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6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159
1
作者 陈鸿汉 谌宏伟 +4 位作者 何江涛 刘菲 沈照理 韩冰 孙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6-223,共8页
综合国外研究进展介绍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污染物摄取剂量和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两方面开展讨论。评价方法从数据收集、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4方面进行... 综合国外研究进展介绍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方式和机制以及污染物摄取剂量和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两方面开展讨论。评价方法从数据收集、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4方面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叠加风险”和“多暴露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健康风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相关问题,指出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应从制定法律入手,以典型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为试点,逐渐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最终完成包括法律法规、评价指南和技术细则等在内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健康风险评价 理论 方法 评价体系 叠加风险 多暴露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健康风险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8
2
作者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使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 .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 ,以及水 -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 .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 ,和极端条件下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地质流体 地下水 水文地质 环境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35
3
作者 钟佐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3-13,共11页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环境规划和决策的有用工具,国外已有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各种计算防污性能指数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使用最广泛的DRASTIC模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根据中国情况,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的防污性能,用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环境规划和决策的有用工具,国外已有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各种计算防污性能指数模型。文中着重介绍使用最广泛的DRASTIC模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根据中国情况,提出用DRTA模型评价潜水的防污性能,用DLCT模型评价承压含水层的防污性能。DRTA模型包含有地下水埋深、包气带评分介质、包气带评分介质的厚度和含水层厚度4 个因子;DLCT模型包含有承压含水层埋深、隔水层岩性、隔水层的连续性和隔水层厚度4个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性能 地下水 DRASTIC 防污性能指数
下载PDF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被引量:132
4
作者 王莹 周训 +2 位作者 于湲 柳春晖 周海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5-612,共8页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果差异很大,需要利用Na-K-Ca三角图和lg(Q/K)图判断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还要综合考虑蒸汽散失、混合等对温度的影响。天津地区8个地热井估算的热储温度在83~120℃之间;广州三元里井热水混合前的深部热储温度为79.3℃,混入的冷水比例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温标 化学平衡 热储温度 地下热水 温泉 天津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臭氧污染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2
5
作者 程麟钧 王帅 +2 位作者 宫正宇 杨琦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的臭氧(O_3)污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80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O_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其中2014年污染状况最为严...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的臭氧(O_3)污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80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5年,京津冀区域O_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其中2014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13个城市中O_3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为北京和衡水,连续3年均超标,且处于上升态势中。区域内不同城市O_3污染趋势并不相同。京津冀区域O_3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末和夏季的O_3污染最严重。O_3-8 h(臭氧日最大8 h均值)年均值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北部、承德和衡水等,2013—2015年第90百分位O_3-8 h的高值区均集中分布在北京。O_3的浓度峰值时间要晚于NOx2~5 h。O_3在春、夏季呈单峰分布,白天15:00左右出现最大值,在秋、冬季浓度较低,全天波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地下水有机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初探 被引量:106
6
作者 韩冰 何江涛 +2 位作者 陈鸿汉 谌宏伟 史敬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4-229,共6页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地表水或污水回用的评价。文中针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北方...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地表水或污水回用的评价。文中针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考虑中国人饮水习惯及有机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对U·S·EPA推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北方某市一典型有机污染区的地下水为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通过食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评价,分析了其主要风险来源。结果表明,典型区各点的非致癌风险均未超标,但有4个点的致癌风险超过U·S·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1·0×10-4),其中B408点致癌风险高达1·37×10-3,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各个点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均是饮水途径摄入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但饮用煮沸的水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建议不饮用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机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地质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89
7
作者 崔亚莉 邵景力 韩双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1-196,共6页
针对西北干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凝结水对沙生植物作用的分析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 ,认为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水分运动状况 ,是主要生态环境指标 ,保持合理的生... 针对西北干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凝结水对沙生植物作用的分析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 ,认为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水分运动状况 ,是主要生态环境指标 ,保持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是防治植物死亡和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维持适度的地下水位埋深 ,可以控制土壤水盐运移和均衡 ,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地质生态环境的目的。文中还探讨了塔里木河和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质生态环境 凝结水 潜水埋深 盐渍化 沙生植物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的SHRI 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5
