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鼠巴贝虫肽基脯氨酸异构酶重组蛋白免疫保护效果
1
作者 蔡玉春 宋鹏 +4 位作者 陈木新 孙家辉 周魇 林琳 陈家旭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4-610,共7页
目的观察田鼠巴贝虫肽基脯氨酸异构酶(BmPPIase)重组蛋白主动免疫对巴贝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6周龄,约20 g/只)分为重组蛋白免疫组、感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为25、18、15只。以BmPPIase重组蛋白主... 目的观察田鼠巴贝虫肽基脯氨酸异构酶(BmPPIase)重组蛋白主动免疫对巴贝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6周龄,约20 g/只)分为重组蛋白免疫组、感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为25、18、15只。以BmPPIase重组蛋白主动免疫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末次免疫后2周,选取抗体效价较高的18只小鼠经腹腔注射100μL田鼠巴贝虫染虫全血;感染对照组小鼠均经腹腔注射100μL田鼠巴贝虫染虫全血;正常对照组15只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后续实验。重组蛋白免疫组、感染对照组于实验第0~30天,采血观察各组小鼠巴贝虫感染情况,计算染虫率;此外,于实验第0、7、14、21、28天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组小鼠进行血常规检测,并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进行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末次免疫后2周,重组蛋白免疫组25只小鼠体内均产生抗BmPPIase抗体,效价为5×10^(3)~8×10^(4)。重组蛋白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均于实验第7天达到染虫高峰,染虫率分别达13.3%和50.0%;两组染虫率在实验第3、5、7、9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8、475.22、465.98、18.71,P均<0.01);实验第11天后,两组染虫率均逐渐趋于0。全血细胞分析显示,感染第0~28天,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红细胞数量[(5.30±0.50)×10^(12)/L~(9.87±0.24)×10^(12)/L]及血红蛋白含量[(89.67±22.80)~(148.60±3.05)g/L]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观察期间内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748.59±17.56)~(3858.28±1049.10)f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687.34±1016.64)~(12708.13±1629.79)fg/mL]、白细胞介素(IL)-6[(611.05±75.60)~(6852.68±1554.00)fg/mL]及IL-17a[(167.68±185.00)~(10849.27±355.40)fg/mL]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而IL-10[(247.65±138.00)~(18787.20±2830.22)fg/mL]低于感染对照组。结论田鼠巴贝虫PPIase重组蛋白可诱导感染小鼠体内IFN-γ、TNF-α等重要细胞因子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病 田鼠巴贝虫 肽基脯氨酸异构酶 免疫保护性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十四五”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53
2
作者 许静 胡薇 +3 位作者 杨坤 吕山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态势... 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态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十四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与重点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今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监测 挑战 中国
原文传递
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策略与措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3
作者 吕山 吕超 +24 位作者 李银龙 许静 洪青标 周杰 张键锋 闻礼永 张剑锋 张世清 林丹丹 刘建兵 任光辉 董毅 刘阳 杨坤 蒋智华 邓卓晖 靳艳军 谢汉国 周艺彪 汪天平 刘亦文 祝红庆 曹淳力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防治策略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晓农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q... 经过近70年的积极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向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迈进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为全球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球卫生安全服务。本文分析了全球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血吸虫病防控合作的基础,剖析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与技术输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血吸虫病防控南南合作方式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一带一路”倡议 南南合作
原文传递
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5 位作者 诸廷俊 黄继磊 钱门宝 陈颖丹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地区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控与消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按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将全国划分为5类流行区,采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将总样本...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地区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土源性线虫病防控与消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按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将全国划分为5类流行区,采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将总样本量按城镇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到各省份,各省份调查点数再按辖区城区和镇区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各省份根据调查点数,自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居委会分级抽样,调查点(居委会)为最小抽样单位。以调查点内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鉴别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计算各虫种感染率及感染度。