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湿地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马巧珍 张婷婷 +3 位作者 赵峰 张涛 杨刚 王思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3-921,共9页
潮沟是河口湿地与水域之间营养物质输运和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和迁移通道,维持其良好的连通状态对河口湿地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高级别潮沟相比,低级别潮沟生态脆弱性更高,其高连通的... 潮沟是河口湿地与水域之间营养物质输运和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和迁移通道,维持其良好的连通状态对河口湿地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高级别潮沟相比,低级别潮沟生态脆弱性更高,其高连通的样段为河口鱼类群落提供关键栖息地。本研究以位于长江口崇明东滩的低级别潮沟为对象,选取2类(水文、鱼类游泳相关)共6个指标(潮沟截面面积、β指数、线径、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分析低级别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并验证鱼类群落在低级别潮沟的生境偏好机制。结果表明: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3个指标代表的节点路径组,其所区分的高中低连通潮沟之间鱼类丰度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有效指示低级别潮沟连通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由于节点路径组主要由量化潮沟与局部邻近斑块横向连通性的指标构成,河口湿地低级别潮沟鱼类生境偏好可能与潮沟横向连通度相关性更强,与纵向连通和水文连通相关性更弱;高度连通潮沟对鱼类来说具有更高的节点中心连通性(节点连接数均值为11)、更多的路径选择(路径数均值为6)、更广的可游动范围(路径长度约800 m),适宜其觅食、避难等适宜栖息地的范围越大,更能吸引适宜碎屑食性、游泳能力强的小型鱼类或幼鱼聚集。本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潮沟廊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低级别潮沟 连通指数 鱼类群落 栖息地选择机制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栖息生境选择与行为特征
2
作者 伍烨菱 王思凯 +2 位作者 赵峰 李春波 庄平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行为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在藨草生境中分布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生境。随着仔蟹的生长发育,Ⅲ、Ⅴ期仔蟹在泥底和铁板沙生境中占比增大。在藨草生境中,中华绒螯蟹幼体具有游泳、附着藨草、表栖、埋栖等4种行为,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主要表现为附着藨草行为,Ⅲ期仔蟹的表栖、埋栖行为显著增加。幼体在藨草生境中的蜕壳率显著高于泥生境,而死亡率显著低于泥生境。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体偏好栖息于有利于其生存、发育的藨草等植被生境中,这可能与藨草等植被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体提供了适宜的庇护场所有关。本研究结果指出了植被生境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重要性,丰富了早期生活史资料,并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生境选择 行为
下载PDF
长江口雌性成体刀鲚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3
作者 李亚鸽 宋超 +4 位作者 赵峰 冯广朋 黄晓荣 耿智 庄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2,共9页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江海生殖洄游性鱼类,长江口是刀鲚重要的洄游通道。本研究首次关注洄游至长江口卵巢发育比较成熟的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并比较分析了其不同组织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探明长江口水域刀鲚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及繁...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江海生殖洄游性鱼类,长江口是刀鲚重要的洄游通道。本研究首次关注洄游至长江口卵巢发育比较成熟的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并比较分析了其不同组织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探明长江口水域刀鲚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及繁殖性能提供参考信息。结果显示,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依次降低,总脂含量依次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在肝脏中最高,肌肉中最低,3种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1n9c的含量最高,其在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依次为(40.88±0.19)%、(35.06±1.84)%和(42.85±2.14)%,肝脏中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织(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PUF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在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依次升高,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P<0.05),而后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不饱和脂肪酸(UFA)/SFA的比值依次为2.35、1.67和4.49,n3-PUFA/n6-PUFA的比值依次为4.94、3.87和5.13,2组比值均在卵巢中最高,其次为肌肉,肝脏中最低。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卵巢发育至IV期的刀鲚成体的脂类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存在向卵巢中选择性积累的特点,这是对该时期刀鲚繁殖活动的一种适应,该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卵巢不同发育期刀鲚成体的营养需求差异及必需脂肪酸的合成转化途径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长江口 肌肉 肝脏 卵巢 总脂 脂肪酸
下载PDF
虾蟹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栖息地选择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伍烨菱 赵峰 庄平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1年第4期257-266,共10页