8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3 位作者 莫宣学 张雪亭 王瑾 王秉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2,共8页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7.2Ma和394±13Ma两个极为接近的岩浆锆石年龄以及1116Ma的继承锆石年龄。锆石形态学特征显示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大致结晶温度分别为850~900℃和600~850℃,提供了杂岩体形成的深度信息。测年结果为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年龄 岩浆混合 锆石形态 早泥盆世 喀雅克登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被引量:102
9
作者 王文亮 李俊奇 +1 位作者 车伍 赵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3,共6页
基于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及其量化分解方法,并通过案例,利用SWMM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典型年的连续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规划区域内各地块进行控制指标分解,很好地达到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年径流... 基于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体系,提出了城市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及其量化分解方法,并通过案例,利用SWMM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典型年的连续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规划区域内各地块进行控制指标分解,很好地达到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可用于指导我国实施径流总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径流总量控制 控制指标 分解方法 模型验证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 被引量:99
10
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2 位作者 车伍 刘超 赵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2,共7页
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 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指导相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性技术导则的编制,及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总量控制 区域划分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原文传递
中国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分区 被引量:95
11
作者 程麟钧 王帅 +2 位作者 宫正宇 杨琦 王业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03-4012,共10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法分析了2016年中国338城市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2016年污染季节(5月至10月)的REOF分析结果,确定出10个具有明显同比变化的区域,不同区域间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彼此独立,受到当地地形因素、气象条...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法分析了2016年中国338城市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2016年污染季节(5月至10月)的REOF分析结果,确定出10个具有明显同比变化的区域,不同区域间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彼此独立,受到当地地形因素、气象条件、光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影响.10个区域中,除华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2014年至2016年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O3-8h)均呈上升趋势.臭氧分区受到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较大,显示出地形和地貌对臭氧空间相关性的重要影响.黄淮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3个人口稠密区域臭氧浓度较高,应该作为臭氧污染控制战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时空变化 REOF 分区
下载PDF
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3
12
作者 郑明霞 李来庆 +3 位作者 郑明月 王旭 马海玲 王凯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1,共5页
介绍了在高固含率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分别用2.5%、5%和7.5%(ρ)的NaOH和Ca(OH)2将玉米秸在常温下堆沤处理3 d后,提取其纤维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 介绍了在高固含率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分别用2.5%、5%和7.5%(ρ)的NaOH和Ca(OH)2将玉米秸在常温下堆沤处理3 d后,提取其纤维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比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素的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堆沤处理使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分子间氢键断裂,部分酯键消失,随着碱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构被破坏的程度越大;纤维素的晶体类型与002面微晶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纤维素的结晶度与002面微晶尺寸增大。这些变化表明碱处理能提高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可及度和反应性,从而改善厌氧消化性能。其中NaOH较Ca(OH)2表现出更好的纤维素润胀能力和反应性,在处理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 纤维素 碱处理 结构变化
下载PDF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被引量:85
13
作者 梁四海 陈江 +2 位作者 金晓媚 万力 龚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961.9 km2/年,仅局部出现退化现象,人类对高原植被覆盖未造成破坏性影响。1982—1991年,高原植被呈现良好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从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逐渐减弱,表明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弱的有利气候条件具有经向和纬向的变化规律。1992—2002年,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呈现退化趋势,强烈退化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澜沧江和怒江的源头地区,显示了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向不利于植被生长方向转变,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最敏感区。高原植被变化具有7年、3.5年两个显著周期,均为温度所致,表现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21年期间,高原的8种主要植被类型中有7种类型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寒区旱区植被表现出脆弱性和难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覆盖 遥感 GIMMS
下载PDF
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指标 被引量:72
14
作者 张长春 邵景力 +1 位作者 李慈君 崔亚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10,共5页
地下水位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与地下水位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和控制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等,这些生态环境指标随时空动态变化,不同区... 地下水位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与地下水位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和控制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等,这些生态环境指标随时空动态变化,不同区域其生态环境指标临界值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指标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量 矿化度 地面沉降
下载PDF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被引量:65
15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1 位作者 汤鸣皋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5-162,共8页
