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86
1
作者 李宏伟 薄凡 崔莉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2,共9页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生态产品的形成机理和价值特性,区分了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其次,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探究了生态产品的供给方式;进而从生产...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生态产品的形成机理和价值特性,区分了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其次,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探究了生态产品的供给方式;进而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各环节上,探讨了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性诉求,认为生态产品市场价值依赖于市场交易手段实现,生态产品非市场价值则通过附着在物质产品之上或生态补偿手段实现;在此基础上,从产权管理、价值核算、生态产业化运营和资本化运作、多元化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和制度保障。最后,针对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障碍,以丽水生态补偿和南平生态银行为例,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 制度保障 资源-资产-资本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丁元竹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34,共13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这就要求在下一步的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在《建议》指导下,政府需要进一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这就要求在下一步的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在《建议》指导下,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总体规划意识,注重配套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支持探索各种市场化手段的使用,培育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要处理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在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把农村拆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深化非遗文化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建设改革。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非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完全标准化是不可能的,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系统性保护 政府政策
原文传递
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 被引量:38
3
作者 吴忠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38,204,共19页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基本价值取向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从物质基础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强调现代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从经济全球化的维...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基本价值取向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从物质基础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强调现代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从经济全球化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极为重视对外开放;从现代化各方面内容推进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十分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化建设;从底线思维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十分重视系统性社会风险的防范。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具有如是鲜明特征:强烈的实践性品格;鲜明的与时俱进品格;有效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 现代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 底线思维 经济全球化 基本价值取向 实践性品格
原文传递
公共托育服务:框架、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偲 陆继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6,共7页
公共托育服务是儿童早期照顾支持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公共托育服务取得一系列政策进展,重新界定政府、家庭、社会在儿童早期照顾中的责任划分,明确儿童早期照顾服务的发展方向、政策支持方式等。公共托育服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公共托育服务是儿童早期照顾支持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公共托育服务取得一系列政策进展,重新界定政府、家庭、社会在儿童早期照顾中的责任划分,明确儿童早期照顾服务的发展方向、政策支持方式等。公共托育服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和结构等有待调整、托育机构登记注册难且运营成本高、公共托育服务协同作用发挥有限、本土化发展方式尚不充分等。未来,可整合探索公共托育服务的发展方向,促进公共托育服务与时间支持、物质支持方式的共同发展,增加服务供给,优化服务结构,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托育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托育服务 儿童早期照顾 政策支持 本土化发展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产生、演变及其特点——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龚维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通过系统梳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扩散、应对中的四类社会风险,以及影响社会风险的因素,运用社会风险理论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视野提炼概括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八个特点,即风险扩散具有跨界... 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通过系统梳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扩散、应对中的四类社会风险,以及影响社会风险的因素,运用社会风险理论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视野提炼概括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八个特点,即风险扩散具有跨界性、区域化风险与内部化风险并存、单一风险向综合风险转化累积、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交织叠加、风险的建构性越来越明显、普通群众受到风险的影响更大、潜在的风险可能是长期的巨大的和风险有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机会。社会风险的这些特点既有全球化时代的共性特征,也有中国独特体制、特定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社会风险 影响因素 风险特点
下载PDF
中文“社区”的由来与发展及其启示——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27
6
作者 丁元竹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9,M0002,共11页
在中国,“社区”这一中文概念源自英文community,由费孝通建议译为“社区”,经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集体认同采用。吴文藻是倡导社区研究第一人,是以社区研究为风格的“社会学中国学派”奠基者。community在中国翻译历经“基本社会”“... 在中国,“社区”这一中文概念源自英文community,由费孝通建议译为“社区”,经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集体认同采用。吴文藻是倡导社区研究第一人,是以社区研究为风格的“社会学中国学派”奠基者。community在中国翻译历经“基本社会”“地方社会”到“社区”,与滕尼斯的Gemeinschaft(共同体)理论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有交汇,但Gemeinschaft不是“社区”思想的主要来源。“社区”发展至今,隐含了历史上的各种意义,即“基本社会”“地方社会”和“共同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基本社会 地方社会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践、理论和政策逻辑 被引量:23
7
作者 丁元竹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44,共16页
