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与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维度——基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诗谣 刘小珉 张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39,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流动社会中形成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作为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况为逻辑前提对多民族社会结构的一种关照,其本质是在族际生产生活深度交往、文化深度交流、情感深度交融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流动社会中形成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作为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况为逻辑前提对多民族社会结构的一种关照,其本质是在族际生产生活深度交往、文化深度交流、情感深度交融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心灵相通、兼容并蓄、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在这一社会结构内部孕育着文化形态各异的地方共同体,它们通过共同的经济网络、社会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网络凝聚在一起,形成多元性与共同性稳定共生的关系,最终实现一体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互嵌式社会结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贡山县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0,共9页
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是运用正确的理念、政策与制度团结凝聚中华各民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过程。作为这条道路的重要内容与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西... 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是运用正确的理念、政策与制度团结凝聚中华各民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过程。作为这条道路的重要内容与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和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但最终皆服务于中国的整体国家建设,并伴随着民族事务治理实践逐渐被赋予中国特色的制度内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回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确立与发展过程,关注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 百年历程 国家建设 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族际互惠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逻辑与功能——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诗谣 刘小珉 吴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0,共8页
“族际互惠”作为多民族地区社会支持的一个方面,呈现于怒江州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就族际互惠的形成机制而言,族际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个体对自我经济利益的追求、共享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权力的运作以及“大致等... “族际互惠”作为多民族地区社会支持的一个方面,呈现于怒江州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就族际互惠的形成机制而言,族际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个体对自我经济利益的追求、共享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权力的运作以及“大致等价的交换”的道德规范为怒江各族提供了多重支撑。作为一种柔性社会联结纽带的“族际互惠”,可以使更多民族的异质性个体之间形成高度整合与有机社会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是基于各民族间广泛深入的互惠关系得以发生、维系和深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族际互惠 实践 怒江各民族
下载PDF
景观与历史: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建构的人类学分析——基于四川松岗“天街”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翟淑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景观同质化和泛化的实质在于,景观打造时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经济逻辑,而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脉络。这使得文化持有者的记忆和认知未能充分表达,景观与地方、历史、人、文化相互隔离。四川松岗“天街”景观... 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景观同质化和泛化的实质在于,景观打造时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经济逻辑,而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脉络。这使得文化持有者的记忆和认知未能充分表达,景观与地方、历史、人、文化相互隔离。四川松岗“天街”景观的个案表明人类学关于景观和历史的分析有助于统合景观的“生产”与“建构”,从一种过程论的关系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在“多相”和“多元”之间建立关联,化解景观的“解域化”困境。在现实和历史的关联中寻找景观作为文化的本体意义,尊重多元主体的表达,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多相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价值失衡与多元协同:现代文化市场治理困境的根源与出路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经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9,共7页
当前,我国现代文化市场治理供需失衡非常严重,治理缝隙和重复监管现象并存,这些问题根源于文化产业双重价值的失衡。文化双重价值的各自实现逻辑具有一定互斥性,进而导致共荣利益下“政企默契”的形成。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文化生... 当前,我国现代文化市场治理供需失衡非常严重,治理缝隙和重复监管现象并存,这些问题根源于文化产业双重价值的失衡。文化双重价值的各自实现逻辑具有一定互斥性,进而导致共荣利益下“政企默契”的形成。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文化生产加剧了这一困境,而我国文化市场“拼凑式”治理模式固化了双重价值的实现矛盾。现代文化市场单一监管模式很难解决当前文化治理问题,多元协同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因此,应在清晰划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角色,科学划分主体责任,形成多元协同治理共识,整合组织结构,技术赋能,构建现代文化市场的多元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市场 多元治理 价值失衡 困境
下载PDF
增进“国家民族”认同:法国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玉瑶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文章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理论研究新命题,以国际比较视野探讨了增进“国家民族”认同的法国经验,系统分析阐释了法国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与成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民族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民族团结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玲 张少春 +1 位作者 陈建樾 周竞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社会追求的社会目标,是新型民族关系良好态势的标志,也是民族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切入视角,受到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文章整理了2016年至2020年间我国学界关于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研究成...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社会追求的社会目标,是新型民族关系良好态势的标志,也是民族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切入视角,受到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文章整理了2016年至2020年间我国学界关于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研究成果,试图分析这些成果的主要议题、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当代中国民族团结实际,探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引导下,拓展民族团结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和学科界限,创新民族团结研究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的路径与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十三五” “十四五”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法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及其“自我管理”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玉瑶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0,共6页
