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抗体检测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1
1
作者 武永康 胡朝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自身抗体检测存在命名不规范、试剂无法参比溯源、检测过程不统一、检验结果不同质,检测报告不互认等诸多问题。行业协会及行政部门对此已有所...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自身抗体检测存在命名不规范、试剂无法参比溯源、检测过程不统一、检验结果不同质,检测报告不互认等诸多问题。行业协会及行政部门对此已有所重视并需更加关注,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或规范引导自身抗体检测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便最终实现结果互认,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参考标准
原文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实验室检测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仁芳 胡朝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临床推广应用,ANC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各种免疫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并对ANCA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标准化带来新的改变,这些对ANCA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临...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临床推广应用,ANC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各种免疫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并对ANCA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标准化带来新的改变,这些对ANCA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自身抗体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临床实验室技术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肺及皮肤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炜 王婷 +4 位作者 徐东 侯勇 王迁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4-729,I0001,共7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SSc动物模型肺及皮肤病变的作用,旨在寻找SSc抗纤维化治疗新的靶点.方法 采用博来霉素诱导BALB/c小鼠SSc模型,观察其肺部及皮肤病变情况及SIRT1的表达情况.然后,应用白藜芦醇饲喂进行干预,观察病变改善情况及SIRT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SSc动物模型肺及皮肤病变的作用,旨在寻找SSc抗纤维化治疗新的靶点.方法 采用博来霉素诱导BALB/c小鼠SSc模型,观察其肺部及皮肤病变情况及SIRT1的表达情况.然后,应用白藜芦醇饲喂进行干预,观察病变改善情况及SIRT1的表达.观察的主要指标有:肺组织及注射处皮肤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注射处皮肤及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PCR)法检测肺组织中SIRT1、Ⅲ型前胶原的mRNA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博来霉素连续皮下注射4周后,小鼠HE染色可见皮肤增厚,肺泡间隔增厚、炎性浸润和部分区域纤维化表现,肺及皮肤α-SMA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皮肤:(26.4±5.9)个/视野和(4.4±2.2)个/视野,肺:(14.6±4.6)个/视野和(2.4±1.1)个/视野,P<0.01),肺部Ⅲ型前胶原表达上升(相对GAPDH表达量:1.06±0.24和0.45±0.14,P<0.05)、SIRT1表达下降(相对GAPDH表达量:1.01±0.51和5.03±1.59,P<0.05].应用Res干预后,皮肤及肺部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皮肤及肺部α-SMA阳性细胞减少[皮肤:模型组(26.4±5.9)个/视野和高剂量组(10.0±3.5)个/视野,模型组(26.4±5.9)个/视野和中剂量组(13.4±4.4)个/视野,肺:模型组(14.6±4.6)个/视野和高剂量组(8.8±3.5)个/视野,P<0.05],肺组织中SIRT1及Ⅲ型前胶原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博来霉素连续皮下注射可成功诱导SSc小鼠模型;Res干预可作为SSc治疗的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博来霉素 纤维化 白藜芦醇 SIRT1
原文传递
IgG4相关性米库利兹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玮 陈华 +9 位作者 吴庆军 郑文洁 史群 冷晓梅 徐东 沈敏 张文 赵岩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米库利兹病(M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始IgG4相关疾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患者42例,其中18例为MD,分析总结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18例MD患者占同期IgG...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米库利兹病(M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始IgG4相关疾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患者42例,其中18例为MD,分析总结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18例MD患者占同期IgG4相关性疾病42.9%。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8±14)岁。平均随诊8.18个月。全部患者均有唾液腺和泪腺受累,1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7例,硬化性胆管炎4例,淋巴结肿大者6例。10例患者有过敏史。所有患者血清IgG4亚类显著升高。16例进行组织学检查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伴纤维组织增生,IgG4染色阳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明显。结论MD是一种IgG4相关、以泪腺和唾液腺受累为主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多为阴性,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利兹病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
原文传递
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发热的成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迪 沈敏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分析症状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发热(FUO)并最终诊断为自身炎症性疾病(AUID)的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人AUID中心前瞻性纳入反复FUO、临床拟诊单基因AUID的成人患者(≥14岁),收... 目的分析症状表现为反复不明原因发热(FUO)并最终诊断为自身炎症性疾病(AUID)的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人AUID中心前瞻性纳入反复FUO、临床拟诊单基因AUID的成人患者(≥14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包含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在内的全基因组二代测序。比较检测到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阳性组)和未检测到单基因AUID致病基因变异的患者(基因阴性组)两组之间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共对51例因反复FUO临床拟诊单基因AUID的成人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基因阳性组26例患者与基因阴性组25例。