本文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把社会治理聚焦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战略部署,对其实践、理论、政策逻辑进行了分析。实践逻辑是,近十几年来党中央推进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各地在基层探索社会治理和基层体制改革,互联网... 本文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把社会治理聚焦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战略部署,对其实践、理论、政策逻辑进行了分析。实践逻辑是,近十几年来党中央推进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各地在基层探索社会治理和基层体制改革,互联网广泛应用促进了公共服务便利性,造成了社会结构扁平化;理论逻辑是,基层治理创新和基层体制改革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基层治理理论,把国际上有关经验理论本土化,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发展改革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理论;政策逻辑是,“十四五”时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把夯实基层人民生活作为民生基础,把家庭和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单位,不断推动社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基层干部和居民数字化应用能力,用中国的实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治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讲好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逻辑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20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晓莉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基于20个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梳理了新时期乡村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界面优势、路径特征等。新时期健全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至少具备了五大优势:动力优... 本研究基于20个全国首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梳理了新时期乡村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界面优势、路径特征等。新时期健全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至少具备了五大优势:动力优势、制度优势、物质优势、文化优势和后发优势。研究建议新时期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国家自上而下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以试点地区的经验作为参照,但切莫"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积极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互联网+治理"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机制创新 自治 法治 德治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者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轶 赖德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3,共8页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返乡创业者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返乡创业者所具有的创业精神、人力资本、经济实力、管理经验和政治能力等特征分析,论证了返乡创业者参与推进乡村治理的主要路径。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者对提高...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返乡创业者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返乡创业者所具有的创业精神、人力资本、经济实力、管理经验和政治能力等特征分析,论证了返乡创业者参与推进乡村治理的主要路径。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者对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善乡村治理环境、设立返乡创业企业党支部,以及返乡创业者基于自身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参与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创业主体的党组织建设滞后、返乡创业层次不高、返乡创业者及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渠道相对狭窄、乡村治理人才缺失和法制建设滞后等困境。提升返乡创业者参与乡村治理,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多元共治;二是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返乡创业,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质量;三是提升参与素养,推动广泛参与;四是创造参与环境,确保参与顺畅;五是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参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乡村治理 治理逻辑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创新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本文基于公共空间理论和社会关系模式理论诠释志愿服务行为,尤其是青年志愿服务。在公共空间和社会关系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公共空间和社会关系模式的改变和提出的挑战。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对常态化下抗击新... 本文基于公共空间理论和社会关系模式理论诠释志愿服务行为,尤其是青年志愿服务。在公共空间和社会关系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公共空间和社会关系模式的改变和提出的挑战。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对常态化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未来志愿服务发展,尤其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创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社会关系模式 社会疏离 青年志愿服务
下载PDF
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脉络、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8
11
作者 毛佩瑾 李春艳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智慧社区建设是我国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亦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重要路径。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历经“探索—发展—转型”三个阶段,发展重心也相应产生了管理—服务—治理的转变。当前,智慧社区建设面临“制度”“技术”“效能... 智慧社区建设是我国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亦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重要路径。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历经“探索—发展—转型”三个阶段,发展重心也相应产生了管理—服务—治理的转变。当前,智慧社区建设面临“制度”“技术”“效能”和“安全”四重发展困境,导致基层智慧治理失灵。基于此,未来智慧社区发展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引进与融合、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协调性与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着重克服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智慧社区 社区治理 发展脉络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毛佩瑾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70,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框架初步建立,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框架初步建立,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特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应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创新路径与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体系 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
下载PDF
当前青年群体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赖德胜 何勤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45,共6页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相较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面临在劳动力市场脆弱性更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意愿尚未得... 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相较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面临在劳动力市场脆弱性更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意愿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政策支持不精准等问题。解决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困难问题,需要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通过短期实现经济稳增长“解痛点”与长期结构性调整“促长远”相结合,以确保短期促就业效果明显,长期通过就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青年群体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青年群体 就业 人力资本
