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蒙 吴宁 +4 位作者 郑容 刘瑛 梁颖 张雯杰 赵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T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原发肿瘤切除术前行18F-FDG PET/CT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由两名有PET/CT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T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原发肿瘤切除术前行18F-FDG PET/CT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由两名有PET/CT诊断经验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根据屏气CT和PET/CT图像对肿瘤行T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和PET/CT的分期结果进行比较。T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修订的第7版肿瘤分期手册标准。结果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CT正确分期69例,PET/CT正确分期75例,CT及PET/CT的符合率分别为75.56%和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例为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CT正确分期3例,PET/CT正确分期6例;5例同侧肺内转移,CT正确诊断2例,PET/CT正确诊断4例。结论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NSCLC原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犯范围,是判断T分期的主要方法。18F-FDG PET/CT在区分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诊断肺内转移等方面较单独CT检查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三维CT值定量分析在Ⅰ期肺腺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 吴宁 +5 位作者 李蒙 孙巍 周丽娜 徐飞 郑荣寿 林冬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磨玻璃(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在判断Ⅰ期肺腺癌(<3cm)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有随访结果的114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HRC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 目的:探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磨玻璃(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在判断Ⅰ期肺腺癌(<3cm)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有随访结果的114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HRC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进行计算。根据随访结果,按照是否有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和无病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肿瘤进展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114例Ⅰ期肺腺癌中进展组51例,无病生存组63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55.3%。性别、吸烟状况、病理评分、附壁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GGO成份比例、病变类型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O成分比例(P=0.04)和实性成分比例(P<0.01)与预后相关,其界值分别为0.13和0.47。GGO成分比例≥0.13组的无病生存率(26.0%)要明显高于GGO成分比例<0.13组(39.1%,P<0.01),实性成分比例≥0.47组的无病生存率(33.3%)要明显低于实性成分比例<0.47组(82.4%,P<0.01)。结论: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对Ⅰ期肺腺癌术后疾病进展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世俊 吴宁 +5 位作者 郑容 刘瑛 张雯杰 梁颖 张瀚 李小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例行18 F-FDG 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例行18 F-FDG 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参数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SUVmax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细支气管肺泡癌组、腺癌组、腺鳞癌组、鳞癌组和其他类型组的SUVmax分别为1.3±1.1、5.1±3.4、8.5±2.8、9.9±4.6和10.9±5.1.组织学分级I级组、Ⅱ级组和Ⅲ级组的SUVmax分别为2.4±2.2、5.9±3.9和8.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均呈中等度相关(均P<0.05),与T分期和N分期均呈低度相关(均P<0.05).结论 SUVmax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间存在明显差异.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标准化摄取值
原文传递
PET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瑞 陈英茂 耿建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及分子成像工具,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价及制定放射治疗方案中。PET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及疗效评价准确性。通过调研并综述PET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及分子成像工具,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价及制定放射治疗方案中。PET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及疗效评价准确性。通过调研并综述PET探测器、采集床位方式、图像重建算法、作用深度(DOI)效应与点扩散函数(PSF)校正飞行时间(TOF)技术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讨论基于视觉感官、算法模型及PET性能指标的PET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为临床配置及使用PET/CT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评估方法
下载PDF
