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问题挑战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44
1
作者 崔宁波 生世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2,共9页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单独列出,种业发展再次得到高度重视。当前正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际,文章提出新形势下要推进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明晰其内涵和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种...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单独列出,种业发展再次得到高度重视。当前正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际,文章提出新形势下要推进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明晰其内涵和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种业发展链上资源环节、育种环节、市场环节及种业发展政策环境中面临的“卡脖子”挑战,进而从聚焦技术攻关、强化统筹概念、加快能力提升的整体设想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提升政策执行效率的具体思路两个维度,重塑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切实筑牢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种业 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 路径重塑
下载PDF
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钱佰慧 陈思霖 +1 位作者 徐洋 郭翔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9,共11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研究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全国和各地农村现代化进程与水平,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测度模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研究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全国和各地农村现代化进程与水平,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测度模型测度2010-2019年全国农村现代化水平指数,并预测了农村现代化水平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全国农村现代化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农村现代化水平指数为52.71,处于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期。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2024年全国农村现代化水平指数将达到60.71,进入农村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后期;2033年达到75.25,进入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阶段。不同指标之间发展不均衡,表现出不同的优劣势,对各自隶属的上一级指标以及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具有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认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应充分发挥优势指标的正向拉动作用,加快补强劣势指标的短板和弱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指标均衡性分析
下载PDF
外生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现状、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辉 林嘉柏 林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57,共6页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指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外生冲击引发的大豆市场动荡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但也具备潜在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利用好外生冲击发生的时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宽大豆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保障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外生冲击 进口来源 产业安全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生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1 位作者 杜旭 郭翔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9,83,共10页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生态系统"4个层次,由此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最后,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生态演化的目标、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树立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演化 创新范式
下载PDF
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的内在逻辑与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宁波 刘紫薇 董晋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128,共13页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实现粮食减损就等同于增产,应立足源头从生产端抓起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减少粮食生产损失能增加粮食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强化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存在明显...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实现粮食减损就等同于增产,应立足源头从生产端抓起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减少粮食生产损失能增加粮食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强化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仍存在明显的潜在损失与直接损失,生产减损空间依然较大。减损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以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设施建设、升级服务管理为粮食生产减损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以从粮食育种、监管、产中、减灾和收获智慧化五大着力点全面突破,并从“规划+”“执行+”“科技+”“人才+”“反馈+”等方面加快构建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减损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减损 智慧农业 内在逻辑 长效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基于黑龙江省的微观考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翔宇 李佳丽 杜旭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5,共7页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两大战略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水平,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协同发展...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两大战略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水平,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水平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二者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等级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人口流动、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能力、产业协调、信息化与两系统协同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差距缩小程度和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与两系统协同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内涵特征、指标测度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瑞峰 李爽 孔凡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底线。【方法】以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理论框架,界定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内涵特征,构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9年黑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测度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并探究粮食安... 【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底线。【方法】以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理论框架,界定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内涵特征,构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9年黑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测度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并探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由基础保障能力、市场调控能力、生产供给能力、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5个维度构成,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对于黑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言,基础保障能力、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均呈现递增趋势,生产供给能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市场调控能力则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U型趋势。【结论】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强化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协调机制与应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内涵特征 指标测度 QCA
下载PDF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基于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瑞峰 李爽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6,共13页
