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如何“去”资源错配——基于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的分析 被引量:158
1
作者 韩超 张伟广 冯展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34,共20页
国家"十一五"规划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确立为约束性指标,并将其完成情况与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本文将其简称为约束性污染控制,以区别以往的污染控制方式。依托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本文分析了规制影响的资源再... 国家"十一五"规划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确立为约束性指标,并将其完成情况与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本文将其简称为约束性污染控制,以区别以往的污染控制方式。依托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本文分析了规制影响的资源再配置问题,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具有显著的"加规制、去污染、去错配"作用。具体而言:约束性污染控制显著降低了污染行业(被规制行业)内的资源错配水平,提升了污染行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控制显著导致污染行业内资本要素流向高生产率企业,同时也提高了污染行业内高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约束性污染控制的资源再配置影响有助于缓解补贴政策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此外,以上研究结论在基于边界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基本得以验证,表明非对称的环境规制并不必然产生资源错配。在中国的环境规制与产业发展背景下,适当的非对称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去"资源错配、提升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资源再配置 资源错配 约束性污染控制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信用、信息与规制——守信/失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于立 于左 丁宁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0,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广泛存在的失信现象 ,从经济学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了信用的性质 ,失信的种类与原因 ,防止失信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用问题是个很好的视角。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用机制 信用机制 中国 市场机制 政府规制 信息经济学
原文传递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 被引量:60
3
作者 钱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9,共6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走在中国前面,对中国有诸多启示。本文首先介绍与分析若干典型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然后对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领域的...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走在中国前面,对中国有诸多启示。本文首先介绍与分析若干典型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然后对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从这些实践与研究中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产业多元化
下载PDF
节能目标约束下企业污染减排效应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韩超 陈震 王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61,共19页
随着全球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积极承担了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及国情的国际责任,并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行动。然而,节能降耗政策效果如何,是否能产生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依托“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以二氧化硫(SO2)为例... 随着全球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积极承担了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及国情的国际责任,并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行动。然而,节能降耗政策效果如何,是否能产生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依托“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以二氧化硫(SO2)为例探究了节能政策对污染排放的协同效应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节能政策会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考察节能政策与减排之间的影响机制发现,节能政策引起企业污染排放降低的动因在减产、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均有直接证据,但是能源结构改善上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实现节能目标方式上与非国有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其更多采用减产的方式实现节能目标,而非国有企业更多采用能源效率提升的方式。通过比较,非国有企业展现出更好的污染减排协同效应。同时,本文还发现,污染减排协同效应在区域间以及大小企业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企业的反应行为以及差异化的污染减排协同效应均与其节能目标完成方式紧密相关。本文认为,未来在制定节能政策时,应更多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协同减排效应,而不是将其割裂单纯追求能耗降低,从而实现节能与污染减排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政策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污染减排 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驱动减排的机制:污染处理行为与资源再配置效应 被引量:65
5
作者 韩超 王震 田蕾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105,共24页
污染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在污染减排方面实施了多种政策工具,其中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以二氧化硫为例分析在减排压力下各个地区如何... 污染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在污染减排方面实施了多种政策工具,其中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是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以二氧化硫为例分析在减排压力下各个地区如何实现减排。研究发现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企业层面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它会驱动企业采取清洁生产及末端处理的方式降低污染物排放;现有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而非企业的进入退出引致了加总层面的污染减排效应。本文还发现减排效应与减排压力具有直接关系,间接表明企业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减排驱动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污染物减排政策、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 清洁生产 末端处理 资源再配置
原文传递
规制治理、公众诉求与环境污染——基于地区间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韩超 张伟广 单双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160,F0003,共18页
