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 被引量:438
1
作者 李镒冲 王丽敏 +3 位作者 姜勇 李晓燕 张梅 胡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548名18岁以上居民,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了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区居民的高...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548名18岁以上居民,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了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对象中共有3746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38.0%;收缩压为(132.7±21.9)mmHgmmHg=0.133kPa),舒张压为(81.4±11.9)mmHg。经复杂加权后,中国成年人收缩斥为30.8±21.3)mmHg,舒张压为(80.4±11.7)mmHg。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5%(95%CI:31.6%-35.4%)。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其中18-24岁组最低(9.7%,95%CI:8.5%-10.9%),75岁以上人群最高(72.8%,95%CI:70.4%-75.2%);男性(35.1%,95%CI:33.1%-37.1%)高于女性(31.8%,95%CI:29.8%-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34.7%,95%CI:32.4%-37.1%)与农村(32.9%,95%CI:30.3%-35.5%)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中部和西部高血压患病率依次降低,分别为36.2%(95%CI:33.1%-39.3%)、34.1%(95%叫:30.7%-37.5%)和28.8%(95%CI:25.1%-32.6%)(P〈0.05)。结论2010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并且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和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363
2
作者 王丽敏 陈志华 +8 位作者 张梅 赵振平 黄正京 张笑 李纯 关云琦 王璇 王志会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掌握我国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和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政策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具有全国和省级代表性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60岁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目的掌握我国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和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政策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具有全国和省级代表性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60岁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病疾病负担。结果我国≥60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58.3%、19.4%和10.5%,75.8%的居民患≥1种慢性病,女性均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增加。≥70岁居民伤残调整寿命年构成中,心脑血管疾病(39.11%)、癌症(15.40%)、COPD(10.48%)占前3位。结论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3/4的人患≥1种慢性病,慢性病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慢性病 患病率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 被引量:224
3
作者 李晓燕 姜勇 +4 位作者 胡楠 李镒冲 张梅 黄正京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271名18岁以上居民,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了BMI。以24kg/m^2≤BMI〈28kg...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方法2010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271名18岁以上居民,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了BMI。以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经复杂加权后,计算了我国不同性别、年龄、区域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结果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0.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1.5%、29.7%(x^2=16.05,P〈0.01),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27.1%、37.2%、32.3%(x^2=482.00,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3.9%、29.1%(X。=21.14,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32.O%、31.1%、28.0%(x^2=8.72,P〈0.05);肥胖率为12.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9%、12.1%(X。=0.33,P〉0.05),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10.6%、14.7%、12.6%(X。=111.25,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4.2%、11.O%(x^2=12.11,P〈0.01),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5%、11.9%、9.9%(X^2=10.05,P〈0.01);超重和肥胖总率为42.6%。超重和肥胖总率呈现城市(48.1%)高于农村(40.1%)(√=20.37,P〈0.01),东(45.5%)、中(43.0%)、西(37.9%)部地区依次降低的趋势(X。=10.46,P〈0.01)。结论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 成年人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 被引量:201
4
作者 李剑虹 王丽敏 +7 位作者 李镒冲 毕宇芳 姜勇 米生权 戴蒙 徐瑜 宁光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 调查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分析其流行特点。方法2010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 目的 调查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分析其流行特点。方法2010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7409名18岁以上居民。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TC、LDL-C、HDL-C和TG检测。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3.3%,18-44、45-59和≥60岁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2.2%、4.7%和4.9%(P〈0.01);男、女分别为3.4%、3.2%(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4.2%、2.9%(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4.2%、2.4%和3.1%(P〈0.01)。高低密度脂蛋F1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1%,18-44、45-59和≥60岁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1.3%、3.0%和3.6%(P〈0.01);男、女均为2.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0%、1.8%(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2.9%、1.5%和1.8%(P〈0.0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4.8%,18-44、45-59和≥60岁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46.9%、42.6%和41.2%(P〈0.01);男、女分别为50.6%、38.9%(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45.4%、44.6%(P〈0.05);东、中、西部分别为43.5%、43.3%和48.6%(Jp〈0.01)。,高片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1.3%,18-44、45-59和≥60岁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10.1%、14.2%和10.8%(P〈0.01);男、女分别为13.8%、8.6%(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1%、10.9%(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11.0%、11.7%和11.2%(P〈0.05)。结论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以低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1) 被引量:197