以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提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受政府、基础、品牌及目标四类因素影响。外部环境与四类因素的... 以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提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受政府、基础、品牌及目标四类因素影响。外部环境与四类因素的相互影响促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外部环境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政府因素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基础因素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品牌因素激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目标因素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现实需求与发展方向。由此,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培育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品牌培育推广战略、多渠道创业增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高质量 影响因素 形成机理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翔宇 杜旭 王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科技创新在多元化创新体系中具有引领作用,科学合理地测算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可以检验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经济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经济性"。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作为测算工具,通过... 科技创新在多元化创新体系中具有引领作用,科学合理地测算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可以检验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经济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经济性"。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作为测算工具,通过动静结合的视角测算和分析2008-2017年省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我国31个省份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值呈稳步上升趋势,45%的省份超过全国综合效率平均值;10年间变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特征,农业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9%;技术效率变化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发展相对缓慢的省域,应以"集约化资源利用"为核心,优化科技创新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研人员职业技能,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区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效率 超效率模型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农地流转、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的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善林 郭秀 郭翔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探究农地流转、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之间的作用关系,可以为构建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联动机制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现实参考。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1)农地顺利流转是影响农户农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 探究农地流转、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之间的作用关系,可以为构建农地退出与宅基地退出联动机制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现实参考。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1)农地顺利流转是影响农户农地、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农地流转程度越高、交易成本越低,农地退出和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2)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占比会显著提升农地退出意愿,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会抑制宅基地退出意愿,而购房意愿、户口迁移则会增强宅基地退出意愿;(3)农地退出意愿与宅基地退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提升农地和宅基地退出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农地、宅基地退出意愿,也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地退出 宅基地退出 联动机制 多元有序Logistic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468,共15页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乡村产业振兴 专业化分工 产业融合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乳制品加工与消费回顾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文洁 姜冰 《乳品与人类》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居民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乳制品加工水平也不断提升。本文对我国乳制品加工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回顾,阐述了乳制品产量、乳企运营、人均奶类消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居民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乳制品加工水平也不断提升。本文对我国乳制品加工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回顾,阐述了乳制品产量、乳企运营、人均奶类消费和生鲜乳价格变动等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乳制品加工 乳制品消费 乳制品企业
下载PDF
粮食安全背景下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宁波 王胜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0-230,共11页
东北黑土区耕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目前其耕层变浅、质量下降等耕地压力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掌握区域尺度上黑土耕地压力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保护黑土资源,该研究选取21个典型黑土县区,采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灰色-BP组合预测... 东北黑土区耕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目前其耕层变浅、质量下降等耕地压力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掌握区域尺度上黑土耕地压力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保护黑土资源,该研究选取21个典型黑土县区,采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灰色-BP组合预测模型分析测算耕地压力指数及耕地压力变化趋势,并依此对现有黑土地保护政策提出细化建议。结果表明:1)耕地压力指数受到耕地质量(负向影响)、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负向影响)、粮食安全保障范围(正向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负向影响)等综合影响,得出典型黑土区域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2)耕地压力可表征粮食安全压力,但粮食安全压力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压力状况。3)耕地压力变化趋势为整体向好,局部堪忧。2004-2019年21个研究单元中除拜泉县以外耕地压力均下降至安全范围,2020-2024年有15个县区处于无压力平稳区或压力下降区,其余县区处于不同程度的压力状态。最后,对于不同压力区域提出因地制宜的黑土地保护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缓解黑土耕地压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压力 粮食 预测 黑土地保护
下载PDF
黑土地保护视角下黑龙江省畜禽养殖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冰 康祎梅 +1 位作者 李全峰 王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605,共14页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来看,2011—2020年,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养分、COD排放量均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68%、3.24%和5.82%;畜禽粪污的化肥替代潜力虽整体略有下降,但10年来均保持在35%以上,2020年化肥替代潜力已达到41.89%,具有较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的能源潜力略有增长,但对煤炭的替代潜力呈下降趋势且替代作用并不显著,2020年畜禽粪污的沼气潜力为46.74亿m^(3),折合为标准煤仅占标准煤消费量的2.90%,能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氮、粪尿磷的耕地负荷均未超载,无养殖环境风险,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空间剩余呈上升趋势,剩余约2/3,以氮为基准计算,余量为13006.13万头猪当量,以磷为基准计算,余量为8463.19万头猪当量,具有较大养殖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各地区畜禽粪污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大庆市以及佳木斯市等畜禽养殖集聚区的畜禽粪尿资源丰富,畜禽粪污的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及畜禽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尿 资源化利用 替代化肥潜力 能源潜力 环境承载力 黑土地保护
下载PDF
