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工程利益相关者管理演进与利益结构——基于进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石智雷 杨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28,共5页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有属性,其最终是否可以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是由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时当前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各方需要付出的成本、获得的增加收益的总值大小以及双方对未来增加收益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参与者双方博弈...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有属性,其最终是否可以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是由实施利益相关者管理时当前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各方需要付出的成本、获得的增加收益的总值大小以及双方对未来增加收益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参与者双方博弈的均衡点依赖于进化的初始条件及进化路径。这里就有一个公共参与悖论,即热衷于推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工程管理的一方在利益分配博弈中处于劣势,他们在讨价还价中分得较少的增加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利益相关者管理 管理演进 利益结构
下载PDF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 被引量:209
2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81,245,共25页
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民工潮"和"民工回流"、"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 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民工潮"和"民工回流"、"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分析了家庭禀赋对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丰富,劳动力越容易选择留在农村就业或者回流农村,但是家庭人力资本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劳动力又倾向于外出就业。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迁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随着家庭社会资本值的增加,那些家庭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家庭的劳动力则更愿意回流家乡就业。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同时可以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可以为外出务工提供物质支持,但是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又会促使迁移劳动力回流农村,总体来说后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禀赋 家庭决策 劳动力回流
原文传递
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 被引量:161
3
作者 石智雷 谭宇 吴海涛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7,47,共14页
本文利用对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考察了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收入结构和创业选择,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和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返乡农民工... 本文利用对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考察了返乡农民工的家庭收入结构和创业选择,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和创业意愿的因素。结果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返乡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返回,经营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家庭经济状况、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个人信仰和生产积极性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的创业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那些有着共产主义信仰、外出务工时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个体经营、参加过技能培训、交际能力强的返乡农民工,其创业意愿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家庭收入结构 创业行为 创业意愿
原文传递
家庭禀赋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2
4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2,共7页
文章基于2007年8~9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58村3145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以新迁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构成农户家庭禀赋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成员外出务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 文章基于2007年8~9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58村3145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以新迁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构成农户家庭禀赋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成员外出务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禀赋对农民外出务工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富,成员外出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耕地数量与成员外出务工人数和可能性成“U”字形相关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农民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着家庭内在延续效应,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家庭,家庭成员更容易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家庭禀赋 外出务工 家庭内在延续效应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谭江蓉 杨云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5,共7页
利用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省域数据,从四个截面考察人口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与健康状况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利用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省域数据,从四个截面考察人口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与健康状况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人口流动通过直接与间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也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外流与老龄化均不同程度刺激、助长了农村居民消费。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及医疗保障体系、适度发展老年产业、规范和鼓励农村人口流动为现时期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老龄化 农村居民消费
下载PDF
家庭禀赋、农民工回流与创业参与——来自湖北恩施州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0
6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本文运用湖北省恩施州的农户调查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家庭禀赋对农民工回流及回流后自主创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能够提升劳动力回流农村后的个人发展能力,对农民工回流以及回流后自主创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没有外出务工经... 本文运用湖北省恩施州的农户调查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家庭禀赋对农民工回流及回流后自主创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禀赋能够提升劳动力回流农村后的个人发展能力,对农民工回流以及回流后自主创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回流劳动力在农村可以更好地利用家庭禀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投资回报,这也正是导致部分农民工回流农村的主要原因。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对于农民工回流有着促进作用,尤其会增加农民工回流后自主创业的可能性。通过家庭禀赋对农民工回流及返乡创业的积极效应,也反映出在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农村市场化的滞后和社会支持的不足。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搭建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禀赋 农民工回流 返乡创业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两轮“民工荒”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波平 田艳平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4,112,共7页
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和报道,基于发生的背景,从缺工的地区、行业、企业、工种等角度对比分析两轮"民工荒"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经济发展和企业订单增加是导致两轮"民工荒"发生的相同的直接原因;而低工资、低成本、外... 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和报道,基于发生的背景,从缺工的地区、行业、企业、工种等角度对比分析两轮"民工荒"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经济发展和企业订单增加是导致两轮"民工荒"发生的相同的直接原因;而低工资、低成本、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两轮"民工荒"发生的相同的深层次原因;户籍制度、各种保障制度的严重缺陷是两轮"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两轮"民工荒"折射出农民工主体及价值观念变化很大,惠农政策效果更加显现,区域格局发生更大变化,劳动力分流更加明显;但也揭示了企业的用工模式、管理体制没有改进;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发展步伐缓慢。两轮"民工荒"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将我国的人口红利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经济增长 模式转变 劳动力市场 比较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波平 向华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文使用2009年2月对武汉城市圈内的4424个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分析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同代际出生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代际的育龄妇女在意愿... 本文使用2009年2月对武汉城市圈内的4424个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分析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同代际出生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代际的育龄妇女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传统思想和户口性质一直在影响着妇女的生育意愿,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职业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逐渐显著,而父母意愿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在逐渐弱化,流动经历和人口政策对妇女意愿生育数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代际 生育意愿 育龄妇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民工社会融合再认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褚清华 杨云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教育之外其他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影响差异。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必须切实推进和落实户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 再认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自愿移民经济再发展:基于人力资本的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田艳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以往对于非自愿移民的研究多是关注制度安排和安置环境对移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则是重点探讨移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在其经济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对于非自愿移民来说,这种变迁集中体现为... 以往对于非自愿移民的研究多是关注制度安排和安置环境对移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则是重点探讨移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在其经济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对于非自愿移民来说,这种变迁集中体现为移民的发展不仅受限于经济制度和政府政策,其自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丹江口库区和巴东三峡库区的抽样调查,本文重点对影响移民经济恢复的人力资本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因素对移民的经济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和非移民相比,一些人力资本因素对移民的经济恢复失去了效用,并且不同搬迁时间的移民的人力资本失灵状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搬迁初期移民的人力资本失灵更为严重。在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才能对移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好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移民 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水库
