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微观具体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严良 骆葶苈 翁双利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3,共4页
西部地区幅员广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建立西部矿产资源特区、建立西部矿业集团、建立矿业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角度,对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微观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西部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微观具体路径
下载PDF
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 被引量:102
2
作者 张欢 罗畅 +1 位作者 成金华 王鸿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165,共8页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分析湖北省绿色发展空间关系。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1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随州、十堰、武汉、襄阳、宜昌、咸宁、黄冈、荆门、恩施、荆州、鄂州、孝感、黄石,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襄十随城市群、荆荆宜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湖北省各地市州要有重点地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践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高端发展。2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关联效应,但时空关联性趋于降低,存在离散现象。湖北省绿色发展需在武汉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和荆荆宜城市群的框架下,发挥随州、十堰、宜昌、武汉等城市在湖北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协同发展,防止绿色发展的分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测度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多重分形滤波方法和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8
3
作者 成秋明 张生元 +5 位作者 左仁广 陈志军 谢淑云 夏庆霖 徐德义 姚凌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圈定地球化学异常是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通过详细分析近30年来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等现代非线性理论和新方法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以解决地球化学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解难题为例... 圈定地球化学异常是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通过详细分析近30年来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等现代非线性理论和新方法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以解决地球化学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解难题为例,介绍了广义自相似理论与分形滤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信在资源、环境、灾害的其他应用领域也将发挥重要影响。文中阐明了多重分形是更具普适性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密度-面积"分形模型是刻画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模型,并为多个空间开展分形滤波和分解地球化学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的理论基础。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在于将地球化学场的各向异性、尺度不变性、广义自相似性等特征集于一体,具有压制变化性背景干扰,突出局部异常的能力,其中C-A和S-A业已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靶区圈定和环境污染模式识别,形成了分解地球化学复杂背景和叠加异常的常用技术,在国内外多个成矿区带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密度-面积模型 多重分形 矿产勘查 环境评价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的节能效应及其中介机制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祝树金 谢煜 吴德胜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6-140,共15页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积极的节能效应。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分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制造业服务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积极的节能效应。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分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制造业服务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影响关系,并且该节能效果存在地域、要素密集度的差异。机制检验证实,技术创新效应、要素结构优化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能源强度的有效机制;其中,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和要素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降低了能源强度,而规模扩张会导致能源强度的短暂“回弹”,但三者之间的“净”效应表现为对能源强度的负向抑制作用。此外,无论从中介效应的相对大小还是具体作用过程看,要素结构优化效应的节能效果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能源强度 节能减排 产业转型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马静 李小帆 张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61,共9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归纳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将其整合为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发展质量三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系统,以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GM(1,N)动态协调...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归纳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将其整合为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发展质量三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系统,以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系统内协调互促角度对其城市发展质量系统的协调性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整体水平呈下降态势,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等级;生态空间发展质量子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子系统,是制约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是解决系统低协调性根本途径。系统协调水平在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与城市规模等级无明显的相关性。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是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发展质量系统 协调性 差异化 宜居性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互联网素养重要吗?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治一 董珺 李德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必要途径。互联网的应用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对此问题的现有研究普遍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采用山东、河南、四川、吉林、辽宁5个省份...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必要途径。互联网的应用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对此问题的现有研究普遍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采用山东、河南、四川、吉林、辽宁5个省份的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素养和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素养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发展享受性消费占比和发展享受性消费倾向,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互联网素养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存在丰富选择偏好、放松信贷约束和强化收入预期三条作用机制;互联网素养对农村地区居民家庭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升级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继续加大信息化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素养 消费升级 农村居民
下载PDF
