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宪林 焦德生 +8 位作者 高飞 李子强 陈世伟 张蜂 刘永军 王庭忠 杜敬华 刘国军 关永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方法在CT监测下行硬通道穿刺抽吸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凝血块方法,治疗6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评价标准包括术前与术后GCS评分、血肿体积减少量、平均手... 目的探讨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方法在CT监测下行硬通道穿刺抽吸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凝血块方法,治疗68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评价标准包括术前与术后GCS评分、血肿体积减少量、平均手术时间、30d内死亡率。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2.0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0%,平均手术时间23.6min,30d死亡率19.1%。结论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降低死亡率,但是必须强调适应证和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脑出血 微侵袭 CT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65
2
作者 杨新明 孟宪勇 +8 位作者 张瑛 张磊 阴彦林 张军威 张培楠 赵御森 王海波 刘肃 王燕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0-606,共7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或者伴有脊柱不稳定。其中56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A组),78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3d、2周、3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随访,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相关并发症。A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患者术后8~11个月(平均10个月)植骨愈合,脊柱稳定;35例患者术后植骨不愈合,6例脊柱不稳定;4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B组随访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5~10个月(平均8个月)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32例取出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取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B组改善更明显;术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60.71%、85.71%、92.85%,B组分别为92.30%、98.71%、100%,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个时间点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有利患者早期康复和治愈病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胸腰椎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 被引量:48
3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7 位作者 张瑛 王耀一 孟宪勇 阴彦林 石蔚 张军威 张培楠 赵御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0月,对7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男42例,女36例;年龄24~65岁,平均45岁。病程8~2...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0月,对7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男42例,女36例;年龄24~65岁,平均45岁。病程8~29个月,平均12个月。2个椎体受累70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窦道形成及复发。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9.2±0.6)、(2.4±0.3)、(1.0±0.2)、(0.5±0.4)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级改善最为显著。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2个月内均无加重患者;随时间推移,改善及无变化患者逐渐转向痊愈,术后12个月改善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1.03%。影像学评价: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价指标评分分别为(0.17±0.03)、(4.11±0.09)、(4.68±0.04)、(4.92±0.08)及5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在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及早期康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 胸腰椎 病灶清除术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建峰 崔凯 董雅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再采用二项Logisti...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再采用二项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45例,感染率为16.9%。术前GCS评分、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以及术前合并糖尿病是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患者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强颅内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2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孟钊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影像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共收集38例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持续性剧烈腰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11例,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在1∶100以上28例,术中取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布鲁菌培养阳性28例。手术前,X线检查显示,有29例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有9例椎体缘骨质硬化增生呈鸟嘴状,与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CT检查显示,有29例椎体边缘有大小不等多发破坏灶,病灶周围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有9例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影,关节面增生硬化的骨质形成"唇"状骨赘;有10例同时伴有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应平面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术后2周及1、3、6、12个月疼痛评分[(2.1±0.2)、(0.7±0.4)、(0.2±0.1)、(0.0±0.0)、(0.0±0.0)分]明显低于术前[(9.2±0.3)分,P均<0.05];术后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分[(4.68±0.04)、(4.92±0.08)、(5.00±0.00)分]明显高于术前[(0.37±0.03)分,P均<0.05];术后6、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率[92.11%(35/38),100.00%(38/38)]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78.95%(30/38),P均<0.05)]。结论老年布病性脊柱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有利于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功能和加速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外科手术 疗效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4 位作者 张瑛 石蔚 孟宪勇 杜雅坤 张培楠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药物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08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和患者知情同意后,按患者入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药物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08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和患者知情同意后,按患者入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HBO治疗4个疗程.