除基因阳性26例(51.0%)外,另有6例诊断周期性发热-阿弗它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FAPA)综合征,最终确诊共32例(63.0%)成人AUID患者,其中包括家族性地中海热11例(34.4%),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5例(15.6%),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5例(15.6%),Blau综合征2例(6.3%),YAO氏综合征2例(6.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综合征1例(3.1%)以及PFAPA综合征6例(18.8%)。基因阴性组25例患者中除6例诊断为PFAPA综合征外,有9例最终诊断为其他疾病,10例(40.0%)虽然临床具有AUID的表现,但是基因检测未发现与AUID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未能获得确诊。基因阳性组与基因阴性组相比幼年起病更常见[分别为8例(30.8%),2例(8.0%),P=0.041],平均病程更长[分别为(11.2±10.1)年,( 6.1±5.9)年,P=0.031],临床症状中腹痛/腹泻更多见[分别为11例(42.3%),3例(12.0%),P=0.015],其余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炎、胸痛、眼炎、口腔溃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患者中仅1例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最终基因检测发现NOD2基因阳性,结合临床确诊为Blau综合征。结论AUID是成人反复FUO的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 自身炎症性疾病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风湿免疫病学发展史
6
作者 孙媛媛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苏格拉底时期,就有对风湿病系统的记录。我国最早关于"风湿"的记载来自《黄帝内经》。中医中药治疗风湿免疫病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风湿病长期被认为是疑难和罕见杂症,现在已经认识到风湿病是常见慢性系统性疾病,对风湿免疫病... 苏格拉底时期,就有对风湿病系统的记录。我国最早关于"风湿"的记载来自《黄帝内经》。中医中药治疗风湿免疫病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风湿病长期被认为是疑难和罕见杂症,现在已经认识到风湿病是常见慢性系统性疾病,对风湿免疫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风湿免疫病学已成为内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专科之一。本文对世界风湿免疫病学的起源做了一个初步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这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自身免疫病 内科学 发展史
原文传递
阿达木单抗治疗难治性活动期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涛涛 赵扬 +1 位作者 何楠 田新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在中国多发性大动脉炎(TAK)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10例难治性活动期TAK患者, 对这些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资料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在中国多发性大动脉炎(TAK)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10例难治性活动期TAK患者, 对这些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资料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间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0例患者均为女性, 中位年龄为27.5(25.0, 36.0)岁。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60%(6/10)]、颈部疼痛[60%(6/10)]、肢体跛行[40%(4/10)]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血管受累模式为Numano V型[70%(7/10)]。治疗后血ESR[22.0(4.5, 37.5) mm/1 h和7.0(4.5, 31.0) mm/1 h, Z=-2.04, P=0.042]、IL-6水平[(12.3(3.6, 57.7) ng/L和2.8(2.0, 24.0) ng/L,Z=-2.19,P=0.028]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阿达木单抗治疗后颈总动脉内膜厚度明显下降[2.7(2.2, 4.0) mm和2.3(1.6, 3.4) mm,Z=-1.99,P=0.046]、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0.31(0.20, 0.42) cm和0.37(0.29, 0.43) cm,Z=-2.02,P=0.043],糖皮质激素剂量从治疗前的[11.2(6.9, 15.0) mg降为10.0(5.0, 13.1) mg,Z=-1.89,P=0.059]。10例患者中6例(60%)达到完全有效标准, 2例(20%)达到部分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80%(8/10), 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阿达木单抗可用于治疗难治性TAK, 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阿达木单抗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联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江维 贺雄 +2 位作者 杜金万 胡春蓉 李菁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7期27-3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RA患者中RDW与贫血、炎性指标、疾病活动之间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83例连续收住院的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和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RA患者中RDW与贫血、炎性指标、疾病活动之间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83例连续收住院的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并连续收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5月体检的83例健康成人的ESR、hs-CRP、抗CCP抗体、RF和RDW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RA患者组按照疾病活动性和是否存在贫血进一步分为亚组,进行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RA伴贫血患者的RDW值(15.5±2.4)明显高于RA不伴贫血患者(12.9±1.5,P=0.000)和正常体检者(11.9±0.3,P=0.000);活动期RA患者的RDW值高于非活动期的RA患者(14.8±2.2 vs 13.0±1.5,P=0.000);hs-CRP、抗CCP与RDW值之间呈正相关,是RDW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值对RA预后的影响可能和RDW与hs-CRP、抗CCP的正相关性有关,可能是与RA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贫血 炎性指标
下载PDF
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玲 胡静 +3 位作者 胡朝军 翟建昭 李德均 武永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评价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当仪器出现报警信息时可实时通过短信和微信将报警信息定向传输给指定操作人员,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以监控7台仪器7 d时间进行对比... 目的评价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当仪器出现报警信息时可实时通过短信和微信将报警信息定向传输给指定操作人员,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以监控7台仪器7 d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检验标本完成时间及操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未使用报警通知系统时,36次需处理的报警信息每次使仪器待机,较使用该系统延迟(7.39±3.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天延迟38 min;对于“检测完成”提醒信息中共20次需要立即准备下一批次实验,较使用该系统延迟(8.95±5.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天延迟25 min。未使用该系统会造成发现仪器待机不及时和实验中断时间过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和试剂浪费。结论检验仪器自动报警通知系统可显著节约人力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试剂浪费,亦可用于评价仪器故障率,为实验室仪器智能化集中管理和仪器性能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仪器 报警 比对 通知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大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