虾蟹类早期发育阶段栖息地的适宜与否,直接决定着其成活率及天然资源的有效补充,栖息地选择利用研究对于保护虾蟹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虾蟹类幼体栖息地选择利用相关研究进展,发现虾蟹类幼体对生态结构... 虾蟹类早期发育阶段栖息地的适宜与否,直接决定着其成活率及天然资源的有效补充,栖息地选择利用研究对于保护虾蟹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虾蟹类幼体栖息地选择利用相关研究进展,发现虾蟹类幼体对生态结构复杂的栖息生境,如海藻(草)床、牡蛎或贝壳礁、盐沼湿地等具有选择偏好,且随着幼体的发育,可能发生迁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将影响幼体栖息地选择利用结果,主要包括捕食者、盐度、光照、水温、水深、潮汐及洋流、栖息地的特定信号和栖息地碎片化等。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虾蟹类早期发育阶段栖息生境需求、选择利用过程和机制、主要栖息地育幼功能及栖息地生态修复几个方面,对虾蟹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栖息地选择利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虾蟹类资源养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类 早期发育 栖息地选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花鲈在长江口不同亚生境中的栖息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彪彪 赵峰 +4 位作者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苗中博 庄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在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选择利用情况,该研究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九段沙湿地的潮沟、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植被区和光滩3种亚生境进行插网调查采样。结果显示,中国花鲈为...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在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选择利用情况,该研究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九段沙湿地的潮沟、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植被区和光滩3种亚生境进行插网调查采样。结果显示,中国花鲈为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种,在春、夏和秋季其空间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而在3种亚生境中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依次减小。中国花鲈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即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潮沟中最多,植被区次之,光滩最少。进入长江口盐沼湿地的中国花鲈以幼鱼为主,且集中在春季。潮沟区小规格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但光滩和海三棱藨草植被区大规格的个体所占比例高于潮沟。中国花鲈的平均摄食等级在潮沟亚生境呈现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光滩亚生境呈现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大而到冬季骤减的趋势;在海三棱藨草亚生境呈现夏季最大,秋、冬季逐渐减小的趋势。中国花鲈平均摄食等级在春、夏、秋季表现为海三棱藨草>潮沟>光滩;而冬季较其他季节特殊,中国花鲈平均摄食等级表现为潮沟>海三棱藨草>光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亚生境 生态位宽度 长江口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运动训练后游泳能力和呼吸代谢的变化
6
作者 顾玲玲 冯广朋 韩志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1-2017,共7页
为了探讨增殖放流活动中持续运动训练对暗纹东方鲀游泳运动能力和呼吸代谢的作用,经不同的强度(0.75和1.5 BL/s)和时间(1、2和4周)运动训练后,分别测定暗纹东方鲀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突进游泳速度(U_(brust))、静止代谢率(RMR)... 为了探讨增殖放流活动中持续运动训练对暗纹东方鲀游泳运动能力和呼吸代谢的作用,经不同的强度(0.75和1.5 BL/s)和时间(1、2和4周)运动训练后,分别测定暗纹东方鲀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突进游泳速度(U_(brust))、静止代谢率(RMR)和活动代谢率(AMR)。结果表明,低强度(0.75 BL/s)持续训练1周后,暗纹东方鲀的U_(brust)、RMR、AMR无显著变化,而U_(crit)显著提高;持续训练2周,暗纹东方鲀的U_(crit)、U_(brust)、RMR和AMR变化趋于稳定;持续训练4周后U_(brust)、RMR无显著变化,而U_(crit)显著下降(P<0.05),AMR显著提高(P<0.05)。高强度(1.5 BL/s)持续训练2周后,暗纹东方鲀的U_(crit)、U_(brust)、RMR和AMR仍无显著变化;持续训练4周后暗纹东方鲀的U_(crit)、U_(brust)和RMR均无显著变化,而AMR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总体揭示,短期的低强度训练(0.75 BL/s训练1—2周)提高了暗纹东方鲀的临界游泳能力;持续的低强度训练(0.75 BL/s训练2—4周)提高了暗纹东方鲀的活动代谢率,因此,开展适当的运动训练对于提高暗纹东方鲀放流后的运动能力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提升放流成活率和放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游泳速度 突进游泳速度 静止代谢率 活动代谢率 暗纹东方鲀
下载PDF
丁香酚和MS-222对松江鲈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望娇 王翠华 +3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郑跃平 季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丁香酚 MS-222 松江鲈 耗氧率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pH对多纹钱蝶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艳秋 刘鉴毅 +9 位作者 庄平 李琪 邹雄 冯广朋 赵峰 余焱方 孙雪娜 杨俊 王妤 黄晓荣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9,共8页
