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际生防菌群的应用及其防病增效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卫雄 沈博 +2 位作者 贾洪柏 乔俊卿 牛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41,共11页
开发与应用根际生防微生物制剂,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植物病害防控策略。根际生防微生物在寄主植物和土壤中的定殖量不足与抑制病原物生长的效率不高,限制了其防病功能的发挥。目前,相当数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根际生防菌群能够改善根际生防微... 开发与应用根际生防微生物制剂,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植物病害防控策略。根际生防微生物在寄主植物和土壤中的定殖量不足与抑制病原物生长的效率不高,限制了其防病功能的发挥。目前,相当数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根际生防菌群能够改善根际生防微生物的防病效果。综述了应用根际生防菌群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与根际生防菌群通过微生物的种间互作调控定殖、抑菌与诱导抗性增强防病效果的潜在机制,讨论了根际生防微生物的生长、生物膜形成、运动性、资源竞争能力以及抑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根际生防菌群提升防病功能的关系,并对未来根际生防菌群的研究方向及其构建与应用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进一步深化根际生防菌群的增效机制研究应关注的科学问题,强调了通过简化根际微生物组构建根际生防菌群的策略与根际生防菌群和单一生防微生物菌株搭配应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防菌群 植物病害 定殖 抑菌 诱导抗性
下载PDF
芜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志茹 刘通 +3 位作者 崔国新 李春雷 马静 李玉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700,共14页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花青素生物合成晚期阶段的关键酶,属于NAD/NADP依赖型还原酶家族,催化从二氢黄酮醇转变成无色花色素苷的反应。利用UV-A处理‘津田’芜菁(‘Tsuda’turnip)和‘赤丸’芜菁(‘Yur...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花青素生物合成晚期阶段的关键酶,属于NAD/NADP依赖型还原酶家族,催化从二氢黄酮醇转变成无色花色素苷的反应。利用UV-A处理‘津田’芜菁(‘Tsuda’turnip)和‘赤丸’芜菁(‘Yurugi Akamaru’turnip)块根24 h后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分别克隆了‘津田’芜菁BrDFR1和‘赤丸’芜菁BrDFR2基因。BrDFR1和BrDFR2的开放读码框分别为1 158 bp和999 bp,分别编码385和33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BrDFR1和BrDFR2与大白菜DFR具有高度同源性,从第8到第302位氨基酸的肽段具有FR_SDR_e结构域。BrDFR1和BrDFR2基因组全长序列均含有5个位置与序列完全相同的内含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津田’芜菁BrDFR1和‘赤丸’芜菁BrDFR2基因均为单一拷贝。UV-A可以诱导BrDFR1基因表达,对BrDFR2基因表达的诱导效果不明显。BrDFR1和BrDFR2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以表达并纯化出分子量约为42.8 kD的BrDFR1蛋白和37.5 kD的BrDFR2蛋白。过量表达BrDFR1和BrDFR2基因的烟草花色加深。芜菁DFR基因的RNAi载体遗传转化烟草后,转基因植株的花色变浅。这些工作将为阐明依光型和非依光型花青素生物合成机理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功能鉴定
原文传递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处理下柽柳丛生芽总酚、三萜及黄酮物质的积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思瑶 李明阳 +1 位作者 邵占媛 尹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81,共8页
以内蒙柽柳嫩枝为外植体,分别进行8种激素组合(2水平NAA和4个水平6-BA)及5种类型培养基(MS、12 MS、NT、B5和WPM)处理,研究柽柳组培苗生长和次生产物含量积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培养基类型均对柽柳组培苗生长和... 以内蒙柽柳嫩枝为外植体,分别进行8种激素组合(2水平NAA和4个水平6-BA)及5种类型培养基(MS、12 MS、NT、B5和WPM)处理,研究柽柳组培苗生长和次生产物含量积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培养基类型均对柽柳组培苗生长和次生产物积累有显著影响,其中柽柳丛生芽最佳生长培养基为MS附加激素6-BA1.0 mgL+NAA 0.05 mgL。各处理下柽柳丛生苗组织中总酚含量均较高(136.84-353.58 mgg),其次为总三萜(17.65-63.13 mgg),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11.10-18.92 mgg)。在附加激素为6-BA 1.0 mgL+NAA 0.05 mgL的不同类型培养基条件下,柽柳组培苗一个生长周期(30 d)内的总酚产量以12 MS最高,可达60.76 mg;总三萜产量以MS培养基最高,可达9.13 mg;总黄酮产量以12 MS和MS培养基较高,分别为3.25和2.5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组织培养 丛生芽 次生代谢
下载PDF
露地菊离体再生体系建立及BrDFR基因遗传转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志茹 陈智华 +3 位作者 姜艳东 侯杰 佟玲 李玉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7-1526,共10页
以露地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神韵’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芽的影响,以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菊‘神韵’在含NAA1.0mg·L-1+BA1.0mg·L-1的MS培养基... 以露地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神韵’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芽的影响,以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菊‘神韵’在含NAA1.0mg·L-1+BA1.0mg·L-1的MS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再生芽分化率。利用已经克隆的‘津田’芜菁BrDFR基因构建非抗生素筛选的表达载体。以露地菊‘神韵’的无菌苗叶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BrDFR基因的遗传转化。以载体的PMI基因为筛选标记,通过甘露糖筛选获得了‘神韵’的遗传转化再生植株。经过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BrDFR基因已经整合到‘神韵’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菊 组织培养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遗传转化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伟伟 王微 +3 位作者 邹维娜 付玉杰 李灵玉 徐启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考察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结合响应面法(RSA)优化提取条件,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 目的:考察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结合响应面法(RSA)优化提取条件,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声波法提取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以没食子酸计)、总黄酮(以芦丁计)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固比24 m L/g、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超声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5.80 mg/g和13.56 mg/g。