结果2014–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调查城镇居民133231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3%(1636/133231),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77%(1032/133231)、0.32%(426/133231)和0.17%(224/133231)。全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江西省(82/2034)和重庆市(524/13012)最高,均为4.03%;其次为海南省,感染率为3.47%(72/2075)。男、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7%(662/62139)和1.37%(974/71092)。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以65~70岁年龄组居民最高,为2.56%(219/8569);各职业中,以牧民感染率最高[2.47%(2/8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感染率最高[3.33%(226/6795)]。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所占比例均>90%。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分布较广泛。针对城镇地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特点,可采取健康教育和药物驱虫相结合的措施,以降低居民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城镇地区 钩虫 蛔虫 鞭虫 中国
原文传递
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晓农 李石柱 +4 位作者 许静 陈家旭 闻礼永 张仁利 吕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血吸虫病 输入性病例 藁杆双脐螺 监测 防控对策 传播风险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2004—2016年我国非棘球蚴病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余晴 韩帅 +1 位作者 薛靖波 夏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 目的分析2004—2016年我国棘球蚴病非流行区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处置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4—2016年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报告病例资料,对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6年,22个非流行省份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462例,报告病例数随时间推移而增加(χ^(2)=4.516,P=0.034)。13年间,华中和华东地区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占56.49%),其次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占30.30%);22个非流行省份中,河南省累计报告的棘球蚴病病例数最多(99例)。报告的462例棘球蚴病病例中,男性234例、女性228例;年龄最小4岁(2007年和2010年报告)、最大86岁(2014年报告),平均(41.42±16.03)岁,以20~50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3.20%);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占36.15%),来源地以来自棘球蚴病流行省份最多(50.43%),97.40%由医院上报。结论2004—2016年我国22个棘球蚴病非流行省份均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且随时间延长呈零星散发、局部增加趋势。建议非流行区医疗机构加大对来自棘球蚴病流行区20~50岁农牧民的筛查,从而及时发现与救治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报告病例 非流行区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海军 庞华胜 +5 位作者 孙旭冬 张颋 景涛 王晓玲 莫筱瑾 胡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评价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为研究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进展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泡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血清(25、50、100μL)和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分别对肝星状HSC-T6和LX-2细胞进行体外刺激48 h,... 目的评价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为研究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进展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泡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血清(25、50、100μL)和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分别对肝星状HSC-T6和LX-2细胞进行体外刺激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1,Col1)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量。收集泡球蚴感染1、2、4、6、8个月小鼠血清和肝脏,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ol1和α-SMA含量,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动态观察肝脏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结果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可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不同血清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126.50、FLX-2=201.50,P均<0.05);其中100μL血清对HSC-T6和LX-2细胞促增殖率最高,HSC-T6和LX-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73.36±206.34)%和(940.38±61.65)%。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蛋白含量均上升;且以100μL血清刺激后Col1和α-SMA含量最高,分别为(20.99±2.01)ng/m L和(305.52±16.67)pg/mL。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均可体外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增殖率分别为(142.65±9.17)%和(189.99±7.75)%、(118.55±8.96)%和(122.54±0.21)%、(156.34±17.45)%和(160.59±31.41)%,不同刺激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11.24、FLX-2=47.72,P均<0.05);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含量均增高;且以泡球蚴作用最为明显,Col1和α-SMA含量分别为(4.43±2.23)ng/mL和(285.20±90.67)pg/mL。泡球蚴感染后1~8个月,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沉积持续增加;小鼠血清中Col1水平在感染后6个月达最高,为(280.26±23.04)ng/mL;α-SMA水平在感染后8个月达最高,为(33.68±4.45)ng/mL。结论泡球蚴持续感染可促进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肝星状细胞 胶原纤维 原头节 生发层细胞
原文传递
