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和相关保健食品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汪月娥 姚光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5-438,共4页
目的分析因服用中草药或含草药成分的保健食品引起肝损害的情况。方法收集1982年至2005年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82例。诊断根据为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最后回顾诊断,按药物性肝损伤评分进行评... 目的分析因服用中草药或含草药成分的保健食品引起肝损害的情况。方法收集1982年至2005年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82例。诊断根据为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最后回顾诊断,按药物性肝损伤评分进行评估。结果24年中诊断的8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占同期因肝功能异常住院患者的2.2%。其中男性28例,女性54例.年龄16~81岁.平均(50.1±16.9)岁。服用的与肝损伤有关药物中,减肥保健品占30.5%、皮肤科用药占12.2%、抗风湿病用药占8.5%、心血管用药占8.5%、妇科疾病用药占7.3%、肝病药占6.1%、调节血脂药占6.1%、乳房小叶增生药占3.7%、甲状腺肿块用药占3.7%、其他用药占13.4%。用药疗程6 d~6个月不等,潜伏期6 d~3个月。临床表现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59%、胆汁淤积型占39.02%,其他为混合型,尚有10%的患者同时伴有变态反应表现。所有患者在停药后一般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结论中药和草药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引起肝损伤的认知及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中草药 保健食品
原文传递
An extended two-year trial of lamivudi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2
作者 姚光弼 崔振宇 +2 位作者 王宝恩 姚集鲁 曾民德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814-1818,148-14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he clinical influence of emergence of tyrosine methionine aspartic acid (YMDD) motif mutatio...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he clinical influence of emergence of tyrosine methionine aspartic acid (YMDD) motif mut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 This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began in 1996. A total of 429 patients with HBsAg, HBeAg and HBV CNA positives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lamivudine 100 mg daily (n = 322) or placebo (n = 107) on 3 : 1 ratio for the first 12 weeks. Thereafter all patients were offered open label lamivudine treatment and assessed every 4 weeks for a total of 104 weeks. RESULTS: After 1 year treatment 72.7% patients (285/392) had a sustained serum HBV DNA response. HBV DNA continued to be substantially suppressed at the second year, except in patients with the emergence of YMDD mutation whose mean HBV DNA levels increased to 86 Meq/ml (bDNA assay) but were much more lower than that of pre-treatment baseline level. lamivudine therapy resulted in increased HBeAg loss and HBeAg/anti-HBe seroconversion, which were correlated with both baseline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levels and also with duration of lamivudine treatment. HBeAg loss was achieved in 26.8% of patients with ALT > 1-fold upper limit of normal at 2 yeas and in 35.6% and 55.6% of patients with ALT > 2-fold upper limit of normal and ALT > 5-fold upper limit of normal, respectively. For HBeAg seroconversion, these figures were 17.4%, 22.2%, and 33.3% respectively. By the end of 2 years, ALT levels were remained in normal ranges in 50.3% whose ALT were abnormal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83% whose ALT were mormal before treatment. YMDD mutation were developed in 49.7% of the patients. Their serum HBV DNA levels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to bDNA median level 86 Meq/ml and 15% of the patients they were ALT exceeded baseline levels. Four patients clinically flared-up and recovered after stop treatment.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of lamivudine were mild to mod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Aged Alanine Transaminase Antiviral Agents DNA Viral DNA-Directed DNA Polymerase Double-Blind Method Hepatitis B e Antigens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B Chronic Humans LAMIVUDINE Middle Aged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原文传递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143
3
作者 徐蓓 姚光弼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在HBeAg阴性组中,抗-HBe阴性人群前S1抗原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也显著高于抗-HBe阳性人群(P<0.01)。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0%,两者检出率的相关系数r=0.9826(P<0.0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病毒 病毒复制 病毒抗原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的新成员——埃索美拉唑 被引量:57
4
作者 姚光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埃索美拉唑 抗溃疡药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乙型和丙型肝炎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姚光弼 《传染病信息》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近十年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药物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干扰素治疗已日渐成熟,其适应症,剂量,疗程和疗效,基本上取得共识。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开发,如雨后春笋,已有多种进入临床试验。但是这些药物治疗距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估计未来的10... 近十年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药物研究,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干扰素治疗已日渐成熟,其适应症,剂量,疗程和疗效,基本上取得共识。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开发,如雨后春笋,已有多种进入临床试验。但是这些药物治疗距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估计未来的10~20年内可能有较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疗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玫 姚光弼 钱又宏 《肝脏》 2002年第2期82-83,86,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治疗的结果。