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关系论背俞功能带 被引量:194
1
作者 崔承斌 王京京 吴中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证明背俞功能带的存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方法: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发展源流、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方面,探讨同一脊柱水平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同一性。结论:同一脊柱水平上的穴点,具有相同的发展渊源、作用机理和临床功能,从... 目的:证明背俞功能带的存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方法: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发展源流、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方面,探讨同一脊柱水平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同一性。结论:同一脊柱水平上的穴点,具有相同的发展渊源、作用机理和临床功能,从而证明背俞功能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夹脊 经络研究
下载PDF
关元一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分布 被引量:114
2
作者 周金山 晋志高 陶之理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 研究经穴脏腑相关的机理。 方法 实验用雄性大鼠 18只 ,将 5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关元穴 ,通过 HRP神经束路追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内的节段分布。 结果和结论 关元和子宫的传入投射在腰 3 到骶 5之间的脊... 目的 研究经穴脏腑相关的机理。 方法 实验用雄性大鼠 18只 ,将 5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关元穴 ,通过 HRP神经束路追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脊神经节内的节段分布。 结果和结论 关元和子宫的传入投射在腰 3 到骶 5之间的脊神经节内有汇聚与重叠。这可能是子宫与关元联系的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穴 经脉脏腑相关 辣根过氧化物酶 神经元 脊神经节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耳穴贴压减肥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3
作者 齐淑兰 韩世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5-16,共2页
耳穴贴压减肥疗效观察齐淑兰,韩世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民航北京医院中医科)主题词肥胖/穴位疗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笔者自1993年2月至1995年6月,在门诊用单侧和双侧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观察... 耳穴贴压减肥疗效观察齐淑兰,韩世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民航北京医院中医科)主题词肥胖/穴位疗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笔者自1993年2月至1995年6月,在门诊用单侧和双侧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观察了60例肥胖患者不同取穴方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穴位疗法 耳穴贴压
下载PDF
论阿是穴与穴位特异性 被引量:59
4
作者 喻晓春 高俊虹 付卫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3-186,190,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特异性的穴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是穴 穴位特异性 牵涉痛
下载PDF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栋 付卫星 +2 位作者 王淑友 魏正岫 王凤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经络 结缔组织
下载PDF
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从 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 ,包括 :(1)针灸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的升温作用 ;(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 ;(4 )经络的温度特性 ;(5 )经穴—脏... 目的 :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从 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 ,包括 :(1)针灸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的升温作用 ;(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 ;(4 )经络的温度特性 ;(5 )经穴—脏腑相关 ;(6 )经络温度特性形成的原理 ;(7)体表温度形成机制 ;(8)神经温度图像方法的建立及针灸研究的应用。结果 :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能性 ,开拓了热像技术应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原理 经络研究 红外热像技术 温度记录法
下载PDF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4
7
作者 陈淑莉 晋志高 +6 位作者 景向红 张建梁 蔡红 逯波 蒋瑾 张璐 刘爱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7-221,196,共6页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 面部 孤束核 同侧 颈髓 电针 解剖学基础 联系
下载PDF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8
作者 高彦彬 吕仁和 +3 位作者 于秀辰 王越 赵进喜 陈丁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3,共4页
符合选例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的中药糖络宁口服液,对照组服用成药济生肾气丸。观察项目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山梨醇、右腓总神经... 符合选例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的中药糖络宁口服液,对照组服用成药济生肾气丸。观察项目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山梨醇、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55.88%,总有效率为93.14%,对照组显效率21.86%,总有效率为59.3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糖络宁对本病主要症状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肌力减退等的改善优于济生肾气丸,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实验室检测指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糖络宁口服液
原文传递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栋 付卫星 +2 位作者 王淑友 马惠敏 王援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9-353,共5页