依研究组的时间点为标准,于治疗前及第1、2、3、4个疗程结束时监测和评价2组各项指标.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试管滴凝聚法试验(SAT)滴度检测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且第2、4个疗程结束时行MRI检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第1、2、3、4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9.0±0.2)、(8.4±0.3)、(7.3±0.5)、(6.2±0.4)分,治疗组分别为(8.1±0.4)、(6.5±0.5)、(5.0±0.2)、(3.3±0.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T滴度:SAT滴度>1∶320、>1∶160、<1∶80区域内,随着时间推移,各疗程治疗组SAT滴度值降低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CRP检测:在CRP≥30 mg/L、5 mg/L< CRP< 30 mg/L、CRP≤5 mg/L区域内,随着时间推移,各疗程治疗组CRP降低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4)第2、4个疗程结束时MRI影像学量化评分,对照组分别为(3.04±0.02)、(3.96±0.06),治疗组分别为(4.03±0.05)、(4.72±0.0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评价:第2个疗程,对照组改善17例,治疗组改善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无治愈病例;第4个疗程,对照组改善19例、治愈25例,治疗组改善11例、治愈41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联合药物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为临床开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 药物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接种自体红骨髓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5 位作者 孟宪勇 王耀一 石蔚 杜雅坤 胡振顺 阴彦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9-735,共7页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6只,B、C组各22只。制备长1.5 cm的右尺骨长段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B、C组在骨缺损邻近处制备一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后植入骨缺损,B组将筋膜瓣蒂部切断形成游离筋膜瓣,C组为带蒂筋膜瓣。术后4、8、12、16周,每组随机取4只实验动物,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8、12、16周B、C组各另取2只实验动物行腋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示,术后4、8周A组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B、C组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纤维组织,其中B组有软骨样组织形成,C组有新生骨形成;12、16周A组骨痂形成少,B组新生骨较多,C组骨干形成。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8周A、B组新生血管和骨小梁极少,C组血管丰富且成熟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12、16周A组新生血管及骨小梁仍较少,B组血管数量较多且成熟骨小梁显著增加,髓腔结构形成但闭阻;C组血管数量减少,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各时间点CD105、CD34、Ⅷ因子表达均高于A、B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新生骨小梁体积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除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图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骨修复区内血管再生面积比值明显大于A、B组(P<0.05)。墨汁灌注检查示,各时间点B组成骨区为稀疏的墨染区;C组成骨区墨染数量多且较密集,8周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带蒂筋膜瓣 组织工程骨 促血管化成骨 膜诱导性骨再生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丽 赵家慧 +1 位作者 何文辉 刘海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及磷酸肌...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及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n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分别测定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评价血管痉挛程度,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血管痉挛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NIHS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颅内 依达拉奉 磷酸肌酸钠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骨修复兔尺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孟宪勇 王耀一 胡振顺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目的 研究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尺骨造骨缺损模型.取白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利用... 目的 研究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尺骨造骨缺损模型.取白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术后将造模兔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12只,A组术后呼吸常压空气,B组术后高压氧治疗,术后4、8、12周进行X线检查、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多种方法,检测2组各时间段同一时间点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并对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发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体内成骨的能力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仪动态测量2组各时间段同一时间点单位面积内血管的数量及质量,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有明显的优势,提示高压氧对组织工程骨构建血管化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具有促进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骨缺损 动物模型 带蒂筋膜瓣 膜诱导组织再生 血管化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5 位作者 贾永利 胡长波 任义行 张振梁 成垚昱 康聪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简称布病脊柱炎)优劣势,为各自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确诊且药物治疗无效的14... 目的:评价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简称布病脊柱炎)优劣势,为各自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确诊且药物治疗无效的143例腰椎布病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 组76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45.1±2.4)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 C 级1例、D 级43例、E 级32例。 B 组67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44.2±2.6)岁;ASIA 分级 C 级1例、D 级39例、E 级2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 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脊柱后凸角度(Cobb 角)变化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时间。