方法 定期观察 44例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项目包括临床表现、ALT、SB、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DNA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  88例病...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治疗的结果。方法 定期观察 44例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项目包括临床表现、ALT、SB、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DNA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  88例病人服拉米夫定 3年 ,共有 5 1例出现YMDD变异。 48周、10 4周和 168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 2 1.7%、48%和 68.4%。 44例继续用药病人按变异后ALT的变化分为 3组 :ALT值 <1ULN(16例 )、>1~5ULN(2 1例 )和 >5ULN(7例 ) ;HBVDNA中位值分别为 0 .88、2 0 0 .93和 5 3 7.70mEq/ml;血清转换分别为 7、1和 1例。与无病毒变异组的血清转换率 61.1%相比 ,变异后ALT正常组为 43 .8% (P >0 .0 5 ) ,变异后ALT异常组为 7.1%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对大多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病人仍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变异 疗效 拉米夫定 治疗 乙型肝炎 病毒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拉米夫定长期疗效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蓓 姚光弼 +1 位作者 程新建 朱玫 《肝脏》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关系。方法81例拉米夫定Ⅲ期临床试验病人,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共16~60个月,平均(48.8±10.5)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至1年。HBV基因型用特异性引物PC...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关系。方法81例拉米夫定Ⅲ期临床试验病人,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共16~60个月,平均(48.8±10.5)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至1年。HBV基因型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定量用bDNA方法,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用酶免疫荧光法。结果81例病人中,B基因型17例(20.97%),C基因型62例(76.54%),B、C基因混合型2例(2.47%)。B和C基因型病人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别为(81.1±73.2)UL和(68.4±72.1)UL(P=0.578),治疗前HBVDNA水平为(1774.7±1658.7)molL和(2035.5±2569.0)molL(P=0.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长达5年的拉米夫定治疗中,B和C基因型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1.18%和30.65%,血清学转换时间分别为(29.1±20.8)个月和(21.5±12.4)个月,血清学转换持久率分别为85.71%和84.21%,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C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96.8%)比B基因型(76.5%)高(P<0.01),治疗48、104和156周时,两种基因型的HBVDNA转阴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年中,B、C基因型的ALT复常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种基因型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70.6%和64.5%,平均变异出现时间分别为28.3个月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拉米夫定 药物治疗 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线粒体抗体M_2亚型检测方法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展蔚 姚光弼 《肝脏》 2002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研究抗线粒体抗体 (AMA)M2 亚型检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人血清中M2 抗体含量。共检测正常人 2 0名 ,PBC患者 3 7例 ,其他肝病患者 5 0例。结果 ELISA法检测M2 抗... 目的 研究抗线粒体抗体 (AMA)M2 亚型检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人血清中M2 抗体含量。共检测正常人 2 0名 ,PBC患者 3 7例 ,其他肝病患者 5 0例。结果 ELISA法检测M2 抗体重复性好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3 7例PBC患者中有 3 6例阳性 (>5U/ml) ,只有 1例阴性。而其它肝胆系患者 5 0例 ,3例为假阳性。灵敏度为 97.3 % ,特异性为 94.0 %。正常人均为阴性。PBC患者M2 抗体滴度为 (73 .66± 5 5 .93 )U/ml,较正常人 (1.60± 1.13 )U /ml显著升高 (P <0 .0 1) ,其他肝胆系患者M2 抗体滴度 (2 .90±3 .16)U/ml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BC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阿德福韦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敏燕 《肝脏》 199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阿德富韦(简称:ADV)是一种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Adefovir dipivoxil(前称:bisPOMPMEA;化学名:9-[2-(双特戊酰氧甲基磷酸双甲氧乙酰)腺嘌呤)]是它的前体。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具有很强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的作用。 1.Omg/kg或3.Om... 阿德富韦(简称:ADV)是一种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Adefovir dipivoxil(前称:bisPOMPMEA;化学名:9-[2-(双特戊酰氧甲基磷酸双甲氧乙酰)腺嘌呤)]是它的前体。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具有很强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的作用。 1.Omg/kg或3.Omg/kg ADV静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阿德福韦 新药
下载PDF
第五讲 小肠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光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9-291,共3页
关键词 小肠 免疫功能 免疫组织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玫 姚光弼 《肝脏》 2003年第2期U001-U002,共2页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抗病毒药 药理 毒理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计焱焱 徐蓓 +3 位作者 姚光弼 倪晓龙 吴亦栋 马宁 《肝脏》 2002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评估基因芯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 60份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 ,其中 2 0份同时用基因测序法和快速PCR法检测 ,用Ridit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 5 2周的 2 0个标本中 ... 目的 评估基因芯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 60份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 ,其中 2 0份同时用基因测序法和快速PCR法检测 ,用Ridit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 5 2周的 2 0个标本中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出 14份有YMDD变异株 ,与快速PCR法检出结果一致 ,测序法仅检出9例有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YMDD 临床应用 基因芯片 乙型肝炎 YMDD变异 多聚酶活性区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计焱焱 《肝脏》 2007年第S1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HBeAg ETV ADV 病人治疗 联合治疗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现况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光弼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8年第10期415-418,共4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
