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4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被引量:85
1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40,共19页
新世纪的史家应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方式方法研究历史。由于近代中国多变而多歧的时代特征使得框架性的系统诠释和整齐划一的阶段论都有局限性 ,目前或可考虑将研究重心转向具体的中下层机构、群体、人物和事件 ,即司马迁所... 新世纪的史家应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方式方法研究历史。由于近代中国多变而多歧的时代特征使得框架性的系统诠释和整齐划一的阶段论都有局限性 ,目前或可考虑将研究重心转向具体的中下层机构、群体、人物和事件 ,即司马迁所谓“见之于行事”。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史料是基础 ,近代史研究者应学习古代史同行注重史料辨伪的优点 ,在史实考订的基础上兼顾人与事前后左右的时空语境甚至更宽广的社会文化深层结构 ,以期获得更接近原状也更全面的动态历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近代史研究 史家 史学 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司马迁 史实考订 人物 深层结构
原文传递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2
作者 魏文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7-314,共28页
关键词 工商同业公会 民国时期 行业自律 管理制度 商业经济
原文传递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37
3
作者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0,共12页
近 2 0年来 ,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 ,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 近 2 0年来 ,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 ,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面向 2 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史 新史学 范式 总体史
下载PDF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0
4
作者 马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94-103,共10页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马敏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由邓嗣禹和费正清在5...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马敏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由邓嗣禹和费正清在50年代所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社会转型 中国近代 市民社会 工业文明 社会结构 现代化社会 宗法社会 地方自治 西力东渐 农业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 被引量:33
5
作者 马敏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17,共20页
近代中国社会朝野对博览会传播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炫奇”、“邦交”到“商利”、“文明”的发展过程。内中的曲折颇能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思想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博览会中所实际发生的科技传播与文化交流 ,大致可离析... 近代中国社会朝野对博览会传播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炫奇”、“邦交”到“商利”、“文明”的发展过程。内中的曲折颇能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思想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博览会中所实际发生的科技传播与文化交流 ,大致可离析为展陈与观摩、研究与比较、广告与宣传等方面。尽管各种形式的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技传播与文化交流 ,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负面意义上的封闭性、落后性和官本位等结构特征 ,致使博览会的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博览会 科学技术 文化交流 清朝
原文传递
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1
6
作者 朱英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74,共20页
关键词 中国行会史研究 展望 行会史 《中国行会考》《中国行会制度史》 全汉升 何炳棣 《中国会馆史论》 产生时间 特点 手工业行会 工商业行会 功能 会馆 公所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辛亥革命前的农会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英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9-35,共17页
在辛亥革命前的几年间,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成立了新式社会团体——农务总会、农务分会与分所,并开展有关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趋向。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当时的农会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没有专文和专著问世... 在辛亥革命前的几年间,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成立了新式社会团体——农务总会、农务分会与分所,并开展有关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趋向。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当时的农会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没有专文和专著问世,一般中国近代经济史甚至农业史的教材与专著也都不曾提到农会,这显然是一个需要弥补的缺陷。笔者曾参与整理编辑清末苏州商会档案,意外地发现商会档案内保存着一部分农会资料,遂开始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近几年来,又从各种报刊、档案和其他文献中搜寻到一些资料。本文即依据这些资料,对辛亥革命前农会的产生、性质及其活动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会 农务 辛亥革命前 农工商 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 清末 商会 分会 农业学堂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 被引量:33
8
作者 朱英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89-95,共7页
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朱英一、市民社会的作用关于市民社会的作用问题,西方学者主要根据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经验历史特点及思想历史的遗产,比较强调市民社会制衡与对抗国家的作用,并认为这方面的作用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朱英一、市民社会的作用关于市民社会的作用问题,西方学者主要根据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经验历史特点及思想历史的遗产,比较强调市民社会制衡与对抗国家的作用,并认为这方面的作用是市民社会所独具的最为重要的功能。实际上,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近代中国 民主政治 中国早期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政治国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不充分 作用与影响 政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教育活动史:视野下移的学术实践 被引量:36
9
作者 周洪宇 申国昌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6,共6页