文章首次探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条件下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胚胎发育的特点,可为该鱼苗种培育适宜条件的选择和调控提供参考。实验将多纹钱蝶鱼受精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6、20、24、26、28、30、32、34、36℃)、盐... 文章首次探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条件下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胚胎发育的特点,可为该鱼苗种培育适宜条件的选择和调控提供参考。实验将多纹钱蝶鱼受精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6、20、24、26、28、30、32、34、36℃)、盐度(淡水、5、10、15、20、25、30、35)和pH(5.0、5.5、6.0、6.5、7.0、7.5、8.0、8.5、9.0、9.5、10.0)下孵化。结果显示,在盐度32下,孵化温度介于24~36℃,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膜时间缩短,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畸形率相反,26~28℃为最适孵化温度。pH 5.5~8.5仔鱼均能出膜,随着pH的升高,出膜时间缩短,孵化率先升后降,畸形率相反,7.0~8.2为最适孵化pH。该鱼具有广盐性,盐度5~35均可孵化,淡水中孵化率为0,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畸形率相反,最适孵化盐度为2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PH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因子适宜范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春波 沈晨晨 +3 位作者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6-774,共9页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天然资源及其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其天然资源,目前已开展了大量资源增殖与栖息地修复工作,同时针对栖息地因子适宜范围也有较多研究进展。综述了中华绒螯蟹生活史的繁殖阶...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天然资源及其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其天然资源,目前已开展了大量资源增殖与栖息地修复工作,同时针对栖息地因子适宜范围也有较多研究进展。综述了中华绒螯蟹生活史的繁殖阶段和生长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地因子(包括温度、盐度、溶氧、pH、水深、水流、光照、透明度等)适宜范围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各栖息地因子对中华绒螯蟹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栖息地因子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长江中华绒螯蟹栖息地修复、科学增殖放流、人工高效养殖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栖息地 温度 盐度 溶氧 光照 PH 水深 水流
下载PDF
两种饵料条件下点篮子鱼幼鱼酶活力及其消化道菌群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艳秋 李琪 +7 位作者 刘鉴毅 庄平 杨俊 彭彪彪 秦搏 赵峰 冯广朋 黄晓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长性能低于人工饲料组,但其淀粉酶活性更高,点篮子鱼对浒苔有良好的摄食和消化能力,浒苔足以满足点篮子鱼生长的需求;此外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表现出了更高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两种饵料条件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上升趋势,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菌群组成与饵料有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共有优势菌门;浒苔组消化道菌群整体多样性较饲料组高,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摄食浒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生态价值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浒苔 消化道菌群 消化酶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点篮子鱼
下载PDF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贺露露 耿智 +6 位作者 黄晓荣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张涛 杜楠 李春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定并分析不同盐度下亲蟹的交配率、产卵率、胚胎孵化率、性腺成熟系数(GSI)、肝胰腺指数(HSI)、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可交配的最低盐度为1,在此盐度下雌蟹的平均交配率为(6.67±5.77)%,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能够正常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2)在盐度0~21环境下,当盐度为0时,中华绒螯蟹胚胎虽可继续发育,但不能孵化出膜,其他盐度下的孵化率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盐度为15时,胚胎的孵化率最高,盐度15中第15天时平均孵化率达到了(70.00±5.23)%;3)在盐度0~8范围内,雌雄蟹交配后各盐度组间H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蟹GSI随盐度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蟹GSI则先下降后上升;4)在盐度6~21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雌蟹的产卵量、生殖力及生殖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盐度为6时,雌蟹的产卵量和生殖指数均为最低(P<0.05),分别为(13.26±2.99)万粒和(5.47±1.70)%。当盐度升至18时,雌蟹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1.83±2.61)万粒、(11.45±1.70)%和(0.51±0.05)万粒·g^(-1),且与其他各盐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盐度下限阈值分别为为1和6,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从原肠期开始,胚胎最佳孵化盐度为15,适宜孵化的盐度范围为12~18;中华绒螯蟹在盐度18时繁殖性能最佳。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产卵及胚胎孵化等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确立了中华绒螯蟹交配、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繁殖性能 交配 产卵 胚胎孵化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12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4 位作者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F=12.0,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产卵场 生境质量评价 繁殖表现特征 数量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的长江口生态健康状况评价
