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快冷方式下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晓辉 刘旭辉 刘振宇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60,65,共5页
研究了超快冷方式下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分段冷却方式,介绍了空冷温度、空冷保温时间、卷取温度、过钢速度等工艺参数的制定原则,结合相变理论,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得到各个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该工艺应用于热轧现场获得良好性能的... 研究了超快冷方式下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分段冷却方式,介绍了空冷温度、空冷保温时间、卷取温度、过钢速度等工艺参数的制定原则,结合相变理论,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得到各个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该工艺应用于热轧现场获得良好性能的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到7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冷 双相钢 两段冷却 冷却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热轧双层复合铁基合金的CD渗碳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杨 王殿梁 +4 位作者 孙振岩 赵刚 郝士明 高彩茹 刘相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 50钢与Fe V合金复合轧制双层材料CD渗碳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 ,热轧态复合界面 50钢一侧由于碳的扩散出现厚度约 50 μm的铁素体区。在随后的CD渗碳过程中 ,铁素体区消失。复合界面两侧组织差异不大。在Fe V合金复合层渗透... 研究了 50钢与Fe V合金复合轧制双层材料CD渗碳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 ,热轧态复合界面 50钢一侧由于碳的扩散出现厚度约 50 μm的铁素体区。在随后的CD渗碳过程中 ,铁素体区消失。复合界面两侧组织差异不大。在Fe V合金复合层渗透的情况下 ,自Fe V合金表面经界面至 50钢内部 ,硬度梯度平缓。Fe V合金层在 950℃、1 40 %C碳势下渗碳 5h ,表面无Fe3 C析出 ,淬火后可获得高硬度渗层组织。渗层表面为马氏体基体和弥散的碳化物 ,尺寸为 1 0 0nm左右。Fe 1 69%V合金渗层表面硬度高达 82 5HV ,超过淬火、回火后的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层复合铁基合金 CD渗碳 Fe-V合金 复合界面
下载PDF
CSP流程生产经济型热轧双相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斌 谭文 +2 位作者 汪水泽 张超 蔡晓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4-48,共5页
为了在CSP产线上开发新一代经济型热轧双相钢,并确定生产的最佳成分和工艺,介绍了在武钢CSP生产线进行58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制情况。分别采用C-Mn-Si系和C-Mn-Si-Cr系钢为原料,通过控制轧制和基于超强冷却设备的控制冷却工... 为了在CSP产线上开发新一代经济型热轧双相钢,并确定生产的最佳成分和工艺,介绍了在武钢CSP生产线进行58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制情况。分别采用C-Mn-Si系和C-Mn-Si-Cr系钢为原料,通过控制轧制和基于超强冷却设备的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抗拉强度580MPa级热轧双相钢。通过比较分析2种成分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经济型的C-Mn-Si系钢相对于C-Mn-Si-Cr系钢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伸长率大的特点,虽然马氏体量相对较少,但具有马氏体呈岛状更加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控制铁素体析出量和促进马氏体形成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热轧带钢 经济型双相钢 马氏体 铁素体 控制冷却
原文传递
600MPa低硅Nb-Ti微合金化优质3.5mm热轧双相钢板的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殷胜 蔡晓辉 朱红丹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真空感应炉熔炼和浇铸的50 kg锭锻成40 mm×150 mm坯和热轧成10 mm板以及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开发的低硅Nb-Ti微合金化双相钢(/%:0.082C,0.15Si,1.20Mn,0.010P,0.002S,0.020Nb,0.015Ti,0.045Al,0.003 5 N)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 通过真空感应炉熔炼和浇铸的50 kg锭锻成40 mm×150 mm坯和热轧成10 mm板以及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开发的低硅Nb-Ti微合金化双相钢(/%:0.082C,0.15Si,1.20Mn,0.010P,0.002S,0.020Nb,0.015Ti,0.045Al,0.003 5 N)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组织(11%马氏体+89%铁素体)和力学性能(抗拉强度682 MPa)。并通过铁水脱硫-260 t BOF-LF-RH-230 mm×1 300 mm连铸-热轧工艺试制了低硅双相钢(/%:0.075C,0.15Si,1.16Mn,0.012P,0.003S,0.016Nb,0.015Ti,0.033Al,0.004 3 N)3.5mm板。结果表明,精轧出口温度810℃,水冷至700℃,空冷4.5 s,卷取温度150℃时,该钢的组织为15%马氏体+85%铁素体,晶粒度12-12.5级,抗拉强度672-692 MPa,伸长率24.0%-28.5%,屈强比0.65-0.67,钢板冲压成塑性能优良,制造的轿车轮辐弯曲疲劳性能15×10-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MPa低硅Nb-Ti微合金化双相钢 3.5 mm板 开发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力学性能预测与工艺参数筛选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思炜 刘振宇 +1 位作者 周晓光 史乃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神经网络数据样本的质量影响着模型的预测精度;选择有效的工艺参数进行建模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节省训练时间。