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伟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7,共6页
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罗伟虹Proceedingfromthehistoryandpresentsituationofreligionandwomen,thisarticlestudiestherelationshi... 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罗伟虹Proceedingfromthehistoryandpresentsituationofreligionandwomen,thisarticlestud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religio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徒 伊斯兰教 女性信徒 自我价值 基督教会 男女不平等 老年妇女 信仰 天主教 宗教活动
下载PDF
对上海女性基督教信教者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罗伟虹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对上海的女基督教信教者的调查发现 :1 )女信教者中中老年人居多 ,总体文化水平较低 ,退休、无业、待业人员占较大比例 ;2 )信教时间较短 ;3 )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主要有 :解脱危机或困惑 ;受家庭影响 ;寻求人生归宿 ;精神追求等 ;4 )在基... 对上海的女基督教信教者的调查发现 :1 )女信教者中中老年人居多 ,总体文化水平较低 ,退休、无业、待业人员占较大比例 ;2 )信教时间较短 ;3 )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主要有 :解脱危机或困惑 ;受家庭影响 ;寻求人生归宿 ;精神追求等 ;4 )在基督教“三自”爱国教会的引导下 ,不少人的信仰层次有所提高 ,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妇信教者 信教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中欧班列市场化经营机制与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发展研究
3
作者 徐美芳 包蕾萍 石丽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拳头产品,促进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遵循市场规律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原则,也是中欧班列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的必然趋势。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按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拳头产品,促进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遵循市场规律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原则,也是中欧班列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的必然趋势。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按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市场结构双向决定的思路,梳理了途径中东欧或目的地为中东欧的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发现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了中欧班列建设的内在动力,并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中欧班列市场机制建设将助推更多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信息、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等产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中欧班列运行相关服务业如扩大跨境资金清结算业务。与此同时,这些成果将进一步深化中欧班列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市场机制 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
下载PDF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建华 晏可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1,共4页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9·11”事件更是凸现出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的一大公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它是指行为者对非战斗目标(特定的...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9·11”事件更是凸现出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的一大公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它是指行为者对非战斗目标(特定的公私机构、设施、交通工具、非战斗人员尤其是无辜平民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极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社会稳定 极端民族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永广 尚晓梅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73-77,共5页
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青少年群体担负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径与具体实践主要表现在: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假期以及非遗上舞台等方面。各级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加大青少... 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青少年群体担负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径与具体实践主要表现在: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假期以及非遗上舞台等方面。各级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加大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力度,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下载PDF
网络宗教、网络社会与社会治理研究--以S市调研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石丽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3,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网络社会快速崛起,以宗教信息为主要内容和宗教传播为目标的网络宗教开始兴起。这一社会事实包含着网络宗教与社会秩序之间关联,其中也隐含着国家、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切入,在已...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网络社会快速崛起,以宗教信息为主要内容和宗教传播为目标的网络宗教开始兴起。这一社会事实包含着网络宗教与社会秩序之间关联,其中也隐含着国家、社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切入,在已有的文献和调研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汇集和对S市相关政府部门和宗教团体相关人士的访谈,试图探寻网络宗教的社会治理原则、机制和尝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宗教 网络社会 社会治理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家族式个人主义——当代儒家伦理践行方式的个体化特征
