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恐慌行人和多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的疏散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益 朱佳波 胡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5-1964,共10页
为了探究紧急情况下多救援人员对恐慌行人疏散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考虑恐慌行人和多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的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首先,在模型中引入了恐慌因子Pm(t)定量反应恐慌情绪对行人疏散的影响;然后,考虑当多个救援人员存在时,协作开展... 为了探究紧急情况下多救援人员对恐慌行人疏散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考虑恐慌行人和多救援人员分区引导的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首先,在模型中引入了恐慌因子Pm(t)定量反应恐慌情绪对行人疏散的影响;然后,考虑当多个救援人员存在时,协作开展分区救援的行为;最后,通过仿真重点分析了恐慌情绪阈值、救援人员数量及危险源位置对疏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恐慌情绪阈值和危险源位置显著影响人群的恐慌传播过程和疏散过程;救援人员的引导提高了疏散效率;当多名救援人员存在时,实行分区引导更有利于疏散;出现救援人数不足时,根据危险源的位置和恐慌传播过程对疏散的影响合理地分配救援人员能够提高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元胞自动机 恐慌情绪 救援人员 分区引导 疏散
下载PDF
基于知网可视化分析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毛蕾 王金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研究内容的不断细化,针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行研究就愈显迫切。以中国知网中关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CNKI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分别从论文数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研究内容的不断细化,针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行研究就愈显迫切。以中国知网中关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CNKI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分别从论文数量、作者及机构、知识背景等角度进行基础概述,进而再对研究热点、主题内涵、发展规律等展开综合分析,最后再从结果评价和研究拓展层次中形成客观结果,以期为中国未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知识图谱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与遗产廊道适宜性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子博 曹如姬 康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太白铁路是太原地区服务于工业运输的重要铁路,其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借鉴遗产廊道理论,聚焦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资源,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太白铁路沿线31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引入适... 太白铁路是太原地区服务于工业运输的重要铁路,其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借鉴遗产廊道理论,聚焦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资源,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太白铁路沿线31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引入适宜性分析,依据太原市自然环境、交通条件、遗产特质、服务设施4方面的阻力值与权重值,模拟生成潜在廊道,并进一步探讨基于遗产廊道的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发现:1)建设时间上,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集中建设于社会主义工业初创期(1950年-1963年),行业门类上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2)空间分布上,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具有聚集特征,主要聚集于杏花岭区西南部、万柏林区东北部、万柏林区西山地区;方向分布上,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格局,方向分布演变受各时期工业建设政策影响。3)遗产廊道构建适宜区呈“三核心一面域”的分布格局,“三核心”为杏花岭区西南核心区、万柏林区东北核心区及万柏林区西山核心区,“一面域”为汾河河谷平原地区。基于此,提出确定适宜廊道宽度、形成特色保护集群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太白铁路沿线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铁路 工业遗产 遗产廊道
原文传递
既有建筑嵌管式相变复合墙体夏季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萨如拉 常甜馨 +2 位作者 杨洋 潘超 吴运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40-856,共17页
管道嵌入式建筑围护结构作为一种重质热激活建筑系统(TABS),由于其管道内嵌于建筑围护结构内部,故目前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较少.本文提出了管道嵌入式相变复合墙体(PEPCW)的概念,其主要利用基于宏观封装的嵌管式相变板代替传统嵌管夹层... 管道嵌入式建筑围护结构作为一种重质热激活建筑系统(TABS),由于其管道内嵌于建筑围护结构内部,故目前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较少.本文提出了管道嵌入式相变复合墙体(PEPCW)的概念,其主要利用基于宏观封装的嵌管式相变板代替传统嵌管夹层,并将嵌管夹层移至承重层外侧,为解决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创新解决思路.本文利用经实验验证的数学模型评估了PEPCW的夏季热性能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复合墙体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可分别降低1.1℃和9.9 W·m^(-2).参数化模拟结果表明,管道间距相比相变夹层厚度对复合墙体热性能影响更为明显,所研究条件下的管道间距和相变层厚度建议取值为300/30 mm.通过对三个不同气候分区的典型城市(即天津、南京和广州)开展的应用评估结果还表明,PEPCW在改善室内热舒适度方面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在夏热冬暖地区.此外,应用PEPCW可显著降低太阳辐射吸收率对不同朝向墙体热负荷的影响,三个向阳朝向的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北面.综合来看,PEPCW在供冷季节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热性能,有助于推动嵌管式建筑围护结构在既有建筑中的节能改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能 TABS 相变材料 数值模型 既有建筑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薇 虞依妮 +2 位作者 王乾 朱玲 原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05,共11页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千百年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生态智慧的基石。