针对数据样本质量和输入工艺参数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了计算马氏距离的方法剔除异常点,改善数据样本的质量。基于... 神经网络数据样本的质量影响着模型的预测精度;选择有效的工艺参数进行建模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节省训练时间。针对数据样本质量和输入工艺参数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了计算马氏距离的方法剔除异常点,改善数据样本的质量。基于采集到的热轧汽车大梁板的17个工艺参数的生产数据,采用贝叶斯神经网络建立力学性能预测模型。通过采用平均影响值筛选出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进行建模,以简化模型。结果显示:简化后的模型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有96.64%和94.96%的数据预测值和实际值相对误差在±6%以内;对于伸长率,有96.64%的数据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在±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汽车大梁板 贝叶斯神经网络 马氏距离 平均影响值
原文传递
热轧带钢粉状氧化铁皮的形成机制及柔性化控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彬 曹光明 刘振宇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7,共5页
通过SEM和金相研究了粉状氧化铁皮的形成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热轧钢在矫直过程中的应力超过了氧化铁皮的破坏应力,造成铁皮分层破裂、剥落。钢中的碳易在高温下形成CO和CO2气体,气体在传质中受到阻碍,就将导致氧化层的鼓泡或破裂。硅易... 通过SEM和金相研究了粉状氧化铁皮的形成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热轧钢在矫直过程中的应力超过了氧化铁皮的破坏应力,造成铁皮分层破裂、剥落。钢中的碳易在高温下形成CO和CO2气体,气体在传质中受到阻碍,就将导致氧化层的鼓泡或破裂。硅易形成Fe2SiO4,增大除鳞难度也是形成粉状铁皮的原因之一。结合粉状铁皮的形成机制,并根据下游企业不同的生产工序,提出了氧化铁皮柔性化的控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 粉状氧化铁皮 柔性化控制
原文传递
热轧C-Mn钢工业大数据预处理对模型的改进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思炜 周晓光 +3 位作者 曹光明 史乃安 刘振宇 王国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4,100,共8页
在应用C-Mn钢工业大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时,如果将大量原始数据不加处理或者经过简单的剔除异常值处理后进行建模,很容易建立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模型。但是,如果进一步研究模型的规律性,却常常有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这是由于原始数据... 在应用C-Mn钢工业大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时,如果将大量原始数据不加处理或者经过简单的剔除异常值处理后进行建模,很容易建立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模型。但是,如果进一步研究模型的规律性,却常常有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这是由于原始数据中大量的数据相互干扰和生产数据的离散分布造成的。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将冗余和误差较大的数据剔除,保证训练数据和预测数据的均匀分布,这样能够在减小建模的计算量的同时保证数据具有显著的规律性,从而建立出合理的模型。文章利用Bayes神经网络建立了多种牌号C-Mn钢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屈服强度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经统计,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预测数据中分别有96.64%和99.16%的数据预测值和实测值绝对误差在±30 MPa之内,伸长率的预测数据中有85.71%的数据预测值和实测值绝对误差在±4%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建模 Bayes神经网络 C-MN钢 屈服强度
原文传递
汽车大梁钢的氧化铁皮结构控制与剥落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光明 石发才 +2 位作者 孙彬 何永全 刘振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167,共7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等温时间下汽车大梁钢表面形成的FeO层的等温转变行为,结合实验结果绘制出510L,610L钢的氧化铁皮的等温转变曲线。结果表明,两个钢种FeO层的等温转变均遵循'C'曲线规律,510L钢的FeO层发生先共...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等温时间下汽车大梁钢表面形成的FeO层的等温转变行为,结合实验结果绘制出510L,610L钢的氧化铁皮的等温转变曲线。结果表明,两个钢种FeO层的等温转变均遵循'C'曲线规律,510L钢的FeO层发生先共析转变的'鼻温'范围为450~550℃,而共析转变的'鼻温'范围为350~450℃;610L钢FeO层发生先共析转变和共析转变的'鼻温'范围分别为350~400℃和350~450℃,610L钢的共析和先共析转变比510L的更加困难。随Fe3O4含量减少,脱落形式由粉末状脱落向片状脱落过渡。结合研究结果得出最优热轧氧化铁皮结构为以Fe3O4为主,其含量控制在60%左右,少量FeO在Fe3O4中成均匀的岛状分布,并确定了控制氧化铁皮结构的工艺,即精轧开轧温度为1000~1030℃,终轧温度为870~920℃,卷取温度为570~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等温转变 剥离行为 冷加工 卷取温度
原文传递
Forc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ure aluminum and Al-5%Ti-1%B alloy continuous expansion extrusion forming process 被引量:9
9
