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徐徐 修宗谊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RAM)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 目的研究罗伊适应模式(RAM)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治疗4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并用90项症状自评表(SCL-90)测定患者心理状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DS、SAS、SCL-90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ACS 2例(4.44%)、心律失常4例(8.88%),对照组发生ACS 8例(17.76%)、心律失常8例(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能很好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 心肌梗死 护理 恢复期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联合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3
2
作者 夏威 金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1期4409-4412,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卧床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胀、低血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规范化护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原发性心脏肿瘤2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韩劲松 安君 阎德民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218例(94.0%),其中左房黏液瘤200例(86.2%);恶性肿瘤14例(6.0%)。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202例(87.1%)。23...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218例(94.0%),其中左房黏液瘤200例(86.2%);恶性肿瘤14例(6.0%)。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202例(87.1%)。230例手术,其中完整切除223例,局部切除2例(左心室恶性间皮瘤),5例(均为恶性肿瘤)仅行活检。瘤体为实性的5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瓣黏液瘤行肺动脉瓣置换术,5例行经股动脉取瘤栓术。结果术前死亡2例。术中死亡3例。术后随访6个月~24年185例(81.5%),其中良性肿瘤174例、恶性肿瘤11例;死亡21例,其中良性肿瘤10例(因良性肿瘤死亡6例,其他原因死亡4例),恶性肿瘤11例,3例复发(良性1例、恶性2例),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中左房黏液瘤最常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悸、气短。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诊断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肺复张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钱程 谷天祥 +1 位作者 修宗谊 赵晓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34例进行肺复张,在原有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基础上以5 cmH... 目的观察肺复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患者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34例进行肺复张,在原有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基础上以5 cmH2O/2 min逐渐增加PEEP至20 cmH2O,维持2min,以5 cmH2O/2 min递减至肺复张前的PEEP水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氧合指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34例患者在肺复张术后氧合均有明显改善(PaO2/FiO2从(108.6±36.6)升高至(173.3±64.8),P<0.05),血流动力学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在PEEP升高至一定水平时均会出现一过性动脉压下降,降低PEEP水平后很快恢复;全部病例未发生气压伤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心脏术后早期发生AL-I-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心脏术后 呼气末正压通气 ARDS
下载PDF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司忠义 王中彬 谷春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总结 1978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2 0 3例病人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 ,左四肋间切口 6 9例 ,左四肋间加横断胸骨切口 4例 ,局部 4肋间加肋软骨切除 1例 ,正中切口 14 9例。结果 :术后病人死亡 3... 目的 :总结 1978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2 0 3例病人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 ,左四肋间切口 6 9例 ,左四肋间加横断胸骨切口 4例 ,局部 4肋间加肋软骨切除 1例 ,正中切口 14 9例。结果 :术后病人死亡 3例 ,复发 5例 ,再次行心包剥脱术。其余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手段 ,如病人确诊为该疾病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手术治疗 心包剥脱术 术后并发症 心脏外科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2
6
作者 修宗谊 马瑞阳 +2 位作者 谷天祥 章志伟 阎德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3%(10/12),全组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发生脑栓塞,术后11例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迷宫术 心房颤动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76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安君 郭可泉 +1 位作者 谷春久 阎恒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 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对 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5 3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0 7例 ,双瓣膜置换术(DVR) 134例 ,二尖瓣...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 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对 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5 3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0 7例 ,双瓣膜置换术(DVR) 134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 De Vega或 Kay成形术 ,三尖瓣置换术 (TVR) 2例。结果 早期死亡 4 7例 ,死亡率 6 .1% ,其中 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 4 .9%、6 .5 %、10 .4 %。 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积极施行瓣环成形术对改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疗效 外科治疗 双瓣膜置换术 三尖瓣置换术 心瓣膜病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修宗谊 谷天祥 +2 位作者 喻磊 张敏 陈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76-677,共2页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89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21~64(48.6±13.6...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89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21~64(48.6±13.6)岁;病程1周~21年。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术中探查发现二尖瓣中度反流(Ⅲ级)40例,重度反流(Ⅳ级)49例。56例二尖瓣脱垂,脱垂病变累及A2区4例、A3区5例、P2区25例、P3区14例,累及多处8例;其中二尖瓣腱索断裂37例,腱索冗长脱垂19例;瓣环扩大42例。手术方式:前叶腱索转移4例,前叶人工腱索6例,前叶裂缝合2例,交界部缝合6例,后叶矩形切除加Sliding(滑行)技术43例,后叶折叠缝合成形14例,后叶人工腱索12例,缘对缘成形10例和心包补片修补瓣叶穿孔1例,其中2种以上修复方式9例。全部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加固瓣环。手术中应用注水试验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无反流(0级)15例,微量反流(Ⅰ级)41例,轻度反流(Ⅱ级)23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10例。所有患者均无二尖瓣狭窄。术后随访77例(86.52%),随访时间3~58(12.3±18.7)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矩形切除
原文传递
