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294
1
作者 葛继荣 +12 位作者 王和鸣 郑洪新 罗毅文 王金榜 赵咏芳 万小明 卢敏 何承建 董忠 周红军 李刚 孙善斌 林晓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7-1725,共9页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施治 治未病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91
2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金银花抗内毒素、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13
3
作者 雷玲 李兴平 +1 位作者 白筱璐 邓文龙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的抗内毒素、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鲎试剂法检测其抗内毒素活性,采用内毒素、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模型大鼠检测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廓炎症肿胀法、醋酸致小鼠腹腔... 目的:探讨金银花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的抗内毒素、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鲎试剂法检测其抗内毒素活性,采用内毒素、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模型大鼠检测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廓炎症肿胀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法所制炎症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金银花水提取物于10mg/ml具有抗内毒素作用,金银花于5.625g/kg具有解热作用,金银花于45g/kg具有抗炎作用。。结论:金银花水提取物于较大剂量具有抗内毒素、解热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木犀草素 抗内毒素 解热 抗炎
原文传递
金银花、山银花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95
4
作者 曾安琪 华桦 +4 位作者 陈朝荣 刘俐 张敏 罗园 赵军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938-3944,共7页
观察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度... 观察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液(HE)染色,观察小数耳廓病理形态变化。体外细胞实验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通过细胞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Griess法检测金银花、山银花提取物对细胞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金银花、山银花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金银花、山银花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中环氧酶1(COX1)、COX2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程度,其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且均能减轻小鼠耳组织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体外细胞模型中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均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下调IL-1β,IL-6,TNF-α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下调蛋白iNOS,COX2以及NF-κB p65的含量。金银花提取物和山银花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抗炎 体内 体外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国内外临床路径应用特点分析 被引量:80
5
作者 张蕾 杨霓芝 +1 位作者 刘旭生 王立新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回顾近3年的国内外有关临床路径的文献,从临床路径的构建、应用的广度及深度等方面,对国内外临床路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此外,对临床路径在肾病方面及中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临床路径的构建应与最佳诊疗方案相结合,... 通过回顾近3年的国内外有关临床路径的文献,从临床路径的构建、应用的广度及深度等方面,对国内外临床路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此外,对临床路径在肾病方面及中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临床路径的构建应与最佳诊疗方案相结合,需通过多中心的预试验为临床路径提供推广应用的基础。并应加强随访及变异管理,使其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应用特点 分析总结
下载PDF
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熊秋韵 李梦婷 +3 位作者 缪璐琳 易进海 谢晓芳 彭成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黑顺片、刨附片、蒸附片、炒附片、淡附片)的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各药按5g生药/kg剂量灌胃给予受试小鼠,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以小鼠耳肿胀度和大鼠足肿...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黑顺片、刨附片、蒸附片、炒附片、淡附片)的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各药按5g生药/kg剂量灌胃给予受试小鼠,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以小鼠耳肿胀度和大鼠足肿胀度、肿胀度抑制率为考察指标,观察各药的抗炎效果;选用冰醋酸扭体法和热板致痛法,以小鼠扭体次数及扭体潜伏期和给药前后不同时段小鼠痛阈值为考察指标,研究各药的镇痛效果;用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以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和胸腺、肝脏、脾脏系数为考察指标,观察各药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5g生药/kg)对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除蒸附片组外,各药物组(5g生药/kg)大鼠的足肿胀度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下降;炒附片、黑顺片、淡附片和蒸附片能显著延长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炒附片(5g生药/kg)能显著减少扭体次数;与免疫低下小鼠比较,黑顺片组(5g生药/kg)可提高脾脏系数,蒸附片、淡附片组(5g生药/kg)短时间内可显著提高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结论:附子不同炮制品均具有镇痛、抗炎、提高免疫作用,且各药的作用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临床选用时应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 抗炎 镇痛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探析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73
7
作者 于敏 张波 +1 位作者 史耀勋 南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衰竭 毒损肾络 南征教授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南征教授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被引量:63
8
作者 于敏 史耀勋 +1 位作者 田谧 南征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期74-75,共2页
导师南征教授系吉林省名老中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导师南征教授系吉林省名老中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师古而不泥,创新不离宗,临证变通,学验俱丰。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肾病率先提出了“消渴肾病”的中医病名,主张从“毒”论治而创立了“毒损。肾络”的病机理论,制定了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南征教授,受益匪浅。现将其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毒损肾络 解毒通络保肾 南征 经验
下载PDF
