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高级英语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 |
罗长田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35
|
|
2
|
希腊神话对现代英语文化的影响 |
陈彩芬
杨彩玉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33
|
|
3
|
《英语国家概况》课堂教学的创新——2P教学法的实践 |
罗晶
|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3
|
|
4
|
语用迁移研究述略 |
卢仁顺
夏桂兰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9
|
|
5
|
二语习得中的共性、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卢仁顺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7
|
|
6
|
日本德育教育的嬗变及对我们的启示 |
刘融斌
晁定江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7
|
英语专业学生语法错误僵化的实证研究 |
黄青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9
|
|
8
|
“写长法”的试行和探索 |
罗晶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9
|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
周志高
刘县军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10
|
语篇、语境一体化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
罗长田
高燕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8
|
|
11
|
新《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思 |
陈彩芬
黄乙玲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2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探析 |
储文华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13
|
法汉颜色词的文化涵义 |
汤昱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5 |
5
|
|
14
|
人性善恶观的多元表现——析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
刘县军
|
《抚州师专学报》
|
2003 |
5
|
|
15
|
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官芬芬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6
|
寻找一种生存方式——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深层蕴涵 |
袁雪生
官芬芬
|
《求索》
CSSCI
|
2004 |
2
|
|
17
|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浅谈课堂阅读技能训练 |
晁定江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8
|
苔丝——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 |
周志高
刘县军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9
|
注重语言实用性 培养英语交流能力 |
刘县军
|
《教学研究》
|
2005 |
2
|
|
20
|
论英语构词中的名词转类 |
袁飞
周志高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