山东省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龙江 许艳 +8 位作者 孙慧 张本光 孔祥礼 韩海涛 李瑾 李曰进 杨丽敏 郭云海 王用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对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进行物种鉴定。方法2021年10月,在山东省济宁市野外采集福寿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随机选取部分福寿螺样本,取螺腹足部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lign 7.1.0软件对... 目的对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进行物种鉴定。方法2021年10月,在山东省济宁市野外采集福寿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随机选取部分福寿螺样本,取螺腹足部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lign 7.1.0软件对测序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肺检法检测福寿螺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采集福寿螺活体样本104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福寿螺属物种;随机挑选12只成螺样本,经多重PCR和测序鉴定11只为小管福寿螺、1只为斑点福寿螺。104只福寿螺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山东省境内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且存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生物入侵 多重PCR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两种致病人体棘球绦虫动物宿主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春阳 官亚宜 +1 位作者 伍卫平 薛垂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199,共6页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生活史可涉及多种动物宿主,如有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等中间宿主和食肉类动物终末宿主。自然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循环与人体棘球蚴病传播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动物宿主分布及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棘球蚴病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检测多房棘球绦虫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鸿让 陈木新 +4 位作者 余晴 艾琳 王莹 许秋利 肖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3,180,共7页
目的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的核酸检测方法,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以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18440)作为靶序列,... 目的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的核酸检测方法,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以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18440)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该引物进行RAA扩增。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作为平行对照,应用RAA方法扩增不同稀释浓度的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及梯度稀释的含不同拷贝数目的基因片段的pMD19-T(Simple)克隆质粒,以评价RAA检测的敏感性。应用此方法检测细粒棘球绦虫(G1型)、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虫、肝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以评价其特异性。在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后,检测9份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动物组织样本、3份模拟现场多房棘球蚴感染阳性犬粪样本以及2份现场阳性犬粪样本,以验证所建立的RAA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RAA法可在40 min内特异性扩增多房棘球绦虫目的基因片段。以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RAA法最低检测量为10 pg;以重组质粒为模板,RAA法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10^4个。以细粒棘球绦虫(G1型)、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虫、肝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所建立的RAA法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本研究建立的RAA法检测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动物组织样本以及模拟和现场阳性犬粪便样本结果均为阳性,且与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反应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RAA检测方法,其在多房棘球绦虫虫种鉴定以及棘球蚴病基因诊断方面展现出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核酸检测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影响和挑战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婧怡 张利娟 +4 位作者 曹淳力 吕山 许静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16,521,共7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在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各选择3个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2020年1–3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结果在本次调查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6个县(市、区)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占66.67%。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署、人群血吸虫病查治病、药物灭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较2019年同期减少44.26%~91.56%,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省受影响程度较大;血吸虫病防治总经费收入较预期下降23.39%,总经费支出增长41.22%。36个调查县(市、区)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血防工作产生了短期影响,并以工作部署、人力资源和疫情监测等3个方面受影响最为突出。