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枸杞主产区生产现状调研及建议 被引量:176
1
作者 徐常青 刘赛 +6 位作者 徐荣 陈君 乔海莉 金红宇 林晨 郭昆 程惠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9-1984,共6页
为了解我国枸杞生产现状及影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作者先后于2009年7—9月和2013年7—9月2次对我国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枸杞主产区枸杞施用肥料、农药,枸杞产品初加工等生产关键环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影... 为了解我国枸杞生产现状及影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作者先后于2009年7—9月和2013年7—9月2次对我国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枸杞主产区枸杞施用肥料、农药,枸杞产品初加工等生产关键环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影响我国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供枸杞生产管理部门和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病虫害防治 施肥 加工 质量安全
原文传递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2
作者 袁航 曹树萍 +3 位作者 陈抒云 过立农 郑健 林瑞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30-3640,共11页
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 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黄酮 木脂素 DNA条形码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Ⅰ) 被引量:63
3
作者 冯亚龙 赵英永 +8 位作者 丁凡 习志辉 田婷 周帆 杜晓 陈丹倩 魏锋 程显隆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茯苓皮是中药茯苓菌核的外皮,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目前的研究发现,茯苓皮主要含有三萜(羊毛甾烷型和3,4-裂环羊毛甾烷型)和多糖(β-茯苓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 茯苓皮是中药茯苓菌核的外皮,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目前的研究发现,茯苓皮主要含有三萜(羊毛甾烷型和3,4-裂环羊毛甾烷型)和多糖(β-茯苓聚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皮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皮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利尿 化学成分 三萜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君 徐常青 +8 位作者 乔海莉 金红宇 陈建民 李建领 刘赛 徐荣 魏建和 马双成 程惠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3期263-270,共8页
食品、药品安全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及管理层面,对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防治现状及相关农药管理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引起产业、科研及管理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 中药材 农药 现状 思考
下载PDF
苗族医药理论及发展现状概述 被引量:35
5
作者 袁航 郑健 +3 位作者 陈抒云 曹树萍 过立农 林瑞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513-1518,共6页
苗医药及其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性和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疗效独到的医药理论,如生成学理论、经纲症疾理论、三界学说、交环理论、四大筋脉学说等。进入新世纪以来,苗医苗药从一方一... 苗医药及其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性和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疗效独到的医药理论,如生成学理论、经纲症疾理论、三界学说、交环理论、四大筋脉学说等。进入新世纪以来,苗医苗药从一方一药、一技一法,口耳相传、流散民间的口碑资料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苗医药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苗医苗药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越。然而苗族自古没有文字传承、医术验方后继乏人、苗药标准不完善等因素依然制约着苗医药的后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现有苗族医药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当前苗医药的发展形势,对影响苗医药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苗医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药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枸杞中农药残留含量分析及膳食风险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莹 金红宇 +3 位作者 隋海霞 左甜甜 王赵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了解枸杞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及评估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从不同来源、产地收集枸杞样品40份,对其中的332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检出率在20%以上的14种农药进行暴露评估,以科学评价人群暴露风险。结果 94%的枸杞样品... 目的了解枸杞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及评估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从不同来源、产地收集枸杞样品40份,对其中的332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检出率在20%以上的14种农药进行暴露评估,以科学评价人群暴露风险。结果 94%的枸杞样品有低浓度农药残留检出,85%的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在5种及以上;共检出31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或中等毒性农药,但检出品种存在中草药禁用农药克百威。风险评估结果得出克百威的急性风险商最高,达到89.523%,其慢性风险商也最高,为2.000%,但均低于100%,尚处于可接受风险。但从用药安全性出发,应尽快制定枸杞中克百威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以弥补监管空白。结论本实验采取点评估模式对枸杞中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旨在为中药中农药暴露评估模式及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农药残留 点评估 中药
原文传递
国产人参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莹 王赵 +3 位作者 岳志华 金红宇 孙磊 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7-1333,共7页