下载PDF
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分析——基于对湖北省的调查 被引量:21
11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5,92,共9页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1483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及在外就业状况,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决定女性农民工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中国...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1483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及在外就业状况,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决定女性农民工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在其中工作的年轻、低技能女性农民工;就业流动较频繁的女性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则有助于女性农民工就业,但是,当前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就业帮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女性农民工 回流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流动、能力形成和社会融合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云彦 褚清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职业流动促进了其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对促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务实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期望,本文运用湖北、河南3县的调研数据,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职业流动促进了其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对促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务实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期望,本文运用湖北、河南3县的调研数据,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家庭禀赋、流动特征对外出务工人员实现非农职业转换的能力形成影响显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等职业上升的能力形成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不同代际进城务工人员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能力形成路径截然不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依赖正规教育或技能培训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而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传统手工业技能在城市的再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流动 能力形成 社会融合
下载PDF
个人素质、家庭禀赋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薛福根 石智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其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的双重影响,务工型就业选择主要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的影响,而创业型就业选择更需要得到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个人素质 家庭禀赋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云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共7页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社会经济效应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 中部地区
下载PDF
迁移劳动力的能力发展与融入城市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智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6,共8页
借鉴以往关于个人可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结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过程中能力贫困状况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劳动力个人发展能力形成的多维模型。研究发现:劳动力的个人发展能力是一种可培养的自发展综合能力,是人们在成长过... 借鉴以往关于个人可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结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过程中能力贫困状况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劳动力个人发展能力形成的多维模型。研究发现:劳动力的个人发展能力是一种可培养的自发展综合能力,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锻炼的能力积累,这种积累取决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安排和分配。个人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城市中迁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根本障碍。能力的贫困一方面是迁移劳动力个人因素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对迁移劳动力的边缘化,使得这一群体失去了应有的资源和权利。能力的提升实质上是个人权利和机会可获得性的增加,其中三个关键环节是技术学习、资源获得和权利赋予。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外,迁移劳动力的能力建设需要从权利保障和资源赋予的角度去统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劳动力 能力发展 城市融入 资源 权利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边缘化人群的能力再造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云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共6页
我国正在经历重大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形成了很多边缘化人群,如因工程建设而形成的大量非自愿移民,这些受到直接冲击的人群和其他受到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影响的人群如下岗职工,他们都经历着直接的职业、环境等多方位的改变,并承受着因为社... 我国正在经历重大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形成了很多边缘化人群,如因工程建设而形成的大量非自愿移民,这些受到直接冲击的人群和其他受到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影响的人群如下岗职工,他们都经历着直接的职业、环境等多方位的改变,并承受着因为社会政策和外来力量的介入导致的失业、贫困等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变迁通过影响正规和非正规人力资本失效,致使移民人群能力受损,进而导致介入型贫困。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边缘化人群的能力再造问题,实现从人力资本投资到能力建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移民 边缘化 能力再造 介入型贫困
下载PDF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特征与趋势:一个综述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华安 杨云彦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回顾已有研究,文章归纳了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倾向的公共政策、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缺乏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受这些因...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回顾已有研究,文章归纳了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倾向的公共政策、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缺乏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受这些因素影响,进城农民工在地域、非农就业、居住、公共服务、生活消费、心理认同和政治权利方面表现出城市化的不彻底性。在趋势上,由于渐变的制度环境和城市性累积后的阶层分异,农民工"半城市化"虽是普遍的、长期的,但已在趋弱、且现加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半城市化 成因 特征 趋势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选择——基于“点轴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攀 陈浩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点轴理论,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出发点,从区域空间经济产业传导和梯度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认为武汉城市圈要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走出一条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点轴理论,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出发点,从区域空间经济产业传导和梯度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认为武汉城市圈要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走出一条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必须遵循一种有组织,分阶段,分步骤,重点突出,协作的空间区域发展模式,切莫走一种主次不分、层次不明的区域竞争型空间经济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区域经济一体化 点轴理论
下载PDF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熊艳喜 李波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5-128,共4页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因果关系不显著,短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提升人口城市化水平作用有限,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才能有效促进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变化 人口城市化
下载PDF
劳动力流向、区域增长拐点与中部发展新机遇 被引量:10
20
作者 熊艳喜 杨云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共6页
劳动力流动状况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状况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具体解析劳动力流动现状的成因和经济学决定因素,本文阐释了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 劳动力流动状况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状况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具体解析劳动力流动现状的成因和经济学决定因素,本文阐释了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消费逐渐替代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内驱力的过程中,地区增长模式的拐点正在出现,内需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给中部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 区域增长拐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