7
作者 赵翠翠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167,共11页
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难题,成为儒学不断适应社会人心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使中国社会从家庭主义进入了新家庭主义、个体家庭的新时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深陷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的... 如何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难题,成为儒学不断适应社会人心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契机。百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使中国社会从家庭主义进入了新家庭主义、个体家庭的新时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深陷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的家族式个人主义。这种家族式个人主义受到关系结构及其私人化逻辑的深层影响,通过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结构性私人化过程,大致形成了依附性、控制性和策略性三种行动逻辑,维系和强化着儒家伦理及其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却悬置了自我意识与人格神圣。如何从传统伦理型人格走向现代平等式个体,在完善个体中建设个体与家庭神圣、个体与国家社会之良好的中介机制及其文化心态,关系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与道德自觉,更关系儒家价值振兴、中国精神建设及中华文明进程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儒家 家族式个人主义 关系结构 现代人格
下载PDF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汉译及其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雅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3,共10页
卢梭思想在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契约论》更是从1898年开始在中国得到翻译和绍介,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中国学人眼里的福音书,一时人人谈自由平等,必言卢梭及其民约思想。本文从《社会契约论》的早期汉译情况入手,通过分析、... 卢梭思想在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契约论》更是从1898年开始在中国得到翻译和绍介,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中国学人眼里的福音书,一时人人谈自由平等,必言卢梭及其民约思想。本文从《社会契约论》的早期汉译情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中江兆民、杨廷栋、马君武等汉译本,试图理清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卢梭民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汉译
下载PDF
“无令求悟”:《圆觉经》及其注疏中的释义纷纭
9
作者 孔雁 《法音》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悟”是“迷”的对称,从迷惑到觉醒,是佛教修行之目的。而《圆觉经》却说:“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其中似乎是在否定“求悟”。纵观各家注疏,有些(例如圭峰宗密)解读为“假如不让他们求悟……将增长... “悟”是“迷”的对称,从迷惑到觉醒,是佛教修行之目的。而《圆觉经》却说:“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其中似乎是在否定“求悟”。纵观各家注疏,有些(例如圭峰宗密)解读为“假如不让他们求悟……将增长我见”,以此强调“务必求悟”;有些(例如慈室妙云)则完全相反,将“无令求悟”解读为“不可将心求悟……否则将增长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男子 宗密 多闻 注疏 修行 成道 我见 《圆觉经》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关于汉族民间宗教与民俗信仰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国发 《当代宗教研究》 2004年第2期45-48,F003,F004,共6页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传统文化中,在以儒、道、佛三教为主干的大传统之下,还有一个以信仰因素为主导的民间文化小传统。这一民间宗教文化,包括信仰体系、仪式体系和象征体系,影响着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传统文化中,在以儒、道、佛三教为主干的大传统之下,还有一个以信仰因素为主导的民间文化小传统。这一民间宗教文化,包括信仰体系、仪式体系和象征体系,影响着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因此,长期以来国外汉学与人类学界都相当关注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 民间宗教 民俗信仰
下载PDF
当前世界宗教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伟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4-67,63,共5页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已把世界联为一体,与之相随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海外宗教对我国民众和宗教界的影响已无法避免。当然,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方面,甚至可能...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已把世界联为一体,与之相随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海外宗教对我国民众和宗教界的影响已无法避免。当然,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方面,甚至可能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一、当前世界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宗教 发展趋势 宗教热 宗教管理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团体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界
下载PDF
苯教的衰落和变革──兼论宗教发展必须和社会相适应的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邦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苯教的衰落和变革─-兼论宗教发展必须和社会相适应的规律顾邦文苯教是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自然崇拜和杀牲献祭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帮助统治者以天神的名义统治人民,同时用众多的神灵威慑民众,使他们很好地服... 苯教的衰落和变革─-兼论宗教发展必须和社会相适应的规律顾邦文苯教是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自然崇拜和杀牲献祭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帮助统治者以天神的名义统治人民,同时用众多的神灵威慑民众,使他们很好地服从统治,因此西藏历史上有26代赞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教 佛教 松赞干布时代 外来宗教 西藏 聂赤赞普 意识形态 相适应 原始宗教 先进文化