对人参中农药残留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并对存在的高风险农药进行识别,为现有标准最大残留限量值的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建立GC-MS/MS和LC-MS/MS方法对80批次人参中246种农药进行检测;采用点评估模式,计算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同时借鉴... 对人参中农药残留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并对存在的高风险农药进行识别,为现有标准最大残留限量值的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建立GC-MS/MS和LC-MS/MS方法对80批次人参中246种农药进行检测;采用点评估模式,计算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同时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计算各检出农药的风险得分。80批人参中共有25种农药检出,其中五氯硝基苯检出率最高,达到78%。通过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评估,得出25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DI表示)在0.00%~2.6%,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RfD表示)在0.00%~104.2%,其中五氯硝基苯的急性风险商达到104%。根据风险得分将检出的25种农药划分为3类,即高风险农药(4种)、中风险农药(6种)、低风险农药(15种),其中六氯苯、甲拌磷、五氯硝基苯和六六六为高风险农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人参"项下设定有机氯残留限量检查是必要、有效的,建议五氯硝基苯和六氯苯限量值可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人参 风险评估 点评估 风险排序
原文传递
2019年国家药品抽验中成药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静 王翀 +2 位作者 朱炯 戴忠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87-1591,共5页
国家药品抽验是对上市后药品质量总体水平和状态的全面考察,通过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与药品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质量均一性相关的研究,可充分揭示中药真实质量,并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2... 国家药品抽验是对上市后药品质量总体水平和状态的全面考察,通过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与药品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质量均一性相关的研究,可充分揭示中药真实质量,并为中药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2019年国家药品抽验中成药品种的质量报告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中成药的整体质量状况,梳理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源头控制、生产控制及标准控制等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成药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药品抽验 中成药 质量
下载PDF
五指毛桃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文啟 严华 +2 位作者 李韦 魏锋 马双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明确五指毛桃Ficus hirta基原,以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方法考证五指毛桃文献,研究并记述五指毛桃植物形态、生药特征、各部分组织粉末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薄层色谱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提供了五指毛桃使用的历史依据,生药和薄层色谱... 目的明确五指毛桃Ficus hirta基原,以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方法考证五指毛桃文献,研究并记述五指毛桃植物形态、生药特征、各部分组织粉末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薄层色谱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提供了五指毛桃使用的历史依据,生药和薄层色谱数据,得到了五指毛桃标准中未曾记载的茎叶生药特征,提出根及茎叶不可同等使用。结论为完善五指毛桃生药及成药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植物形态 生药特征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标准 补骨脂素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整体评价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昱 徐敢 马双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49-1756,I0003,共9页
本文通过学习领会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内涵要求,综述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了解中药质量的基础研究现状,探讨建立和完善以临床为导向、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整体评价体系。本文探讨了以下问题:①中药质... 本文通过学习领会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内涵要求,综述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了解中药质量的基础研究现状,探讨建立和完善以临床为导向、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整体评价体系。本文探讨了以下问题:①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如何体现中药功效;②如何量化中药功效和中药药性;③如何理解中药功效和中药药性的关联性及其应用;④中药质量整体评价中,如何体现功效成分的专属性;⑤中药质量整体评价中,如何体现功效成分在生产全过程和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量值传递。中药整体质量评价需更好地体现临床相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关注中药化学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建立临床相关的质量评价方法,即探索建立体现中药功效的符合临床实际的中药质量整体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质量控制 中药药性 功效 功效成分 量化评价
原文传递
中药川贝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薇 张文娟 +2 位作者 程显隆 魏锋 马双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川贝母化学成分定量、药理活性和质量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整理和介绍,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依据相关文献,总结川贝母中主要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分离分析方法进展。现代研究表明,川贝母中主要活性成... 从川贝母化学成分定量、药理活性和质量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整理和介绍,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依据相关文献,总结川贝母中主要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分离分析方法进展。现代研究表明,川贝母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而且药理作用广泛;此外,针对上述活性成分出现较为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为严格控制川贝母质量稳定,保证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推进川贝母资源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现代研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丹参药材农药残留检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岩 刘薇 +4 位作者 熊慧 屈文佳 贾天颖 魏锋 李向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74-79,共6页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JiI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农药残留 安全评价 资源普查 丹参酮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新疆紫草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留纯 马生军 +3 位作者 朱金芳 杨建波 周明聪 宋晓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32-1738,共7页