肺错构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瑛 吴宁 +5 位作者 郑容 梁颖 张雯杰 张瀚 李小萌 方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脱氧氟代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错构瘤的PET—CT表现。其中8例行双时相显像。患者均行胸部屏气MSCT扫描。采用Pearson和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脱氧氟代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错构瘤的PET—CT表现。其中8例行双时相显像。患者均行胸部屏气MSCT扫描。采用Pearson和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比较采用McNemar x2检验。结果12例肺错构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周围型肺结节,7例有分叶,5例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内部既无脂肪成分又无钙化,4例内部只有小灶状脂肪成分、无钙化,3例内部只有钙化、无脂肪成分。病变的均径为(1.4±1.0)cm,11例≤2.0cm,仅1例〉2.0cm。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ax延识、SUVmax变化值(ASUVmax)和储留指数(RI)分别为(0.80±0.67)、(0.63±0.33)、(-0.08±0.24)和(-7.91±22.39)%。常规显像没有摄取、轻度摄取增高和明显摄取增高分别为8、3和1例,其中SUVmaxI〉2.5的有1例。8例行双时相显像的患者:延迟显像摄取升高1例、不变5例、下降2例。SUVmax常‰与均径呈正相关(r=0.913,P〈0.01),与内部是否有脂肪成分和(或)钙化无相关性(P〉0.05)。18F—FDGPET—CT与MSCT诊断为良性病变的肺错构瘤分别为11和8例(P〉0.05)。1例有分叶和胸膜牵拉的病变,MSCT误诊为肺癌,PET—CT可疑恶性;3例有分叶、内部无脂肪成分和钙化的病变,MSCT可疑恶性,PET—CT均诊断良性。结论肺错构瘤在18F—FDGPET.CT上多没有或仅有轻度摄取增高,延迟显像摄取多不变或下降。对于有分叶、内部无脂肪成分和钙化的肺错构瘤,18F—FDGPET—CT比MSCT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和筛查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敏 吴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9-544,共6页
中国女性肺癌病人吸烟率很低,尽管目前国内大多肺癌筛查试验及项目已关注被动吸烟的群体,但较少关注有其他危险因素暴露的非吸烟女性高危人群,很多筛查研究尚存在非吸烟女性覆盖率不足的问题。总结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并就目前国内外基... 中国女性肺癌病人吸烟率很低,尽管目前国内大多肺癌筛查试验及项目已关注被动吸烟的群体,但较少关注有其他危险因素暴露的非吸烟女性高危人群,很多筛查研究尚存在非吸烟女性覆盖率不足的问题。总结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并就目前国内外基于低剂量CT的主要筛查试验及项目的女性纳入情况作一述评,以期为肺癌筛查纳入标准的完善及优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筛查 女性 非吸烟者 危险因素 低剂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DG PET-CT中SUV值对胰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雯杰 吴宁 +5 位作者 郑容 刘瑛 梁颖 李小萌 姚雪松 赵平 《癌症进展》 2011年第6期711-71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良恶性病变在PET-CT双时相显像中摄取18FDG的变化,寻找PET显像中最大SUV的诊断界值,以探讨其对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至2010年9月118例胰腺良恶性病变患者。①胰腺癌患者65例,24...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良恶性病变在PET-CT双时相显像中摄取18FDG的变化,寻找PET显像中最大SUV的诊断界值,以探讨其对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至2010年9月118例胰腺良恶性病变患者。①胰腺癌患者65例,24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41例仅有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并经临床和影像学随诊至少6个月所证实。其中56例患者同时行延迟PET-CT显像。②21例(23个病灶)胰腺转移瘤或胰腺实质受侵患者,均经临床和影像学随诊至少6个月所证实。其中13例患者(15个病灶)同时行延迟PET-CT显像。③32例患者计36个胰腺良性病灶或胰腺炎病灶,均经临床和影像学随诊至少6个月所证实。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延迟PET-CT显像。应用ROC曲线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8个胰腺癌或胰腺转移瘤/淋巴瘤受侵病灶的SUVmax为1.2~14.3,中位值为4.4;其中71个恶性病灶延迟显像后SUVmax为1.4~12.8,中位值为4.6。36个胰腺良性病变的SUVmax为0.8~5.7,中位值为1.8;其中25个胰腺良性病灶延迟显像后SUVmax为0.7~6.7,中位值为2.5。胰腺的良恶性病灶间SUVmax有统计学意义(P=0)。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5,SUVmax为2.4时约登指数最大(0.63)。当SUVmax≥2.4时,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69%和86%。胰腺恶性病灶延迟显像前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胰腺良性病灶延迟显像前后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结论 PET-CT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SUVmax界值为2.4;胰腺恶性病灶延迟显像后升高,通过延迟显像可以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 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下载PDF
散射对PET/CT图像空间分辨率影响的模体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瑞 耿建华 +5 位作者 刘嘉宁 杜召猛 张朝坤 王奕斌 郑容 吴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7期12-16,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有散射和无散射两种情形下PET/CT图像空间分辨率,为PET/CT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DiscoveryElite型PET/CT设备,对椭圆柱分辨率模体模拟临床有水散射和空气中无散射状态下分别行PET/CT扫描。采用VPFX-S算法,对重... 目的:对比研究有散射和无散射两种情形下PET/CT图像空间分辨率,为PET/CT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DiscoveryElite型PET/CT设备,对椭圆柱分辨率模体模拟临床有水散射和空气中无散射状态下分别行PET/CT扫描。采用VPFX-S算法,对重建滤波核2.0~10.0 mm(间隔2.0 mm)、不同重建矩阵(128×128、192×192和256×256)进行重建。以线源半高宽(FWHM)表示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5条线源5个层面上径向、轴向FWHM,并求平均值,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8×128矩阵时,有散射时图像空间分辨率较无散射时低4.5%~17.1%;192×192矩阵时低2.4%~8.4%;256×256矩阵时低20.8%~29.6%;②无散射状态下,当滤波核为2.0~10.0 mm(间隔2.0 mm),中心位置空间分辨率分别为(3.68±0.05)mm、(4.12±0.04)mm、(6.11±0.04)mm、(8.12±0.04)mm和(9.11±0.04)mm。结论:临床中PET/CT图像空间分辨率较空气中低,且有散射情形的图像空间分辨率随位置及重建滤波核的变化规律与无散射情形下有差异。空气中测量的PET/CT NEMA空间分辨率不能反映临床情形下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术(PET) 空间分辨率 散射 模体研究
