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肉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102
1
作者 张子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9,共7页
冷却肉(猪肉)是指宰后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分割、包装、流通和零售等过程中,始终处于0-4℃范围内的生鲜肉(猪肉)。微生物的污染是冷却肉产品质量的重要危害,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与... 冷却肉(猪肉)是指宰后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分割、包装、流通和零售等过程中,始终处于0-4℃范围内的生鲜肉(猪肉)。微生物的污染是冷却肉产品质量的重要危害,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实施HACCP系统监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冷却肉的流通结合实际情况,目前采用加工厂内真空大包装,运输到超级市场后,制作成托盘保鲜小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肉 包装 HACCP系统 加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2
作者 乔晓玲 闫祝炜 +1 位作者 张原飞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本文综述了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对食品物料微观结构、细胞活性、酶活性的影响,从冻干食品品质与玻璃态的变化的关系介绍了冻干食品的特性,并探讨了降低真空冷冻干燥能耗的途径及冻干食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品 冷冻干燥
下载PDF
脱乙酰壳多糖醋酸混合液对含氧包装鲜猪肉中细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光华 张燕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共8页
将鲜猪肉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 lla typhimurium)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Lisleria monocytogenes)的鲜肉分别浸入10%脱乙酰壳多糖-2%醋酸混合液(简称CA),2%醋酸溶液(简称A液)和无菌蒸馏... 将鲜猪肉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 lla typhimurium)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Lisleria monocytogenes)的鲜肉分别浸入10%脱乙酰壳多糖-2%醋酸混合液(简称CA),2%醋酸溶液(简称A液)和无菌蒸馏水(空白)中,浸渍约10秒,取出沥干,用聚乙烯袋包装,分别在10℃和20℃保藏。分析CA液和A液对鲜肉上各种腐败菌,包括细菌总数(The Fotal Bacterial Count)、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肠杆菌科菌(Enterobacteria ceae)、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微球菌(Micrococcus)、肠球菌(Eeferococcus)和梭状芽胞杆菌(Clostrdium)以及接种在鲜肉上的几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生长的影响,比较CA液和A液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CA液和A液在0天时的杀菌能力相同,(2)CA液和A液对各种腐败菌及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CA液的作用明显地比A液强;(3)10℃时CA和A液的抑菌作用明显大于20℃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醋酸 猪肉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冷冻猪肉贮藏时间快速判别方法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辉 田寒友 +6 位作者 李文采 邹昊 刘飞 白京 李家鹏 陈文华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分析冷冻猪IV号肉表层或浅表层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贮藏时间冷冻猪肉的VOCs数据进行维度压缩,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建立判别模型,以此作为判别冷冻猪肉贮藏时间的方法。研究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冷冻猪肉中极性相近的VOCs,对VOCs组分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可在600 s内完成,并筛选出29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所构建的聚类判别模型,可将冷冻猪肉检验样品根据贮藏时间的不同归类到对应的时间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冷冻猪肉 贮藏时间 品质劣变 脂肪氧化
下载PDF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赵冰 任琳 +3 位作者 陈文华 乔晓玲 李家鹏 赵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187,共8页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明显高于现代液熏工艺的产品,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现代液熏工艺检测出121种,酚类物质作为烟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5种,含量达到22.85%,而现代的液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4种,含量仅为7.87%。因此,传统的木熏工艺在风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肉 烟熏液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酚类化合物
下载PDF
深化冷却肉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子平 《肉类工业》 2000年第7期16-19,共4页
我们将跨入21世纪,中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的肉类产量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肉类工作者来讨论冷却肉的研究发展方向和推广普及工作,以推动我国肉类工业技术水平大踏步前进的步伐,已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
关键词 冷却肉 加工技术 安全卫生 肌肉组织变化 冷却温度 包装形式
下载PDF