作者 曹富荣 温景林 +4 位作者 丁桦 王昭东 李英龙 管仁国 侯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01-207,共7页
The deformation zone of CONFORM extrusion was divided into primary gripping zone,gripping zone,conical expansion chamber zone,cylindrical zone and sizing zone of die,and corresponding force equilibrium equations were ... The deformation zone of CONFORM extrusion was divided into primary gripping zone,gripping zone,conical expansion chamber zone,cylindrical zone and sizing zone of die,and corresponding force equilibrium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Slab method.The deformation force formulae of CONFORM machine at any wrapping angle with an expansion chamber were obtained.Experiment on pure aluminum and Al-5%Ti-1%B alloy was conducted on the CONFORM machine self-designed.The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Al-5%Ti-1%B alloy at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400℃ and the strain rate of 3.07 s-1 was measured to be 50 MPa using Gleeble-1500 thermal simulation machine.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eformation forces for CONFORM process with an expansion chamber for pure aluminum and Al-5%Ti-1%B alloy were given.The experimental CONFORM radial forc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adial force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uminum alloy continuous extrusion expansion chamber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下载PDF
超轻β固溶体Mg-11Li-3Zn合金的准超塑性与变形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富荣 丁桦 +3 位作者 王昭东 李英龙 管仁国 崔建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采用铸造和轧制的方法获得了1.2 mm厚密度为1.43 g/cm^3的超轻Mg-11Li-3Zn合金板材,在573 K和1.67×10^(-2)s^(-1)条件下拉伸获得了200%的延伸率,其在高应变速率下呈现准超塑性;在拉伸过程中试样发生显著的动态再结晶导致晶粒细化,... 采用铸造和轧制的方法获得了1.2 mm厚密度为1.43 g/cm^3的超轻Mg-11Li-3Zn合金板材,在573 K和1.67×10^(-2)s^(-1)条件下拉伸获得了200%的延伸率,其在高应变速率下呈现准超塑性;在拉伸过程中试样发生显著的动态再结晶导致晶粒细化,晶粒尺寸由平均27μm减小到9μm;此条件下的应力指数为4.4,流动激活能112.6 kJ/mol.分析表明,573 K和1.67×10^(-2)s^(-1)条件下试样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机理为晶格扩散控制的位错攀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Zn合金 准超塑性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变形机理
原文传递
热轧钢氧化铁皮层对基体钢腐蚀动力学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彬 何永全 刘振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00-104,126,共6页
通过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测定了带有4种结构氧化铁皮的实验钢的耐蚀性,测定了极化曲线,并根据极化曲线计算出氧化铁皮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80周期腐蚀后,带有共析组织超过70%的氧化铁皮实验钢的腐蚀增重量最大,没有发生共析和先共... 通过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测定了带有4种结构氧化铁皮的实验钢的耐蚀性,测定了极化曲线,并根据极化曲线计算出氧化铁皮的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80周期腐蚀后,带有共析组织超过70%的氧化铁皮实验钢的腐蚀增重量最大,没有发生共析和先共析反应的氧化铁皮最小。带有4种结构氧化铁皮的实验钢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具有相同的规律:腐蚀初期均符合直线规律,腐蚀中后期均符合抛物线规律。通过极化曲线测定出氧化铁皮的孔隙率,共析组织超过70%的氧化铁皮的孔隙率最大。带有氧化铁皮实验钢的腐蚀机理为电化学行为和氧化铁皮孔隙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耐蚀性 腐蚀动力学 共析组织
下载PDF
热轧钢材氧化铁皮的高温形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志峰 何永全 +2 位作者 曹光明 汤军舰 刘振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在热变形过程中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高温形变机理,并采用场发射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来表征氧化铁皮的厚度、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钢材表面的氧化铁皮具有较... 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在热变形过程中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高温形变机理,并采用场发射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来表征氧化铁皮的厚度、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钢材表面的氧化铁皮具有较好的塑性,氧化铁皮的变形特征与温度和变形量密切相关。