中美贸易变局下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巧生 薛双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8,共10页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直接影响中美两国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论文基于矿产资源供给风险传导机理形成的理论解释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演变的历史事实,探讨中美贸易变局下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问题...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直接影响中美两国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论文基于矿产资源供给风险传导机理形成的理论解释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演变的历史事实,探讨中美贸易变局下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随着中美贸易与中美经济实力地位的演变,两国经济的协动性以及关键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在不断加深,关键矿产资源在这种竞争格局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两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从关键矿产钴资源的供给安全形势看,唯有两国开展资源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资源安全与平衡,才有可能实现各自的安全目标。(2)美国在关键矿产资源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但在未来制度安排方面,中国潜能更为突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化解中美贸易变局带来的风险,中国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政策安排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综合施策:一是科学厘定关键矿产资源种类,评估其安全性,并进行动态监测与预警;二是经略全球资源,以资源、产业和市场为纽带,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资源战略转变,谋划中国百年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资源 供给安全 全球资源治理 中美贸易
下载PDF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1 位作者 周勇 胡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72,共6页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下降0.004和0.008个百分点。而在短期,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作用程度在短期与在长期是相似的;但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却更多体现在长期。因此,立足于稳定产权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农业政策导向更有利于在长期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农户视角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分布方差的中国国民经济生产函数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冯晓 朱彦元 杨茜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9-594,共36页
由于存在劳动力剩余,用就业总量和反映人力资本积累规模的数量指标均难以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本文用质量指标替代数量指标,选取全部就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含职业教育)至大学本科阶段学历者受教育水平的分布方差来测度人力资本,并... 由于存在劳动力剩余,用就业总量和反映人力资本积累规模的数量指标均难以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本文用质量指标替代数量指标,选取全部就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含职业教育)至大学本科阶段学历者受教育水平的分布方差来测度人力资本,并构建相应的国民经济生产函数,解释中国1997—2009年间的产出增长。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当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效果高于实物资本投资,职业教育的边际产出贡献高于高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分布方差 劳动力剩余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面向街景立面三维重建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畅 刘亚文 +1 位作者 胡敏 周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直线自动分组、核线约束、灭点方向引导和影像金字塔模型的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核线约束缩小搜索范围但不完全依赖于核线,利用灭点方向引导匹配但不完全依赖于灭点,并且符合空间物体整体分布不连续但局部连续的...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直线自动分组、核线约束、灭点方向引导和影像金字塔模型的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核线约束缩小搜索范围但不完全依赖于核线,利用灭点方向引导匹配但不完全依赖于灭点,并且符合空间物体整体分布不连续但局部连续的客观规律,再加上大范围的搜索,不仅克服了一般直线匹配算法中核线约束退化或基于单应性映射失效的缺陷,而且能匹配出直线段端点。同时,还提出了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的单片剔除误匹配直线的算法。实验验证了此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立面 核线 灭点 影像金字塔 直线匹配
原文传递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郁玲 袁佳宇 +2 位作者 余名星 冯忠垒 周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实现途径。研究方法: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结果:中国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实现途径。研究方法: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却是失衡的,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各异。在东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短期内降为0;在中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长期存在;在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短期内为负,而随时间推移变为正值且逐渐增大。研究结论: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是促进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应根据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发育 土地集约利用 长期均衡 短期波动
下载PDF
长江流域蓝莓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义平 胡勇 +2 位作者 陈程 张福生 陶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143-144,共2页
介绍了长江流域蓝莓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配置、整地与定植、施肥、杂草控制、土壤管理、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蓝莓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莓 栽培 管理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市域人口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2,共8页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产生正向影响,且目前绿色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区域创新能力 绿色发展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郁玲 侯娇 +1 位作者 冯忠垒 周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4,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但城市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的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1)在产权制度效应方面,受益于政策宣传,三类农户均认识到确权具有法律上的产权安全效应,但远郊农户更倾向认为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与确权无关;城市近郊及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比远郊纯农区农户更认可确权具有的产权排他性;离城市越近、受市场化影响越强烈的农村,农户的宅基地完整财产权利意识越强烈。(2)经济效应的认知上,大多数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后可自由交易且收益应全部归自己所得,仅有5.97%、4.44%和2.94%的近郊、远郊纯农区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的农户同意将流转收益在自己、国家和集体间进行分配。(3)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社会效应认可度较高,特别是近郊和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干群关系、减少邻里纠纷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意义。(4)农户所处区域的自然经济区位对农户认知的影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的农户越能清楚认知确权效应。研究结论:不同类型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可能影响确权的预期效果,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执行差别化的确权管理政策,以提高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 确权效应 农户认知
下载PDF