基于SPME-GC-O-MS的清真酱牛肉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臧明伍 张凯华 +3 位作者 王守伟 史智佳 宋永青 张哲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以清真酱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分别对预煮、煮制1 h、煮制完成和浸泡冷却后的酱牛肉样品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清... 以清真酱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分别对预煮、煮制1 h、煮制完成和浸泡冷却后的酱牛肉样品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清真酱牛肉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4个阶段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数量分别为46、51、58种和54种,4个阶段共有的风味化合物为18种;加工过程中醛类、醚类、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随加热逐渐下降,醇类、酮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酱牛肉 加工过程 挥发性风味物质 传统肉制品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北方风干香肠色泽和风味品质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潘晓倩 成晓瑜 +4 位作者 张顺亮 赵冰 艾婷 乔晓玲 王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81-86,共6页
以不接菌的自然发酵样品为对照,分析商业发酵剂对北方风干香肠色泽和风味的改良作用。结合产品特点选取3种不产酸,且具有护色增香功效的发酵剂。在生产过程中测定其色泽变化,并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 以不接菌的自然发酵样品为对照,分析商业发酵剂对北方风干香肠色泽和风味的改良作用。结合产品特点选取3种不产酸,且具有护色增香功效的发酵剂。在生产过程中测定其色泽变化,并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和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3种发酵剂的加入均能促进风干香肠产品色泽形成,即红度值a*显著增加。电子鼻传感器能够将4组产品区分开,说明加入发酵剂后,风干香肠的风味有所改变。GC-MS结果显示,添加S-SX发酵剂和T-SC-200发酵剂能够显著增加产品风味物质含量,尤其是醛类、酮类、酯类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有所提高。感官分析表明,S-SX发酵剂处理组的综合评分最高,其产品风味和口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北方风干香肠 色泽 风味
下载PDF
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5 位作者 赵冰 李素 潘晓倩 任双 曲超 成晓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2-38,共7页
以不添加发酵剂的腊肉为空白对照,从理化特性、微生物分析、感官评价、香气活性化合物组成及电子鼻分析角度,研究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与空白组... 以不添加发酵剂的腊肉为空白对照,从理化特性、微生物分析、感官评价、香气活性化合物组成及电子鼻分析角度,研究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与空白组比,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可显著提高产品的酸价(2.12→3.28 mg/g)、蛋白质降解指数(16.32%→19.24%)、红度值a*(9.25→11.08)、香气和接受度得分及氨基酸代谢源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3-甲基丁醛、3-甲基丁酸),同时显著降低产品的过氧化值(0.15→0.07 g/100 g)、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0.25→0.17 mg/kg)和脂肪氧化源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己醛和壬醛),而对成品的基本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没有显著影响。电子鼻传感器能够将2组产品区分开,说明加入发酵剂后,腊肉的风味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添加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可以显著促进腊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改善产品的色泽,促进发酵风味快速形成,同时延缓脂肪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发酵剂 腊肉 品质 理化特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壳聚糖对五种食物中毒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燕婉 王光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44-347,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pH5.5和pH6.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五种主要的食物中毒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两种pH条件下,壳聚糖对五种细菌有不同程... 本文报道了在pH5.5和pH6.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五种主要的食物中毒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两种pH条件下,壳聚糖对五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在pH5.5比在pH6.5的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 壳多糖 食品防腐剂 毒菌
下载PDF
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家鹏 乔晓玲 +2 位作者 田寒友 周彤 杨君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40-347,共8页
近年来,肉、奶等食品中"掺杂使假"的投诉事件不断上升,疯牛病的传播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缴费者利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 近年来,肉、奶等食品中"掺杂使假"的投诉事件不断上升,疯牛病的传播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缴费者利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品、基于各种原理的方法和技术被开发出来。本文综述基于蛋白质和DNA特异性建立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类型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 检测 肉种鉴别 食品与饲料 掺杂使假
下载PDF