下载PDF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概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业露华 《佛学研究》 2000年第0期28-36,共9页
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 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
下载PDF
义乌阿拉伯穆斯林的文化调适之剖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葛壮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60-66,共7页
在浙江义乌,绝大多数的外商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该群体除从商外,其实还面临着文化上的调适问题。而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有压力和难度。本文认为,汲取中国古代王朝曾经实行过的"蕃坊制"中的历史经验,以及吸... 在浙江义乌,绝大多数的外商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该群体除从商外,其实还面临着文化上的调适问题。而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有压力和难度。本文认为,汲取中国古代王朝曾经实行过的"蕃坊制"中的历史经验,以及吸收新加坡、日本等国在管理外籍穆斯林方面的做法,提供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和配套措施,将有助于来华居住的阿拉伯穆斯林较快地完成文化上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现象 阿拉伯穆斯林 文化调适 跨文化交际 文明交往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合一运动述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永广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33,共7页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合一运动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
原文传递
中国基督教的自立运动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以藩 曹圣洁 《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57-60,共4页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招致人民群众的痛恨,酿成了无数次的教案。 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传绕,在多数中国教徒身上还是有所反映的。尤其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广大人民奋起抗击的时机,许多教徒也投入了斗争,并纷纷要求教会摆脱外国控制,实现自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堂 基督教徒 中国基督教 传教士 自立会 不平等条约 中华基督教会年鉴 自办 帝国主义 基督徒
下载PDF
互联网宗教的“复兴神话”及其祛魅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海波 黑颖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7,共8页
互联网与宗教的叠加在短短三十余年里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态势,并产生了互联网刺激宗教复兴的“神话”。这个“神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它相关问题的判断。然而真实情况是:①宗教并无利用互联网扩张之天然能力;②欧美互联网高速... 互联网与宗教的叠加在短短三十余年里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态势,并产生了互联网刺激宗教复兴的“神话”。这个“神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它相关问题的判断。然而真实情况是:①宗教并无利用互联网扩张之天然能力;②欧美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宗教持续衰退;③“百度指数” 表明中国网民对宗教的关注度保持基本稳定,且在近年来逐步下降。以上都打破了这个“神话”,从而推动认知和研究的“祛魅”,有助于对互联网宗教的理性化、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有助于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建立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和互联网宗教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宗教 复兴神话 祛魅
原文传递
元代晋东南社学型文庙探源——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18
作者 王群韬 安建峰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8,158,共8页
自唐代确立“庙学一体”制度后,最基层的文庙(庙学)设于州县,一般不在县级以下区域修建文庙。晋东南地区的乡村文庙现象,似与礼制不符。稽考相关碑刻资料可知,元代兴建的社学是这类乡村文庙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学舍—礼殿”并存的形... 自唐代确立“庙学一体”制度后,最基层的文庙(庙学)设于州县,一般不在县级以下区域修建文庙。晋东南地区的乡村文庙现象,似与礼制不符。稽考相关碑刻资料可知,元代兴建的社学是这类乡村文庙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学舍—礼殿”并存的形制格局,实质上是一种兼有文教与祭孔功能的社学型文庙。元代晋东南社学型文庙的礼仪空间多采用“二公十哲”祀位模式,并仿照州县庙学举行“释奠之礼”。从类型上看,社学型文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校文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庙 乡村文庙 晋东南 元代社学 社学型文庙
原文传递
古代北方民族妇女社会地位、作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宏刚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9-102,共4页
我国曾建立过国家政权的北方民族中,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母权遗迹和女神崇拜习俗。随着社会的进程,在这些民族的妇女中,出现了很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们在向文明门槛过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母权遗迹 妇女作用
下载PDF
潘世义还是邬达克——上海息焉堂设计师疑案解析
20
作者 张化 《建筑遗产》 2023年第4期42-51,共10页
近二十多年来,上海天主教息焉堂设计师渐成疑案,目前有两种说法:政府建筑管理部门采用建筑学术界的邬达克说,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天主教会和宗教学术界坚持潘世义说。文章通过对新老书证的辨析,对史实的正、反考证,对关键人物的采访以及... 近二十多年来,上海天主教息焉堂设计师渐成疑案,目前有两种说法:政府建筑管理部门采用建筑学术界的邬达克说,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天主教会和宗教学术界坚持潘世义说。文章通过对新老书证的辨析,对史实的正、反考证,对关键人物的采访以及实地考察,从教堂呈现的神学构思、息焉公墓发起人的构成和作用、建堂经费、邬潘两人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差异等角度进行逻辑推理,再考察国民政府建筑管理制度,得出结论:息焉堂由潘世义设计并监造,但在其设计、监造的那个时段,在国民政府初建、试错和修订建筑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潘世义临时失去职业资格,由邬达克挂名请领了营造执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焉堂 息焉公墓 圣母升天堂 潘世义 邬达克 建筑设计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