10
作者 陈栖栖 曾学军 +4 位作者 王立 杨云娇 田新平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6-760,共5页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大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677例AAV患者大动脉受累的临床表现、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采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大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677例AAV患者大动脉受累的临床表现、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采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①有大动脉或一级分支受累的AAV患者9例,占同期住院的AAV患者的1.3%,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47岁。②9例患者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4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4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1例。③大动脉受累平均每例3处,主要集中在7处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3例,头臂干(含颈动脉、锁骨下动脉)4例,腹主动脉2例,腹腔干1例,肾动脉2例,累及肱桡动脉1例,髂动脉及下肢动脉2例,累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1例。④大动脉病变形式:3例有动脉瘤、动脉扩张和/或夹层,6例有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有动脉周围炎。⑤全身疾病活动情况:发现大动脉受累时,原发病多处于活动期,血管炎活动评分平均(19±11)分,五因子评分平均(1±1)分。AAV脏器受累包括肺受累6例,肾脏受累6例,耳鼻喉受累4例,眼部受累1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消化道受累1例。⑥治疗和预后:全部患者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置换术。结论AAV以小血管炎为主,也可有大动脉受累,多见于活动期患者,受累部位以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等为主,可表现为动脉瘤、动脉夹层、动脉狭窄、动脉周围炎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在原发病稳定前提下手术处理受累大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大动脉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抗核抗体HEp-2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模型及其结果报告方式国际共识解读 被引量:26
11
作者 胡朝军 周仁芳 +11 位作者 张蜀澜 秦晓松 武永康 牛家峰 杨再兴 何敏 王春燕 罗静 黄清水 李唏 张铁汉 李永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4-810,共7页
抗核抗体(ANA)是多种自身免疫病(AID)特别是ANA相关的风湿性疾病(AARD)诊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以HEp-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是ANA检测的重要方法,被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自身免疫标准化促进会(EASI)等专... 抗核抗体(ANA)是多种自身免疫病(AID)特别是ANA相关的风湿性疾病(AARD)诊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以HEp-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是ANA检测的重要方法,被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自身免疫标准化促进会(EASI)等专业学会推荐为ANA检测的参考方法。2014年8月28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ANA荧光模型国际共识第一次会议上,来自15个国家的66位专家研讨形成ANAHEp-2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模型命名标准化国际共识。2015年9月22日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的ANA荧光模型国际共识第二次会议上形成了ANA结果报告方式国际共识。认真解读和推广ANAHEp-2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模型及其结果报告标准化国际共识有助于提高我国ANA检测质量和充分发挥ANA在AID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核 细胞系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模型 生物学
原文传递
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血管炎速递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菁 田新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6-288,共3页
2016年11月12日至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会议中心召开了ACR年会,参会代表超过16700人。在今年的会议中,血管炎专题的内容较往年明显增加,参会的风湿病学者也非常活跃,显示出近年风湿病学界对血管炎疾病领域的研究热情高涨。在... 2016年11月12日至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会议中心召开了ACR年会,参会代表超过16700人。在今年的会议中,血管炎专题的内容较往年明显增加,参会的风湿病学者也非常活跃,显示出近年风湿病学界对血管炎疾病领域的研究热情高涨。在此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风湿病学会 血管炎 年会 归纳总结 ACR 会议
原文传递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补充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余晓萍 黎村艳 +8 位作者 张蜀澜 邓垂文 李萍 白伊娜 李丽君 宋宁 吴子燕 甘晓丹 胡朝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关节破坏程度、关节外表现和重叠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抗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关节破坏程度、关节外表现和重叠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抗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查的所有患者结果记录共837例。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标准诊断为RA323例,其中男59例,女264例,平均年龄51(43~60)岁;依据RA患者是否重叠其他自身免疫病,有无关节外受累分为单纯关节受累的RA组258例,其中男47例,女211例,平均年龄50(43~59)岁;重叠综合征组14例,其中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24~60)岁;关节外表现组51例,其中男11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47~64)岁;依据2010年RA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影像学X线改变对关节破坏程度分4期;本文中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时进行X线检查的RA患者有203例,其中Ⅰ期(早期)为早期组88例,男21例,女67例,平均年龄48(38~55)岁;Ⅱ期(中期)、Ⅲ期(严重期)和Ⅳ期(终末期)为进展期组115例,其中男19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46~62)岁。应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RA患者中,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同时阳性199(61.6%)例;单独抗MCV抗体阳性42(13%)例,高于抗CCP抗体(1例,0.3%)和RF(7例,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应用ROC曲线得到MCV=35.95U/ml为最佳界值点时,曲线下面积(AUC)=0.867,抗体敏感度(80.5%)和特异度(80.9%)最高。