微创与常规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师恩祎 谷天祥 +3 位作者 喻磊 王春 房勤 张玉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微创与常规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7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不伴有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和其它心脏疾病,房间隔完整)67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 目的比较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微创与常规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7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不伴有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和其它心脏疾病,房间隔完整)67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微创组,29例,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51.4±9.4)岁,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常规组,38例,其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53.6±11.9)岁,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微创组行二尖瓣成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20例,无中转为常规手术病例。常规组行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23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总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9±18.1)min vs.(198.4±27.5)min,P=0.076)]。微创组术后胸腔引流量[(126.7±34.5)ml vs.(435.6±87.2)ml,P=0.000)]和用血量较常规组减少[红细胞悬液(1.4±0.8)U vs.(2.3±1.1)U,P=0.000,血浆(164.3±50.4)ml vs.(405.6±68.9)ml,P=0.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81.7±23.9)minvs(.58.7±13.6)min,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常规组长[(51.6±12.7)min vs.(38.4±11.7)min,P=0.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住ICU时间[(22.5±3.6)h vs.(31.7±8.5)h,P=0.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4±3.2)h vs.(11.2±5.1)h,P=0.000]、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7.1±1.6)d vs.(13.5±2.4)d,P=0.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随访(5.3±2.4)个月,随访率72.4%(21/29);常规组随访(5.5±3.8)个月,随访率71.0%(27/38)。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较常规开胸手术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单纯二尖瓣病变
原文传递
“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谷天祥 于洋 +3 位作者 师恩祎 王春 张玉海 章志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4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 目的总结和评价"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4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9~86(57.9±16.0)岁。患者均依据术前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成像诊断分型,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施行手术;近心端采用升主动脉置换术29例,Bentall手术11例,Wheat手术4例,David手术3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7±2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7±11)min。47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4.25%,2/47),术后一过性精神障碍2例(4.25%,2/47),术后出现截瘫1例(2.12%,1/47),二次开胸止血4例。生存的45例患者均于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行主动脉3维CT血管造影(3D CTA)检查显示,降主动脉内支架血管膨胀良好,气管隆突及腹腔干平面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术后随访1~13个月,无因夹层进展需二次手术及动脉瘤破裂患者。结论 "改良"次全弓置换术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弓部三分支血管无破口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之处在于简化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次全弓 改良
原文传递
心脏黏液瘤176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修宗谊 谷天祥 +4 位作者 阎德民 谷春久 肖德棉 章志伟 姜春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总结17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我院手术治疗176倒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左心房黏液瘤160例,其中心脏多发瘤6例;右心房瘤12例;双房瘤3例;左心室瘤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 目的:总结17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我院手术治疗176倒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左心房黏液瘤160例,其中心脏多发瘤6例;右心房瘤12例;双房瘤3例;左心室瘤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并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黏液瘤,同期行二尖辩成形和二尖瓣替换术5例。术后5例(2.84%)死亡。随访9个月~16年,6例(3.4%)复发。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确诊具有特殊价值,立即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诊断 外科治法
下载PDF
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检测的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波 李庆志 +1 位作者 阎德民 陶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检测结果。方法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建立全心缺血模型。将2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2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式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检测结果。方法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装置建立全心缺血模型。将2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2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TTC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B组:心脏切片后染色。两组鼠心均平衡10 min,阻断灌注30 min,复灌30 min。染色后观察心肌切片改变,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对梗死心肌进行标记,且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0%±6.07%vs.47.40%±6.80%,P〉0.05);A组心肌组织切片平整,颜色对比更明显,计算面积较准确,形态美观;而B组心肌组织切片凸凹不平,较难进行后续处理,计算面积不准确,形态不美观。结论 TTC染色是一种较为经济、快捷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染色方法,且经主动脉根部直接灌注染色法较心脏切片后染色法更简单、易操作,节省费用,染色效果好,染色后标本更平整、美观,有利于拍照和计算心肌的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染色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喻磊 谷天祥 +3 位作者 师恩祎 王春 张玉海 房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为其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196例70岁以下多支血管病...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为其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196例70岁以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152例,女44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5.00岁。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将196例患者分为两组,off-pump CABG组:94例,on-pump CABG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的种类和支数、术中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off-pumpCABG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因循环不稳定改为on-pump CABG,最终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on-pumpCABG组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和心脏骤停各1例。两组移植血管材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off-pump CABG组远端吻合口数量(3.22±0.65个vs.4.52±1.11个,t=9.807,P=0.000)、输血量(312.57±305.26mlvs.744.86±279.37ml,t=10.317,P=0.000)、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71±5.32hvs.17.12±4.67h,t=8.683,P=0.000)、住院时间(17.75±3.04dvs.21.24±6.46d,t=4.782,P=0.000)少于或短于on-pump CABG组。off-pump CABG组随访93例,on-pump CABG组随访100例,随访时间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生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n-pump CABG组血管化比较完全。off-pump CABG目前仍不能取代on-pump CABG,而远期预后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心脏外科呼吸衰竭导致低氧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婷婷 庞鑫 +3 位作者 苏兰若 孟鑫 白旭 李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在改善心脏外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2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在改善心脏外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2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对比两种方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呼吸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满意度为93. 