下载PDF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特点、机理与引导 被引量:17
14
作者 褚松燕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6,共11页
我国在环境治理中一直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按照公共事务的处理机制可分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市场参与三类,其中,政治参与制度化渠道基本完备,但参与效果有待加强;社会参与日益活跃,但参与行动相对碎片化;市场参与... 我国在环境治理中一直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按照公共事务的处理机制可分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市场参与三类,其中,政治参与制度化渠道基本完备,但参与效果有待加强;社会参与日益活跃,但参与行动相对碎片化;市场参与局面初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渐成趋势。从参与机理看,每个人都是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需要多主体多机制合力,需要权威与公众参与行动的结合,需要超越环境民主论和环境威权主义论话语,形成基于利益的环境协同治理。为此,在环境治理中引导公众参与,需要立足公众有序参与,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引导公众有度参与,提炼公共利益共识;激励公众有利参与,提升环境治理获得感;追求公众有效参与,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 利益 协同 共识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特点及风险 被引量:16
15
作者 龚维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与职业结构、城乡结构、社区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七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时空压缩特征更加明显,二是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变,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与职业结构、城乡结构、社区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七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时空压缩特征更加明显,二是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变,三是社会需求在多元化和高级化中呈现阶层化和群体化特点,四是客观地位与主观地位一致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五是国家对社会结构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既为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给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失业增加的风险、农村基层治理难度增加的风险、社区融合难的风险、向上社会流动受阻的风险以及阶层和群体冲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结构 变化 特点 风险
下载PDF
志愿机制形成的社会机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2020年第1期27-54,200,共29页
本文提出"自我-社会满足感"这一核心概念来解释志愿服务机制。人类共生性、伴生性决定了个体的自利必须通过共同体和公共生活来满足。"自我"是指志愿行为都有志愿者自身的个人需要,利己或利他、自助或互助、自我或... 本文提出"自我-社会满足感"这一核心概念来解释志愿服务机制。人类共生性、伴生性决定了个体的自利必须通过共同体和公共生活来满足。"自我"是指志愿行为都有志愿者自身的个人需要,利己或利他、自助或互助、自我或慈善;"社会满足感"是指志愿行为最终会使志愿者本人从社会共同体、公共生活、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同而产生兴奋、愉悦、归属、社会、获得(知识)、幸福、贡献和舒适等感觉。个体通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个体的利己与利他本性、社会分化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共同体和公共生活中获得"自我-社会满足感",形成志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机制 自我-社会满足 志愿行为 激励机制
原文传递
巩固民生之本: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系列重要论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志明 邢梓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围绕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就业对于保障民众生活、实现社会稳定、促进脱贫攻坚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围绕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就业对于保障民众生活、实现社会稳定、促进脱贫攻坚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选择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将有效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创业创新是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就业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就业质量是保障就业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更要实现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就业创业 重要论述 民生之本 最大的民生
下载PDF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两手抓”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 被引量:15
18
作者 青连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次在党的全会文献中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次在党的全会文献中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预期寿命和生育率是对人口老龄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一老”“一小”“两手抓”。既要抓“一老”,即包括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特别是养老服务在内的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确保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并削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更要抓“一小”,即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主动作为,有效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为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准备工作争取更长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国家战略 生育政策 养老服务
下载PDF
社会团结: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石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道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4,共7页
当前,共同富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关系命题。从共同富裕实现主体和实现途径来看,社会团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石。为此,通过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社会团结式群体关... 当前,共同富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关系命题。从共同富裕实现主体和实现途径来看,社会团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石。为此,通过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社会团结式群体关系氛围,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遵循理性商谈、社会宽容和社会妥协等社会团结式利益让渡规则,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明确的社会行动依据;从集体意识和集体利益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构建并维系一个强大的共同富裕共同体,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社会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会团结 利益让渡 共同体 社会基石
下载PDF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赖德胜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0,共4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把“蛋糕”做得更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人均收入要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更加富裕。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 集体学习 共同富裕 新的要求 有效途径 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