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对应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欧爱华 麦润汝 +5 位作者 原嘉民 黄鹂 杨小波 老膺荣 王琦 杨志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寻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为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提供干预思路。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健康状态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采用SPSS 13.0... 目的探寻亚健康状态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为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提供干预思路。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健康状态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的对应分析方法,对2 748例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亚健康分型、分类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应分析显示,亚健康状态三分型(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七分类(疲劳、失眠、焦虑、疼痛、健忘、抑郁、便秘)与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2三分型=128.66,P三分型<0.01;2七分类=146.64,P七分类<0.01),其因子载荷分布情况良好。亚健康状态三分型中,躯体亚健康与阳虚质、阴虚质对应,心理亚健康与气虚质、瘀血质对应,社会适应亚健康与平和质对应。亚健康状态七分类中,疲劳亚健康与气虚质、痰湿质对应;失眠亚健康与阳虚质对应;焦虑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健忘亚健康与平和质、特禀质对应;抑郁亚健康与气郁质对应;便秘亚健康与阴虚质对应。结论亚健康状态的不同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具体对应关系。根据其具体对应关系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以作为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的预防思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分型 中医体质 对应分析
下载PDF
白芍、赤芍的比较研究概况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杨柳 许舜军 +3 位作者 吴金雄 谢培山 陈璐璐 张娴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 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二味药材在来源、中医功能主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各方面的异同,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白芍、赤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种属 功效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比较
原文传递
中药党参药效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超楠 高军 +2 位作者 王隶书 徐鹏 王健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党参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且药食两用,是补脾肺气虚要药,常作为人参代用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含有糖类、生物碱类、聚炔类、苷类及萜类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溃疡、抗炎、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及抗肿瘤等多种... 党参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且药食两用,是补脾肺气虚要药,常作为人参代用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含有糖类、生物碱类、聚炔类、苷类及萜类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溃疡、抗炎、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党参的质量控制研究较零散,且所研究的指标性成分未与药理活性相关联,查阅PubMed、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近5年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归纳党参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重点总结了党参中有明显药效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方法进展,以期为党参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药效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针灸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靳丹丹 叶静 +1 位作者 郭梦 周建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于急性期介入与非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于急性期介入与非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数据库,搜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174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的治愈率高于非急性期介入(OR=2.45,95%CI [1.91,3.14],Z=7.06,P<0.01);(2)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平均痊愈时间短于非急性期介入(WMD=5.26,95%CI[3.44,7.08],Z=5.67,P<0.01);(3)对于随访6个月面瘫后遗症发生率,针灸急性期介入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非急性期介入(OR=2.71,95%CI[1.26,5.84],Z=2.56,P<0.05);(4)有1项研究报告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目前证据,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非急性期介入,可促进疾病的痊愈和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灸 治疗时机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黄芪及复方黄芪制剂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超楠 程东岩 +1 位作者 王健 王隶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29,共4页
黄芪为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是同时具有升降浮沉性能的双向性药物,但其活性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及复方在细胞、动物及人体上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缺... 黄芪为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是同时具有升降浮沉性能的双向性药物,但其活性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及复方在细胞、动物及人体上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缺乏系统性整理归纳。分别从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及对临床患者的治疗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黄芪及黄芪复方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充当免疫佐剂、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症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为黄芪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免疫 双向调节
下载PDF
常春藤皂苷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邢颖 南敏伦 +3 位作者 王雪 赫玉芳 赵昱玮 何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6-234,共9页
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是一种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多种药用植物中,是许多天然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整合及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常春藤皂苷元的资源分布、结构修饰及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 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是一种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多种药用植物中,是许多天然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整合及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常春藤皂苷元的资源分布、结构修饰及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常春藤皂苷元的结构修饰及药理作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常春藤皂苷元广泛分布于川续断科、忍冬科、毛茛科、五加科及败酱科等多种药用植物中,自然界中资源较为丰富。常春藤皂苷元具有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口服给药效果差等特点,从而使常春藤皂苷元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目前对常春藤皂苷元的结构修饰主要发生在其C-28位,C-3位,C-23位,C-12位,C-13位上,其中C-28位的结构修饰相对较多。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常春藤皂苷元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菌抗炎、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其相关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对常春藤皂苷元的资源分布、结构修饰及药理作用的系统综述,可以为常春藤皂苷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皂苷元 资源分布 结构修饰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羧甲基茯苓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吴科锐 韩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4-747,共4页