HS-SPME-GC-MS-O结合电子鼻对坨坨猪肉主体风味评价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7 位作者 郝艳芳 陈松 潘晓倩 吴倩蓉 李素 朱宁 乔晓玲 赵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HS-SPME-GC-MS-O)联用技术对不同厂家市售的坨坨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HS-SPME-GC-MS-O)联用技术对不同厂家市售的坨坨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是辨别坨坨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的有效方法。利用HS-SPME-GC-MS-O从坨坨猪肉样品中共测定出4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醛、醇、酮、烯烃类及杂环类化合物构成。基于气味活度值和嗅闻分析得到27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8种成分在4组中均检出,分别为己醛、庚醛、辛醛、反-2-庚烯醛、壬醛、反-2-辛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对样品的总贡献度达到71.16%~93.12%,是坨坨肉的主体风味物质。源自调味料的左旋香芹酮、蒎烯、β-蒎烯、右旋柠檬烯、反-β-罗勒烯、柠檬醛、丙硫醇、桉树醇、芳樟醇的贡献度达到12.71%~28.58%,构成坨坨肉的整体风味。基于27种主体风味成分,PCA显示各样品间分离良好,C组和D组在PC1上得分较高,A组和D组在PC2上得分较高。反,反-2,4-癸二烯醛在PC1上贡献较大,芳樟醇在PC2上贡献最大,其次是柠檬烯、1-辛烯-3醇。因此,反,反-2,4-癸二烯醛、芳樟醇、柠檬烯、1-辛烯-3醇可作为区分坨坨肉的重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坨坨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性值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熬煮时间对北京酱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贡慧 杨震 +4 位作者 史智佳 刘梦 陶瑞 曲超 许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60、69种与60种,共同检出36种。酮类与酯类化合物在1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醇类、酚类与杂环类化合物在2 h样品中达到峰值,烃类化合物在3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醛类与醚类化合物在4 h样品中达到峰值。同时,对上述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因子评分,其结果显示2 h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说明在挥发性风味分析的角度煮制2 h的样品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酱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猪耳朵制品挥发性风味和脂肪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凯华 臧明伍 +4 位作者 张哲奇 李丹 李笑曼 王守伟 陈文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2-248,共7页
利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活性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对不同复热方式(巴氏、水蒸、微波、高温)处理的猪耳朵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脂肪氧化程度进行分... 利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活性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对不同复热方式(巴氏、水蒸、微波、高温)处理的猪耳朵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脂肪氧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复热处理样品共鉴定出58种风味物质,醛类和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基于风味活性值分析,己醛、辛醛、壬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苯酚和丁香酚对复热风味贡献较大;基于主成分分析,水蒸复热样品风味变化不明显;复热猪耳朵制品过熟味(warmedoff flavor,WOF)以亚麻籽油味为主,带有轻微的金属味和酸败味;巴氏复热显著增加WOF关键风味因子含量和TBARS值;微波复热能够较好避免复热WOF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耳朵制品 复热 风味 脂肪氧化 过熟味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调节便秘、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与产短链脂肪酸关键菌属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15
作者 臧凯丽 江岩 +6 位作者 孙勇 陈庆森 赵林森 赵培 崔文静 马新颖 闫亚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3种微生态制剂,共6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6S r 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表达水平,最后联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序列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约占总序列数的94.37%。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摄入,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Blautia、Lachnospira以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中的Faecalibacterium、Oscillospir等与产SCFAs相关的菌属都明显地增长,其中Blautia和Faecalibacterium与SCF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中相应菌群的增长与减少都与微生态制剂的成分相关,在3组受试人群中,服用Sta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乙酸与丁酸含量也在2周左右有所增加,并伴随产SCFAs的菌属快速且大量增长;PP组肠道中只有乙酸含量有所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产SCFAs的菌属增长较明显;服用PPrs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且便秘和腹泻人群在停止服用后,其SCFAs的含量接近于健康人群,常见的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arabacteroides等外源性益生菌均明显增长,可能性致病菌相对丰度降低,表明服用PPr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更大。此外,根据肠型的分析,Bacteroides和Prevotella在饮食的共同驱动下会调整并改变肠型,而仅通过所选择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在驱动肠型改变方面不显著。综上所述,肠道疾病状态的人群服用微生态制剂后,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高通量测序技术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秋刀鱼热加工后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贡慧 杨震 +3 位作者 刘梦 彭朝辉 田颖 史智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秋刀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热加工对秋刀鱼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秋... 