此外,塑性变形的位置主要分布在FeO层,这主要是由于FeO的晶体结构为疏松粗大的柱状晶,利于其在高温下发生塑性变形。根据氧化铁皮塑性变形机制合理制定热轧工艺可以使钢材表面的氧化铁皮与钢基体等比例变形,从而达到改善热轧钢材表面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高温压缩 塑性变形 柱状晶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坤 骆宗安 +1 位作者 曾周燏 谢广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7-782,798,共7页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物析出,亚稳态χ相回火后分解为更多晶间碳化物;界面Cr,Ni,Mo及C元素互扩散,形成明显的界面马氏体区.回火后界面残余应力降低,界面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650℃回火条件下,界面发生新晶粒的形核、生长和再结晶,使界面形成与基体晶粒取向一致的共同晶粒.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均超过350 MPa,650℃回火处理的复合板基材强度、塑性及韧性均可满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 元素扩散 界面 组织转变 剪切强度
下载PDF
热轧汽车大梁钢氧化铁皮结构的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光明 孙彬 +1 位作者 李成刚 刘振宇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28,共5页
介绍了汽车大梁钢(510L)在热连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组成和演变规律。通过热力学分析和FeO层中氧的贫化与富集分析了FeO的先共析和共析反应行为,指出FeO等温转变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析出先共析Fe3O4,后续阶段发生共析反应... 介绍了汽车大梁钢(510L)在热连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组成和演变规律。通过热力学分析和FeO层中氧的贫化与富集分析了FeO的先共析和共析反应行为,指出FeO等温转变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析出先共析Fe3O4,后续阶段发生共析反应(FeO→Fe+Fe3O4)。通过控制卷取温度,可以控制FeO的共析反应,从而达到控制氧化铁皮结构的目的。现场试轧结果表明,氧化铁皮以Fe3O4为主,其含量超过80%(质量分数,下同),氧化铁皮厚8~11μm,冷弯试验表明,氧化铁皮与钢板结合牢固,氧化铁皮粘附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FeO层 先共析Fe3O4 共析转变 卷取温度
原文传递
道次间冷却工艺对厚板芯部变形及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俊宇 王斌 +1 位作者 王丙兴 王昭东 《轧钢》 2018年第4期7-11,共5页
利用道次间冷却技术对特厚钢板轧制开展道次间冷却工艺试验,研究轧制过程中的冷却参数对钢板变形渗透性和晶粒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道次间冷却工艺能够促进轧制变形向特厚钢板芯部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芯部带状组织;采用... 利用道次间冷却技术对特厚钢板轧制开展道次间冷却工艺试验,研究轧制过程中的冷却参数对钢板变形渗透性和晶粒细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道次间冷却工艺能够促进轧制变形向特厚钢板芯部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芯部带状组织;采用再结晶低温区连续轧制并在轧制道次间进行大强度冷却工艺,特厚钢板芯部组织晶粒明显细化,晶粒尺寸可达10~15μm;粗轧道次间的冷却工艺对轧制变形渗透的提高效果优于中间坯冷却工艺,并且道次间冷却强度的增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变形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次间冷却 变形渗透 温度梯度 特厚板轧制 晶粒细化
原文传递
超深井V170级高强钢的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宁涛 王云开 +3 位作者 李云杰 王超 康健 袁国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63,共6页
根据传统非API标准的油井管套管的化学成分,自主设计了一种V170级超深井油井管套管钢。热模拟试样取自试验钢热轧后的轧板,利用MMS-300多功能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试验钢在应变速率分别为0.01、0.1、1、5、10 s^(-1),... 根据传统非API标准的油井管套管的化学成分,自主设计了一种V170级超深井油井管套管钢。热模拟试样取自试验钢热轧后的轧板,利用MMS-300多功能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试验钢在应变速率分别为0.01、0.1、1、5、10 s^(-1),变形温度分别为800、900、950、1000、110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材料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以及动态再结晶,在高的变形温度及低的应变速率下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增加原子扩散、提高位错运动的驱动力,使再结晶过程更容易进行。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建立试验钢峰值应力本构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到该试验钢热变形激活能Qd=110.9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油井管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变形激活能
原文传递
Fe-1Cr-0.2Si钢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彬 郝明欣 +2 位作者 尤宏广 王皓 曹光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131-16135,共5页