直播电商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黑龙江省的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宁波 范筱璠 赵端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提振农村消费可以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430份农村居民调研数据,结合说服理论与刺激-机体-反应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直播电商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特... 提振农村消费可以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430份农村居民调研数据,结合说服理论与刺激-机体-反应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直播电商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特征不同的农村居民其在线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差异性。结果表明:1)主播专业性通过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信任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商品信息质量既可以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也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信任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直播间互动性对农村居民在线消费行为只存在直接影响。2)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信任。3)性别、受教育水平、年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村居民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在线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了加大对网络直播监督的管理力度以增强农村居民在线消费信任;加大农村地区对直播在线消费的宣传以促进在线消费;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收入以提升在线消费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电商 农村居民消费 说服理论 SOR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农机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洋 代首寒 许佳彬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5,共9页
研究农机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有利于为农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粮食生产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服务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研究农机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有利于为农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粮食生产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服务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从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效应和技术要素投入效应两方面解释农机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31省份粮食生产综合效率为0.849,省份间效率差异明显,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21、0.918,相较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更大;在所有省份和生产效率高于平均效率省份的回归结果中,农机服务分别通过1%、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并产生正向影响,在生产效率低于平均效率的省份,农机服务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资本要素 技术要素 替代效应 DEA-TOBIT模型
下载PDF
粮食功能区视角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辉 张竹 习凯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2)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3)主销区内部差异波动与产业升级指标相关,主产区内部差异波动主要受产出高效和产业升级指标影响,平衡区内部差异波动源于产业升级指标中的追赶效应。(4)区域间差异主要源自产业升级指标,成果共享指标也起到部分影响作用,三大区域各具发展短板。因此,为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水平最低的平衡区为发力点,以产业升级指标为抓手,以各区域发展短板为突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业高质量 区域差异 改进后的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三江平原典型县市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天一 黄善林 李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明晰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对提高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效率、实现黑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江平原典型县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s-ISM模型探讨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层次结... 明晰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对提高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效率、实现黑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江平原典型县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s-ISM模型探讨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有84.47%的农户采用了黑土地保护技术,技术采纳程度均值为2.663;预期当年农产品价格、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市场供给程度、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程度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其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资信息获取便利程度仅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上年农产品价格及农户对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主体的信任程度仅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市场驱动因素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发生机制表现为两条路径及三个直接驱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主要通过市场价格及风险因素的间接影响,又受市场竞争及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市场驱动对经营规模较大及经营旱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为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政府需大力培育黑土地保护社会化服务组织,显化黑土地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及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异化市场驱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市场驱动 农户行为 Logistic-ISM 三江平原典型县市
原文传递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19
作者 回彦霖 崔力航 姜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分析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和等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子系统中,除压力子系统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外,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水平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依次为5.78%、2.71%、3.79%和5.25%。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平均水平呈增长态势,以2.76%的年均速度由2000年的0.2247增长至2020年的0.3873,增长72.36%。江西、黑龙江、湖北、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和山东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年均增速超过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2000‒2020年,黑龙江、辽宁、江西和湖北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持续提高,而安徽持续降低;吉林、内蒙古、山东和湖南则波动较大;河北、河南、江苏和四川基本长期不变。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辽宁和河南土地资源处于弱承载力状态;山东和安徽土地资源处于低承载力状态;黑龙江、吉林和江西土地资源处于中承载力状态;内蒙古、河北、湖北和湖南土地资源处于高承载力状态;江苏和四川土地资源处于强承载力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土地资源承载力 粮食主产区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下载PDF
农业科技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建设思路
20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郭翔宇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8,共12页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国家创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契机,立足县域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设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效模式。本文结合农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全国农业科技...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国家创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契机,立足县域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设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效模式。本文结合农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实践,对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理论框架和建设原则与路径探究。研究发现,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由农业创新群落、农业创新生态环境和农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构成,具备地域性差异、开放式协同、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和面向乡村振兴等主要特征,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发展阶段,对县域农业科技制度、物质和人才现代化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需遵循“群落—环境—要素”三位一体路径,包括打造高质量县域农业创新群落、营造良好的县域农业创新生态环境、促进县域农业创新要素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代化 创新生态系统 农业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