该文在整合现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衔接国家不同部门、省、市相关政策、规划,建立全国尺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指...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千百年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生态智慧的基石。该文在整合现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衔接国家不同部门、省、市相关政策、规划,建立全国尺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基础数据库。以自然环境、村落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为3大准层,构建匹配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将传统村落划分为5种类别等级,分析总结5个等级传统村落的不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营建策略。研究表明,本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估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对于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保障生态安全,优化传统村落保护路径,及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村落 保护与利用 价值评价体系
下载PDF
我国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研究动态与框架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露 王慧宾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建设适应老年人多样需求的乡村老年宜居环境,对于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从主体、环境和方法三个维度审视... 在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建设适应老年人多样需求的乡村老年宜居环境,对于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从主体、环境和方法三个维度审视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研究动态特征,建构面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研究框架,阐述以老年日常生活空间为综合系统、以老年人时空间行为链为认知基础、以空间绩效和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核心内涵,进而探索从日常出发的乡村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路径,为新时期乡村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宜居环境 乡村 日常生活空间 空间系统
下载PDF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遗产群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康峰 张子博 曹如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目的】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探讨山西省太原市5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规模度分析、数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结论】结果表明:①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太原市新增工业遗产... 【目的】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探讨山西省太原市5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规模度分析、数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结论】结果表明:①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太原市新增工业遗产数量最多,行业门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军事工业和采矿业。②空间分布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聚集特征,呈现“一区一带”的分布格局,分别是杏花岭区聚集区和万柏林区-晋源区沿汾河聚集带。③空间分布演变上,新中国成立前,太原市工业遗产集中分布于汾河以东、府城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向城市北郊、汾河以西地区扩展延伸。④在影响因素上,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受到自然、交通、人口、历史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低高程、缓坡度的河谷平原地区,并沿铁路分布,与地区迁入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基于此,结合太原市“生活秀带”政策提出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群构建设想,以期为太原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旧城改造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工业遗产 空间分布 遗产群
下载PDF
城市风貌“连贯性”的定量评估方法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睿 王彦辉 张彧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在城市风貌评估中,“连贯性”虽然被广泛提及,但是鲜有学者开展系统性研究或提出客观和定量的指标。为了填补该空白,本文首先回顾国际范围的理论和文献,建立对其概念、原理和内容的基本认知;其次基于卡利斯坎的形态计量学框架,进一步考... 在城市风貌评估中,“连贯性”虽然被广泛提及,但是鲜有学者开展系统性研究或提出客观和定量的指标。为了填补该空白,本文首先回顾国际范围的理论和文献,建立对其概念、原理和内容的基本认知;其次基于卡利斯坎的形态计量学框架,进一步考虑房屋的建造特征,并使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计算连贯性指标——“统一度”和“邻近度”。案例分析显示,两个连贯性指标能够有效识别街区中房屋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其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类型、年代、布局和位置等方面。城市风貌“连贯性”的定量评估不但可以为保护和更新工作提供新的途径,还有助于提升规划和设计决策的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貌 连贯性 定量评估 统一度 邻近度
原文传递
宗族结构影响下晋东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以西社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变凤 王钰鑫 王金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社村 宗族结构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
下载PDF
鄂西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公共空间更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诗媛 刘晓 刘志宏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5,10,共6页
