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多糖的结构及其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汇 聂少平 +3 位作者 艾连中 夏永军 熊智强 王光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0-301,共12页
灵芝多糖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结构是灵芝多糖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探明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灵芝多糖结构表征的研究。本文从灵芝多糖的组成、化学结构和溶液构象入手,对灵芝... 灵芝多糖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结构是灵芝多糖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探明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近年来,有大量关于灵芝多糖结构表征的研究。本文从灵芝多糖的组成、化学结构和溶液构象入手,对灵芝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系统概述,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总结多糖结构表征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灵芝多糖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讨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结构 溶液构象 表征方法
下载PDF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光强 夏永军 艾连中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5-247,共3页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在食品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配送和销售等全过程中所需遵守的行为准则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如何教好该门课程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在课程讲授中存在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在食品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配送和销售等全过程中所需遵守的行为准则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如何教好该门课程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在课程讲授中存在的内容多且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难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我们创新性提出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及教学评价的灵活化。这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不同培养方式对牛樟芝活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璇 夏永军 +6 位作者 刘胜男 崔涵婧 初宁 胡怡欣 肖睿 张钰妍 艾连中 《工业微生物》 CAS 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
牛樟芝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且在抗癌、保肝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而备受关注。本文考察了固态发酵以及不同液态发酵方式对牛樟芝活性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固态发酵不同谷物对活性产物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青稞作为发酵谷物基质,其活性产... 牛樟芝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且在抗癌、保肝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而备受关注。本文考察了固态发酵以及不同液态发酵方式对牛樟芝活性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固态发酵不同谷物对活性产物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青稞作为发酵谷物基质,其活性产物种类多且含量高,Antrodin C、Antroquinonol产量分别为5 901.27 mg/kg、3 715.76 mg/kg。常规液态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Antrodins类化合物,以Antrodin C为主,但不能合成Antroquinonol类化合物。通过添加前体物辅酶Q_0可以诱导牛樟芝菌丝体在液态发酵中合成Antroquinonol;在此基础上,添加植物油进行同步萃取发酵,能够显著提高牛樟芝菌丝体活性成分种类和产量,除了诱导合成Antroquinonol之外,还有大量Antroquinonol B合成;同时,大多数活性成分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被富集萃取,Antrodin C、Antroquinonol产量分别为289.80 mg/L、95.39 mg/L。Antrodin C产量比常规液态发酵提高了7.06倍,而Antroquinonol产量比诱导发酵提高了20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固态发酵 液态发酵 Antrodin C Antroquinonol
下载PDF
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物胺菌株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利瑞 熊智强 +4 位作者 朱松 王光强 夏永军 王巧惠 艾连中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5,共8页
从工业化黄酒酿造环境中筛选具有产生物胺能力的微生物,通过显色反应对菌株的产胺能力进行定性分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12株产生物胺的阳性菌株。其中2株菌产生物胺含量较高,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AR281... 从工业化黄酒酿造环境中筛选具有产生物胺能力的微生物,通过显色反应对菌株的产胺能力进行定性分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12株产生物胺的阳性菌株。其中2株菌产生物胺含量较高,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AR281为短乳杆菌,菌株AR193为棒状乳杆菌。37℃时,菌株AR281总生物胺的产生量最高为154.76 mg/L;菌株AR193总生物胺的产生量最高为173.78 mg/L。本文研究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其产生物胺能力的影响,为黄酒酿造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胺 微生物 温度
原文传递
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智 艾连中 +2 位作者 丁文宇 张宪党 张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6,12,共7页
本文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过程,研究四种可溶性膳食纤维(青棵0-葡聚糖(barley 0-glucan,BBG)、黄原胶(xanthan gum,XG)、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KGM)和罗望子胶(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对玉米淀粉消化的影响,并建立... 本文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过程,研究四种可溶性膳食纤维(青棵0-葡聚糖(barley 0-glucan,BBG)、黄原胶(xanthan gum,XG)、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KGM)和罗望子胶(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对玉米淀粉消化的影响,并建立膳食纤维在胃肠道模拟体系下的表观黏度(60s-1)与预测血糖指数(predicted glycemic index,pGI)之间的关系,探究可溶性膳食纤维降低餐后血糖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0.1%的BBG、XG、KGM和TSP对淀粉水解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1.59%、35.90%、30.54%和19.62%,并能将淀粉的pGI值分别降低12.05、45.54、38.90和15.00。并且,随着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道体系下的表观黏度的增大,pGI值呈下降趋势,并且当XG、KGM和TSP的表观黏度超过4 mPa?s后,pGI值的下降趋势愈加平缓。因此,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抑制玉米淀粉的消化,并且其黏度是降低餐后血糖响应的重要因素。此研究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血糖功能方面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膳食纤维 玉米淀粉 黏度 体外消化
下载PDF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光强 夏永军 艾连中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9-281,共3页
