临床资料,以及在血清CEA水平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影响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因素,筛选出血常规指标中该类患者临床预后有价值的监测指标。结果: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P = 0.047)、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P = 0.022)、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P = 0.008)、淋巴细胞绝对值(Lym#) (P = 0.00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 (P = 0.002)、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值(LMR) (P = 0.030)、血小板/淋巴细胞值(PLR) (P = 0.005)均有明显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Lym# (P = 0.005)是血清CE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ym# (P = 0.031)是影响血清CEA水平正常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Lym# ≥ 1.805 &#215;109/L的患者DFS差于Lym 【1.805 &#215;109/L的患者(P = 0.016)。结论:外周血Lym#计数可用于评估血清CEA水平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预后 淋巴细胞 血常规
下载PDF
体外诱导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
19
作者 石颖颖 李永平 +2 位作者 张文忻 郑建樑 林建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589-2592,共4页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平滑肌成分,但此平滑肌的来源并不清楚。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起源。方法:组织块法对26例翼状胬肉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及鉴定。生长状态较好的原代细胞传代后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平滑肌成分,但此平滑肌的来源并不清楚。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起源。方法:组织块法对26例翼状胬肉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及鉴定。生长状态较好的原代细胞传代后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含或不含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波形纤维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细胞均表达波形纤维蛋白,鉴定为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长梭形,编织状排列;诱导组细胞饱满,胞体增大,呈"峰-谷样"生长。共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细胞均表达波形纤维蛋白,不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诱导组细胞除表达波形纤维蛋白外,还不同程度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胞浆内可见伸向细胞两极的肌动蛋白丝,证实为平滑肌细胞。结果表明翼状胬肉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可以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平滑肌 起源
下载PDF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20
作者 曾婧 丁小燕 +4 位作者 李加青 刘冉 马伟 潘间英 唐仕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O.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O.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O.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生理学 脉络膜 屈光不正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