为筛选最佳的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方法 ,使用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等方法 ,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家兔在刺激下循经高温线 (带 )出现的规律。结果 :(1 )温灸后循经高温线的出现率为 5 0 0 %左右 ,以下依次为电针 3 8 9%、穴位埋... 为筛选最佳的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方法 ,使用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等方法 ,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家兔在刺激下循经高温线 (带 )出现的规律。结果 :(1 )温灸后循经高温线的出现率为 5 0 0 %左右 ,以下依次为电针 3 8 9%、穴位埋线 2 7 8%、火针 2 5 0 %和针刺 1 8 5 %。 (2 )循经高温线长度 :温灸平均 6~ 1 0cm ,电针 5~ 8cm ,火针、针刺和穴位埋线均较短。 (3 )循经高温线升温值以温灸最高 (0 7~ 1 .0℃ ) ,电针次之 (0 .5~ 0 .8℃ ) ,持续 5~ 3 0min不等。结论 :循经高温线的诱发方式以温灸和电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电针 埋线 徨经高温线 红外热像图
下载PDF
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对中缝大核的调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乡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10,共7页
针刺镇痛是通过机体内部机制实现的一种生理性镇痛。我们应用电生理技术,以脑镇痛系统主要下行抑制起源部位中缝大核(NRM)为中心,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和某些核团对NRM的调控及其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NRM神经元大多数可对伤害... 针刺镇痛是通过机体内部机制实现的一种生理性镇痛。我们应用电生理技术,以脑镇痛系统主要下行抑制起源部位中缝大核(NRM)为中心,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和某些核团对NRM的调控及其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NRM神经元大多数可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转化型反应。电针(EA)“足三里”或其他穴位可以激活NRM,抑制伤害性反应呈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NRM神经元受导水管周围灰质、尾核头部和伏核的调控,刺激这些核团可激活NRM引起镇痛。而外侧缰核对NRM具有刺激中兴奋,刺激停止后抑制的双向作用,且此种作用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发现损毁这些核团中的任何一个,电针镇痛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痛反应的增大,即痛觉过敏。表明这些核团参与针刺镇痛,并起重要作用。还提示,在脑内各部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情况下,穴位针刺才能发挥最大的镇痛作用和最佳疗效。伏核和尾核头部微量注入吗啡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阻断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而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入纳络酮,则不仅阻断电针“足三里”和腹腔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而且阻断刺激伏核和尾核头部激活NMM引起的镇痛效应。表明内源性吗啡物质为这些镇痛结构参与电针镇痛的主要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中缝大核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以痛制痛——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9-616,共8页
(1) 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 (2) 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 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 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 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 (1) 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 (2) 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 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 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 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的针感, 实际是一种深部痛. (3) 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 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 经延脑以中缝大核为主的下行抑制系统, 作用于脊髓的闸门控制机制, 调制痛信息的输入. 激活此系统可引起镇痛作用. (4) 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 可以构成痛负反馈调制的基本环路. 兴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的发现可为针刺双向调节提供神经生理学基础. (5) 触摩和震动等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Ⅰ类和Ⅱ类粗传入纤维, 通过脊髓闸门机制引起弱而短暂镇痛作用. 当针刺的穴位与痛区邻近, 两者的传入信息能在脊髓节段发生会聚时, 轻手法针刺或低强度电针也能奏效, 表现出穴位特异性, 但并不限制于特定的经线上. (6) 临床所用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 或病人能忍耐的最大电针强度多已超过痛阈和C纤维阈值, 是损伤性刺激, 可充分兴奋Ⅲ(Ad)和Ⅳ(C)类传入纤维, 激活脑内镇痛系统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 引起全身广泛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具有医疗效应, 当用辣椒素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以痛制痛 痛负反馈调制 中缝大核 传入C纤维 辣椒素 针刺麻醉
原文传递
阿片系统在针刺镇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1
12
作者 朱丽霞 黎春元 +1 位作者 吉长福 李惟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以往工作已证明内阿片系统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在外周镇痛中的作用。在右侧外踝注射弗氏佐剂形成急性关节炎的大鼠,电针双侧环跳穴10分钟,患侧痛阈提高明显优于健侧。全身注射纳络酮(250μg)可完全阻... 以往工作已证明内阿片系统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在外周镇痛中的作用。在右侧外踝注射弗氏佐剂形成急性关节炎的大鼠,电针双侧环跳穴10分钟,患侧痛阈提高明显优于健侧。全身注射纳络酮(250μg)可完全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并出现更明显的痛觉过敏,局部注射20μg 纳络酮就可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全身注射吗啡可引起剂效相关的镇痛效应,且患侧镇痛效应明显优于健侧。以上结果说明内源性阿片系统也参与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针刺可能促使炎症区释放内阿片肽,作用在被炎症致敏的阿片受体,导致炎症区产生更强的针刺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针刺镇痛 吗啡 纳络酮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反应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洪蓓 董晓彤 +1 位作者 王双坤 王友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本实验观察不同频率 (5 Hz、1 0 0 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 -缩肢阈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腰髓 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两种频率电针在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的同时 ,亦可明显升高下丘脑 β-内啡肽含量 ,说明下丘脑... 本实验观察不同频率 (5 Hz、1 0 0 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 -缩肢阈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腰髓 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两种频率电针在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的同时 ,亦可明显升高下丘脑 β-内啡肽含量 ,说明下丘脑 β-内啡肽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佐剂性 针灸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电针
