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清丰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艳雨 李亚辉 《地下水》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河南清丰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随着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地热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河南省清丰地区现有物探、钻井资料,对清丰地区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控热构造、热储层特征和盖层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已有测... 河南清丰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随着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地热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河南省清丰地区现有物探、钻井资料,对清丰地区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控热构造、热储层特征和盖层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已有测温和地热流体化验资料研究探明了区域地温和地热流体化学特征。针对清丰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和发育特点,结合整个清丰地区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利用率不高,地热利用项目较少且利用单一,缺少系统规划和监督管理等问题,提出在长远规划利用中应注重地热资源保护,保证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期实现区域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清丰区 地热资源 热储特征 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
下载PDF
江汉油田矿区广华寺组地热资源评价
2
作者 孙彭光 汪新伟 +3 位作者 隋少强 毛翔 祁久红 朱咸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5-28,37,共5页
以潜江凹陷广华寺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石化最新勘探成果和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基础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查明研究区新近系广华寺组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运用属性分析和井震结合,... 以潜江凹陷广华寺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石化最新勘探成果和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基础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查明研究区新近系广华寺组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运用属性分析和井震结合,确定热储层以辫状河沉积砂体为主,其砂岩沉积具有洼陷区较厚、边缘凸起区薄的特点,砂岩含水层具有埋藏较浅、分布面积较广、热储厚度稳定的特点。按钻孔测温及水分析资料分析结果,潜江凹陷现今地温梯度为2.8~3.9℃hm,平均为3.36℃hm。运用热储法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8.94×106GJ,约合0.67×10^8t标准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广华寺组 热储层 地热资源量
下载PDF
新近系馆陶组疏松砂岩地热井防砂技术对策研究
3
作者 孙彭光 宋洪庆 +3 位作者 祁久红 王九龙 许振华 袁明叶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6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岩石力学方法,建立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出砂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地层压力以及温度对储层出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出砂临界压力逐渐增加,根据现场实际地层压力,优化出了生产压差控制在4MPa... 本文采用岩石力学方法,建立渤海湾盆地新近系馆陶组砂岩储层出砂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地层压力以及温度对储层出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出砂临界压力逐渐增加,根据现场实际地层压力,优化出了生产压差控制在4MPa以下;另外对比现场开发数据可得,当地层温度保持在50-65℃条件下,出砂临界压差介于0.8~1.1MPa,能够实现满足产量要求的基础上出砂量较少。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生产参数。在河北辛集地热田现场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工程实践中已有的地热井出砂经验预测模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疏松砂岩 流固耦合 出砂临界压差 温度
下载PDF
世界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进展与地质背景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毛翔 国殿斌 +1 位作者 罗璐 王婷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2-1472,共11页
干热岩资源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80℃的异常高温岩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热资源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Fenton Hill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球14个国家实施了41个干热岩开发项目,以干热岩储层建造和连通的目标地层周围... 干热岩资源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80℃的异常高温岩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热资源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Fenton Hill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球14个国家实施了41个干热岩开发项目,以干热岩储层建造和连通的目标地层周围或上部是否存在水热型储层为标准,25个属于传统意义的干热岩开发项目,16个属于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或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缩写为EGS).