本文将环境规制实施影响区分为主效应、邻里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中国地区间环境治理行为模式,证实了地区间在规制治理投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且其对环境治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考虑城市... 本文将环境规制实施影响区分为主效应、邻里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中国地区间环境治理行为模式,证实了地区间在规制治理投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且其对环境治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考虑城市间策略互动性后,公众诉求并不会带来环境规制投入增加,进而无法降低环境污染;环境规制投入也不能显著降低污染与达标水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财政自主度提高并不会显著提高环境规制投入,也不能降低环境污染,但邻近城市的财政自主度提高将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等提高本城市的环境达标水平;同时,市场化发展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环境达标水平。本文认为,未来中国需要在创新公众诉求路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有关工作以提高规制效果,但其根本路径则是需要创造独立的环境规制实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策略性规制 公众诉求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准入政策演进及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7
作者 韩超 朱鹏洲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62,共20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资准入政策经历探索与调整、快速推进、有序调整与主动进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外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资准入政策经历探索与调整、快速推进、有序调整与主动进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外资准入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以上问题均犹未可知。本文在梳理中国外资准入政策演进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的视角探究了外资准入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放松显著提升了外商投资份额,并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增速;同时发现外资准入放松对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显著大于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从内资企业内部看,外资准入放松的影响是全面的,并没有体现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加总层面分析发现,外资准入提高了具有高产品质量企业的市场份额,使资源得以优化再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外资准入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更多是由于优惠政策引导而非"以市场换技术"的市场放开所致;外资准入放松引致的外商投资份额增长通过产业关联、产品转换以及本地集聚效应等促进产品质量及其增速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开放战略,尤其是外资准入及投资自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准入政策 产品质量 产品转换 产业关联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不同政策与作用路径是否存在影响差异? 被引量:53
8
作者 韩超 肖兴志 李姝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3,144,共13页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言,其对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分散配置具有负向作用,而这一影响在小企业中则为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需求型政策有利于资源再配置,供给型政策则尚未显示出积极的资源再配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策差异 资源再配置 企业间配置
原文传递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5
9
作者 肖兴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40,共7页
本文首先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传统规制体制改革进行了扼要评价 ,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论述了制约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误区 ,最后推论出进一步推进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垄断产业 规制体制 体制改革 竞争机制
下载PDF
环境规制垂直管理改革的减排效应——来自地级市环保系统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46
10
作者 韩超 孙晓琳 李静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5-360,共26页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垂直管理改革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抑制了工业污染排放;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对中西部污染减排作用更为显著,还发现污染减排压力越大的地区影响越明显;改革对相对较低政治约束的城市的减排...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垂直管理改革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抑制了工业污染排放;其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对中西部污染减排作用更为显著,还发现污染减排压力越大的地区影响越明显;改革对相对较低政治约束的城市的减排效应更为突出。研究还发现改革未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投入,但显著弱化了"地方规制偏向",提升了规制强度。进一步发现,垂直管理改革通过弱化"地方规制偏向"问题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管理改革 地方规制偏向 污染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肖兴志 胡艳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级监管机构与食品企业各方利益不对等。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激励相容 政府监管
下载PDF
产业集聚方向对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长石 姜廷廷 刘晨晖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5,共9页
本文在测算相对多样化与相对专业化指标基础上,从规模与效率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方向对城市技术创新的总体影响以及对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城市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得到如下结论:产业集聚方向主要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规模,对技术... 本文在测算相对多样化与相对专业化指标基础上,从规模与效率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方向对城市技术创新的总体影响以及对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城市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得到如下结论:产业集聚方向主要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从影响机制看,专业化会增加城市技术创新规模,但是专业化与知识资本的交互作用会降低城市技术创新规模,而多样化与知识资本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升城市技术创新规模;对不同类型城市来说,产业集聚方向对中心城市技术创新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而产业集聚对非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技术创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方向 城市技术创新 异质性影响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成岐 张嫚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27,共11页
本文发现中国内资企业在1995至2001年间绩效的改善与同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紧密相关。外资中海外华资企业的投资对观察期内中国内资企业的整体绩效一直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从1995年对内资企业的有... 本文发现中国内资企业在1995至2001年间绩效的改善与同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紧密相关。外资中海外华资企业的投资对观察期内中国内资企业的整体绩效一直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从1995年对内资企业的有限影响发展到2001年显著的正向效果表明,西方投资对内资企业绩效改善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从内资企业所有制看,海外华资与西方投资似乎都使中国国有企业获益,而集体企业只是在近年才逐渐开始受益。研究结论建议相关决策部门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其他经济改革政策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以充分获取外商投资带来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所有制差异 内资企业绩效 外商直接投资(FDI) 中国制造业 内资企业 企业绩效 西方发达国家 华资企业