下载PDF
淋巴瘤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颖 吴宁 +6 位作者 方艳 张瀚 郑容 张雯杰 刘瑛 李小萌 黄文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18F-FDG PET/CT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病理证实、18F-FDG PET/CT和Ki-67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的淋巴瘤患者,分析SUVmax与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比... 目的探讨淋巴瘤18F-FDG PET/CT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病理证实、18F-FDG PET/CT和Ki-67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的淋巴瘤患者,分析SUVmax与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分型淋巴瘤SUVmax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SUVmax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结果 SUVmax与淋巴瘤临床分期无相关(r=0.04,P=0.544)。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SUVmax分别为11.53±5.58和11.84±6.82(Z=-0.256,P=0.798);侵袭性淋巴瘤SUVmax(13.02±6.53)高于惰性淋巴瘤(6.81±5.71,Z=-4.226,P<0.001);以SUVmax=8.4为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77.3%。早期和晚期淋巴瘤SUVmax与Ki-67指数均呈正相关(r=0.44,P<0.001;r=0.43,P=0.002)。结论淋巴瘤18F-FDG PET/CT SUVmax与临床分期不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可预测侵袭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颖 吴宁 +4 位作者 李蒙 郑容 刘瑛 张雯杰 赵平 《癌症进展》 201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查找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再次增高患者可能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术后有/无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降至正常范围,后临床随访中再...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查找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再次增高患者可能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术后有/无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降至正常范围,后临床随访中再次出现CEA增高,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行18F-FDG PET-CT全身扫描查找复发转移灶。结果 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升高患者中,PET-CT发现40例患者有异常代谢增高灶,7例全身未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经再次手术、病理和/或1年以上的临床随诊,证实42例患者有肿瘤复发转移,5例无肿瘤复发转移。PET-CT对复发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2.3%、准确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90.0%。血清CEA≥10 ng/m l的患者31例,复发转移的检出率为83.9%;血清CEA<10 ng/m l的患者16例,复发转移的检出率为62.5%。不同CEA升高水平,PET-CT对复发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CEA水平增高,18F-FDG PET-CT检查是检出和定位复发病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ET-CT在乳腺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瀚 吴宁 《癌症进展》 201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正确的分期和准确的病情评估能够为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PET—CT在这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中正在发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正确的分期和准确的病情评估能够为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PET—CT在这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ET—CT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查找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颖 吴宁 +5 位作者 李蒙 郑容 刘瑛 张雯杰 李静 赵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75-227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PET/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病例资料,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扫描查找原发灶。比较溶骨性转移瘤和成骨性...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PET/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病例资料,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扫描查找原发灶。比较溶骨性转移瘤和成骨性转移瘤SUVmax的差异。结果经组织细胞学或3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证实,34例患者中,PET/CT检出22例原发灶(64.71%)。12例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29%)。