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这些干热岩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欧亚板块板内地热域、印澳板块板内地热域、东太平洋离散—汇聚板缘型地热域、西太平洋汇聚板缘型地热域和加勒比海火山活动岛弧区.按照盆地类型划分,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近现代火山(火山带)和褶皱带地区,其中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磨拉石盆地为代表的前陆盆地,和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上莱茵地堑、北美新生代科迪勒拉造山带内华达盆地为代表的裂谷盆地是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最为集中的两种盆地类型.考虑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情况,上莱茵地堑、内华达盆地的干热岩开发历程对我国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开发历程 项目分布 构造背景 储层特征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深层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6
5
作者 朱筱敏 葛家旺 +4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张向涛 汪旭东 李晓燕 黎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9-80,共12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深层碎屑岩储层埋深普遍大于3 000 m,储层质量较差且非均质性强,制约油气高效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压汞测试以及测录井等分析手段,对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深埋碎屑岩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深层碎屑岩储层埋深普遍大于3 000 m,储层质量较差且非均质性强,制约油气高效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压汞测试以及测录井等分析手段,对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深埋碎屑岩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研究表明,古近系文昌组岩石类型为岩屑质石英砂岩,储层孔隙主要由原生孔和次生孔构成,表现为一套特低—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9.42%)、超低—低渗透率(平均渗透率为8.38 mD)储层特征;恩平组储层主要由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构成,储层总体属于低—中孔隙度(平均孔隙度14.66%)、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渗透率为198.43 mD),以原生孔为主。在3 600~4 400 m深度段,发育一套高孔隙度的优质储层带,主体为原生孔,可见大量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可达20%,渗透率可达263.74 mD。这套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①先天条件好,长距离搬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厚层砂体,具备岩性较粗、石英含量高、杂基含量低和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②与生烃液态窗埋深对应良好,有机酸易对储层中长石和岩屑产生强烈溶蚀,明显改善了储层物性;③油气充注发生在长石和岩屑溶蚀之后、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大量形成之前,是优质储层得以保存的又一重要条件。总体而言,沉积条件、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时间三者的良好匹配是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些认识对于珠江口盆地深层油气勘探以及相似地质背景的优质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高孔隙度带 古近系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因差异——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恩平组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葛家旺 朱筱敏 +4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张向涛 贾连凯 易震 肖张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39-152,共14页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始新统恩平组辫状河三角洲类型、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钻井、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研究表明,陆丰凹陷恩平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ESQ1、ESQ2、ESQ3和ESQ4),...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始新统恩平组辫状河三角洲类型、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钻井、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研究表明,陆丰凹陷恩平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ESQ1、ESQ2、ESQ3和ESQ4),发育了S型前积、斜交前积、叠瓦前积和隐性前积4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其具体特征如下:①S型前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结构,岩性以粗砂岩—细砂岩为主,含砂率为35%~65%,地震地貌响应表现为面积小于100km^2的朵叶状,主要发育于ESQ1和ESQ2时期;②斜交前积型三角洲仅包括前积层和底积层两层结构,岩性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偶含火山碎屑岩),含砂率为55%~75%,在地震地貌上表现为伸长状的朵叶体,面积可达200km^2,发育于ESQ1和ESQ2时期;③叠瓦前积型三角洲在地震剖面显示为低角度的叠瓦前积反射结构,岩性以粗砂岩为主,含砂率为50%~72%,地震地貌响应为面积大的朵状和树枝状(面积为250~700km^2),主要分布于ESQ3层序;④隐性前积型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亚平行结构或不明显的叠瓦状前积,岩性为中—细砂岩夹薄层的煤层或杂色泥岩,含砂率为30%~58%,地震地貌以振幅分带的河道状为特征,展布面积可达900km^2,仅识别于ESQ4层序。从S型前积到隐性前积三角洲,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由120~180 m到10~30 m),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逐步趋近于0。研究区发育的4种类型的三角洲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特征和地震地貌响应变化,是湖盆由鼎盛到消亡演变过程中水体变化和A/S比值的综合反映。该研究成果为陆相湖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分布演化提供了新的实例,也可为其他湖盆三角洲研究提供类比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恩平组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地震地貌