土地处理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 ,以及净化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系统总结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合当前中国城市供、排水以及用水的特点 ,提出了在城市水循环中... 土地处理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 ,以及净化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系统总结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合当前中国城市供、排水以及用水的特点 ,提出了在城市水循环中应用土地处理技术 ,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三个方向 :城镇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资源化、微污染原水给水预处理。其中 ,城镇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所采用的砂滤系统及湿地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力负荷低、处理能力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研究方向。城市污水集中土地处理所采用的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太大。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用。应用土地处理技术进行微污染给水预处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它为解决生物预处理技术所不能解决的Ames试验阳性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土地处理 污水资源化 居民用水 城市污水 给水预处理
下载PDF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 被引量:76
16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1 位作者 汤鸣皋 陈鸿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90%、70%~ 80%.TN、NH4+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80%~95%.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干湿交替及设置通气管两种复氧方法的共同作用,使系统无论是在淹水期还是落干期都能保证连续复氧的进行.此外,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使系统内好氧带及厌氧带有机结合,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CRI系统的特征使其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构建 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试验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溶解氧和有机碳源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79
17
作者 周丹丹 马放 +2 位作者 董双石 王宏宇 王鹤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8,共4页
利用SBR反应器,探讨了溶解氧(DO)和有机碳源(COD)对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O范围在0.5~0.6mg/L时最适合于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出现了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推断经由短程硝化反硝化途... 利用SBR反应器,探讨了溶解氧(DO)和有机碳源(COD)对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O范围在0.5~0.6mg/L时最适合于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出现了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推断经由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总氮的去除率随着COD/N(碳氮比)的增加而增加,当COD/N为10.05时,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70.39%。继续增加碳氮比时,总氮去除率增加不多,并且还会导致硝化作用不完全。当存在足够的易降解有机碳源时,能发生完全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 生物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8
18
作者 贺国平 邵景力 +1 位作者 崔亚莉 张德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原理的 FEFLOW软件 ,它的应用领域覆盖了水量、水质与温度的模拟 ,软件提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 ,能自动产生空间有限单元网格。FEFLOW程序包中配备了快速精确的数值算法来控制和优化求解过程 ,结果输出具有先进的图...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原理的 FEFLOW软件 ,它的应用领域覆盖了水量、水质与温度的模拟 ,软件提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 ,能自动产生空间有限单元网格。FEFLOW程序包中配备了快速精确的数值算法来控制和优化求解过程 ,结果输出具有先进的图形视觉化效果 ,并能很好地处理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举例说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原理 水文地质条件 影响带 模拟模型 地下水流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74
19
作者 姜体胜 杨琦 +3 位作者 尚海涛 甘一萍 白宇 王洪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4,共5页
温度和pH值是影响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2个重要因素。试验采用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CSTR),通过对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释磷和吸磷反应速率的测定,总结出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速率... 温度和pH值是影响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2个重要因素。试验采用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CSTR),通过对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释磷和吸磷反应速率的测定,总结出温度和pH值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硝化和反硝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5℃和33℃时,硝化速率分别为0.01 kg NH4+-N/(kg VSS.d)和0.28 kg NH4+-N/(kg VSS.d);在5℃和30℃时,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097 kg NO3--N/(kg VSS.d)和0.476 kg NO3--N/(kg VSS.d);但温度对吸磷和释磷速率的影响不大。pH值对硝化、反硝化、吸磷和释磷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在pH值为7.74时,硝化速率为0.095 kg NO3--N/(kg VSS.d);而在pH值为4.9和10.08时,硝化速率仅为0.005 kg NO3--N/(kg VSS.d)和0.006 kg NO3--N/(kg VSS.d)。在pH值为7.85时,反硝化速率达到最大值0.36kg NO3--N/(kg VSS.d);而在偏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反硝化速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PH值 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释磷和吸磷速率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 被引量:66
20
作者 谌宏伟 陈鸿汉 +3 位作者 刘菲 何江涛 沈照理 孙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0-235,共6页
以常州市A厂有机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篇中讨论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由土壤、空气、地下水污染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综合分析表明,场地目标污染物为4种苯系物,可能对人体产生肝肾病变、鼻上皮组织恶化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 以常州市A厂有机污染调查为依据,采用篇中讨论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由土壤、空气、地下水污染带来的人群健康风险。综合分析表明,场地目标污染物为4种苯系物,可能对人体产生肝肾病变、鼻上皮组织恶化和运动协调能力降低等非致癌效应;污染物暴露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暴露于厂区人群和饮用厂区下游民井井水的居民。评价结果显示,厂区人群同时遭受皮肤接触污染土壤和呼吸污染空气带来的非致癌危害。4种污染物的多途径同种污染物累计非致癌危害指数分别为甲苯,2·82×10-2;乙苯,4·94×10-2;间对二甲苯,1·21×10-7;异丙苯,1·05×10-7。两途径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分别为4·26×10-5和7·76×10-2,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7·76×10-2;厂区下游居民饮用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其多污染物非致癌总危害指数为1·55×10-5。各危害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健康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途径 非致癌危害指数 常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