进展期组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检测值[682.8(106.4~1000.0),407(4.0~1536.0),82.8(21.1~244.9)]分别高于早期组[114.5(28.5~1000.0),62.5(5.0~1020.7),50.1(6.7~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与进展期关节破坏程度成正相关(r=0.229,P<0.05;r=0.187,P<0.05;r=0.167,P<0.05);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与关节外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肽类 波形蛋白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姜楠 李梦涛 +1 位作者 吴迪 曾小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SLE继发MAS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例SLE继发MAS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5例SLE继发MAS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8.07岁,发生MAS时SLE的平均病程为20.47个月,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为18.4.15例患者MAS病程中均出现发热、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11例脾脏肿大,14例凝血功能障碍,8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5例患者WBC、PLT减少,7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1例铁蛋白升高,12例有骨髓吞噬血细胞现象.15例SLE患者继发MAS后均接受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3例使用了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10例应用了静脉免疫球蛋白;2例接受了依托泊苷治疗.15例SLE继发MAS患者经治疗后,14例MAS病情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 SLE继发MAS多发于病程较短、SLE病情高度活动的青年女性,临床上发热、脾脏肿大、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伤突出,早期诊断和早期、精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相关性研究方兴未艾 被引量:13
15
作者 焦禹豪 张奉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中数量众多的异种成分,与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一方面,菌群和人体的共生依赖于免疫耐受形成;另一方面肠道相关免疫组织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激活亦受到源自菌群的异源性信号密切调控。因此,肠道菌群对于正常...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中数量众多的异种成分,与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一方面,菌群和人体的共生依赖于免疫耐受形成;另一方面肠道相关免疫组织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激活亦受到源自菌群的异源性信号密切调控。因此,肠道菌群对于正常免疫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反之,免疫系统的改变亦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可能影响局部乃至全身免疫系统,进而参与系统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补充和健康人粪菌移植联合传统免疫治疗能够提高耐药患者的疗效,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因此了解肠道菌群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免疫 致病机理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视神经脊髓炎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乔琳 罗妍 +4 位作者 张丽丽 赵丽丹 王迁 徐雁 赵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视神经脊髓炎(NMO)疾病谱(NMOS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和自身抗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pSS合并NMOSD的临床资料。结果pSS合并NMOSD患者11例,女性10例,男性1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视神经脊髓炎(NMO)疾病谱(NMOS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和自身抗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pSS合并NMOSD的临床资料。结果pSS合并NMOSD患者11例,女性10例,男性1例,年龄20~65(354-15)岁;中位病程10个月(1个月一16年)。以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者8例;视神经和脊髓受累间隔时间2个月~3年;8例视神经损害。磁共振成像(MRI):颈髓为最常受累的脊髓节段10例,颈胸髓同时受累6例。抗核抗体(ANA)阳性10例,抗SSA抗体阳性11例,抗SSB抗体阳性5例;7例患者行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测,6例阳性,1例阴性。结论NMO是pSS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作为其首发症状,对有视神经、纵向广泛脊髓受累的患者应进行自身抗体、NMO.IgG/AQP-4抗体及影像学检查,以进行合理诊治,减少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视神经脊髓炎
原文传递
抗磷脂综合征病态妊娠患者中抗磷脂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蜀澜 吴子燕 +4 位作者 张文 赵久良 曾小峰 张奉春 李永哲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检测24种抗磷脂抗体的抗体谱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病态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APS并有不良孕史的28例患者,和2... 目的探讨检测24种抗磷脂抗体的抗体谱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病态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APS并有不良孕史的28例患者,和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同院确诊的除外APS的有不良孕史的患者34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9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待检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CL)、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1,aβ2GP1)、抗膜联蛋白A5抗体(anti-annexin-A5 antibodies,a AXN5)、抗凝血酶原抗体(anti-prothrombin antibodies,a PT)、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 antibodies,a PS)、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nti-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tibodies,a PE)、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nti-phosphatidylinositol antibodies,a PI)、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nti-phosphatidylcholine antibodies,a PC)、抗鞘磷脂抗体(anti-sphingomyelin antibodies,a SPH)和抗凝血酶原/丝氨酸复合物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prothrombin complex antibodies,a PT/PS)水平,并用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法(Dilute Russell′s viper venom time,d RVVT)检测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水平。然后,用卡方检验(理论频数T<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APS病态妊娠组、非APS病态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中24种抗磷脂抗体的阳性率;同时进行不同组间抗体浓度比较分析,并以AP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用四格表统计抗磷脂抗体诊断APS的效能。结果 APS病态妊娠组的a CL-Ig M、aβ2GP1-Ig G、aβ2GP1-Ig A、a PT/PS-Ig G、a PT/PS-Ig M、a PS-Ig G、a PI-Ig G及L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APS病态妊娠组(P值分别为<0.0001、0.015、0.037、<0.0001、0.030、0.018、<0.0001和<0.0001)。LA对鉴别诊断APS病态妊娠与非APS病态妊娠的敏感度最高(75%),其次为Ig G a PT/PS(57.1%)和Ig M a CL(50%)。除a PT/PS-Ig M鉴别诊断APS病态妊娠与非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病态妊娠 抗磷脂抗体