13
作者 谢志伟 杨刚 +4 位作者 庄平 赵峰 耿智 蒋俊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根据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江口水域14个站点的鱼类调查数据,构建了以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基准值,以偏离程度作为赋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30个侯选指标中筛选出14个评价...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应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根据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江口水域14个站点的鱼类调查数据,构建了以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照基准值,以偏离程度作为赋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30个侯选指标中筛选出14个评价指标建立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显示,长江口整体F-IBI得分为44,评价为较差,鱼类生物量减少,低洄游性鱼类比例减少,河口定居鱼类比例增加;耐受性鱼类比例显著增加;产浮性卵鱼类比例减少;游泳生物食性鱼类比例显著降低,混合生物食性鱼类比例增加是制约得分的重要因素。各站点的F-IBI得分介于25~66之间,评价等级介于差~一般之间,其中,口门站点平均得分为51.29,评价为较差;北支站点平均得分为40.56,评价为较差;南支水域平均得分为33.33,评价为差;生态状况呈现出口门海滨优于河口段,北支优于南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状况 生态评价 鱼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食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静静 冯广朋 +4 位作者 张涛 耿智 杨刚 宋超 李春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423个运算分类单元(OTU),筛选有效序列后,经比对获得的食物类别包括藻类、高等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轮虫、原生动物等。雌蟹抱卵前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类别为高等植物、甲壳动物和鱼类;而在抱卵后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种类为高等植物和藻类。抱卵前的Chao1指数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抱卵后的,抱卵前、后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摄食宽度较广,属于机会主义摄食者,亲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物种类组成及雌蟹在抱卵前、后的食性变化特征,并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增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具有生物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组成信息,但仍需与传统的胃含物形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更准确全面地解析其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中华绒螯蟹 食性 雌蟹
下载PDF
鱼类麻醉方法与麻醉效应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祖长 胡望娇 冯广朋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麻醉技术在进行鱼类生产、鱼类运输以及鱼类增殖放流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广泛,且合理使用鱼类麻醉技术有助于减少鱼类应激反应,降低伤害,提高鱼类存活率。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鱼类麻醉程度分期、麻醉原理、麻醉方法、... 麻醉技术在进行鱼类生产、鱼类运输以及鱼类增殖放流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广泛,且合理使用鱼类麻醉技术有助于减少鱼类应激反应,降低伤害,提高鱼类存活率。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鱼类麻醉程度分期、麻醉原理、麻醉方法、鱼用麻醉剂类别、常见麻醉优缺点及鱼类麻醉效应等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探讨了鱼类麻醉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鱼用麻醉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鱼类 作用原理 麻醉方法
下载PDF
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
16
作者 贺刚 冯广朋 +5 位作者 付辉云 王海华 张燕萍 张爱芳 马本贺 袁嘉欣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克氏原螯虾 可量性状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密度点篮子鱼与文蛤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琪 孙艳秋 +6 位作者 刘鉴毅 杨俊 庄平 赵峰 黄晓荣 冯广朋 秦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9,共14页
为防治贝类养殖池中浒苔暴发,研究了不同密度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点篮子鱼密度:0尾·m^(-3)(T0,对照组)、10尾·m^(-3)(T1)、30尾·m^(-3)(... 为防治贝类养殖池中浒苔暴发,研究了不同密度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混养对鱼、贝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点篮子鱼密度:0尾·m^(-3)(T0,对照组)、10尾·m^(-3)(T1)、30尾·m^(-3)(T2)、50尾·m^(-3)(T3)、70尾·m^(-3)(T4),分别与文蛤混养,实验周期56d。结果显示,生长方面:1)点篮子鱼:T1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显著高于T4组(P<0.05);4个试验组中,T1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T1组脏体比显著高于T3、T4组(P<0.05),但与T2组差异不显著(P>0.05)。2)文蛤:各组文蛤存活率、终末体质量及增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营养方面:1)点篮子鱼:T3、T4组点篮子鱼肌肉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T1、T2组(P<0.05);T3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2)文蛤:T2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对照组外,必需氨基酸组成中各类氨基酸含量随点篮子鱼养殖密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放养密度在10~30尾·m^(-3)时最利于鱼生长,密度50尾·m^(-3)时鱼肌肉营养品质最佳;对文蛤来说,点篮子鱼密度30尾·m^(-3)时,既能控制贝类养殖池中浒苔的生长,又能让文蛤肌肉营养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文蛤 养殖密度 生长 肌肉