结果2组1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改变。 A 组76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脓肿清除不彻底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8例;B 组67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病灶复发。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14-38个月,平均25个月。2组组内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的 VSA 评分、ASIA分级、Cobb 角、ESR 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2组间比较: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8.514、42.627、11.801,P 值均〈0.01);2组间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 VAS 评分、Cobb 角、ESR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而术后 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061,P 〈0.01);2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91,P 〉0.05)。结论2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腰椎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1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622-629,共8页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2007年确诊的股骨头坏死国际骨科循环学会(ARCO)分期Ⅱ期38例46髋,Ⅱa期10髋、Ⅱb期22髋、Ⅱc期14髋;...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2007年确诊的股骨头坏死国际骨科循环学会(ARCO)分期Ⅱ期38例46髋,Ⅱa期10髋、Ⅱb期22髋、Ⅱc期14髋;在C型臂透视定位及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有效准确地进行髓芯减压,对髋关节腔内和股骨头内病变组织清除彻底,改善股骨头内外环境,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并用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随诊,以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片观察病变分期稳定性及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成组设计Dunnett-t检验。结果术后除24个月这个时间段与12个月时相比较,评分指数改善不明显外,术后其余各时间段之间前后比较及与相对应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X线分期比较,术后16~24个月有4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其中2例以后未恶化,另2例由Ⅱc期进展为Ⅲ期;原始Ⅱc期有2例髋术后24个月病变开始进展,股骨头塌陷,30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总改善率为80.43%,Ⅱa期病变治疗改善最好(90%),Ⅱb期改善次之(81.82%),Ⅱc期改善率最低(71.43%),无变化及加重的病例均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结论微创经皮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联合钛棒支撑,具有诊断和定位准确,手术微创化特点,除了对Ⅱc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改善较差应慎重选择外,对其他Ⅱ期病变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效果佳,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关节镜检查 骨髓移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诱导材料 钛棒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河北省部分地区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2
作者 贺峰 邢丽娜 +3 位作者 任雪璞 李文芳 胡耀群 赵迪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0-246,共7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部分地区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高效、综合的措施保护神经重症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于2018年12月13日至12月14日在微信平台“问卷... 目的了解河北省部分地区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高效、综合的措施保护神经重症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于2018年12月13日至12月14日在微信平台“问卷星”上进行横断面调查。本研究通过重症E学院(CCEI)和中国冷静治疗研究组(CNCSG),联系河北多家三甲医院的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完成。调查包括22项指标,包括神经重症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婚姻、子女状况、个人收入等)、医院工作(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夜班频次、医院环境等),以及SCL-90的心理评估结果。结果使用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极度梯度提升树法(XGBoost),在中国神经重症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样本(n=354)中比较了16种影响心理健康风险因素。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评估:阳性项目数≥43,筛查为阳性。在354人中有188人(53%)心理健康状况为阳性,用机器学习预测后得出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利用XGBoost法中特征重要性排序得出,夜班频率是最强的危险因素。说明夜班频率严重影响中国神经重症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在排序中,年假长度、床位数、加床情况、夜班医生床位数比例、夜班护士床位数比例、总通勤时间占用比例均较高。医院可以制定适当的政策来解决这些因素,从而减少神经重症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服务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极度梯度提升树法 可视化 问卷调查 症状自评量表-90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新明 张磊 +7 位作者 张瑛 王耀一 孟宪勇 阴彦林 胡振顺 张军威 张培楠 赵御森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redboneIIIaIT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redboneIIIaIT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etiveabsorbing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一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骨髓移植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核因子-κB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建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核因子-κB(NF-κB)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标本中的MMP-9、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对照组为20例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正常颅内血管,...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核因子-κB(NF-κB)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标本中的MMP-9、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对照组为20例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正常颅内血管,将所得染色标本在光镜下观察,并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的MMP-9、NF-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56.5%,20例正常脑动脉血管组织中无MMP-9、NF-κB阳性表达(P<0.05);MMP-9在动脉瘤壁内、中、外膜中均有表达,其中外、中膜阳性表达较高;NF-κB主要在动脉瘤壁中、外膜表达。