结论: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高效、快速,可以作为东北茶藨子叶片中总酚、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东北茶藨子叶片 总酚 总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香茶子叶片总酚、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邹维娜 王微 +2 位作者 徐启江 杜伟伟 李灵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并与超声提取、索氏提取进行比较。采用DPPH和FRAP法对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液固比39∶1 m L/g,乙醇浓度57%,提取时间15 min和微波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酚及总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99.89、38.16 mg/g。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香茶藨子叶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445 mg/m L,此外其还有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4.832 mmol/g。结论:优选的总酚、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藨子 总酚 总黄酮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娄虎 徐熔 +1 位作者 王海竹 徐启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5-31,共7页
植物病毒感染导致农业生产损失较严重,植物病毒病的检测和预防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述目前植物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形态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及防治策略(农业措施、抗病育种、化学药... 植物病毒感染导致农业生产损失较严重,植物病毒病的检测和预防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述目前植物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形态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及防治策略(农业措施、抗病育种、化学药剂防治、弱毒疫苗接种技术),比较、分析各种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病毒病的检测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病 检测 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茄萼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DFR和MYB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竹 曲红云 +1 位作者 周婷婷 徐启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781-2792,共12页
【目的】花色苷是一类通过类黄酮途径合成的水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既能使植物的不同器官呈现红、紫、蓝等颜色,还有利于人体健康。紫茄富含花色苷,但是有关茄萼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茄萼花色苷合成... 【目的】花色苷是一类通过类黄酮途径合成的水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既能使植物的不同器官呈现红、紫、蓝等颜色,还有利于人体健康。紫茄富含花色苷,但是有关茄萼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茄萼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DFR和MYB,测定其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颜色茄萼中的表达量,探究DFR和MYB在茄萼花色苷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绿萼和紫萼长茄(Solanum melongena L.)果萼为试材,测定不同p H条件下茄萼花色苷含量;通过RACE方法分离克隆DFR和MYB cDNA全长序列,分析DFR和MYB的保守结构域及序列特征;分别对DFR和MYB及其同源蛋白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来进一步分析鉴定基因;使用Ex PASy网站提供的在线分析软件SOPMA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果萼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绿萼和紫萼长茄果萼中克隆了DFR和MYB片段,分别命名为ouSmDFR、dongSmDFR和ouSmMYB、dongSmMYB,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X224250、KX224251和KX224253、KX224254。ouSmDFR和dongSmDFR全长分别为1 285 bp和1 249 bp,开放阅读框为858 bp和864 bp,分别编码285个和287个氨基酸;ouSmMYB和dongSmMYB全长分别为969 bp和959 bp,开放阅读框均为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均为两个DFR蛋白和两个MYB蛋白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序列比对表明DFR蛋白具有NADPH结构域(NADPH binding domain)和底物特异性结合结构域(Substrate specific binding domain),属于NADB-Rossmann超基因家族;MYB蛋白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具有R2、R3两个MYB结构域和b HLH结合域。ouSmDFR和dongSmDFR与St DFR和Sl DFR具有相对较高的同源性;ouSmMYB和dongSmMYB与Es MYB同源性较高。花色苷含量测定显示,紫萼果茄萼花色苷含量较高且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而绿萼茄萼几乎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片 花色苷 DFR MYB 基因表达
下载PDF
4种地被菊再生及遗传转化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志茹 马静 +2 位作者 侯杰 佟玲 李玉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7期130-137,共8页
为建立地被菊‘神韵’、‘繁星粉’、‘都市丽人’和‘粉玫瑰’的离体再生体系,明确其遗传转化条件,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地被菊新品种奠定基础,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配比对4种地被菊再生芽诱导的影响;通过农杆菌介导比较了4种地... 为建立地被菊‘神韵’、‘繁星粉’、‘都市丽人’和‘粉玫瑰’的离体再生体系,明确其遗传转化条件,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地被菊新品种奠定基础,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配比对4种地被菊再生芽诱导的影响;通过农杆菌介导比较了4种地被菊的遗传转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神韵’、‘繁星粉’、‘都市丽人’和‘粉玫瑰’可分别在含有NAA 1.0 mg/L+BA 1.0 mg/L、NAA 0.3 mg/L+BA 1.0 mg/L、NAA1.5 mg/L+BA 0.5 mg/L、NAA 0.5 mg/L+BA 1.5 mg/L的MS培养基上获得最佳分化率;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为24 h预培养、OD600分别为0.4、0.5、0.3和0.4的农杆菌侵染10 min、共培养48 h、延迟培养2天、甘露糖筛选浓度为10 g/L、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 mg/L。部分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了目的条带,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4种地被菊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再生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