原文传递
肥厚性硬膜炎17例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霞 赵久良 +3 位作者 王迁 费允云 张丽丽 赵岩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年第4期287-291,I0007,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7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男7例,女10例。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7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男7例,女10例。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14例为肥厚性硬脑膜炎,2例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肥厚性硬脑脊膜炎。8例为ANCA相关血管炎,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Ig G4相关疾病,4例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有头痛、颅神经麻痹、颈肩腰背痛等;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15/17例;脑脊液检测蛋白升高10/16例(0.49-42 g/L);磁共振扫描显示硬脑膜和(或)硬脊膜局限或弥漫增厚,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脑膜活检发现致密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所有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给予鞘内注射治疗。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肥厚性硬膜炎是一种罕见的以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膜增厚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临床诊断难度大,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需警惕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膜炎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八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佳鑫 张上珠 +3 位作者 李菁 赵丽丹 王迁 费允云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EGPA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EGPA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3例EGPA患者中,66例资料齐全;8例(11%)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男∶女=3∶1,其中4例脑梗死或缺血、2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颈髓受累。与未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EGPA患者相比,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受累(6/8 vs.10/58,P=0.002)。8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中,4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6例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其中4例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为血性脑脊液,4例脑脊液蛋白升高;4例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例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另有2例接受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5例经长期随访病情稳定,1例因消化道穿孔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1例失访。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EGPA的少见并发症,EGPA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警惕原发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积极控制原发病为治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性 多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36例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菁 朱孟铸 +2 位作者 杨云娇 张文 田新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索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多发性大动脉炎(TAK)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14年收治的664例TAK患者的住院病例,将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的36例患者(结核组)与等距抽样的59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索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多发性大动脉炎(TAK)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14年收治的664例TAK患者的住院病例,将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的36例患者(结核组)与等距抽样的59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乏力、体质量下降、脉搏减弱、间歇性跛行、血管杂音、双上肢血压不等、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颈动脉疼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皮肤结节红斑的发生率,以及RF、免疫球蛋白M、补体3的水平、ANA阳性率和血管受累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核组发热[(78%(28/36),37%(22/59),χ2=14.702,P〈0.0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87%(26/30),45%(10/22),χ2=10.120,P=0.002]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率[74%(14/19),14%(3/21),P〈0.01,χ2=14.401]、ESR[(58±41)mm/1 h,(41±35)mm/1 h,t=2.137,P=0.035]、CRP(42.07 mg/L,12.52 mg/L,Z=3.085,P=0.002)、免疫球蛋白G[(14±5)g/L,(12±6)g/L,t=2.197,P=0.032]、免疫球蛋白A[(3.2±1.8)g/L,(2.4±1.5)g/L,t=2.324,P=0.022]和补体C4(0.27 g/L,0.23 g/L,Z=2.029,P=0.04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对TAK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上,对TAK症状、体征和血管受累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活动性结核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