结论 MMP-9及NF-κB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增长以及结构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核因子-κB(NF-κB)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旭明 张学新 刘海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手术治疗的15例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颈枕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症状...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手术治疗的15例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颈枕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复查CT及MRI肿瘤无复发,无颈椎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暴露及切除程度均较满意;术中应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有助于确保颈枕部稳定性;术后患者恢复快,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上颈段椎管 显微手术 半椎板切除术 颈枕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分化抑制因子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建峰 扈玉华 董雅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0-302,共3页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1(Id-1)、Id-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蛋白在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脑转移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对39例脑转移瘤标本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观察分化抑制因子1(Id-1)、Id-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蛋白在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脑转移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对39例脑转移瘤标本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d-1、Id-3、MMP-9mRNA及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d-1、Id-3、MMP-9mRNA在脑转移瘤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07、0.83±0.06、0.72±0.09,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三者蛋白在脑转移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94.9%、79.5%,与正常脑组织比较表达明显增高(P〈0.05)。Id-1、Id-3与MMP-9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9,P〈0.01;r=0.386,P〈0.05)。结论Id-1、Id一3、MMP-9在脑转移瘤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三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转移瘤
原文传递
盐酸美金刚治疗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维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瑾 李若阳 +3 位作者 赵雪巍 李辉 周志国 赵静霞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22-626,共5页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起病隐匿, 有效防治措施匮乏。盐酸美金刚作为经典治疗药物, 疗效局限, 寻求多靶点联合用药是必然趋势。近年来, 维生素E、维生素D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受到广泛认可。多项基础研究表明, 维生素E能够通过保护...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RICD)起病隐匿, 有效防治措施匮乏。盐酸美金刚作为经典治疗药物, 疗效局限, 寻求多靶点联合用药是必然趋势。近年来, 维生素E、维生素D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受到广泛认可。多项基础研究表明, 维生素E能够通过保护神经元、降低盐酸美金刚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中发挥作用;维生素D与盐酸美金刚因具有显著协同效应也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盐酸美金刚联合维生素治疗方案有望为RICD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认知功能障碍 美金刚 维生素类
原文传递
重度颅脑外伤的早期肠内营养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英姿 张学新 张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重度颅脑外伤的病人随机分为空肠组和胃管组,在伤后3天之内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氮、血清蛋白的数值变化,管道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重度颅脑外伤的病人随机分为空肠组和胃管组,在伤后3天之内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氮、血清蛋白的数值变化,管道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在胃肠道耐受以及管道并发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但7天内获得全量营养的病人在营养指标上要优于其他病人。结论脑外伤后经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但要注意营养液的给入速度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脑外伤 鼻饲
下载PDF
MGMT不同表达水平的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江伟 杨洁 +1 位作者 宋玉芝 王玉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52-4254,42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为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为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将其中64例MGMT表达阴性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26例MGMT表达阳性患者纳入C组。A组采用放疗加替尼泊苷加尼莫司汀的治疗方案,B组采用放疗加替莫唑胺的治疗方案,C组采用放疗加替尼泊苷加尼莫司汀的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1年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出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随访观察1年,仅C组有1例患者失访。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10、7个月,C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A、B组(χ^2=7.673,P=0.006;χ^2=6.395,P=0.011),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802)。结论 MGMT表达阳性的胶质瘤患者长期预后效果明显较MGMT表达阴性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胶质瘤 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脓肿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立泽 张秋实 +1 位作者 李仕铎 佟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2-336,共5页
脑脓肿(B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脑实质中形成一个包膜包裹的脓腔。BA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使其临床诊疗具有巨大挑战性。对于BA的诊疗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新致病菌的发现、新诊断技术的推出、该疾病预后的... 脑脓肿(B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脑实质中形成一个包膜包裹的脓腔。BA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使其临床诊疗具有巨大挑战性。对于BA的诊疗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新致病菌的发现、新诊断技术的推出、该疾病预后的新发现,还是仍在探究的许多争议,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均代表着该疾病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BA的诊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A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