下载PDF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友京 王双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电针频率 止痛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缺血心肌腺苷酸及其电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崔仁麟 曹庆淑 +3 位作者 王昕 田宇瑛 韩振京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显降低并形成电紊乱,而电针内关穴明显减轻此种状态,即电针组在缺血边缘区ATP和ADP均高于缺血组,同时电稳定性也明显改善。进一步提示腺苷酸可能是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心肌电稳定性的物质基础,为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肌 腺苷酸 动作电位 内关
下载PDF
近10年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建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旨在体现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的概貌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综合了 4 0篇相关文献的内容 ,通过对针刺治疗冠心病和冠心病不同临床亚型的临床疗效的总结 ,进... 目的  旨在体现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的概貌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综合了 4 0篇相关文献的内容 ,通过对针刺治疗冠心病和冠心病不同临床亚型的临床疗效的总结 ,进一步肯定了针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结论  通过对临床研究中针刺手法、针感、针刺取穴方面不同观点的分析 ,认为影响针刺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待研究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罗明富 王平 +2 位作者 刘俊岭 王志英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实验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及血小板结构的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①缺血组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变浅或消失 ,Z带呈屈曲状 ;线粒体积聚、肿胀 ,有的线粒体嵴断裂和血小板脱颗粒发... 本实验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缺血区肌原纤维、线粒体及血小板结构的变化及针刺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①缺血组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变浅或消失 ,Z带呈屈曲状 ;线粒体积聚、肿胀 ,有的线粒体嵴断裂和血小板脱颗粒发生。②电针“内关”穴后 ,心肌的横纹和肌原纤维的明暗带清晰可见 ,多数线粒体未见肿胀和积聚成堆现象发生 ,血小板也没有出现脱颗粒。结果提示 ,针刺“内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透射电镜 肌原纤维 线粒体血小板
下载PDF
大白鼠任脉组织液压波的传播与穴位注射机理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4 位作者 王援朝 朱伯君 戴惠婷 徐青燕 田宇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1,共2页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度为 1 1 2± 1 46 ,任脉外对照点为 91±1 39,差值平均值为 2 1± 6 7(Pa)。使用配对 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说明经脉组织能够较好地传递液体压力波动 ,支持经脉是一种以液相为主的连续多孔介质通道 ,而穴位注射的药物将通过这一液体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水针 压力 组织学 穴位注射
下载PDF
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德勇 王晓民 +3 位作者 崔振中 徐国恒 朱丽霞 韩济生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强有力工具。本工作旨在优化无同位素的银染差异显示方法。以总RNA为模板,用锚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进行RT-PCR反应,PCR扩增产物在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用银染方法显...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强有力工具。本工作旨在优化无同位素的银染差异显示方法。以总RNA为模板,用锚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进行RT-PCR反应,PCR扩增产物在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用银染方法显示电泳cDAN条带,其结果是:(1)RNA加入量为1~3μg,RT-PCR反应能扩增出较多的cDNA条带,而低于0.5μg时扩增条带数目较少;(2)在36~42℃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扩增的条带减少;而42℃时扩增的条带数目锐减,特别是当RNA加入量小于1μg时几乎无条带显示;36℃扩增的条带过多而趋于smear;(3)优化了银染液程序,染色液和显色液中37%甲醛的量分别为0.03%~0.05%和0.075%~0.1%,显色温度4~12℃时,显示出清晰的条带;(4)用此方法获得数条电针镇痛有效与无效大鼠表达差异的cDNA条带。总之,通过改变参数条件,优化了快速简便的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差异显示 聚合酶链反应 银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文迅 韩焱晶 +2 位作者 陶娟 王苇 图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究慢性应激能否造成细胞凋亡及电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建造大鼠抑郁模型,电... 目的 探究慢性应激能否造成细胞凋亡及电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建造大鼠抑郁模型,电针“百会”、“印堂”穴,以Open-field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等方法测定动物的行为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使用TUNEL检测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组的行为学测定均有所变化,其中模型组大鼠的1%蔗糖水摄取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发现电针组海马CA3区可见到异染色质聚集,内浆网轻度扩张,核轻度不规则;而模型组可见到不少细胞有凋亡小体存在。TUNEL检测发现3组的海马CA3区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模型组和电针组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模型组和电针组之间的细胞凋亡数差异也极为显著。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持续的电针刺激可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电镜 TUNEL检测 抑郁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