原文传递
高阳地热田及邻区地热资源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毛翔 汪新伟 +1 位作者 郭世炎 鲍志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临近雄安新区的高阳地热田处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发育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及下伏的太古界为主的潜山地层,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地热资源丰富。以岩溶热储顶面埋深3 600 m线作为高阳地热田的边界,地热田主... 临近雄安新区的高阳地热田处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发育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及下伏的太古界为主的潜山地层,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地热田主要热储层,地热资源丰富。以岩溶热储顶面埋深3 600 m线作为高阳地热田的边界,地热田主体位于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内,并涵盖保定凹陷、饶阳凹陷的少量地区。高阳地热田位于区域岩溶顶板温度较高地区,其中高阳低凸起中北部及其西侧边界、蠡县斜坡与饶阳凹陷交界处为温度最高区域,可达120℃左右,地热田南部、中东部属蠡县斜坡区域温度低于100℃。潜山热储温度等值线整体呈椭圆形态,长轴为NNE向。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水在博野地区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溶解性总固体约5 000 mg·L^(-1),Cl^(-)(约2 300 mg·L^(-1))含量明显高于雄县、容城等其它地区,SO24-含量(123~133 mg·L^(-1))高于同属冀中坳陷的雄县、容城、霸州地区,但低于天津地热田和良乡地热田,表明冀中坳陷与天津、良乡地区分属不同的地热系统。高阳地热田形成的概念模式为来自西部太行山地区的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太行山前断裂沟通了地表水与深部基岩地层,大气降水在基岩内经衡水断裂、安国断裂、百尺断裂、出岸断裂及不整合面向东侧渤海湾盆内运移,经断层与基岩发生热对流被加热,随着水动力条件减弱,在高阳低凸起、蠡县斜坡、深泽低凸起等区域聚集形成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高阳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地热田 地热田边界 岩溶热储 水化学
下载PDF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顶部岩溶储集层特征及有利控制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季汉成 房超 +6 位作者 华南 肖菁 李海泉 黎雪 李晨 马鹏鹏 毛翔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559,共15页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研究了鲁西豫东(东濮)地区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研究了鲁西豫东(东濮)地区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奥陶系顶部储集层主要岩性为颗粒石灰岩、云质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粉细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和藻粘结白云岩等,裂缝和溶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白云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5%,平均渗透率为7.43×10^(-3)μm^2;石灰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2.72×10^(-3)μm^2。储集层经历了沉积—准同生期成孔(寒武纪—中奥陶世)→风化淋滤(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矿物充填(晚石炭世—白垩纪末期)→溶蚀改造(古近纪)4个演化阶段。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控制了研究区优质储集层的形成。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表生岩溶、埋藏岩溶作用6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最优;颗粒滩及潮坪相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4项叠合区,以及断裂发育带、表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3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次之;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5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地区 奥陶系 岩溶储集层 控制因素 储集层有利区
下载PDF
天津岩溶地热田热储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隋少强 汪新伟 +2 位作者 周总瑛 刘金侠 毛翔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6期590-594,569,共6页