羧甲基茯苓多糖,为中药茯苓的主要成分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而成,是当前茯苓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羧甲基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更加明确,进一步显示出... 羧甲基茯苓多糖,为中药茯苓的主要成分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而成,是当前茯苓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羧甲基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更加明确,进一步显示出其在肿瘤、免疫缺陷、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诸多疾病治疗上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羧甲基茯苓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开展对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研究及尽早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9
16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9 位作者 郭达 罗明辉 潘建科 韩燕鸿 林炯同 侯森荣 梁桂洪 梁伟雄 欧爱华 刘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2-213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综合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大学图书馆馆藏杂志,检索时间建库至2017年10月;全面搜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 目的:系统评价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综合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手工检索大学图书馆馆藏杂志,检索时间建库至2017年10月;全面搜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通过软件Rev Man 5.3开展文献Meta分析,采用软件GRADEpro?GDT评估本研究证据质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个文献,经系统评析得出:(1)疗效评价方面: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传统运动太极拳干预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疼痛、关节僵硬以及生理功能等症状改善方面,其短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干预(八段锦1篇、五禽戏1篇、易筋经1篇等),因相关见刊文献偏少,尚有待考证;(2)安全性评价方面: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证据分级方面:依照证据等级GRADE测评结果,本研究评估级别显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结论:本系统评价证据表明,传统运动太极拳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明确,不良反应相对偏少,能够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影响发挥积极效应;其他传统运动疗法因纳入研究较少及文献本身局限性,有待今后开展更多设计严谨、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运动疗法 膝骨关节炎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癫痫(修订) 被引量:47
17
作者 马融 刘振寰 +9 位作者 张喜莲 万力生 马丙祥 王瑛 庄玲伶 孙聪玲 吴振起 宋虎杰 张伟 薛征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2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专家指导组集体审核、网上征集意见,形成《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癫痫》送审稿,提出小儿癫痫诊疗指南的范围、术语和定义... 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2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专家指导组集体审核、网上征集意见,形成《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癫痫》送审稿,提出小儿癫痫诊疗指南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供中医儿科行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 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
原文传递
白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8
作者 孔伟华 徐建波 +4 位作者 崔琦 盛振华 袁强 张春椿 李石清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9期69-78,共10页
白及来源于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本文整理了白及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发现白及含有糖类、联苄类及其衍生物、菲类、二氢菲类、二氢菲呋喃类、联菲... 白及来源于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本文整理了白及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发现白及含有糖类、联苄类及其衍生物、菲类、二氢菲类、二氢菲呋喃类、联菲类、双菲醚类、甾体以及三萜等有效成分,主要有止血、免疫调节、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促进造血、抗病毒等药理活性,白及多糖的提取方式主要有溶剂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酶辅助提取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48
19
作者 赵军宁 杨明 +1 位作者 陈易新 叶祖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2-927,共6页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撑和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毒性 药毒网络调控学说 有毒中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碳氮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张玉铭 胡春胜 +6 位作者 陈素英 王玉英 李晓欣 董文旭 刘秀萍 裴林 张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8-1570,共13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小麦-玉米轮作是本区域主要种植模式。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与土壤的浅旋耕造成了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养分表聚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本区域粮食持续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本研究...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小麦-玉米轮作是本区域主要种植模式。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与土壤的浅旋耕造成了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养分表聚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本区域粮食持续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转变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开展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有机碳氮在团聚体中分布影响的研究,为阐释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碳氮的物理保护机制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处理:无秸秆旋耕(对照1)、秸秆旋耕还田(对照2)、秸秆深翻耕还田、秸秆集中深混埋、秸秆集中深埋,后3个处理作为转变秸秆还田方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秸秆旋耕还田为深层还田可以显著提高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2 mm的大团聚体和0.25~2 mm的小团聚体的水稳性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秸秆深层还田主要增加1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2 mm)含量和表层水稳性小团聚体(0.25~2 mm)含量,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的水稳性消长受到了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秸秆深层还田显著增加了亚耕层(20~4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率,降低了其结构破碎率。秸秆深层还田措施使0~40 cm土层土壤有效融合,消除了耕层土壤养分表聚现象,显著增加了亚耕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以及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氮的贡献率,>2 mm团聚体有机碳和氮贡献率在20~40 cm土层分别平均为42.2%~44.0%和32.8%~49.9%,分别比秸秆旋耕还田处理增加48.7%~54.9%和32.8%~101.8%。总之,秸秆深层还田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效融合,消除土壤表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秸秆还田 有机碳 氮素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