原文传递
中国煤、电关系的架构取向 被引量:27
14
作者 于立 刘劲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6,共7页
从煤、电产业的技术经济关系,煤、电产业的价格关系,煤、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中国煤、电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促进煤、电企业走纵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适当... 从煤、电产业的技术经济关系,煤、电产业的价格关系,煤、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中国煤、电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促进煤、电企业走纵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适当的选择。煤、电纵向一体化有三种模式,政府在推进煤、电产业新的架构取向的形成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力产业 煤炭产业 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电力价格体制
下载PDF
从脱嵌入到再嵌入: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基于铁煤集团主辅分离改革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钱勇 曹志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31,共16页
中国渐进式体制改革与双轨制过渡,形成了多元组织模板共存的环境,这种环境下进行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为组织转型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案例。本文拓展了波拉尼所提的"嵌入"概念,在铁煤集团主辅分离改革启动过程、动态循环转型过... 中国渐进式体制改革与双轨制过渡,形成了多元组织模板共存的环境,这种环境下进行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为组织转型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案例。本文拓展了波拉尼所提的"嵌入"概念,在铁煤集团主辅分离改革启动过程、动态循环转型过程描述与分析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以组织嵌入机制互动与状态转换为核心的组织转型过程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外部环境因素产生较强转型动力来克服阻力以启动组织转型时,转型速度则快;之后通过政治、文化与经济3种嵌入机制之间互动打破组织转型力场平衡时,快速组织转型难以实现;当利益因素为关键阻力因素且组织模板容易从外部引进时,应从组织外围开始转型;当认知与价值观因素为关键阻力因素且组织模板只能从内部建立时,应从高影响力部门开始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转型 资源型国有企业 嵌入组织模板主辅分离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测算及其空间分解——兼论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来源及收敛性(1990-2012)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不平衡 库兹涅茨曲线 中心-外围模型 加权变异系数 空间分解
原文传递
利率调控、货币供应与房地产泡沫——基于泡沫测算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31,共11页
本文基于价格解析法测算了中国房地产价格中的基础价值与投机泡沫,并对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市场不同状态下,房地产泡沫对实际利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在短期内均呈现强烈的... 本文基于价格解析法测算了中国房地产价格中的基础价值与投机泡沫,并对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市场不同状态下,房地产泡沫对实际利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在短期内均呈现强烈的负相关关系,但在长期,这种负相关关系趋于弱化。结论表明,只要能够将房地产市场保持在温和的运行状态,则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均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货币政策 MS-VAR模型
原文传递
平台间网络外部性与平台竞争策略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绪亮 刘雅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3,共12页
关于平台企业竞争策略的现有研究考虑的往往都是平台内网络外部性,忽略了平台间网络外部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具有横向差异化的多平台两阶段霍特林竞争模型,考察了平台间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台间网络外部性能... 关于平台企业竞争策略的现有研究考虑的往往都是平台内网络外部性,忽略了平台间网络外部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具有横向差异化的多平台两阶段霍特林竞争模型,考察了平台间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台间网络外部性能提高自有竞争性平台对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降低独立竞争性平台的价格,缩小平台企业通过实施价格歧视来获得利润的空间,因此降低平台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动力。本文的结论是对经典双边市场文献的一个有意义的补充,同时也可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间网络外部性 双边市场 价格歧视 统一定价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技能匹配与地区经济差距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晨晖 陈长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63,共19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劳动者与技术溢出的中心—外围模型,在生产率动态变化背景下考察了不同类型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研究发现:技能匹配度是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是否稳...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劳动者与技术溢出的中心—外围模型,在生产率动态变化背景下考察了不同类型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研究发现:技能匹配度是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当不考虑高技能劳动者时,劳动力流动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差距收敛,但考虑高技能劳动者集聚效应与技术溢出后,劳动力流动不再必然推动地区经济差距收敛;迁移成本在不同情形下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是异质性的:当不考虑高技能劳动者时,迁移成本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阻力;而考虑高技能劳动者之后,集聚效应、技术溢出以及技能匹配均可能成为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迁移成本有时反而会起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本文研究为劳动力流动、技能匹配以及地区经济差距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分析框架,只有充分考虑劳动力流动的技能结构,才能准确判断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发挥区域政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技术溢出 集聚效应 技能匹配 地区经济差距
原文传递
在污染的迷雾中发展?——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晶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08,共15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了一个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PHDI)分析框架。PHDI基于不平等中性厌恶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PHDI对那些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国家起到了"惩罚"(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指数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CO2排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