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单体的制备及其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丽霞 李春霞 +2 位作者 王世欣 赵峡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对壳寡糖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结构确定的不同聚合度的单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Bio Gel P-6及P-6Fine色谱柱分离壳寡糖混合物,得到5个组分,运用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 目的对壳寡糖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结构确定的不同聚合度的单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Bio Gel P-6及P-6Fine色谱柱分离壳寡糖混合物,得到5个组分,运用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的5个单体分别为壳三糖、壳四糖、壳五糖、壳六糖和壳七糖。结论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可以分离制备结构确定、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海洋糖类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蔡超 于广利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6期55-61,共7页
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性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特征化合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已经成为寻找和发现海洋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海洋糖类化合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海洋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及微生物来源糖类分子,而不同来... 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性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特征化合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已经成为寻找和发现海洋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海洋糖类化合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海洋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及微生物来源糖类分子,而不同来源的糖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可被用于不同功能的糖类药物研发。综述了海洋来源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特征、修饰与衍生方法以及相关糖类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且在海洋糖药物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目前糖类药物开发仍面临巨大挑战,亟需有效解决糖类先导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问题,进而建立完善的糖类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加快推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糖类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糖类化合物 药物研究与开发
下载PDF
海洋细菌Renibacterium sp.QD1产壳聚糖酶发酵培养基的统计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马靖峰 郭晓凤 +3 位作者 刘欢 邢培川 于文功 路新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6-1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统计优化提高海洋细菌Renibacterium sp.QD1壳聚糖酶的产量。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显著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统计优化提高海洋细菌Renibacterium sp.QD1壳聚糖酶的产量。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显著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影响壳聚糖酶产量的3个显著因素,其最佳浓度分别是壳聚糖14.23g/L、酵母粉4.72g/L、p H6.42。经模型验证,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平均值接近。结论:在最优培养基中壳聚糖酶活力达到608.11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5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ibacterium sp.QD1 壳聚糖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紫恒 赵峡 +1 位作者 于广利 王楷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8-696,共9页
荚膜是一些细菌所具有的表层结构,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细菌荚膜多糖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在免疫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一种细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也存在差异。... 荚膜是一些细菌所具有的表层结构,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细菌荚膜多糖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在免疫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一种细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也存在差异。以荚膜多糖为基础的疫苗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当中,对不同致病细菌荚膜多糖具体化学结构的掌握是疫苗得到许可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对致病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多糖 化学结构 细菌 疫苗
原文传递
5-羟基川陈皮素对肿瘤细胞糖胺聚糖含量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怡迪 唐洋 +4 位作者 韩章润 曾璇 徐玲玲 张丽娟 邱培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2,共7页