教育活动史是教育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活动史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教育活动史,既有利于完善教育史学研究体系,又有利于从实践角度体现学术视野下移趋势。教育活动史应重... 教育活动史是教育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活动史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教育活动史,既有利于完善教育史学研究体系,又有利于从实践角度体现学术视野下移趋势。教育活动史应重点研究历史上各种直接以促进人的有价值发展为目的的具体活动,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进行互动的各种方式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如重点挖掘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校长日常管理活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教师日常生活状态、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这样有利于展示生动的教育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研究 教育活动史 学术实践
原文传递
有关近代河南灾荒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0
10
作者 苏全有 《殷都学刊》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河南省是一个灾害频仍的省份 ,在近代居于突出的地位。河南灾荒的特点有二 :一是频发性 ,二是强度高 ,危害甚巨。关于赈济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官赈 ,另一种是义赈。官赈的内容包括仓储制度、善堂、蠲缓、放赈等。为了筹措放赈钱粮 ,清... 河南省是一个灾害频仍的省份 ,在近代居于突出的地位。河南灾荒的特点有二 :一是频发性 ,二是强度高 ,危害甚巨。关于赈济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官赈 ,另一种是义赈。官赈的内容包括仓储制度、善堂、蠲缓、放赈等。为了筹措放赈钱粮 ,清廷采取了捐纳、商借、协济等措施。义赈作为我国长达几千年的灾荒史上并不多见的现象 ,即从河南等省首先兴起 ,传教士也参与其间。人类与灾荒的关系是 ,人口增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灾荒 ,灾荒又促使人口减少 ,某种意义上对人口数量起着自然而残酷的调节 ,这一恶性循环使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一个认识 :人满为患 ,灾荒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河南 灾荒 人口 赈济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一种描述 被引量:30
11
作者 彭南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7-108,共12页
以半工业化来描述近代中国若干乡村、若干行业的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半工业化的兴起不仅是近代中国农村自然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产物 ,而且主要是机器工业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的产物 ,地方能人在半工业化兴起... 以半工业化来描述近代中国若干乡村、若干行业的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半工业化的兴起不仅是近代中国农村自然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产物 ,而且主要是机器工业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的产物 ,地方能人在半工业化兴起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区域外市场是半工业化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多元共存的生产形式使半工业化在市场波动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 ,技术进步、区域外市场与多元共存的生产形式构成半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半工业化的衰退主要是外力作用 ,尤其是 1 92 9~ 1 93 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果 ,尽管如此 ,半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还是对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半工业化是一种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所存在的既不同于农村传统手工业、也不同于原始工业化的一种现象 ,适合于对近代乡村手工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工业化 近代乡村手工业
下载PDF
辛亥遗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新开端 被引量:32
12
作者 彭南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民族矛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主要社会矛盾,也是革命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间,以中华民族为基石的、统一的、强大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建构,始终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时代目标。一个世纪过去了,理性反思百年来中... 民族矛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主要社会矛盾,也是革命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间,以中华民族为基石的、统一的、强大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建构,始终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时代目标。一个世纪过去了,理性反思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建设民族国家的历程中所累积的经验与教训,既是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一种深刻记忆,也是对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的最好纪念。本刊特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这个主题刊出六篇笔谈文章,从不同角度审视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其中,既有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总体评判,也有对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建构问题上存在缺失的检讨,还有对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认同的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 演进 民族国家建构 遗产 中国人民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研究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受市民社会理论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与国家”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近1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之中,不仅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也开辟了某些新的研究领... 受市民社会理论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与国家”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近1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之中,不仅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而且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也开辟了某些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加以完善,从“社会与国家”的新角度开展对中国近代史更多相关专题的实证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与国家” 市民社会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被引量:30
14
作者 马敏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领导人峰会 生态文明 历史演进 文明新形态 精神文明
原文传递