为了明确三元系Fe-1Cr-0.2Si钢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管式电阻炉开展了空气条件下Fe-1Cr-0.2Si钢在900℃、1000℃和1100℃下氧化30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900℃时氧化铁皮由两层组成,外层为Fe 3O 4层,内层为FeO、FeCr 2O 4和Fe 2SiO 4的混... 为了明确三元系Fe-1Cr-0.2Si钢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管式电阻炉开展了空气条件下Fe-1Cr-0.2Si钢在900℃、1000℃和1100℃下氧化30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900℃时氧化铁皮由两层组成,外层为Fe 3O 4层,内层为FeO、FeCr 2O 4和Fe 2SiO 4的混合层。在1000℃和1100℃时,氧化铁皮层最外层为Fe 2O 3层,中间层为Fe 3O 4层和内部独立的FeO层,内层为FeCr 2O 4和含Si氧化物的混合层。在三个氧化温度下,Fe-1Cr-0.2Si整体的氧化铁皮结构分为两层:外层Fe的氧化物是以阳离子向外扩散为主生成,内层Cr和Si的氧化物是以O离子向内扩散为主产生。FeO层的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Cr和Si元素富集层厚度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Cr和Si在混合层中的富集程度有所增加。经高温氧化后没有发现Cr和Si的复合氧化物,但Cr和Si的富集区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氧化铁皮 Cr氧化物 Si氧化物
下载PDF
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碳热还原新工艺多目标协同优化
18
作者 刘培军 柳政根 +3 位作者 储满生 闫瑞军 李峰 唐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919-1931,共13页
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中心复合设计,通过碳热还原实现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中Fe、Cr和Ni金属回收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获得高金属回收率和高品位Fe-Cr-Ni-C合金颗粒。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的配入量和还原温度对金属回收率有显著影响,还原产物中... 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中心复合设计,通过碳热还原实现不锈钢粉尘和红土镍矿中Fe、Cr和Ni金属回收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获得高金属回收率和高品位Fe-Cr-Ni-C合金颗粒。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的配入量和还原温度对金属回收率有显著影响,还原产物中金属Fe、Cr和Ni的回收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红土镍矿配入量5.47%、还原温度1428.02℃、还原时间23.10 min和碳氧比(FC/O)0.85。该模型的Fe、Cr和Ni的回收率预测结果分别为93.15%、91.63%和9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粉尘 红土镍矿 金属回收 响应面法 Fe-Cr-Ni-C合金颗粒
下载PDF
镍基合金扩散焊研究进展
19
作者 周相 李培跃 +2 位作者 王晓南 王志华 环鹏程 《焊接技术》 2023年第9期5-11,共7页
随着对镍基合金研究的不断加深,镍基合金材料的超塑性被相继发现,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的组合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所以镍基合金扩散焊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提升。文中简要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扩散焊方式,并重点阐述了... 随着对镍基合金研究的不断加深,镍基合金材料的超塑性被相继发现,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的组合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所以镍基合金扩散焊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提升。文中简要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扩散焊方式,并重点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扩散焊研究现状。目前镍基合金扩散焊的主要研究包括:扩散焊的工艺流程与参数研究、镍基合金扩散焊的焊材研究及镍基合金扩散焊中间层研究三个方面,扩散焊焊接接头易发生过早的脆性断裂,这主要与焊接过程中接头处成分不均匀有关;预处理、焊接温度、保温时间及焊接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有重要影响;有关镍基合金扩散焊中间层的研究处于不断深入的阶段。关于如何提高镍基合金扩散焊接头的各项性能,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扩散焊 工艺参数 中间层
下载PDF
焊接工艺对Q345厚板电子束封装淬硬裂纹的影响
20
作者 张潜 骆宗安 +3 位作者 成小龙 周兰聚 周宏宇 刘照松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0-1270,共11页
针对Q345特厚板在电子束焊接封装时易产生淬硬裂纹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了焊接工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提出了消除裂纹的有效措施,并测试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热输入从7.2 kJ/cm升到9.6 kJ/cm时,裂纹尺寸和数... 针对Q345特厚板在电子束焊接封装时易产生淬硬裂纹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了焊接工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提出了消除裂纹的有效措施,并测试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热输入从7.2 kJ/cm升到9.6 kJ/cm时,裂纹尺寸和数量明显减少,而热输入增加至11.52 kJ/cm时,焊缝表面成形恶化,并在根部产生钉尖缺陷。对于热输入为9.6 kJ/cm的焊接接头,通过焊前预热100℃及焊后缓冷措施,能够完全消除淬硬裂纹。对7.2、9.6 kJ/cm, 9.6 kJ/cm预热+空冷和9.6 kJ/cm预热+缓冷的4种接头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焊缝平均硬度分别为431HV、418HV、369HV和339HV。拉伸试验表明,4种拉伸试样断裂位置皆位于母材,达到了封装质量标准,强度分别为547、543、524和5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特厚板 淬硬裂纹 热输入 预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