传统村落的景观文化基因承载着村落方方面面的历史,是村落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西复杂的山丘地形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文化,也让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保存下来。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 传统村落的景观文化基因承载着村落方方面面的历史,是村落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西复杂的山丘地形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文化,也让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保存下来。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的土家族传统村落鱼木寨为例,通过对鱼木寨景观基因的挖掘提取,总结了鱼木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聚落格局、公共空间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景观特征,并提出了公共空间保护和更新的可持续性策略,为鄂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构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公共空间 乡村营建
下载PDF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乡村空间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州市叶山岛村为例
11
作者 叶露 王慧宾 +1 位作者 汪德根 陈同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推动乡村空间系统性重构对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乡村多元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苏州市叶山岛村为样本,构建从微观主体适应性行为到宏观系统积木块拆封的研究框架,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空间的演变特征与影响... 推动乡村空间系统性重构对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乡村多元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苏州市叶山岛村为样本,构建从微观主体适应性行为到宏观系统积木块拆封的研究框架,深入剖析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空间的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叶山岛历经初变、剧变、徘徊、转向四个阶段,生活空间向阶层分异转变,生产空间向单一产业转型,生态空间向割裂衰退转化;(2)叶山岛空间演变过程涌现出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退化,联系中介的引导效应减弱,空间与行为互动模式的组织紊乱等深层次机制;(3)新时期乡村空间重构应转向复杂系统论,利用乡村空间系统中的结构、标识、模式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乡村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演变 复杂适应系统 空间重构 城镇化 苏州市叶山岛
原文传递
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历史演变
12
作者 胡赛强 杨迪 刘淑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220,共10页
文章以福建省11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福建山海格局、水系流域... 文章以福建省11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福建山海格局、水系流域、民居文化区划高度吻合,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较少分布在东部沿海。在闽东、闽南地区形成4个高密度区。②从空间演变进程来看,福建省传统村落不同时期空间分布聚集程度、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步增长,明清时期数量最多、最密集,总体呈现内陆—沿海—内陆的扩张趋势,与福建移民开发进程高度耦合。研究从历史地理学视角,通过福建移民开发进程揭示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历史演变规律,为乡村地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人居环境营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地理 历史演变 历史地理 移民 人居环境 福建省
原文传递
新时期乡村振兴需求下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反思与应对
13
作者 叶露 陈淑贤 郭兰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基于我国建筑教育发展背景的回顾,分析建筑教育体系中的本土性不足,以及专业设计介入当代乡村营建中的现实境遇,厘清教学体系的专业内容及设计实践中乡村营建内容的缺位与错位的内在原因,再通过梳理新时期建筑教育中乡村主题的探索,提... 基于我国建筑教育发展背景的回顾,分析建筑教育体系中的本土性不足,以及专业设计介入当代乡村营建中的现实境遇,厘清教学体系的专业内容及设计实践中乡村营建内容的缺位与错位的内在原因,再通过梳理新时期建筑教育中乡村主题的探索,提出重新定义乡村营建的设计边界,建立基于多学科交融的“乡村营建学”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教育 乡村建设 乡村营建学 地域性
下载PDF
地域文化背景影响下淮河路步行街改造
14
作者 陈宜瑜 陈润坤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能够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能够保留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针对其街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具有合肥地域特色的徽派文化、三国文化等城... 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能够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能够保留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针对其街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具有合肥地域特色的徽派文化、三国文化等城市文化要素为基础,提出街道改造策略,并分别从建筑外立面设计、店铺装饰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文章在探讨凸显城市文化的街道建筑改造更新方法的基础上,寻求地域文化与街道建筑的结合,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凸显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街道 淮河路 地域文化 建筑改造
下载PDF
虚拟与现实场景下历史街区街道空间视觉感知对比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15
作者 夏正伟 陈月莹 +1 位作者 徐琳 姜佳怡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历史文化空间场景的感知体验方式逐渐突破了“人-境”关系的时空限制。对于那些富含历史印记信息和人文活力的历史街区街道空间而言,人们在虚拟空间环境和真实世界中的视觉感知体验具体存在哪些差异,尚未得到充分...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历史文化空间场景的感知体验方式逐渐突破了“人-境”关系的时空限制。对于那些富含历史印记信息和人文活力的历史街区街道空间而言,人们在虚拟空间环境和真实世界中的视觉感知体验具体存在哪些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采用眼动实验、SD语义分析法等进行了虚拟与现实场景中街道空间视觉感知的主客观数据采集和分析,揭示了虚实场景中空间视觉感知的差异性特征与关键影响要素。研究成果可服务于数字文旅时代历史街区街道空间发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场景 现实场景 历史街区 街道空间 视觉感知