历史研究中的“原生态”问题(专题讨论)——商会档案的原生态与商会史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章开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章开沅指出,史学的价值及其品格首先就表现为要认真看原始材料,只有充分运用了原生态的史料,史学著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仅仅依靠或主要靠别人利用过的“二手货”是难以获致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彭南生认为,史学研究的原创... 章开沅指出,史学的价值及其品格首先就表现为要认真看原始材料,只有充分运用了原生态的史料,史学著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仅仅依靠或主要靠别人利用过的“二手货”是难以获致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彭南生认为,史学研究的原创性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科学解释的基础上,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又是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前提的,真实历史的构建是从尽可能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入手的,它们之间形成了“原生态史料——原生态历史——原创性理解或解释”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原生态史料是史学研究原创性的基石,原生态场景的构建则是原创性理解或解释不可缺少的手段。罗炳良则强调,历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使命就是弄清历史的真相,这就需要历史研究者考察历史的原生态,通过利用原生态资料、深入原生态环境、遵循原生态标准等途径,探寻历史学解释方法的适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原生态 历史学 重构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 被引量:23
16
作者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2,共9页
中国近代行会制度完全为同业公会制度所取代经历了约 90余年时间。鸦片战争后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领域的新变化 ,行会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 ,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与新兴工商业的发展对行业组织提出了新的制度要求 ,传统行会开始了内在性变... 中国近代行会制度完全为同业公会制度所取代经历了约 90余年时间。鸦片战争后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领域的新变化 ,行会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 ,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与新兴工商业的发展对行业组织提出了新的制度要求 ,传统行会开始了内在性变迁 ,组织缓慢趋新 ,功能逐渐转变 ,形成一种较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但是这种内在性的变迁在行业上与地区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同时 ,要使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权威性 ,还必须得到国家的法律支持 ,使其成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晚清至民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及其配套措施 ,提供了行会变迁的制度供给系统 ,加之商会的推波助澜、西方同业公会的示范效应 ,从外部促成行会的最终转型。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是内力与外力相结合的产物、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与自下而上的内在性变迁两种方式交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行会 同业公会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国家税政的民间参与——近代中国所得税开征进程中的官民交涉 被引量:29
17
作者 魏文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91,160-161,共25页
晚清至民初所得税一直在筹备试行,然频遭民间反对未竟完功。至1936年,国民政府为筹备抗战财政,强力推行全面开征。在此进程中,国家与民间就税收开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不断交涉,其中以1936年前后最为激烈。国民政府通过党政体制对所得税... 晚清至民初所得税一直在筹备试行,然频遭民间反对未竟完功。至1936年,国民政府为筹备抗战财政,强力推行全面开征。在此进程中,国家与民间就税收开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不断交涉,其中以1936年前后最为激烈。国民政府通过党政体制对所得税进行立法,社会各阶层则通过报刊舆论、上书请愿、团体呼吁等方式表达诉愿。商人、自由职业者等纳税人阶层在职业团体统筹下,要求政府暂缓征税或修法减征。学者、媒体亦各本立场,发声参与。行政院、财政部及立法院等官方机构对社会予以正面回应和解释,同时开动宣传机器争取舆论支持。纳税人基于纳税义务而生的权利意识有明显增强,民间的税权表达对税法修改和税政实践有所影响,但官方之既定决策未受动摇,依然掌控着税收的开征权。在征税方与纳税入以法定职业团体和舆论空间为基点共构的交涉机制中,民意表达内化的制度渠道仍然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得税 国家税政 民间参与 直接税 高秉坊 孔祥熙
原文传递
再论国民党对商会的整顿改组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8,共11页
国民党在推行商民运动之初 ,即已确立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策略 ,因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商会进行整顿改组 ,并非完全是国民党为实现一党专制而制定的新策略 ,而是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不断调整商民运动方略 ,实施由“破坏”转为“建... 国民党在推行商民运动之初 ,即已确立以商民协会取代商会的策略 ,因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商会进行整顿改组 ,并非完全是国民党为实现一党专制而制定的新策略 ,而是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不断调整商民运动方略 ,实施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新政策的结果。国民党从最初确立取消商会的策略 ,转而承认商会与商民协会并存 ,到最终决定取消商民协会 ,允许商会经过整顿改组得以继续保存 ,使商会免除了被解散取消的厄运 ,这对自商民运动开展后即一直争取合法生存权的商会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商会 商民协会 商民运动
下载PDF
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22
19
作者 章开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13,共15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东南地区和东南精英在全国政局变化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其总体实力还不足以一举取代北方的传统政治中心地位 ,而在实际上主导社会潮流的东南精英乃是半新不旧的过渡时代英雄 ,所以辛亥革命只有以南北妥协宣告结... 辛亥革命时期的东南地区和东南精英在全国政局变化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其总体实力还不足以一举取代北方的传统政治中心地位 ,而在实际上主导社会潮流的东南精英乃是半新不旧的过渡时代英雄 ,所以辛亥革命只有以南北妥协宣告结束。革命派的英勇斗争是导致君主专制制度崩溃的最重要的冲击力量 ,然而以张謇汤寿潜为代表的立宪派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 ,对于国民政治觉醒也起了一定推波助澜作用。重温张汤交谊的发展演变 ,或许可以引发我们对辛亥革命作更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立宪派 革命派 交谊 东南 汤寿潜 斗争 代表 政局 君主专制制度
原文传递
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英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59-67,共9页
关于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笔者在先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曾附带简略说明,但因该文内容所限,对此未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作充分论述①。由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在各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而且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较,在... 关于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笔者在先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曾附带简略说明,但因该文内容所限,对此未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作充分论述①。由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在各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而且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较,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这一历史时段,国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近代中国 上海总商会 国民党政府 清朝政府 国家与社会 互动关系 商人团体 民间社会 系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