下载PDF
血浆sCD40L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磊 陈成 王虹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sCD40L含量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活动期UC患者、15例缓解期UC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sCD40L、C反应蛋白(CRP)含量,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含量、... 目的:探讨血浆sCD40L含量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活动期UC患者、15例缓解期UC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sCD40L、C反应蛋白(CRP)含量,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含量、血浆sCD40L含量显著高于缓解与对照组(P<0.05),且两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两者本身也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浆sCD40L含量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C反应蛋白 CD40L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的组织学特点和分类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侃 姚光弼 翟为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新的病变程度的分类,并与慢性乙型肝炎作比较。方法对49例慢性丙型肝炎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标本,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双盲读片,记录主要的组织学改变,并根据新老慢性肝炎分类评估。...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新的病变程度的分类,并与慢性乙型肝炎作比较。方法对49例慢性丙型肝炎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标本,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双盲读片,记录主要的组织学改变,并根据新老慢性肝炎分类评估。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最为突出的组织学改变为肝脂肪变(61%)、胆管损害(57%)、肝窦内炎症细胞(47%)和淋巴细胞聚集(43%),均较慢性乙型肝炎多见,差异有显著性。本组病例按新的国际分级、分期与传统的慢活肝、慢迁肝的分类比较,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前者更能准确反映病变的程度。结论新的慢性肝炎的组织学分类法优于传统的分类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分类 组织学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药物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光弼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8-290,共3页
本文根据GCP的原则,对如何做好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临床试验作一个全面的概述。着重指出药物研究的基本原则、必要条件和试验方案,并介绍了有关统计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临床试验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冻干粉针剂和水针剂重组干扰素α2a(罗扰素)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计焱焱 姚光弼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了观察冻干粉针剂和水针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将10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A,B二组,交叉肌注冻干粉针剂和水针剂干扰素,用WISH细胞和VSV系统生物学方法测定血干扰素效价浓度,用3P87计算机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为了观察冻干粉针剂和水针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将10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A,B二组,交叉肌注冻干粉针剂和水针剂干扰素,用WISH细胞和VSV系统生物学方法测定血干扰素效价浓度,用3P87计算机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为二种剂形的时间-干扰素效价浓度基本相似。T1/2a分别为0.94±0.5和1.33±0.59h,T1/2ke分别为9.8±2.3和9.7±2.3h,Tmax分别为6.70±0.65和6.47±1.05h,Cmax分别为49.9±11.5和49.4±12.1IU·ml-1,AUC分别为668.0±132.9和663.0±135.6IU·h·ml-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双向单侧T检验和等效界值法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a 药代动力学 水针 冻干粉针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两种PCR定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玫 徐蓓 《肝脏》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选用PCR 杂交酶免疫法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对它们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便寻求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法。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 2 0份正常人和 30份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选用PCR 杂交酶免疫法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对它们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定量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 ,以便寻求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法。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 2 0份正常人和 30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的含量 ,在检测过程中 ,用罗氏Amplicor法作为阳性参照 ,衡量实验体系的稳定性。结果  1.灵敏度 :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很接近 ,PCR 杂交酶免疫法为 4× 10 3 拷贝 /ml,而荧光能量转换PCR法为 3× 10 3 拷贝 /ml。 2 .特异性 :所有HBsAg、HBeAg、抗 HBs和抗 HBc均为阴性的血清 ,用两种PCR方法比较 ,结果相同 ,血清中HBVDNA均为阴性。 3 .稳定性 :重复实验结果表明 ,PCR 杂交酶免疫法优于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它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31.33 %和 5 2 .0 6 % ,两种PCR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PCR 杂交酶免疫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定量PCR方法 ,可用于检测病毒DNA的复制情况 ,并对评价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转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慢性乙型肝炎 PCR-杂交酶免疫法 荧光能量转换PCR法
下载PDF
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光弼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9年第9期369-370,共2页
本文介绍 1 998年 1 1月召开的美国和国际肝病学会年会 (美国芝加哥 )和 1 998年 9月世界胃肠病学大会 (奥地利维也纳 )的有关资料 ,上半部分资料已于本刊第 8期刊出 ,下面刊登下半部分资料 ,请读者留意。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核苷类似物 洛布卡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