下载PDF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特性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晓荣 贺露露 +6 位作者 冯广朋 耿智 赵峰 张涛 谈如 杜楠 庄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体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3、6、9、12、15、18、21)下亲体的生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盐度下亲体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的卵径、重量、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 为探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体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3、6、9、12、15、18、21)下亲体的生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盐度下亲体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繁殖特性及所产胚胎的卵径、重量、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中华绒螯蟹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在盐度6~21的范围内,中华绒螯蟹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18时,亲本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都有显著差异。②盐度6时胚胎直径最大,平均为(391.13±12.27)μ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盐度12时单个胚胎湿重和干重均最高,分别为(50.64±2.80)μg和(14.85±0.31)μg,且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③随盐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粗蛋白、总脂肪和水分含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盐度15时,胚胎中粗蛋白、总脂肪和灰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平均分别为(20.64%±3.42%)、(8.65%±1.44%)和(1.30%±0.22%)。各盐度下胚胎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胚胎中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均随盐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④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盐度6时,胚胎中C20:4n6(ARA)、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最高,平均分别为(0.0098%±0.0011%)、(0.4300%±0.0044%)和(0.0652%±0.0008%),且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盐度21时,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最高,且与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盐度18时中华绒螯蟹的繁殖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繁殖性能 胚胎质量
下载PDF
论拯救中华鲟野生种群及其栖息生境
19
作者 庄平 张涛 +3 位作者 赵峰 冯广朋 章龙珍 刘鉴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5-1632,共8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国宝级鱼类,典型的江海长距离洄游性物种,在海水中生长发育,在淡水中产卵繁殖,是全球能够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大个体鱼类之一,最大体重记录达560 kg,最长年龄达40龄,目前仅分布于我国内地架沿...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国宝级鱼类,典型的江海长距离洄游性物种,在海水中生长发育,在淡水中产卵繁殖,是全球能够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大个体鱼类之一,最大体重记录达560 kg,最长年龄达40龄,目前仅分布于我国内地架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干流^([1—3])。中华鲟起源于白垩纪,是古老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生态和渔业价值^([1, 4, 5])。然而,在过去40年中,由于过度捕捞、洄游通道阻隔和重要栖息生境丧失等诸多原因,导致中华鲟野生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自然繁殖困难,野生种群数量已岌岌可危,处于极度濒危状态^([5]),亟待采取超常规的思路、措施和技术,拯救这一极度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及其栖息生境。生物物种和栖息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物种均在生态链上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物种与生态系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自然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种 野生种群 栖息环境 淡水生态系统 最大体重 中华鲟 栖息生境 自然繁殖
下载PDF
长江口日本鳗鲡苗的时空分布与捕捞生产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思凯 宋超 +3 位作者 张婷婷 高宇 庄平 赵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南汇嘴附近水域。长江口鳗苗捕捞努力量呈现下降趋势,有效网口面积从2017年的78.72万m^(2),下降到2020年的50.40万m^(2),下降了36%。长江口鳗苗汛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总捕捞产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7和2020年较高,分别为(4474±256)尾/100 m^(2)和(5220±1063)尾/100 m^(2),2018和2019年较低,分别为(1917±335)和(1365±257)尾/100 m^(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生产值受到捕捞总产量影响,近4年来逐渐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长江口鳗苗的资源监测和科学评估,指导规范鳗苗捕捞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鳗苗 时空分布 CPUE 捕捞产量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