以秋刀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热加工对秋刀鱼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秋刀鱼共检出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风味构成为己醛、2,4-反式-庚二烯醛、(E)-2-己烯醛、(Z)-2-戊烯-1-醛、庚醛、2,4-反式-己二烯醛、1-戊烯-3-醇和2,3-戊二酮;115℃热加工后检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主要风味物质构成为己醛、3-甲基环己醇、反式-2-辛烯-1-醇、顺式-3-辛烯-1-醇、反式-2,4-已二烯-1-醇、2,4-癸二烯-1-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反-2-(2-戊烯基)-呋喃;热加工前后秋刀鱼风味物质发生明显改变,醛酮类腥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减少,而油脂味、肉香味、烤肉香气等怡人风味物质含量增加;不同热加工温度对秋刀鱼风味物质构成产生不同影响,100℃热加工后风味物质与经115℃和121℃热加工后差异显著,且115℃的样品获得更高感官评价分值。上述结果有助于秋刀鱼产品热加工温度选择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电子鼻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北京清真酱牛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臧明伍 王宇 +1 位作者 韩凯 乔晓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73,35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北京清真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78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13种)、酮类(6种)、烃类(22种)、酯类(7种)、醚类(4种)、醇类(8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18种)。所...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北京清真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78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13种)、酮类(6种)、烃类(22种)、酯类(7种)、醚类(4种)、醇类(8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18种)。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氧化降解产物和香辛料挥发成分,醛类、萜烯类、醚类、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可能是构成北京清真酱牛肉风味的重要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 酱牛肉 香味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羊肉中鸭肉掺假的鉴别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莹莹 张颖颖 +5 位作者 丁小军 李静 赵文涛 陈伟 马燕红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209,共6页
利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了5种常见的食用肉中相对种属特征性多肽,在找到的特征性多肽的基础上,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对羊肉与鸭肉混合物种特征性的多肽进行了验证与定量研究。将鸭肉按照1%、5%、10%、20%、50%比例... 利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了5种常见的食用肉中相对种属特征性多肽,在找到的特征性多肽的基础上,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对羊肉与鸭肉混合物种特征性的多肽进行了验证与定量研究。将鸭肉按照1%、5%、10%、20%、50%比例掺加到羊肉中,选择羊肉定量多肽5条,鸭肉定量多肽5条,进行定量分析,线性相关系数为0.99以上,检出限可以达到0.5%。研究表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构建的多肽识别技术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出羊肉中的鸭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肉类掺假 多肽识别 鸭肉 羊肉
下载PDF
湖南腊肉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顺亮 王守伟 +5 位作者 成晓瑜 宋忠祥 郝宝瑞 乔晓玲 陈文华 曲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15-219,共5页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的湖南腊肉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腊肉...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的湖南腊肉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腊肉样品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4个加工阶段分别鉴定出37、52、55种和6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醛类、酯类、酮类和酚类。腌制后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较少,且含量不高;烘干时酮类物质种类增多,醛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大幅增加,酸类物质含量也有增长的趋势,而醇类物质变化不大;烟熏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最大,酚类物质的含量由最初的5.97μg/kg增加到1019.3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腊肉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脂肪氧化 烟熏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酱牛肉感官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春江 王宇 +3 位作者 臧明伍 杨君娜 韩凯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62,共3页
选取色泽、组织状态、香气、口感、滋味和残留肉滋味为评价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各因素合理的权重,对七种具有代表性的酱牛肉产品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客观而准确的区分出不同产品的优劣程度和等级,七种产品中... 选取色泽、组织状态、香气、口感、滋味和残留肉滋味为评价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各因素合理的权重,对七种具有代表性的酱牛肉产品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客观而准确的区分出不同产品的优劣程度和等级,七种产品中以香港酱牛肉综合评价最高。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酱牛肉等传统中式肉制品感官品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酱牛肉 感官评价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