5
作者 王拥军 李子孝 +16 位作者 谷鸿秋 翟屹 姜勇 赵性泉 王伊龙 杨昕 王春娟 孟霞 李昊 刘丽萍 荆京 吴静 徐安定 董强 David Wang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37-1043,共7页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49.49/10万,造成了157万人死亡。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2013年,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49.49/10万,造成了157万人死亡。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2013年,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990-2017年卒中造成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 of life lost,YLL)增加了14.6%,卒中由造成YLL的第三位原因跃升为第一位;卒中造成的全年龄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的绝对数和百分率也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卒中是造成全年龄组DALY的首位原因。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卒中存活者中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和吸烟(31.7%~47.6%),心房颤动的比例相对最低(2.7%~7.4%)。这些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也较高,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最新的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现在吸烟率为26.6%(现在吸烟人数为3.08亿)。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2%;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化患病率为5.8%;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40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标化患病率为2.31%。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853家三级医院共计收治3010204例卒中住院患者,其中2466785例(81.9%)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447609例(14.9%)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95810例(3.2%)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入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近60%为男性。在IS、ICH和SAH中,分别有1555例(0.1%)、2774例(0.6%)和1347例(1.4%)为儿童卒中(年龄<18岁)。超过三分之一(1063892例,35.3%)患者的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99513例,23.2%)和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管理 结局
下载PDF
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quot;健康中国2030&quot;下降目标分析 被引量:189
6
作者 曾新颖 李镒冲 +4 位作者 刘世炜 王黎君 刘韫宁 刘江美 周脉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根据WHO推...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根据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和比较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不包括中国台湾数据)不同性别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其年均变化速度;并以"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下降30%为标准,评价各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实现目标的难度.结果1990—2015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四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由30.69%降至18.54%,女性的下降速度(由25.97%降至12.40%)远快于男性(由34.94%降至24.19%).201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较高的前5位省份依次为青海(28.81%)、西藏(25.88%)、贵州(24.67%)、广西(23.56%)和新疆(23.21%),而较低的前5位依次为上海(8.40%)、北京(9.39%)、香港特别行政区(10.10%)、澳门特别行政区(10.31%)和浙江(11.70%);如果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2030年早死概率较高的两个省份青海和西藏应分别下降至20.17%和18.12%,而上海和北京则应分别下降至5.88%和6.57%.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年均下降速度为2.00%,下降速度较快的前5个省份依次是北京(3.48%)、上海(3.24%)、浙江(2.81%)、福建(2.75%)和广东(2.67%),且包括这5个省份在内的11个省份按既往下降速度均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而其他22个省份则无法实现控制目标,需要更大的下降速度才能达标.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女性相比,男性的早死概率较高且下降速度较慢,各省份的四类慢性病早死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概率 早死概率 健康中国2030 HEALTH China 2030
原文传递
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 被引量:186
7
作者 程晓光 王亮 +2 位作者 曾强 吴静 《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工作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3-737,共5页
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因其成像技术优势,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科研以及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更好地规范QCT在骨质疏松症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 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因其成像技术优势,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科研以及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更好地规范QCT在骨质疏松症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11个学术团体,组织全国著名的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QCT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文献进行认真复习,并重点结合中国国内研究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参考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美国放射学院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已经发布的相关指南,制定了本QCT诊断指南。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QCT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诊断标准
下载PDF
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76
8
作者 崔娟 毛凡 王志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方法在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中19525名≥60岁老年居民5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肿瘤)患病情况,并...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方法在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中19525名≥60岁老年居民5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肿瘤)患病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结果74.20%的老年居民至少患有1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女性(75.32%)高于男性(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6,P=0.0087),城市患病率(75.76%)高于农村(72.9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9,P=0.0091);在14316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患有1、2、≥3种常见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71.94%、24.27%、3.79%,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越严重。结论在中国老年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病 多病共存
原文传递
2005~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 被引量:168