糖胺聚糖(GAGs)位于细胞膜及胞外基质,它通过与多种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来介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研究表明,GAGs结构或含量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影响肿瘤细胞表面GAGs合成,前期... 糖胺聚糖(GAGs)位于细胞膜及胞外基质,它通过与多种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来介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研究表明,GAGs结构或含量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影响肿瘤细胞表面GAGs合成,前期研究发现,5-羟基川陈皮素(5HPMF)可通过干预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肺癌和结肠癌细胞增殖,然而,5HPMF如何影响GAGs结构和含量的变化进而介导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还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利用BaF3细胞模型,流式细胞仪及HPLC技术,首次探讨了5HPMF对肺癌和结肠癌细胞GAGs含量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于HT29和A549细胞的GAGs可增强FGF1介导的BaF3细胞生长而5HPMF(10μmol·L-1)则显著地抑制其生长作用,且5HPMF可显著地降低HCT116和A549细胞表面FGF2或FGF8介导的GAGs·FGF·FGFR三元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但是5HPMF对GAGs中葡萄糖胺和半乳糖胺的含量及两者比例无明显影响,由此可推断5HPMF可能通过影响肺癌和结肠癌细胞表面GAGs结构而介导细胞内部信号转导。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5HPMF对肺癌和结肠癌细胞表面GAGs二糖结构的变化与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胺聚糖 5-羟基川陈皮素 荧光强度 FGF FGFR
下载PDF
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oxysporumY24-2)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健 陶洪文 +4 位作者 陈荫 李红燕 齐晓辉 陈艳丽 毛文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92,共6页
从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24-2)发酵液中提取得到胞外多糖,以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 S-75凝胶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高的多糖组分F1S。采用HPGPC和HPLC对F1S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 从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24-2)发酵液中提取得到胞外多糖,以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 S-75凝胶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高的多糖组分F1S。采用HPGPC和HPLC对F1S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S主要由Man、Glc和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1.9∶2.1,分子量为37.3kD。F1S的GC-MS和1D,2D-NMR分析表明,该多糖是以→6)-β-Galf(1→为主链,以→2)-α-Glcp(1→,α-Glcp(1→和β-Manp(1→为支链的杂多糖,支链取代于→6)-β-Galf(1→的O-2位。该厚藤共生真菌的胞外多糖为富含呋喃型半乳糖的结构新颖的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中性杂聚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藤共生真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化学组成 结构
下载PDF
红树林根泥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sp.PJX-9胞外多糖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甜甜 于桂洪 +5 位作者 郭涛 陈成龙 张丽芳 肖波 顾谦群 毛文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对来源于红树林根泥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sp.PJX-9胞外多糖进行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乙醇沉淀法、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菌株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PMP柱前... 目的对来源于红树林根泥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sp.PJX-9胞外多糖进行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乙醇沉淀法、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菌株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及气质联用色谱(GC-MS)等方法,研究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通过测定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研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多糖组分Pw1-1的分子量为12.3kDa,其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少量葡萄糖和半乳糖;Pw1-1糖链中主要为(1→2)-Manp,还有少量(1→6)-Manp、(1→6)-Glcp和(1→2,6)-Manp及末端Manp和Gal f;Pw1-1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亦增强,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的EC50分别为3.39、1.50和1.72mg/mL。结论首次从红树林根泥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sp.PJX-9中分离得到胞外多糖Pw1-1,它是1种具有良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结构新颖的杂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根泥真菌 胞外多糖 结构特征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利用Site-Finding PCR克隆琼胶酶基因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丹 邢培川 +1 位作者 于文功 路新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新型琼胶酶基因的筛选。方法:根据α-琼胶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设计了兼并引物,利用兼并PCR对所筛选到的琼胶酶产生菌株进行筛选,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构建了进化树。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Site-finding PCR获得目的基因的... 目的:新型琼胶酶基因的筛选。方法:根据α-琼胶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设计了兼并引物,利用兼并PCR对所筛选到的琼胶酶产生菌株进行筛选,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构建了进化树。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Site-finding PCR获得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序列,经过拼接获得全长的目的基因序列,并利用Blast对其进行分析。将目的基因插入pET 24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平板水解圈初步鉴定了重组酶的性质,并利用DNS法检测了重组酶发酵上清液的酶活。结果:获得了一株疑似α-琼胶酶产生菌株,16s rDNA序列鉴定显示为Thalassomonas sp.,命名为Thalassomonas sp.LD5。获得了一个新的基因,命名为agaD。agaD开放阅读框长4401 bp,编码146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8.8kDa。序列分析表明,agaD编码的蛋白AgaD与已有的两种α-琼胶酶的相似性分别为89%和77%。重组AgaD经诱导后可以直接降解琼胶平板产生水解圈,其发酵上清液酶活为0.2 U.ml-1,说明该蛋白为琼胶酶。结论: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新的琼胶酶基因,该基因的发现为活性寡糖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琼胶酶 单胞菌Thalassomonas SiteFinding PCR 兼并PCR