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机遇、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莉 段婷 董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区块链成为全球当下最火热的概念,引起各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企业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可以在合作中获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但企业网络化合作存在资源共享、信任、协作创新等风险,区...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区块链成为全球当下最火热的概念,引起各国政府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企业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可以在合作中获益,从而提升创新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但企业网络化合作存在资源共享、信任、协作创新等风险,区块链技术可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因而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企业网络风险控制目标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企业网络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区块链技术与企业网络融合发展也面临技术方面、推广与应用方面、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模式的挑战。未来需要在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建立健全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支撑体系、加强区块链与企业网络融合的理论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企业网络 风险 融合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基于31个城市18个行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检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永亮 石磊 党彦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8-46,共9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成和微观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功能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需要从结构视角关注城市流强度,改善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实力与外向服务功能不协调程度,整体提升城市流强度,更加有效地引导空间集聚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集聚 空间扩散 城市流 劳动力要素流动
原文传递
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红卫 李珏 +5 位作者 刘建国 樊瑛 马靓 霍红 刘作仪 丁烈云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共2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入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造着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社会系统正在演变成由人类社会空间、信息系统和客观物理环境耦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功能等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人类正在步入...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入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造着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社会系统正在演变成由人类社会空间、信息系统和客观物理环境耦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功能等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人类正在步入人机融合为特征的全新社会形态。这种深刻变化使社会系统的认识、研究和治理均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首先从社会系统理论视角,阐述了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的定义,从社会构成主体与结构、沟通方式与沟通媒介和社会分化与演化等方面分析了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的独特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研究亟需解决的基础问题:(1)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人机协同;(2)人机融合环境下的社会网络;(3)人机融合复杂社会系统涌现机制与演化规律。最后,针对现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复杂社会系统整体性问题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基于系统论的复杂社会系统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理论 人机协同 社会网络 涌现机制与演化规律 复杂社会系统
原文传递
多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行为逻辑和参与模式——基于价值共创视角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彪 朱连心 李会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6,共7页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下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形式,已显现出良好的减贫效应。然而,旅游发展和贫困减缓双目标在扶贫实践中存在偏离现象。文章探索性融合管理学思想与社会学命题,将管理学中的价值共创理论引入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与实...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下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形式,已显现出良好的减贫效应。然而,旅游发展和贫困减缓双目标在扶贫实践中存在偏离现象。文章探索性融合管理学思想与社会学命题,将管理学中的价值共创理论引入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与实践,通过设计该镶嵌型研究,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寻求新的视角和思路。研究发现利益矛盾导致各主体持消极参与意愿乃根本问题所在,主张考量整体价值而非仅论经济利益或政治、社会、环境利益。基于此,分析旅游精准扶贫多主体的行为逻辑和参与模式,构建了'积极参与-共创价值-共享价值'多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普适性机制,并提出了以'共同创造,各取所需'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原则。以期有效提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价值共创 多主体参与 行为逻辑 参与模式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帆 邓宏兵 彭永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8,共12页
经济集聚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质量,为探讨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等方法,考察... 经济集聚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质量,为探讨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等方法,考察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的空间分布与聚类状况,解析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①经济集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长三角地区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多呈现"高-高"型聚类,长江上游地区多为"低-低"型聚类,且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聚类状况则呈现出较大差异;②经济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抑制工业废水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为显著,集聚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和交通便利度提升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产生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排放强度却有抑制作用;③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当经济集聚度跨越门槛值后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均有所减弱。最后,建议在促进经济集聚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空间因素及其独特特征,针对工业废水减排可同步实施区域内针对性治理和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策略举措,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废水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门槛特征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回归模型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基于MSVAR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项云帆 邓学龙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6,共9页
运用MSVAR模型分析1952年~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系数的显著性,利用状态相依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简化解释MSVAR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 运用MSVAR模型分析1952年~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系数的显著性,利用状态相依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简化解释MSVAR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状态转换的时点,可以明确地确定两种状态,即国内或者国际环境不稳定,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1;国内和国际环境稳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2。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动态非线性关系,在国内和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较长期的正效应;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并且具有比稳定状态时冲击影响更大、延续期短的特征。进出口贸易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MSVAR 经济环境 非线性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