9
作者 殷鹏 齐金蕾 +5 位作者 刘韫宁 刘江美 李婕 曾新颖 王黎君 周脉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5-1154,共10页
明确我国不同时期、地区和人群间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及相关人群防控策略。本文利用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描述了2005~2017年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各类主要疾病的疾病负担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居... 明确我国不同时期、地区和人群间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及相关人群防控策略。本文利用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描述了2005~2017年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各类主要疾病的疾病负担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明显上升,2017年我国因过早死亡导致人群寿命损失(YLL)最多的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肝癌,2017年因非致死性疾病导致的寿命损失(YLD)最多的疾病为颈部疼痛、抑郁症、其他原因听力损失、下背痛及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是造成我国人群疾病负担的前三位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在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疾病负担差异较大。各地卫生决策部门应根据当地的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充分理解本地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加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负担 慢性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危险因素 预期寿命
下载PDF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 被引量:161
10
作者 任汝静 殷鹏 +23 位作者 王志会 齐金蕾 汤然 王金涛 黄强 李建平 谢心怡 胡勇博 崔诗爽 余小萍 朱圆 刘馨雅 朱怡康 林绍慧 王怡然 黄延焱 胡以松 王学锋 王鸿利 褚敬申 王颖 李春波 周脉耕 王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17-337,共21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成功老龄化对应的老年性疾病对国民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认知障碍尤为突出和显著。目前,中国AD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持续增高,AD死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成功老龄化对应的老年性疾病对国民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认知障碍尤为突出和显著。目前,中国AD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持续增高,A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专家联合编撰了本报告。本报告动态跟踪报道我国的AD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的AD疾病经济负担,全面揭示我国的AD诊疗现状以及现有的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旨在为AD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专业支持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化患病率 年龄组 患病情况 老年认知障碍 照护服务 公共卫生资源 阿尔茨海默病 死亡率
下载PDF
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调查 被引量:136
11
作者 王志会 王临虹 +3 位作者 李镒冲 张梅 胡楠 王丽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方法2010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第3次中国慢性病监测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162个监测点调查了19981名60...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方法2010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第3次中国慢性病监测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162个监测点调查了19981名6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重、身高和血压测量,以及血糖与血脂的检测。在对样本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60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结果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在中国6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6.9%,东部高于西部(分别为67.9%和62.5%)(P〈0.05),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19.6%,东部高于西部(分别为21.5%和17.7%)(P〈0.05),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25.0%和17.0%)(P〈0.05)。城市居民高甘油三酯血症(12.4%)、高胆固醇血症(6.4%)、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5.2%)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分别为10.1%、4.2%、2.8%)(P值均〈0.05),女性(分别为12.9%、6.9%、4.7%)均高于男性(分别为8.7%、2.9%、2.4%)(P值均〈0.05)。血脂异常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人群(分别为74.3%和65.7%)(P〈0.05)。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人群(分别为77.3%、64.5%)(P〈0.05),血脂异常患病率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人群(分别为23.2%、12.6%)(P〈0.05)。结论2010年中国目前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均在较高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东部高于西部,城市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农村,应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 被引量:122
12
作者 李镒冲 刘世炜 +1 位作者 曾新颖 周脉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9-740,共12页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首要死因,但尚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时空流行病学分析报道。本文利用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描述了1990~2016年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及10类主要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分布。虽然中国总心血...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首要死因,但尚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时空流行病学分析报道。本文利用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描述了1990~2016年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及10类主要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分布。虽然中国总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显著下降,但省级行政区之间各类心血管病疾病负担一直存在巨大差异,且总负担的差异呈扩大趋势。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国及各省级行政区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及相关人群防控策略,遏制心血管病在中国的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疾病负担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
下载PDF
2010年中国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 被引量:121
13
