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莉思 黄弘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4021-4023,共3页
结肠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理论将其归入“积聚”等范畴,其病机以脾肾虚损为主,同时患者由于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及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1]。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 结肠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理论将其归入“积聚”等范畴,其病机以脾肾虚损为主,同时患者由于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及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1]。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强健脾胃、补血及营养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虚气陷、气虚发热等症,且通过加减使其临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营养干预主要是基于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并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等,研究[2]表明,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患者 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医理论 气虚发热 营养干预 脾肾虚损 强健脾胃 消化吸收功能
下载PDF
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世磊 魏士博 +1 位作者 张德巍 李航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在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 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在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共3 904例患者,其中自固定补片组1 930例,缝合补片组1 9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缝合补片组比较,自固定补片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5.31,95%CI=-8.11~-2.51,P=0.000 2),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6,95%CI=0.26~0.81,P=0.007),但术后疝复发率较高(RR=1.67,95%CI=1.12~2.48,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慢性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术区异物感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补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效果相比,自固定补片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优势,但术后短期(1年内)疝复发率可能升高,但该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自固定补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志伟 覃代镭 +4 位作者 魏士博 田济宇 闫玉皓 李宪 李航宇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腹股沟疝修补术(IHR)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作为目前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手段,有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规避观察等待风险的效果。腹股沟疝在老年人群高发,且老年患者IH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高,这给临床医师带来一定挑战。因此,... 腹股沟疝修补术(IHR)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作为目前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手段,有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规避观察等待风险的效果。腹股沟疝在老年人群高发,且老年患者IH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高,这给临床医师带来一定挑战。因此,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诊治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老年患者IHR术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老年人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元新 段鹤 +2 位作者 王黎明 唐世磊 张德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29-432,437,共5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可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d的血...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可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d的血常规资料,计算NLR。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9年3月30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NLR对可手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分析NLR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截至随访结束,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0例失访,随访成功率91.7%(110/120)。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110例中死亡37例,存活73例。ROC曲线显示,NLR预测死亡的最佳临界点为3.1,此时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74.4%。将3.1作为NLR的临界值,将110例患者分为NLR升高组(NLR>3.1)40例和NLR降低组(NLR≤3.1)70例。NLR升高组的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比例、肿瘤部位在结肠者及TNM分期为Ⅲ期的比例高于NLR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为结肠(OR=1.325,95%CI=1.104~2.654,P=0.042)、TNM分期高(OR=1.674,95%CI=1.233~5.987,P=0.032)是术前NL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升高组的生存率较NLR降低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LR(OR=1.725,95%CI=1.124~6.674)、TNM分期(OR=1.835,95%CI=1.324~8.417)、年龄(OR=1.129,95%CI=1.054~2.215)、肿瘤分化程度(OR=1.378,95%CI=1.114~3.699)、脉管侵犯(OR=1.341,95%CI=1.097~3.241)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是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NLR升高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结直肠癌 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