从天津大地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入手,综合分析了岩溶热储特征.认为天津地区主要大地构造格局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冀中拗陷、沧县隆起和黄骅拗陷,主要断裂有北东向的沧东断裂、天津断裂以及北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岩溶地热田主要分布在沧... 从天津大地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入手,综合分析了岩溶热储特征.认为天津地区主要大地构造格局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冀中拗陷、沧县隆起和黄骅拗陷,主要断裂有北东向的沧东断裂、天津断裂以及北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岩溶地热田主要分布在沧县隆起上,发育了王草庄、大城、潘庄、双窑和小韩庄凸起等地热田.研究认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在天津全境普遍分布,岩性为深灰色粗晶白云岩、隧石条带状白云岩,裂缝岩溶发育,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热储层.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在沧县隆起核部大面积缺失,在其他地区广泛分布,是主要热储层之一.沧县隆起的热流值较周围地区高,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北部蓟县山区,热水运移的最重要通道是大断裂以及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岩溶 热储 物性 天津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菁 季汉成 +3 位作者 华南 房超 李海泉 马鹏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7,共10页
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岩石、古生物、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对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将奥陶系划分为开阔台地、局... 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岩石、古生物、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对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将奥陶系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3种沉积亚相及11种沉积微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奥陶系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图,为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进而结合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微相特征,分析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区开阔台地主要发育颗粒滩、滩间海和云灰坪3种沉积微相;局限台地发育多种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共计10种沉积微相;蒸发台地发育云坪、灰云坪、膏云坪3种沉积微相。东濮地区奥陶系在1个海退半旋回和3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的控制下,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交互沉积。其中,海退期沉积的冶里组、亮甲山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峰峰组下段和峰峰组上段上部,主要由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下的各类潮坪和泻湖沉积构成;海侵期沉积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上段和峰峰组上段,主要由开阔台地环境下的滩间海和小规模颗粒滩沉积构成,局部发育局限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奥陶系 东濮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热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地热田智能开发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李刚 贾峥 赵鹏飞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60-262,共3页
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突出重点的思路,进行了智能地热田整体架构设计,并结合地热供暖业务开展了实践,整体架构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数据资源中心、地... 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突出重点的思路,进行了智能地热田整体架构设计,并结合地热供暖业务开展了实践,整体架构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数据资源中心、地热余热生产指挥平台、地下地面一体化协同应用平台,以地质热藏、地热井筒作为地热资源开发的地面边界条件,建立基于IAM(综合资产模型)技术的地质热藏-井筒-地面一体化耦合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初步实现了地热供热智能辅助决策,支撑预测预警、平稳开发、智能运维、安全生产。该技术方案在地热田开发优化调整、管网及换热站内工艺设备优化、智能供热运维等方面得到了应用,整体架构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对于地热资源智能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地热田 一体化模型 地热能开发 技术路线 机器学习 辅助决策
下载PDF
大名地热田地质概念模型及井网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彭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3期11-16,共6页
根据大名地热田馆陶组的构造形态和储层分布规律,建立了地热田概念模型、构造模型、属性(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温度场模型。利用概念模型对地热田开发常用3种井网"一采一灌"、"二采一灌"和"三采二灌"的... 根据大名地热田馆陶组的构造形态和储层分布规律,建立了地热田概念模型、构造模型、属性(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温度场模型。利用概念模型对地热田开发常用3种井网"一采一灌"、"二采一灌"和"三采二灌"的温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供暖时间30年不同采灌井距间的冷锋推进前缘位置和地热井井口水温变化关系。综合考虑3种井网热储压力场和温度场2个方面对地热田开发的影响,明确了生产井稳定涌水量100m^3/h、回灌水温20℃、回灌量100m^3/h时,地热田最佳采灌井距为4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名地热田 地质概念模型 温度场 压力场 模拟
下载PDF
二叠纪泛大陆球壳三维力学模拟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江海 宋珏琛 毛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1-557,共7页
