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志宏 任明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6期621-623,共3页
为探讨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特选取47名2005级四年制本科学生,分为试验班(24名)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班(23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表明试验班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学生普遍反映病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 为探讨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特选取47名2005级四年制本科学生,分为试验班(24名)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班(23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表明试验班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学生普遍反映病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引导自身将生化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教学法 生化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晓滨 曾园山 +2 位作者 陈玉玲 郭家松 陈穗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动物存活67d。结果1.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_羟色胺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和生长相关蛋白-43阳性染色的4种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组。2.电镜下可观察到脊髓横断处有再生的神经纤维穿越,在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尤为明显。3.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和中脑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数量也多于其他几组,一些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纤维可能穿越横断处,进入尾端脊髓组织。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神经元存活 神经纤维再生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南祺 郭垣杉 +4 位作者 刘进 黄广鑫 杨夏慧 陈静 苏培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广州市30 142名在校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普查体检医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再由骨科医生复查;对骨科医生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行...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广州市30 142名在校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首先由普查体检医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初步体格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再由骨科医生复查;对骨科医生检查阳性或可疑阳性者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 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211例(Cobb角≥10°),患病率为0.70%.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92例(91.00%),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9.00%).女生180例,男生31例,女生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x2=112.332,P<0.001).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70%,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对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及时矫治,对防治脊柱侧凸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义方 利天增 +4 位作者 吴强 周胜利 李章旺 祁少海 吴炜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16例增生性烧伤瘢痕和5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多数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则大部分呈活跃状态,可分为4种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超微... 对16例增生性烧伤瘢痕和5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多数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则大部分呈活跃状态,可分为4种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超微结构形态,包括迁移、分裂、合成和收缩表型。研究增生性烧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对于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烧伤瘢痕 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中国人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家系GALNS基因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燕 孟亚仙 +2 位作者 郭奕斌 杜敏联 艾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研究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ⅣA,MPSⅣA)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采用尿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定性检测... 目的研究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ⅣA,MPSⅣA)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采用尿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IVA型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GALNS基因c.1567T〉G新突变后,先后建立XspI酶切鉴定法和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快速特异鉴定法,对随机采集的110名正常对照与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GALNS基因第14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以及直接测定患儿GALNS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先证者尿检呈弱阳性GAGs(±),其GALNS基因第14外显子内存在杂合的c.1567T〉G终止密码突变,第4外显子存在杂合的c.374C〉T错义突变,为两种突变的复合杂合子。其妹突变类型与先证者完全相同,其母仅在第14外显子存在杂合的终止密码突变,为该病的携带者,其父仅在第4外显子存在杂合的错义突变,也为杂合子;第14外显子的PCR产物经XspI酶切后,正常对照组切出28bp、120bp、399bp3条带,而患者和携带者的母亲均切出28bp、120bp、148bp和399bp4条带;用ARMS特异引物扩增后,正常对照组均扩增阴性,而患者及携带者均扩增阳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 .1567T〉G变异导致终止密码(TAG)突变为谷氨酸(GAG),使多肽链延长了92个氨基酸残基,导致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正常对照无此变化。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患者的GALNS酶活性仅为8.3nmol/17h/mgpr,明显低于正常值(正常参考值为41.9~92.1nmol/17h,/mgpr)。结论c.156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 GALNS基因 新突变 鉴定
原文传递