原文传递
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欢 王培培 +5 位作者 吴建东 李苗苗 刘鑫 曾洋洋 赵峡 于广利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从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热水提取并结合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从中获得2种多糖组分(SLW1和SLW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 目的从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热水提取并结合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从中获得2种多糖组分(SLW1和SLW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甲基化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2种多糖均以Gal为主(>75%),且含有少量的Glc、Man和GlcN;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9.8kD和103.8kD;FTIR显示它们均属于硫酸多糖,其硫酸酯基主要位于半乳糖残基的C6位。结论结构分析表明:SLW2中含有→6)Galf(1→、→5)Galf(1→、→3,4)Galp(1→、→3)Galp(1→以及→4,6)Galp(1→等多种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 硫酸半乳聚糖 纯化 结构分析
原文传递
琼胶酶AgaD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欢 张伟宾 +2 位作者 刘丹 于文功 路新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构建琼胶酶Aga D的高效表达体系,优化发酵条件提高重组酶的表达量。【方法】首先根据大肠杆菌(E.coli)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合成Aga D的基因,使其适合E.coli表达系统;考察了不同的E.coli表达宿主;根据N端法则构建了突变体;评价... 【目的】构建琼胶酶Aga D的高效表达体系,优化发酵条件提高重组酶的表达量。【方法】首先根据大肠杆菌(E.coli)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合成Aga D的基因,使其适合E.coli表达系统;考察了不同的E.coli表达宿主;根据N端法则构建了突变体;评价了培养基中添加Ca Cl2和甘氨酸(Gly)对重组酶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琼胶酶Aga D的高效表达体系,确定了E.coli AD494(DE3)为最适表达宿主;利用N端法则提高了重组酶的稳定性,缩短了发酵时间;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Ca Cl2和甘氨酸(Gly)进一步提高了胞外酶产量。最终,发酵上清中重组酶的活力由20 U/L提高至11300 U/L,比优化前提高了500余倍。【结论】构建了琼胶酶Aga D的高效表达体系,为GH96家族琼胶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酶 密码子优化 N-端法则 重组表达
原文传递
质谱技术在酶抑制剂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黎 邹旋 +2 位作者 刘堂荣 刘若男 许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827,共10页
酶是调控人体机能使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酶抑制剂能特异性调节酶的活性并可能成为药物发现的起点。目前,质谱具有对酶反应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优势,使其在酶抑制剂筛选发现新药领域发展迅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应用质谱以... 酶是调控人体机能使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酶抑制剂能特异性调节酶的活性并可能成为药物发现的起点。目前,质谱具有对酶反应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优势,使其在酶抑制剂筛选发现新药领域发展迅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应用质谱以及质谱联用技术(前沿亲和色谱、固定化酶磁珠、超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筛选酶抑制剂的方法。按照两种不同筛选原理进行阐述:活性筛选和亲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药物发现 抑制剂筛选 酶活性测定
原文传递
新型海参硫酸软骨素葡萄糖受体及葡萄糖醛酸受体的高效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凯强 蔡超 +2 位作者 于广利 管华诗 李春霞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43-848,共6页
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了2-O-苄基-3-O-烯丙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9);将9的6-位伯羟基经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TBDPS)保护,首次合成了正交保护的新型葡萄糖受体2-O-苄基-3-O-烯丙基-6-O-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1-O-... 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了2-O-苄基-3-O-烯丙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9);将9的6-位伯羟基经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TBDPS)保护,首次合成了正交保护的新型葡萄糖受体2-O-苄基-3-O-烯丙基-6-O-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Ⅱ),总收率28.2%;将9的6-位伯羟基氧化糖醛酸化后,再经甲酯化,以25.0%的总收率首次合成了新型葡萄糖醛酸受体2-O-苄基-3-O-烯丙基-1-O-对甲氧基苯基-α-D-葡萄糖醛酸甲酯(Ⅲ),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ESI)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 受体 合成
下载PDF
树脂糖苷Albinoside Ⅲ的新型喹诺糖模块的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琳琳 刘文晶 +1 位作者 于广利 李春霞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49-855,共7页