二叠纪时期,泛大洋包围泛大陆并向其俯冲,在此背景下泛大陆内部洋盆呈现剪刀差式旋转关闭,并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前人通过自俯冲平面模型来解释泛大陆裂解过程中裂谷盆地的成因和泛大陆内部简单的应力状态,但是该模型与实际的地质背景... 二叠纪时期,泛大洋包围泛大陆并向其俯冲,在此背景下泛大陆内部洋盆呈现剪刀差式旋转关闭,并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前人通过自俯冲平面模型来解释泛大陆裂解过程中裂谷盆地的成因和泛大陆内部简单的应力状态,但是该模型与实际的地质背景相差较大。本文通过球壳三维模型,并考虑非洲核幔边界低速带以及阿拉伯地幔柱对泛大陆的影响,建立了二叠纪时期泛大陆所处的力学模型,模拟了泛大陆形成后古特提斯洋盆俯冲、关闭对大陆内部产生的应力应变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三维球壳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该时期中亚区域发育的大型断裂、残余洋盆,也支持古特提斯洋盆剪刀差式关闭、新特提斯洋盆从古特提斯洋盆被动陆缘后侧张开的地质现象;非洲—阿拉伯板块的地幔垂向作用为新特提斯洋盆的张开提供了力学支持。由于在泛大陆分裂过程中,新老洋盆此消彼长、早期洋盆剪刀差式关闭的模式并不仅局限于古特提斯—新特提斯洋,本模拟结果可适当推广到其他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泛大陆 古特提斯洋 新特提斯洋 三维球壳模型 力学模拟
下载PDF
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地区推进清洁取暖: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翔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4期14-20,共7页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是我国北方冬季清洁取暖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式包括中深层地热等集中式采暖方式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电暖器等分散式采暖方式。对分散农宅进行"全时间...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是我国北方冬季清洁取暖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方式包括中深层地热等集中式采暖方式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电暖器等分散式采暖方式。对分散农宅进行"全时间、全空间"供暖燃料使用费用高,农户无力承担,建议在分散农宅推进分散式清洁取暖时采用"间歇采暖、局部采暖"模式。中深层地热供暖是最适宜在集中居住新农村推广的清洁取暖方式。尽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清洁取暖,但仍不足以全面覆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的费用。面对农村地区推行清洁取暖繁重的任务,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并采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先易后难、多元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同时,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是推进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在地热资源富集、人口流失现象不突出的集中居住新农村推广中深层地热供暖,在土壤条件好、住房保温性好且人口流失率较低的分散农宅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供暖,在生物质资源丰富或人口空心化严重的分散农宅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清洁取暖 人口空心化 分散农宅 集中居住新农村 中深层地热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却勒盐推覆体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洪浩 李江海 +3 位作者 潘相茹 毛翔 黄少英 能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7,共11页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发育中国最好的地表盐构造,可作为盐构造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前人对本区盐构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下,包括地下盐构造样式的识别、地下盐构造分段性研究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等,而对于地表盐构造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发育中国最好的地表盐构造,可作为盐构造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前人对本区盐构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下,包括地下盐构造样式的识别、地下盐构造分段性研究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等,而对于地表盐构造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并辅以地震解释、遥感解译等方法,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却勒盐推覆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却勒盐推覆体的发育受控于却勒逆冲断层,库姆格列木群盐岩随逆冲断层出露地表。盐推覆体在东西向上构造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在推覆体的中、西部,推覆体上盘地层发育齐全,盐岩仅沿推覆体逆冲前缘出露地表,属于典型的露趾增生型盐席;而在推覆体东部的察尔汗盐席处,盐上地层被剥蚀,盐岩出露地表后在重力的驱动下向周缘流动,属于溢流增生型盐席。察尔汗盐席受地表径流和降水作用影响明显,发育大量溶洞和盐山构造,并以"脉动流"的形式向前增生。盐内能干层的变形特征是反映盐岩流动性强弱的指标,盐推覆体东部察尔汗盐席盐内能干层变形样式更复杂,盐岩的流变性更强。缺少厚层顶板的限制和受降水及地表径流的充分影响是察尔汗盐席盐岩流变性较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却勒盐推覆体 察尔汗盐席 分段性 变形特征
下载PDF
宁河-芦台地区地热资源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翔 罗璐 +2 位作者 国殿斌 汪新伟 郭世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针对京津冀东北部的宁河-芦台地区存在多个行政飞地的特点,通过区域整体控热构造分析、地层发育情况与地热背景研究,揭示地温梯度高值区具有沿汉沽断裂分布的特征。目前本区主要发育4套热储层,在黄骅坳陷内以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主... 针对京津冀东北部的宁河-芦台地区存在多个行政飞地的特点,通过区域整体控热构造分析、地层发育情况与地热背景研究,揭示地温梯度高值区具有沿汉沽断裂分布的特征。目前本区主要发育4套热储层,在黄骅坳陷内以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主,井深在600~1868.88 m,地热水温度为40~70℃;沧县隆起潘庄凸起南部奥陶系剥蚀区以开发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主,井深2500~3000 m,地热水温度可超过80℃;潘庄凸起北部、王草庄凸起区以开发奥陶系热储为主,井深在1380~1800 m,获得水温为47~75℃。