P基因新生突变致眼皮肤白化病Ⅱ型及其产前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芸 徐蓓 +4 位作者 钟燕芳 陈潇菲 郑辉 蒋玮莹 李洪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对生育一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albinism,OCA)患儿的核心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诊断,在确定致病基因及基因型后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先证者4个OCA基因及其父母相应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一内含子交界区,... 目的对生育一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albinism,OCA)患儿的核心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诊断,在确定致病基因及基因型后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先证者4个OCA基因及其父母相应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一内含子交界区,并进行DNA序列测定,明确先证者及其父母的OCA分型及基因型。对羊水细胞DNA进行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序列分析,明确胎儿的基因型。结果先证者被确定为OCA2,基因型为C.1327G〉A/c.2360C〉T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父亲为c.2360C〉T突变杂合子。c.1327G〉A为母源新生突变,胎儿的P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发现一例新生突变导致的OCA2患者。在进行OCA产前基因诊断时,为了防止新生突变的漏检,应对特定基因进行全序列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 新生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例Morquio A综合征高危胎儿的快速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奕斌 艾阳 +5 位作者 赵燕 唐佳 蒋玮莹 杜敏联 马华梅 钟燕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对MorquioA综合征[又称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ⅣA,MPSⅣA)]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患儿的出生,以最大程度减少流产对母体的伤害。同时,为今后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快速、准确地对MorquioA综合征[又称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ⅣA,MPSⅣA)]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患儿的出生,以最大程度减少流产对母体的伤害。同时,为今后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在明确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 ymutation system,ARMS)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对1例已孕10周的MPSIVA高危胎儿的GALNS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结果胎儿的DHPLC筛检结果显示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的PCR产物都有异常双峰,而相应正常对照均只有正常单峰;用GALNS基因ARMS特异引物扩增的结果显示:胎儿有相应的特异扩增产物,而正常对照无;普通引物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胎儿GALNS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分别获得了父源性的c.106—111del(p.L36-L37del)杂合缺失突变和母源性的c.1097T〉C(P.L366P)杂合错义突变,为两种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结论该高危胎儿是一带有与先证者完全相同基因型的MorquioA综合征病胎,应尽早终止妊娠;ARMS法、DHPLC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是快速、准确产前基因诊断MPSⅣA高危胎儿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明确病因的高危胎儿的早期诊断;其中,ARMS法和DHPLC法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正常对照组的快速鉴别,对于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quio A综合征 GALNS基因 产前基因诊断 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 变性高 效液相色谱 DNA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突变直接检测联合SNPs家系连锁分析进行眼皮肤白化病Ⅱ型的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潇菲 魏海云 +4 位作者 周祎 郑辉 方群 蒋玮莹 李洪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为仅检出1个致病等位基因的两个眼皮肤白化病(0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的核心家系进行分型并提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DNA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TYR、P、TYRP1和SLC45A24个OCA基因,结合临床表型特点判定其OCA类型,在此基... 目的为仅检出1个致病等位基因的两个眼皮肤白化病(0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的核心家系进行分型并提供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DNA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TYR、P、TYRP1和SLC45A24个OCA基因,结合临床表型特点判定其OCA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突变位点检测结合致病基因内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家系连锁分析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仅在P基因检出c.1255c〉T杂合性致病突变,该突变来自母亲,结合临床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判定先证者为OCA2患者。羊水筛查未见致病突变,家系连锁分析结果提示胎儿为0CA2携带者,出生时表型正常;家系2先证者仅在P基因检出c.1920_1949de130bp和ins AACA杂合性致病突变,该突变来自父亲,结合临床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判定先证者为OCA2患者。羊水筛查检出c.1920_1949 de130bp和insAACA杂合突变,家系连锁分析结果提示胎儿为OCA2携带者,出生时表型正常。结论首次成功应用突变直接检测联合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家系连锁分析法完成只检出1个致病突变的家系的OCA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 连锁分析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在肢体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尹福玲 林梓杰 +1 位作者 王亚宁 张宏波 《生物医学转化》 2023年第2期22-30,共9页
蝾螈具有极强的肢体再生能力,爪蟾在发育过程中再生能力则逐渐下降,而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成年个体没有肢体再生能力。借助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可以分析细胞转录水平的优势,以蝾螈、爪蟾等肢体可再生的动物为模型,近年研究已发现并鉴定... 蝾螈具有极强的肢体再生能力,爪蟾在发育过程中再生能力则逐渐下降,而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成年个体没有肢体再生能力。借助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可以分析细胞转录水平的优势,以蝾螈、爪蟾等肢体可再生的动物为模型,近年研究已发现并鉴定了一系列调控肢体再生的关键基因、信号通路和细胞类群,提示再生能力存在潜在的进化保守机制。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在跨物种研究中的应用,使得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类型和能量代谢机制对再生的重要影响得到进一步挖掘,再生组织细胞来源和异质性得以进一步明确,为解释再生相关机制奠定理论依据。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望为进一步研究有效提升哺乳动物再生能力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学 肢体再生 肢芽 胚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