目的:建立新疆紫草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酰紫草素为参照,绘制34批不同来源新疆紫草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 目的:建立新疆紫草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酰紫草素为参照,绘制34批不同来源新疆紫草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19.0、SIMCA 14.1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新疆紫草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以相同HPLC法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34批新疆紫草药材共有12个共有峰;除市售样品中的3批药材相似度低于0.72外,其余药材的相似度均高于0.86;共指认出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等3个共有峰。34批新疆紫草药材可聚为2类,其中S1、S4~S6、S13、S15~S20、S22、S26~S34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834%、18.600%、8.387%,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821%。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等6个成分为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2~90、2.05~410、2.50~500μg/mL(r均大于0.999);定量限分别为0.132、0.135、0.118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40、0.041、0.036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59%~100.201%(RSD=1.669%,n=6)、97.818%~102.698%(RSD=1.788%,n=6)、95.831%~99.344%(RSD=1.600%,n=6)。含量分别为0.002%~0.134%、0.025%~1.388%、0.022%~0.881%。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性好,可用于新疆紫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和定量分析;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等成分的含量各有不同,为不同来源新疆紫草的差异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2D和3D肝细胞模型的何首乌体外肝毒性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颜玉静 淡墨 +1 位作者 汪祺 文海若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7期385-392,共8页
目的分别使用二维(two-dimension,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的人源肝细胞模型评价何首乌醇提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ethanol extract,PMEE)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 目的分别使用二维(two-dimension,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的人源肝细胞模型评价何首乌醇提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ethanol extract,PMEE)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HSG)的毒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2D和3D HepaRG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PMEE和THSG处理24、48、14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DNA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结果PMEE可明显抑制2D模型中HepaRG的增殖,但对3D模型中HepaRG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MEE对2D模型致DNA损伤作用也强于3D模型。THSG对3D模型中HepaRG的抑制作用强于2D模型,且在3D模型的碱性彗星试验中,THSG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3D肝培养模型较2D肝培养模型灵敏度高,PMEE与THSG均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经3D肝培养模型代谢后,PMEE的毒性有所减弱,THSG的毒性则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肝毒性 二维培养 三维培养
下载PDF
细柱五加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建波 蔡伟 +4 位作者 李明华 李宁新 马双成 程显隆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652-662,共11页
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干燥根皮为中国传统中药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和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疲劳、抗衰老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分析了... 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干燥根皮为中国传统中药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和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疲劳、抗衰老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分析了1984—2019年国内外细柱五加的研究概况,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地阐释,为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细柱五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全国资源普查女贞子药材质量特征关系探究及对《中国药典》女贞子药材标准规定的思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欢 熊慧 +5 位作者 薛雪 刘梦楠 王海丽 刘薇 魏锋 李向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6,共9页
该实验采用HPLC同时测定酪醇、红景天苷、松果菊苷、芦丁、毛蕊花糖苷、女贞苷、特女贞苷、槲皮素含量,用比色卡对照法确定女贞子颜色,果实百粒重用称量法称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女贞子药材的性状、化学... 该实验采用HPLC同时测定酪醇、红景天苷、松果菊苷、芦丁、毛蕊花糖苷、女贞苷、特女贞苷、槲皮素含量,用比色卡对照法确定女贞子颜色,果实百粒重用称量法称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女贞子药材的性状、化学成分、采收时间及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女贞子药材质量。结果显示,92%女贞子药材符合药典标准,颜色偏褐色的女贞子中7种成分(除槲皮素)含量高于颜色偏黑色的药材;6月份采收的女贞子中红景天苷含量达到最高,8—10月采收的女贞子中其他7种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根据女贞子质量参数并未能将6个产地女贞子药材有效区分。实验结果表明,女贞子药材颜色、采收季节与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产地与女贞子质量参数无关。该研究以期为本土女贞子药材资源现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为今后女贞子药材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性状 化学成分 《中国药典》 采收时间 地理位置
原文传递