作者 刘明波 李镒冲 +2 位作者 刘世炜 王文 周脉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定量估计中国人群高血压的疾病负担。方法使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部分的方法和结果。利用人群平均收缩压、人群死亡、伤残损失寿命年(YLL)、早逝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以及校正... 目的:定量估计中国人群高血压的疾病负担。方法使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部分的方法和结果。利用人群平均收缩压、人群死亡、伤残损失寿命年(YLL)、早逝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以及校正了回归稀释系数的血压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强度数据,计算2010年中国人群归因于高血压的死亡、YLL、YLD和DALY。结果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和DALY中,高血压的贡献为64.0%。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其中男性115.4万例,女性88.9万例;心血管病死亡200.7万例,慢性肾病死亡3.5万例,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24.6%。中国人群因高血压造成的DALY高达3794万人年,其中男性为2332.6万人年,女性为1461.4万人年;YLD为236.5万人年,YLL为3557万人年,合计占总DALY 12%。结论与全球水平相比,无论是死亡还是DALY,中国人群归因于高血压的比例均较高,高血压造成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负担 人群归因危险度
原文传递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 被引量:110
14
作者 王临虹 赵更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子宫颈癌已成为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为52.8万,死亡人数为26.6万,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近年来子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颈癌的防治作为公共卫生问题... 子宫颈癌已成为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为52.8万,死亡人数为26.6万,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近年来子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颈癌的防治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该《指南》目前为国内权威的子宫颈癌防控指南,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对于我国子宫颈癌的一、二、三级预防以及政策制定和项目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的进程,降低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预防 人乳头状瘤病毒 疫苗 指南
下载PDF
不同应答等级对likert式量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0
15
作者 吴永泽 王文绢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7,共3页
量表或调查表的设计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量表的特性对调查质量至关重要。Likert式量表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生命质量、儿童少年卫生、营养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及其他社会学领域的调查研究,而不同应... 量表或调查表的设计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量表的特性对调查质量至关重要。Likert式量表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生命质量、儿童少年卫生、营养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及其他社会学领域的调查研究,而不同应答等级对量表的特性即信度、效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在量表设计时不同应答等级、中性中间点及选项的形式对量表收集数据特征和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kert式量表 应答等级 中性中间点 选项形式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数据加权方法 被引量:98
16
作者 胡楠 姜勇 +1 位作者 李镒冲 陈育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DSP系统)上开展,通过实施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样本。考虑到现场调查实施的可行性,每一阶段采用分层等容的抽样设计,即在各层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的次级抽样单...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DSP系统)上开展,通过实施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样本。考虑到现场调查实施的可行性,每一阶段采用分层等容的抽样设计,即在各层抽样单元中随机抽取相同数目的次级抽样单元。由于各层抽样单元规模不同,甚至差异明显,等容抽样会使次级抽样单元的个体以不等概率入样,从而样本个体(即调查对象)之间所代表的总体中个体数目不同,这种代表性即抽样权重;如果在推断总体时忽视抽样权重,估计结果则会产生很大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中国 疾病监测系统 加权 慢病 等容抽样 现场调查
下载PDF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95
17
作者 姜勇 李晓燕 +2 位作者 胡楠 黄正京 吴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了142660482人年。根据...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了142660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932例,其中男性108414例,女性86518例;城市63397例,农村131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712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599/5967274),85岁以上组最高,为4051.4/10万(25430/627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最大,为98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147、105766、48305、13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意外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87
18
作者 李剑虹 米生权 +6 位作者 李镒冲 张梅 毕宇芳 姜勇 王丽敏 宁光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 调查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分析流行特点。方法2010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0395名成年人的一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C、TG、HDL—C和... 目的 调查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分析流行特点。方法2010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0395名成年人的一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C、TG、HDL—C和LDL—C的水平。进行复杂加权计算后,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区域及城乡成年人血清中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经复杂加权计算后,我国成年人血清TC水平为(4.04±1.08)mmol/L,18—44、45~59和≥60岁成年人分别为(3.86±1.03)、(4.29±1.11)、(4.33±1.09)mmol/L(F=177.56,P〈0.0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06±1.09)、(4.03±1.07)mmol/L(F=2.38,P〉0.05);城市和农村成年人分别为(4.08±1.13)、(4.03±1.06)mmol/L(F=0.51,P〉0.05);东、中和西部成年人分别为(4.13±1.11)、(4.03±1.01)、(3.93±1.11)mmol/L(F=2.56,P〉0.05)。血清TG水平为(1.33±1.28)mmol/L,18~44、45—59和/〉60岁成年人分别为(1.26±1.24)、(1.48±1.46)、(1.35±1.05)mmol/L(F=85.98,P〈0.0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I.45±1.48)、(1.21±1.01)mmol/L(F=172.01,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34±1.26)、(1.33±1.28)mmol/L(F=0.16,P〉0.05);东、中和西部分别为(1.30±1.25)、(1.35±1.23)、(1.35±1.36)mmol/L(F=0.69,P〉0.05)。血清HDL—c水平为(1.11±0.31)mmol/L,18~44、45~59和≥60岁成年人分别为(1.09±0.30)、(1.13±0.33)、(1.14±0.33)mmol/L(F=27.81,P〈0.01);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8±0.32)、(1.14±0.30)mmol/L(F=178.66,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11±0.31)、(1.11±0.32)mmol/L(F=0.09,P〉0.05);东、中和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横断面研究 血脂水平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6
19
作者 段蕾蕾 邓晓 +2 位作者 汪媛 蒋炜 纪翠蓉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医院
下载PDF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1
20
作者 段蕾蕾 邓晓 +3 位作者 吴春眉 李思杰 蒋炜 吴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0-884,共5页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医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