结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各地常规血防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应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经费落实,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挑战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我国华南地区藁杆双脐螺扩散动力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闵凤阳 李石柱 +4 位作者 王家生 元艺 郭云海 朱孔贤 章运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华南地区深圳、东莞、惠州等地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扩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打捞法对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10条河道25个调查点水体藁杆双脐螺进行调查,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观澜河桂花新村段、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 目的研究我国华南地区深圳、东莞、惠州等地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扩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打捞法对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10条河道25个调查点水体藁杆双脐螺进行调查,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观澜河桂花新村段、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螺随水流扩散特性进行分析;此外,通过对台风“山竹”前后葵涌河道的水文和藁杆双脐螺分布的监测分析洪水对藁杆双脐螺扩散的影响。结果2017—2019每年3月和10月,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多个河道打捞漂浮物1176kg,只在水葫芦上有零星藁杆双脐螺发现。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GPS漂浮物漂流距离在136~715m之间;打捞漂浮物发现,观澜河桂花新村段和龙岗河大围村段藁杆双脐螺逸失率分别为46.70%~60.00%和22.10%~30.80%,受漂浮物本身重量、河道流速和漂流距离影响显著。台风“山竹”前后葵涌河道的水文和双脐螺分布的监测表明,洪水使得观测河段的藁杆双脐螺密度显著降低。结论藁杆双脐螺在水体中主要是以悬浮物的形式向下游输运,洪水是藁杆双脐螺远距离扩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杆双脐螺 水流 扩散 漂浮 观澜河 龙岗河
原文传递
中间宿主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波 李天美 郭云海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广州管圆线虫病为我国一种新发传染病。螺类是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在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检测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环节。当前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检测技术发展迅速,推动了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为我国一种新发传染病。螺类是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在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检测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环节。当前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检测技术发展迅速,推动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监测工作,并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对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相关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泽林 罗秉荣 +5 位作者 刘榆华 郝瑜琬 田添 王强 段李平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 目的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 g/L的药液,将25%杀螺胺乙醇铵盐(WPNES)溶于水配置成浓度为2 g/L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匀喷洒,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后1、3、7 d,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死活。在南涧县选择一处鱼塘,将2 kg 25%WPPS(药物有效浓度20 g/L)均匀投撒于液面使其自然分散溶解,于投撒后8、24、48、72 h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施药1 d后,1、2 g/L WPP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97.99%,高于2 g/L WPNES组的94.11%(χ^(2)=3.509、3.509,P均>0.05)。施药3 d后,1、2 g/L WPPS组和2 g/L WPNE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100%。施药7 d后,1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1.75%,2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6.57%,均显著高于2 g/L WPNES处理组的57.76%(χ^(2)=14.893、42.284,P均<0.05)。鱼毒试验结果显示,2 kg 25%WPPS施药72 h后鱼类累计死亡率为0.67%。结论25%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吡螺脲 灭螺效果 鱼毒性
原文传递
浙江省杭州市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芸 岳志远 +2 位作者 茅光耀 郭云海 张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及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福寿螺的扩散趋势。方法201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各种水体(如湖泊、河流、湿地)及沿岸陆地选择5个采样点,现场采集福寿螺标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 目的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分布现状及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福寿螺的扩散趋势。方法2017年在杭州市西湖区各种水体(如湖泊、河流、湿地)及沿岸陆地选择5个采样点,现场采集福寿螺标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同时取成螺足部肌肉组织提取总DNA进行COI基因扩增,并进行单倍型多样性、核酸多样性分析。此外,对GenBank中的福寿螺单倍型及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以了解其近缘福寿螺。结果在杭州市西湖区池塘、河流、湿地等生境均发现福寿螺。根据形态特征,采集的标本初步鉴定为福寿螺。从上述福寿螺DNA样本中共获得16条序列,属于3个单倍型,分别为Hap1、Hap2、Hap3。单倍型中Hap1、Hap3频率较高,Hap2频率相对较低。以上表明本次采集的标本包括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两种。Hap1与来自阿根廷及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小管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ap2与来自阿根廷、日本、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ap3与来自阿根廷、巴西的斑点福寿螺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杭州市西湖区存在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斑点福寿螺扩散至西湖区可能是由多次引入导致或随水流扩散蔓延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福寿螺 斑点福寿螺 COI基因 入侵生物 种群遗传学 杭州市
原文传递
大劣按蚊Torso⁃like基因鉴定分子结构及表达特征