树脂糖苷Albinoside III是一种良好的多药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本文探索了高效构建树脂糖苷中喹诺糖模块的方法。从D-葡萄糖硫苷出发,采用一锅法,经4步反应构建了D-喹诺糖模块A,总收率58.4%;从4,6-位苄叉保护的D-葡萄糖硫苷出发,通过3-位... 树脂糖苷Albinoside III是一种良好的多药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本文探索了高效构建树脂糖苷中喹诺糖模块的方法。从D-葡萄糖硫苷出发,采用一锅法,经4步反应构建了D-喹诺糖模块A,总收率58.4%;从4,6-位苄叉保护的D-葡萄糖硫苷出发,通过3-位选择性的PMB保护,经5步反应构建了正交保护的D-喹诺糖模块E,总收率28.5%。该合成路线中涉及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糖苷Albinoside D-葡萄糖硫苷 一锅法 正交保护 D-喹诺糖 合成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甘露糖醛酸二糖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克宝 李春霞 +2 位作者 王坤 管华诗 于广利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进行褐藻胶中甘露糖醛酸二糖的合成。方法以甘露糖为起始原料,利用α-甘露糖基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经SN2亲核取代反应直接构建β-甘露糖苷键,然后选择性的氧化6-位羟基得到甘露糖醛酸二糖苷。结果利用4,6位苄叉保... 目的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进行褐藻胶中甘露糖醛酸二糖的合成。方法以甘露糖为起始原料,利用α-甘露糖基三氟甲磺酸酯中间体经SN2亲核取代反应直接构建β-甘露糖苷键,然后选择性的氧化6-位羟基得到甘露糖醛酸二糖苷。结果利用4,6位苄叉保护的甘露糖硫苷5作为糖基供体,高立体选择性的构建了β-(1,4)-甘露糖苷键,然后利用TEMPO/BAIB选择性的氧化6-位羟基得到了β-D-(1,4)-甘露糖醛酸二糖甲基苷15。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合成聚合度更高的系列褐藻胶寡糖及其衍生物提供了有效的合成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甘露糖醛酸二糖 寡糖合成
原文传递
红树林根泥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 sp.胞外多糖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纪苗 张丽芳 +3 位作者 车茜 孙世伟 顾谦群 毛文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对源自红树林根泥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sp.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和结构研究。方法通过乙醇沉淀、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 S-100凝胶层析柱对菌株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HPGPC和PMP柱前衍生... 目的对源自红树林根泥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sp.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和结构研究。方法通过乙醇沉淀、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cryl S-100凝胶层析柱对菌株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HPGPC和PMP柱前衍生HPLC对多糖的纯度、分子量和单糖组成进行测定;通过IR、甲基化分析和NMR波谱对多糖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从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 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SSW1-1和SSW2-1,在HPGPC上均呈单一对称峰,分子量分别为17.0kDa和12.7kDa;SSW1-1和SSW2-1具有相似的单糖组成,主要由甘露糖组成;胞外多糖SSW1-1是以(1→2)-Manp和(1→6-Manp为主链的甘露聚糖,在(1→2)-Manp的C6位存在末端Manp、(1→3)-Manp和(1→2)-Manp的分支。结论首次从红树林根泥放线菌Saccharopolyspora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胞外多糖SSW1-1和SSW2-1,它们具有不同化学特征,SSW1-1是1种结构新颖的高分支的甘露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根泥放线菌 胞外多糖 分离 结构 甘露聚糖
原文传递
神经节系列鞘糖脂氨基半乳糖模块的快速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坤 张鹏涛 +1 位作者 李春霞 管华诗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9-471,475,共4页
以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了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半乳糖对甲苯硫苷(3);3经两步区域选择性乙酰化反应合成了4,6-O-二-乙酰基-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对甲苯硫苷(总收率70%),其结构经1H NMR和ESI... 以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了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半乳糖对甲苯硫苷(3);3经两步区域选择性乙酰化反应合成了4,6-O-二-乙酰基-2-N三氯乙氧羰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对甲苯硫苷(总收率70%),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半乳糖 神经节苷脂 区域选择性乙酰化 合成
下载PDF
1,2-双十六烷基-3-甘油-磷酸乙醇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越 张鹏涛 +1 位作者 于广利 李春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6-1462,共7页
1,2-双十六烷基-3-甘油-磷酸乙醇胺(DHPE)属于甘油磷脂的一种,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报道了化合物DHPE的合成,合成路线以(S)-(+)-甘油醇缩丙酮、十六醇、乙醇胺为起始原料,得到了关键中间体1,2-双十六烷基甘油醇和Boc保护乙醇胺,... 1,2-双十六烷基-3-甘油-磷酸乙醇胺(DHPE)属于甘油磷脂的一种,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报道了化合物DHPE的合成,合成路线以(S)-(+)-甘油醇缩丙酮、十六醇、乙醇胺为起始原料,得到了关键中间体1,2-双十六烷基甘油醇和Boc保护乙醇胺,然后通过Still-Gennari试剂将二者进行偶联,随后利用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高效的脱去磷脂上的乙酸甲酯基团,最终经过8步反应,以32%的总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DH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PE 甘油磷脂 合成 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
原文传递
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彩 高培鑫 +2 位作者 许竞男 于文功 路新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1012-1015,1032,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上述建立的体系评价新琼寡糖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SCFA的乙醚萃取方法和基于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被测组分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1%~2.61%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6%~105.8%之间;对喂饲新琼寡糖小鼠粪便中的SCFA检测显示,较对照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1倍,丁酸含量提高了0.45倍。结论:建立了小鼠粪便中SCF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新琼寡糖能促进小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液萃取 新琼寡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