防风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和评价思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贞 崔宇宏 +4 位作者 李民生 连云岚 周瑞雪 郝云芳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0期1686-1691,共6页
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下降较为严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栽培药材的质量,以防风为例,探讨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充分调研考察是评价的前提与关键。了解主产区、次产区的原药材栽培方式、种植年限,广泛收集不... 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下降较为严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栽培药材的质量,以防风为例,探讨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充分调研考察是评价的前提与关键。了解主产区、次产区的原药材栽培方式、种植年限,广泛收集不同产区的样品。以野生品为标杆,比较栽培品与野生品、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在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浸出物、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多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引导正确的栽培模式,使得栽培品的各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栽培 野生 质量评价 研究思路
下载PDF
何首乌中1个新的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建波 高慧宇 +8 位作者 王雪婷 宋云飞 段宝忠 程显隆 魏锋 王莹 汪祺 胡笑文 马双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475-5482,共8页
目的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部分化合物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ODS反相硅胶、MCI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现代波谱学技术... 目的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部分化合物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ODS反相硅胶、MCI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以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部分化合物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从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2-(4-hydroxy-3-methoxyphenyl)-3-[N-2-(4-hydroxyphenyl)ethyl]carbamoyl-5-[N-2-(4-hydroxyphenyl)ethyl]carbamoylethenyl-7-methoxybenzofuran(1)、cannabisin D(2)、grossamide(3)、eleutherinol(4)、isolariciresinol(5)、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6)、N-反式-阿魏酰酪胺(7)和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8)。化合物1、7和8对L02肝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2、190.35、300.61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庚素。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通过二维核磁谱补充了化合物4和6的核磁数据。化合物1对正常人L02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何首乌庚素 CCK-8法 L02肝细胞 N 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 eleutherinol
原文传递
RRLC-DAD-ESI-MS^2分析天平山淫羊藿中的11个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航 曹树萍 +3 位作者 陈抒云 过立农 郑健 林瑞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分析鉴定天平山淫羊藿叶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法。选用Agilent Proshell 120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0%B→22%B;10~30 min,2... 目的:分析鉴定天平山淫羊藿叶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法。选用Agilent Proshell 120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0%B→22%B;10~30 min,22%B→27%B;30~35 min,27%B→42%B;35~40 min,42%B→45%B;40~55 min,45%B→75%B),流速0.4 mL·min-1,柱温25℃,270 nm、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从天平山淫羊藿叶片部位鉴定出11个化合物,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朝藿定A1(hexandraside F)、朝藿定B(epimedin B)、朝藿定C(epimedin C)、宝藿苷Ⅵ(baohuosideⅥ)、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素-3-O-α-鼠李糖苷(icaritin-3-O-α-rhamnoside)、箭藿苷A(sagittatoside A)、箭藿苷B(sagittatoside B)、鼠李糖淫羊藿次苷(2"-O-rhamnosylicariside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其中10个黄酮苷类成分和1个生物碱类成分。结论:RRLC-MS2能快速地鉴定出天平山淫羊藿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该品种物质基础,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平山淫羊藿 黄酮苷 生物碱 木兰花碱 朝藿定 宝藿苷 淫羊藿苷 箭藿苷 淫羊藿次苷 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 液质联用
原文传递
三种何首乌单体成分对大鼠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颜玉静 文海若 +5 位作者 淡墨 吕建军 王超 苗玉发 黄芝瑛 汪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8期1054-1061,共8页
目的:探究三种何首乌单体对SD大鼠潜在肝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8、280、1120mg·kg^-1剂量组,单蒽酮6.5、65、650mg·kg^-1剂量组,大黄素甲醚6.5、65、650mg&#... 目的:探究三种何首乌单体对SD大鼠潜在肝脏毒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8、280、1120mg·kg^-1剂量组,单蒽酮6.5、65、650mg·kg^-1剂量组,大黄素甲醚6.5、65、650mg·kg^-1剂量组,连续14d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动物临床症状,分析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指标变化,并检测IL-6、IL-10、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14d给予SD大鼠3种何首乌单体对动物无明显整体毒性和肝脏毒性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单体给药组IL-10水平均降低(P<0.05),大黄素甲醚给药组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单蒽酮给药组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可见大黄素甲醚存在潜在肝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单蒽酮 大黄素甲醚 肝损伤 SD大鼠 IL-6 IL-10 TNF-α IFN-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