结合多年来地热开发实践和最新的地热勘探成果,提出在地热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沧县隆起区,应扩大对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的勘探开发规模;对地热井分布较为密集的黄骅坳陷宁河凸起区,应以物性条件较好、回灌能力较强、开发利用较少的馆陶组为主要目的层,并加强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助力天津、北京、河北两市一省的清洁能源替代燃煤供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控热构造 地热储层 宁河-芦台地区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地热井回灌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赵磊 张海雄 贺婷婷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地热回灌开发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地热井回灌压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各个因素与回灌压力之间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关系,准确预测地热井回灌压力是一个巨大的桃战,同时也是现场生产决策亟需。基于地热井回灌压力... 地热回灌开发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地热井回灌压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各个因素与回灌压力之间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关系,准确预测地热井回灌压力是一个巨大的桃战,同时也是现场生产决策亟需。基于地热井回灌压力变化的时序特征,充分考虑地热回灌井生产动态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前后关联性,提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来预测地热井回灌压力。在描述LSTM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利用现场易得的井口回灌压力、井口回灌温度、日回灌量、累计回灌量数据,形成地热井回灌压力预测模型。现场实例表明,LSTM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地热井井口回灌压力,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63%,预测精度能满足现场工程应用要求。本研究为地热井回灌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同时也可对地热生产决策与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回灌压力 生产数据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高温高硬地热水复配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及机理
18
作者 梁海军 郭啸峰 高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7-42,共6页
以河北博野地热井水样为依据,选取膦酸类阻垢剂PBTCA、ATMP及聚合物类阻垢剂PASP、AA-MA,采用电导率法、吸光度法及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一及复合阻垢剂对CaCO_(3)垢样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阻垢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 以河北博野地热井水样为依据,选取膦酸类阻垢剂PBTCA、ATMP及聚合物类阻垢剂PASP、AA-MA,采用电导率法、吸光度法及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一及复合阻垢剂对CaCO_(3)垢样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阻垢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类阻垢剂添加后形成的白色絮状悬浮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不同阻垢剂添加后形成的CaCO_(3)垢样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膦酸类阻垢剂阻垢率大于聚合物类阻垢剂。阻垢剂和分散剂复配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阻垢性能,在阻垢剂用量为30 mg/L,PVA,PBTCA,PASP复配比例为1∶1∶1时,其90℃下8 h后的阻垢率可达92.3%。聚合物类阻垢剂基于羧基和仲酰胺的化学螯合作用来抑制CaCO_(3)垢形成,CaCO_(3)晶型由稳定正六面体部分转化为较不稳定的文石。膦酸类阻垢剂基于诱导晶格畸变来抑制晶体的规则生长,晶粒只沿某特定方向生长,垢样尺度显著减小,形状呈松枝状,疏松而不团聚。膦酸类阻垢剂在CaCO_(3)晶粒形成和生长阶段表现出优于聚合物类阻垢剂的抑制效果,在90℃下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阻垢剂与分散剂复配协同使用效果更优。复配阻垢剂的添加促使CaCO_(3)垢样形貌朝小尺度及松散化发展,并趋于部分不稳定的晶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地热水 膦酸类 聚合物类 复配阻垢剂 阻垢性能 抑制机理
下载PDF
匈牙利与中国地热发展道路及合作空间
19
作者 谷雪曦 梁海军 +1 位作者 王惠民 黄嘉超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9期25-31,共7页
匈牙利和中国都属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匈牙利以开发中深层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发育两套热储,一套为晚中新统到上新统潘诺尼亚砂岩热储,另一套为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而中国主要开发浅层地热资源和中深层地热资源。两国对于地热资源的开... 匈牙利和中国都属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匈牙利以开发中深层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发育两套热储,一套为晚中新统到上新统潘诺尼亚砂岩热储,另一套为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而中国主要开发浅层地热资源和中深层地热资源。两国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均主要用于直接利用,但方向各异:匈牙利地热利用方式的鲜明特点是以温室种植为主,而中国地热利用方式以供暖、制冷为主。通过对比匈牙利和中国地热资源情况、开发利用情况,明确了两国在地热开发利用方面的"长处"与"短板"。匈牙利与中国华北地区中深层地热异常在成因机制、热储条件、水温、水量条件等方面非常相似,两国应充分借鉴彼此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砂岩回灌、地热发电、干热岩开发利用等领域内合作和交流,积极促进两国地热产业的发展。中国和匈牙利在地热清洁能源利用层面开展合作,可作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 地热供暖制冷 地热发电 温室种植 干热岩 砂岩回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