23例溶骨性为主转移瘤和11例成骨性为主转移瘤的SUVmax分别为6.78±3.66和4.13±1.69(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提示多数骨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灶,进而指导患者的治疗计划。溶骨性转移瘤的代谢活性较成骨性转移瘤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ET/CT在眼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李小萌 吴宁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PET/CT是当今医学影像学的重大革命,PET可从分子水平进行功能和代谢成像,CT则侧重于形态和定位成像,两者的有机融合可更有效地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过去,由于头部结构复杂,眼部结构精细,PE... PET/CT是当今医学影像学的重大革命,PET可从分子水平进行功能和代谢成像,CT则侧重于形态和定位成像,两者的有机融合可更有效地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定期诊断,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过去,由于头部结构复杂,眼部结构精细,PET在眼科中应用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葡萄膜黑色素瘤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36
14
作者 陈文静 牟玮 +4 位作者 张文馨 徐蕊 张丽 燕桂新 梁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患者共80个乳腺结节的MR动态增强图像,每个结节获得63个纹理特征参数。绘制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ROC曲线,并与MR乳腺影...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患者共80个乳腺结节的MR动态增强图像,每个结节获得63个纹理特征参数。绘制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ROC曲线,并与M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 78例患者的80个乳腺结节中,纹理参数中灰度游程长不均匀度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AUC值(0.836)最大且诊断准确率高,其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为82.93%(34/41)、特异度为94.87%(37/39)、准确率为88.75%(71/80)、阳性预测值为94.44%(34/36)、阴性预测值为84.09%(37/44)。MR BI-RADS分类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87.18%(34/39)、准确率为91.25%(73/80)、阳性预测值为88.63%(39/44)、阴性预测值为94.44%(34/36)。MR BI-RADS分类和纹理分析判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与单独应用BI-RADS分类比较,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特异度(P<0.001)。结论MR纹理分析可作为传统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乳腺肿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中国淋巴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 被引量:20
15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石远凯 秦燕 冯晓莉 宋永文 刘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淋巴瘤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复杂、疑难病例多,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协作。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可以减少淋巴瘤患者误诊误治、缩短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改善患... 淋巴瘤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复杂、疑难病例多,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协作。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可以减少淋巴瘤患者误诊误治、缩短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为了促进中国淋巴瘤MDT模式的健康发展和淋巴瘤诊断治疗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共同组织全国专家制订了《中国淋巴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多学科诊疗 规范
原文传递
早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丽 吴宁 +4 位作者 李蒙 应建明 孙巍 吕律 林冬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cT1N0M0期)肺腺癌EGFR突变的临床、病理及高分辨率CT(HRCT)相关因素,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且术后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完成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的82例cT1N0M0期肺... 目的:探讨早期(cT1N0M0期)肺腺癌EGFR突变的临床、病理及高分辨率CT(HRCT)相关因素,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且术后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完成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的82例cT1N0M0期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学及HRCT特征在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中的差异;相关因素的界值采用ROC曲线确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2例肺腺癌中发生EGFR基因有效突变53例,非有效突变(包括野生型、无效突变)29例。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在性别(P=0.017),年龄(P=0.005),吸烟与否(P=0.004),是否为乳头为主型(P=0.048),病灶大小(P=0.01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OR=6.852,95% CI 1.985~23.652,P=0.002)为cT1N0M0期肺腺癌EGFR基因有效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1N0M0期肺腺癌中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病理亚型为乳头为主型和病灶≥1.6 cm者出现EGFR有效突变概率较大。