下载PDF
生活圈视域下的人民公社乡土建成遗产研究
16
作者 余飞 郑丹彤 +1 位作者 朱薏 沈超然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40-242,共3页
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人民公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遗产类型正面临消失的现实危机。结合对海内外乡土建成遗产相关宪章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建构了从“生活圈”的综合区域视角出发的公社遗产研究方法论:在研究关注点上,突破传统侧重... 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人民公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遗产类型正面临消失的现实危机。结合对海内外乡土建成遗产相关宪章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建构了从“生活圈”的综合区域视角出发的公社遗产研究方法论:在研究关注点上,突破传统侧重史学探讨而关注当下现实侧面;在研究视域上,突破学科壁垒试图融合多学科知识;在操作层面上,提出考现学方法、口述史录制等实证研究手段,以期为学界提供乡土建成遗产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进而有利于深入挖掘和保护中国20世纪乡土遗产的一个重要文化记忆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人民公社 乡土遗产 乡村振兴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绿道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泰宁县大源村为例
17
作者 黄铃 刘志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61-263,共3页
乡村绿道作为连接各个空间的重要因素,能够串联不同功能空间,消除空间壁垒,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生活便捷度,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的作用。以传统村落大源村为例分别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空间类型对绿... 乡村绿道作为连接各个空间的重要因素,能够串联不同功能空间,消除空间壁垒,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着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村民生活便捷度,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的作用。以传统村落大源村为例分别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空间类型对绿道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大源村绿道的三种类型,并针对各个空间及绿道类型提出相应的景观提升策略。抓住三生空间与绿道的功能耦合机制,为当前乡村绿道的建设提供新思路,使决策层在传统村落建设中充分了解乡村绿道在其中的重要性,高质量发挥乡村绿道所蕴含的功能,为传统村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优质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分析 景观提升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图转译的耀州古城营城经验探析
18
作者 张薇 沈纪晨 谭静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9,共9页
中国营城文化积淀深厚,挖掘本土化传统营城经验对现代城市的宜居性和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基础.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整理地方志、城市舆图、历史影像等数据信息并从中分类提取关键历史要素,通过... 中国营城文化积淀深厚,挖掘本土化传统营城经验对现代城市的宜居性和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基础.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整理地方志、城市舆图、历史影像等数据信息并从中分类提取关键历史要素,通过Arcgis10.4平台对城市舆图进行数字化转译,得到以现代图绘方式呈现的解译图像样本,并辅以文字资料对其进行纠正校核,得到具有统一空间尺度和基准的历史和现代叠合图.基于转译图像,从“山水营城”“城市人文空间规划”“风景体系营建”三个方面总结耀州古城传统营城经验,以期为当代耀州高质量、更宜居、有特色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州古城 历史地图转译 地方志 GIS 营城经验
下载PDF
以“山-水-路-村”为路径的聚落空间结构认知方法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初探——以闽东北填秦上村为例
19
作者 陈秋杏 孙浩 罗辉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普遍造成聚落形态的破坏。如何结构性地认知聚落空间,并基于此进行聚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乡村复兴中的空间工作难题。以路为脉络、以村为核心的传统聚落,是乡村生产生活行为在山水地形上的空间结果,通常呈现为... 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普遍造成聚落形态的破坏。如何结构性地认知聚落空间,并基于此进行聚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乡村复兴中的空间工作难题。以路为脉络、以村为核心的传统聚落,是乡村生产生活行为在山水地形上的空间结果,通常呈现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基于人文地理路径对聚落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公共空间的更新,是一种较为本质的工作方法。文章由此提出“山-水-路-村”这一人文地理路径,以闽东北福安的填秦上村为个案研究,从山水地形出发,分析道路和村落在其间发展而形成公共空间结构和节点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探索其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为闽东北乃至中国乡村复兴提供一种聚落空间认知与公共空间更新的方法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聚落空间结构 聚落公共空间 认知方法 更新策略
下载PDF
辐射制冷涂料对住人集装箱热环境及能耗的影响
20
作者 胡钉源 王晓亮 +2 位作者 李姝靓 阳莉 麦贤敏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4期537-542,共6页
近年来集装箱凭借其移动性强、运输便捷、模块化建造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而大多数集装箱由于构造简单,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将辐射制冷涂料应用于小型住人集装箱,并开展热工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制冷涂... 近年来集装箱凭借其移动性强、运输便捷、模块化建造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而大多数集装箱由于构造简单,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将辐射制冷涂料应用于小型住人集装箱,并开展热工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制冷涂料在夏季可使屋顶温度最大降低6.0℃,调节室内热环境;同时,为探索辐射制冷涂料在不同热工分区的适用性,选取典型城市,开展集装箱能耗特性仿真模拟,发现辐射制冷涂料更适用于以制冷为主的夏热冬暖区和夏热冬冷区,全年分别节能9.69kWh/m^(2)和1.44kW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涂料 住人集装箱 热环境 建筑能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