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 1%(P <0. 01)。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参数酸碱度(pH)、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 O2)、氧合指数(OI)、呼气末正压(PEEP)、给氧浓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均<0. 01)。两组呼吸、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呼吸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俯卧位通气组可以提高心脏外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呼吸参数 血流动力学指标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心脏手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房勤 张玉海 +3 位作者 谷天祥 王春 卢春茂 师恩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例。术前置入球囊6例,术中共置入球囊67例,术后在监护室置入10例。结果:83例置入IABP患者术后30天内总死亡率30.12%(25/83),其中冠心病死亡率27.14%(19/70),非冠心病死亡率46.15%(6/13),非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冠心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术前置入IABP死亡1例,术中置入IABP死亡13例,术后置入IABP死亡5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喻磊 谷天祥 +3 位作者 师恩祎 修宗谊 王春 房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173例;年龄10~79岁(41±13岁)。良性肿瘤241例,其...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173例;年龄10~79岁(41±13岁)。良性肿瘤241例,其中良性粘液瘤240例,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恶性粘液瘤7例,恶性间皮瘤4例,血管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手术完整摘除肿瘤252例(恶性肿瘤11例),局部切除肿瘤5例(均为恶性肿瘤),开胸探查取病理活组织检查6例(均为恶性肿瘤)。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成形术1例,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人工血管加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经股动脉取瘤栓术5例。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良性粘液瘤6例、恶性粘液瘤1例),其中术中不能停体外循环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心室颤动3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大面积脑出血1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7例(良性肿瘤229例,恶性肿瘤18例),随访时间3个月~28年,失访9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随访期间良性粘液瘤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患者死亡13例(心源性猝死6例、脑卒中2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4例),其余216例均生存。随访期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5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4年,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心力衰竭和恶病质各2例。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术中应尽量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护理硕士毕业生临床工作感受的体验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妍 陈莹 金娜 《中华护理教育》 2015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感受。方法对1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硕士毕业生进行了2轮焦点团体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文字转录并提取主题词。结果提取了7个主题词,消极感受方面有3个:1护理工作繁重,包括工作量超负...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感受。方法对1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硕士毕业生进行了2轮焦点团体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文字转录并提取主题词。结果提取了7个主题词,消极感受方面有3个:1护理工作繁重,包括工作量超负荷,工作枯燥、繁琐,作息混乱;2社会地位低;3缺乏自我实现感,包括发展方向模糊,文章发表压力大,缺乏外出培训机会。积极感受方面有4个:1工作稳定;2待遇尚可;3道德满足感;4领导重视。结论护理硕士毕业生临床工作的消极感受多于积极感受,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繁重、社会地位低及缺乏自我实现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定性研究
下载PDF
影响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预后独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大庆 谷天祥 +1 位作者 房勤 张玉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70~86岁(平均74岁)接受冠脉搭桥术(不合并其他手术)的345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并进行远期随访。按照随访结局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70~86岁(平均74岁)接受冠脉搭桥术(不合并其他手术)的345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并进行远期随访。按照随访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随访死亡组(n=45)和随访存活组(n=30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的数据,筛选P<0.05的因素进入Cox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接受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7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219例及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患者52例,院内死亡15例,死亡率4.35%,随访72个月[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随访(62.557±1.282)个月],随访率100%;累计死亡45例,累计死亡率13.04%;经过Cox多元回归分析(向前LR法)后,共筛选出5个因素为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插管时间RR:1.002,95%CI(1.001-1.003);术后肾功能不全RR20.59,95%CI(6.131-69.154);术前合并CVDRR4.605,95%CI(1.796-11.806);术后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RR0.334,95%CI(0.158-0.706);术后血压控制良好RR0.135,95%CI(0.047-0.385)。结论术后插管时间、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合并CVD为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血压控制良好为改善70岁以上老年人冠脉搭桥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该结果对今后改善70岁以上老年冠脉搭桥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动脉搭桥术 老年 死亡率 远期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问卷的研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鑫 王爱平 +3 位作者 金娜 王春 谷天祥 王秀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开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形成条目池。由4名心脏外科治疗和护理专家和10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问卷修改后... 目的开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形成条目池。由4名心脏外科治疗和护理专家和10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问卷修改后形成初始问卷。对205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92份。经过条目筛选后的28个条目进入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并正交旋转得到5个主因子,问卷结构和最初设计基本一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格朗巴赫系数为0.881。2周后再次测量30份,2次测量的相关系数为0.912~0.982(P〈0.0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患者 自我管理行为 问卷
下载PDF
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7
20
作者 喻磊 潘晓雪 +3 位作者 谷天祥 师恩祎 范秋灵 王波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7期354-356,共3页
目的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 目的总结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8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进行了日间CVVHDF,观察日间CVVHDF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变化、升压药物剂量以及围术期和预后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均进行日间CVVHDF,每次透析持续8~12h,第一次透析6h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及多巴胺用量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死亡2例,其余10例患者中有3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6.90±29.0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日间CVVHDF是治疗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