对于具有这些因素的cT1N0M0期肺腺癌患者,可考虑推荐于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下咽鳞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王凯 张伟 +9 位作者 桂琳 何小慧 王静波 鲁海珍 李德志 刘畅 郭梓昭 徐萌 刘绍严 王晓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自2021年4月开放入组,对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目的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自2021年4月开放入组,对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及紫杉醇的新辅助治疗,治疗后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并同时关注患者新辅助后药物不良反应及长期预后等情况。结果截至2023年9月研究共入组完成新辅助治疗并接受手术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49~74岁。其中Ⅲ期患者3例,Ⅳ期患者20例。原发病灶中环后区受累伴有一侧声带固定的1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分类为N2期者20例。新辅助治疗两周期方案18例,三周期方案5例。术后pCR率为26.1%(6/23),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手术延误,总体手术留喉率为87.0%(20/23),手术并发症方面,以咽瘘为主,发生率为21.7%(5/23)。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具有较高的pCR率,且对于手术安全性无显著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喉功能保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
原文传递
Q.Freeze呼吸门控PET/CT在肺结节图像质量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兰兰 耿建华 +3 位作者 刘明 肖哲 李占 梁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对比Q.Freeze呼吸门控(QFRG)与非门控(UG)肺结节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4月因肺结节行前瞻性PET/CT显像,35例共60个高代谢孤立肺结节作为可评估病灶入组。比较QFRG和UG的最大标... 目的:对比Q.Freeze呼吸门控(QFRG)与非门控(UG)肺结节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4月因肺结节行前瞻性PET/CT显像,35例共60个高代谢孤立肺结节作为可评估病灶入组。比较QFRG和U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信噪比(SNR)和有效剂量。并比较肺结节不同部位及大小时QFRG和UG的ASUVmax、ASUVmean、AMTV的差异。结果:QFRG和UG的SUVmax、SUVmean、MTV、SNR分别为8.42±4.92和7.64±4.42(P<0.05)、5.52±3.23和4.85±2.85(P<0.05)、(5.79±12.37)cm^(3)和(6.24±14.03)cm^(3)(P>0.05)、34.45±21.00和35.53±21.15(P>0.05)。肺下野结节QFRG与UG定量参数变化最明显(P<0.05)。肺结节不同大小组间QFRG与UG定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QFRG增加的有效剂量占UG+QFRG总有效剂量的7.9%。结论:QFRG改善了肺结节定量分析的准确度,特别是肺下野结节的诊断,且图像质量清晰,有效剂量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呼吸门控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DCA联合针对性培训在科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荣亮 马宇彤 +4 位作者 王彭 杜芬 李彩娴 黄东云 梁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94-96,共3页
戴明环(plan-do-check-actcycle,PDCA)已被广范应用于医院管理各环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PDCA联合针对性培训在科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科室全员及小组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改进目... 戴明环(plan-do-check-actcycle,PDCA)已被广范应用于医院管理各环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PDCA联合针对性培训在科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科室全员及小组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改进目标,经过两个阶段PDCA循环及借助针对性培训手段来提升科室急救能力,对比改善前后科室成员及小组间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的提升程度来验证该方法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PDCA循环后科室全员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较前显著提高,各组急救考核薄弱项及急救考核弱组均较前显著改善,科室急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针对性培训 急救技能 急救应急能力
下载PDF
Q.STATIC呼吸门控与非门控扫描肺结节的临床价值:65例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万明 黄升云 +4 位作者 肖哲 陈炜 刘明 杜芬 梁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39-642,共4页
目的比较Q.STATIC呼吸门控(QSRG)与非门控(UG)扫描对肺结节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5月疑诊肺结节且同意行QSRG采集患者65例,共295个肺结节,有4例患者因持续呼吸不规律... 目的比较Q.STATIC呼吸门控(QSRG)与非门控(UG)扫描对肺结节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5月疑诊肺结节且同意行QSRG采集患者65例,共295个肺结节,有4例患者因持续呼吸不规律未能完成门控检查而排除。记录QSRG和UG下可测量肺结节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主动脉弓标准差值和临床扫描时间。比较QSRG和UG PET在肺结节检出、可测量肺结节、SUVmax、MTV、信噪比(SNR)和临床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QSRG PET和UG PET的PET肺结节检出肺结节数、可测量肺结节数、SUVmax、MTV、SNR和扫描时间分别为295个vs 275个、196个vs 182个、6.90±4.40 g/mL vs 6.64±4.28 g/mL(P<0.05)、3.23±8.01 cm3 vs 3.44±8.66 cm3(P<0.05)、30.30±20.91 vs 30.22±21.97(P>0.05)、16.45±3.74 min vs 13.21±3.98 min(P<0.05),单个床位QSRG增加全身扫描的时间为3 min。结论QSRG不增加放射性剂量,与UG图像相比,QSRG图像肺结节检出率和可测量能力更高,SUVmax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稍有所增加总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门控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肺结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