法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传统区域在法国大革命以后被拆分并改,体现民族称谓的地名长时间销声匿迹。到第三共和国时期,少数民族语言也在法语的统治性、排他性权威下几近消失。在全国各地反抗巴黎集权的普遍抗争中,法国政府最终于20世纪80年... 法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传统区域在法国大革命以后被拆分并改,体现民族称谓的地名长时间销声匿迹。到第三共和国时期,少数民族语言也在法语的统治性、排他性权威下几近消失。在全国各地反抗巴黎集权的普遍抗争中,法国政府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地方分权改革,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由此获得了宪法承认的、有限的“自我管理”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地方分权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碰撞、交融与认同:北魏六镇社会与六镇起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彭丰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82,共9页
北魏六镇从设置之始,逐渐形成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结构、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面貌和碰撞与交融认同并存的社会关系。六镇起义正是这种社会状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胡汉各族联合起来的人民大起义,集中反映了六镇的阶层对抗和民族交融。... 北魏六镇从设置之始,逐渐形成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结构、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面貌和碰撞与交融认同并存的社会关系。六镇起义正是这种社会状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胡汉各族联合起来的人民大起义,集中反映了六镇的阶层对抗和民族交融。碰撞、交融与认同是六镇社会的基本特点,体现了六镇社会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它不仅贯穿了六镇社会的始终,而且延续到六镇人员离开故土之后,在北朝后期发出历史的回响,为此后北方民族融合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六镇社会中层的特点和作用尤为值得关注。六镇社会是中国古代边疆民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历史上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密切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步形成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文化 碰撞 交融 认同 北魏 六镇起义
下载PDF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科的成就、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丰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70,共7页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民族史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教学体系与科研平台建设、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科从初步创建到蓬勃发展的非凡历程,其中蕴含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也反映了某些问题与...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民族史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教学体系与科研平台建设、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科从初步创建到蓬勃发展的非凡历程,其中蕴含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也反映了某些问题与不足,值得重视和思考。新中国民族史学科七十年的风雨历程表明,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民族史研究也是一切学术研究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史学科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史学科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加强理论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民族史学科话语体系是民族史学科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学科发展 学科成就 理论体系 学科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古于阗玉石的西传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春晓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70,共17页
玉,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涵义和地位。玉石及其制品的外输带动了中华玉石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于阗玉石自上古时代就开始输入伊朗地区,被用于制作刀剑配件、带饰、戒指、杯碗等物件。中古时代以来,亚洲大陆上次第西迁的游牧部族将东方... 玉,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涵义和地位。玉石及其制品的外输带动了中华玉石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于阗玉石自上古时代就开始输入伊朗地区,被用于制作刀剑配件、带饰、戒指、杯碗等物件。中古时代以来,亚洲大陆上次第西迁的游牧部族将东方的玉石文化传至伊朗。波斯、阿拉伯语文献记载了有关于阗玉石种类、产地、用途及制造工艺的丰富信息。契丹人在中亚建立西辽政权后,中国的玉器风格也传入伊朗东部地区。至13世纪蒙古人征服伊朗,伊利汗国受元朝玺印制度的影响,将汉地玉石文化移植到伊朗,形成了“以玉为尊”的政治文化风尚。在多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中古时期的中国与伊朗之间,铺就了一条多元多彩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玉 玉石西传 伊朗 西迁部族 中华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城市民族工作的早期探索——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定边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国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2,183,共9页
定边传统上就是蒙回汉经济交往之地,在红军西征解放定边后,当地城市工作就担负起向国统区开展统战工作的战略任务。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也承载了“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用”的建设任务。在此历史背景下,随着陕甘宁边区建... 定边传统上就是蒙回汉经济交往之地,在红军西征解放定边后,当地城市工作就担负起向国统区开展统战工作的战略任务。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也承载了“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用”的建设任务。在此历史背景下,随着陕甘宁边区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入巩固和扩大阶段,定边具有了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以蒙古族和回族为对象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中心和枢纽。定边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营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环境和氛围,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统战工作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民族工作史 城市民族工作
下载PDF
藏文明的民间视角:基于中国藏学中的民间宗教及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淑平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21年第1期234-248,共15页
藏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而连续的文明体,其宇宙本体观所包含的智慧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启发。藏族民间宗教作为其相对稳定的内核,是理解藏文明的关键视角。从藏学史的发展脉络看,藏族民间宗教的历程展现了众多学者对藏族民间宗教的概念及其内... 藏文明作为一个整体而连续的文明体,其宇宙本体观所包含的智慧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启发。藏族民间宗教作为其相对稳定的内核,是理解藏文明的关键视角。从藏学史的发展脉络看,藏族民间宗教的历程展现了众多学者对藏族民间宗教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研究内容、方法等的多元理解,呈现为理解民间宗教的两种视角与四种路径,即“进化论”“二元论”视角与“本土说”“外来说”“孤立论”“关系论”路径,这是理解藏族民间宗教基本特征的关键。若进一步拓展藏族民间宗教的研究思路,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必不可少,从具体和多元的研究层次上对民间宗教加以具象化的研究,更能够把握藏文明所蕴藏的丰厚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藏文明 人类学民间视角