17
作者 朱凌倩 胡小康 +2 位作者 许静 李石柱 冯欣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4-590,共7页
目的鉴定大劣按蚊Torso⁃like(tsl)基因及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tsl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tsl基因,检索大劣按蚊全基因组并鉴别大劣按蚊ts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PCR和逆转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 目的鉴定大劣按蚊Torso⁃like(tsl)基因及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tsl基因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tsl基因,检索大劣按蚊全基因组并鉴别大劣按蚊ts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PCR和逆转录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sl基因编码TSL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并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大劣按蚊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大劣按蚊tsl基因全长16751 bp,CDS区长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TSL蛋白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经生物信息学预测,TSL蛋白为位于膜外的分泌蛋白,且包含信号肽;其二级结构含α⁃螺旋(51.72%)、延伸链(12.20%)、β⁃折叠(4.78%)和无规则卷曲(31.30%),且能以5cj9.1.A为模板进行3D同源建模。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发现大劣按蚊TSL蛋白与法老按蚊TS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tsl基因在大劣按蚊头、胸、腹、足均有表达,且在头部表达量最高、足部表达量较低。结论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鉴定了大劣按蚊tsl基因,分析了其蛋白结构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劣按蚊 Torso⁃like基因 鉴定 分子结构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2012年和2018年我国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基因多态性分析
18
作者 燕贺 王笑笑 +5 位作者 丰俊 张丽 尹建海 李美 夏志贵 黄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对2012年和2018年我国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样本氯喹抗性分子标记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 sistant transporter,Pfcrt)第72~76位密码子抗性相关位点突变类型... 目的对2012年和2018年我国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样本氯喹抗性分子标记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 sistant transporter,Pfcrt)第72~76位密码子抗性相关位点突变类型,并分析不同输入来源样本的特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和2018年国家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滤纸血样本,以样本中恶性疟原虫7号染色体上Pfcrt基因第72~76位点为扩增片段,采用巢式PCR法进行扩增并测序,对目的产物片段测序结果、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和2018年我国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中,95.5%(644/674)来自非洲,其余4.5%(30/674)来自东南亚和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又以西非和中非为主(占非洲样本的80.4%,518/644)。共检测到C72S、M74I、N75E、K76T 4个位点突变和5种单体型类型(CVMNK、CVIET、SVMNT和两种混合型),其中CVMNK与CVIET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恶性疟原虫共有的单体型类型,SVMNT仅在东南亚(缅甸)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入样本中检测出;2种混合型为CVMNK/CVIET和CVMNK/SVMNT,前者在非洲和东南亚输入样本中分布,后者仅在东南亚缅甸来源样本中检出。自非洲输入的样本野生型较多,占77.7%(478/615);而自东南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入的样本中,抗性分子标记样本占68.0%(1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非洲不同地区来源样本中,抗性基因比例和野生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非野生型所占比例最低。结论2012年和2018年我国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样本中,自东南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第72~76位点抗性基因比例和分子多态性均较非洲来源样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输入性疟疾 氯喹抗性转运蛋白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比例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小凡 巩文词 +3 位作者 曹胜魁 徐梦 曹建平 沈玉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约2000个...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约2000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3、6、12个月(感染早、中、晚期)收集小鼠肝脏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s及其亚型M-MDSCs、PMN-MDSCs与Treg细胞比例。结果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MDSCs比例分别为(1.61±0.36)%、(5.68±0.69)%和(16.18±0.69)%,对照组分别为(2.19±0.42)%、(0.99±0.07)%和(4.18±0.84)%,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感染组小鼠感染3、6、12个月后肝脏白细胞中M-MDSCs比例分别为(0.69±0.27)%、(5.30±0.72)%和(10.75±0.29)%,对照组分别为(0.42±0.24)%、(0.69±0.02)%和(2.12±0.13)%,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PMN-MDSCs比例分别为(0.93±0.23)%、(0.32±0.02)%和(5.14±1.03)%,对照组分别为(1.77±0.26)%、(0.28±0.05)%和(1.99±0.90)%,感染后3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35±0.14)%、(6.24±0.38)%和(3.41±0.07)%,对照组分别为(3.48±0.46)%、(3.65±0.45)%和(3.12±0.12)%,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6个月和12个月后,其肝脏白细胞中MDSCs与Treg细胞比例增加,前者比例变化更加明显,以M-MDSCs为主;以上提示M-MDSCs可能在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中后期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髓源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