下载PDF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延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M0002,共14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5个问题: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影响要素的系统建构--基于71个民族县域文旅融合发展要素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经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0,共7页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和供需理论为基础,在全国71个民族县域文旅资源发展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这些要素,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探究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各要素进行分解和层次组...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和供需理论为基础,在全国71个民族县域文旅资源发展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这些要素,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探究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各要素进行分解和层次组合,得到由表层、中层、深层三大主要结构、七个细分层级构成的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影响要素的系统,较为清晰地为政策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中,文旅领域的政府支出是文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的“排头兵”;相较于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引领性更为明显。为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应适当增加政府支出,并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旅融合 影响要素 系统建构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经济、文化、心理因素析论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延中 宁亚芳 +1 位作者 章昌平 彭福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概括为"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各民族"三个相互"与共同拥有并开发统一的生存空间息息相关,并依...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概括为"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各民族"三个相互"与共同拥有并开发统一的生存空间息息相关,并依存于中国内部互补性极强的生态格局及民族分布格局。统一生存空间的内部差异,导致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互补性极强;互补性和互惠性驱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不断密切,促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度、深度不断发展。伴随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各民族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培育了共有精神家园和共同心理素质。经济依存、文化共塑、情感共育三大机制持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在近代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进一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自觉到自为、自信和自强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各民族"三个相互"重要论述为指导,才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理,也才能科学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经济、文化、心理因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和汉族互嵌社区建设:南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嫱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6,141,共11页
因玉石贸易,自2000年以来,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到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再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 因玉石贸易,自2000年以来,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到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再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当地积累了扎实推进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重要经验。开放的全国性市场是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基础,市场关系是当下各民族接触初期的主要关系;政府正面引导并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有利于较为单一且充满张力的有限互动向全面协调、平衡互动的立体关系发展;共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彼此相处经验的丰富,有利于不同民族个体间的良性交往逐步升华为民族群体间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维吾尔族 汉族 互嵌社区 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宁亚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6,M0002,M0003,共17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二战”后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了一套实现现代化的学说,但其解释力与中国民族工作实践相形见绌。国内学者建构了反思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话语,但无法准确全面解释当下民族地...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二战”后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了一套实现现代化的学说,但其解释力与中国民族工作实践相形见绌。国内学者建构了反思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话语,但无法准确全面解释当下民族地区现代化图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下,民族地区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问题。实践表明,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不是“西化”和“汉化”,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化。在民族平等基础之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形成了民族地区与国家之间、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惠互利关系,构成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现代化 民族平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繁荣发展
原文传递
“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懿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2,共7页
对于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现状来看,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的形成作深入地历史解读... 对于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现状来看,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的形成作深入地历史解读。通过这一解读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既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更离不开正确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 历史解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代化之路——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马俊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7,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及其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之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紧...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及其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之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的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道路中推进的,民族事务治理与统一多民族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共同推进。新时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加强民族事务的全局性、整体性和科学性治理,进一步实现了民族事务治理领域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强化以及有效应对挑战。从整个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视野来看,国家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将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国家治理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