民以食为天。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各个高校也相继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食品标准与法规这一门课程也应运而生。但这门课程涉及学科广、涉... 民以食为天。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各个高校也相继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食品标准与法规这一门课程也应运而生。但这门课程涉及学科广、涉及内容多,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在该课程讲授中存在的内容多且枯燥乏味和难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我们构建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不是最后的卷面成绩。在过程中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时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 过程评价
原文传递
口腔益生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艾连中 贾国超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口腔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微生态系统。生活方式、外源性致病菌等外源因子可扰乱口腔微生物组与其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引发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口臭等口腔疾病。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并对人类机体局部或全身性健康都具有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口腔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微生态系统。生活方式、外源性致病菌等外源因子可扰乱口腔微生物组与其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引发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口臭等口腔疾病。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并对人类机体局部或全身性健康都具有有益作用的微生物。传统上,益生菌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医药保健、饲料等各个领域,最常见的用途是治疗或预防胃肠道感染和疾病,改善肠道健康。近十年,各种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口腔微生物菌群,调节口腔免疫力等方式对各种口腔疾病产生积极的防治效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机体健康维护概念,维护口腔健康的益生菌及其作用机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综述了口腔益生菌在常见口腔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阐述了利用口腔益生菌在防治口腔疾病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在口腔益生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方向等方面剖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口腔益生菌驱动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以期为口腔益生菌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益生菌 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 作用机制 健康食品产业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淼 赵笑笑 +3 位作者 宋馨 夏永军 艾连中 熊智强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双歧杆菌是肠道健康指示菌,对维持人体肠道环境微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治疗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分类特征、分离培养策略和生理功能的研... 双歧杆菌是肠道健康指示菌,对维持人体肠道环境微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治疗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分类特征、分离培养策略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分离筛选 生理功能
下载PDF
益生菌体外降解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霞 熊智强 +2 位作者 夏永军 艾连中 王光强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某些益生菌的降胆固醇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以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研究较多。本文对体外降解胆固醇的益生菌和其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益生菌 降胆固醇 体外 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乳酸菌在肠道内黏附定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费苏 夏永军 +1 位作者 艾连中 王光强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2期58-62,共5页
乳酸菌是一类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易获取的优势,在食品、医疗及动物生产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在动物肠道内,它利用糖类物质,生成酸性代谢物,降低肠道pH,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要实现乳酸... 乳酸菌是一类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易获取的优势,在食品、医疗及动物生产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在动物肠道内,它利用糖类物质,生成酸性代谢物,降低肠道pH,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要实现乳酸菌在动物体内的良好定殖,首先要实现黏附,而黏附过程主要分为特异性结合与非特异性结合。黏附机制的相关研究中黏附素理论被普遍认可,包含了粘附蛋白学说、磷璧酸学说及细菌表面分子学说。本文就乳酸菌的黏附相关因子,体外黏附模型及黏附的影响因素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黏附因子 黏附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缓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佳 夏永军 +3 位作者 熊智强 宋馨 艾连中 王光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6-471,共6页
糖尿病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并伴有低度炎症。而有关研究显示,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对肠道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它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降低机体... 糖尿病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并伴有低度炎症。而有关研究显示,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对肠道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它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降低机体的氧化损伤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因子,起到缓解糖尿病相关症状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目前常用的以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为靶点来筛选降糖菌株的两种方法,并通过体内实验评价了益生菌的降糖作用。同时从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道屏障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概括了益生菌缓解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2型糖尿病 血糖 葡萄糖耐量实验
下载PDF
脱皮与不脱皮青稞酿造营养黄酒风味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月 杨昳津 +7 位作者 邱华振 艾连中 王光强 熊智强 张汇 俞剑燊 胡健 夏永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3期9-16,共8页
以青稞为原料酿造新型黄酒,为研究原料脱皮与否对新型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脱皮青稞黄酒、不脱皮青稞黄酒及青稞麸皮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未脱皮青稞黄酒中香气物质总量为71 134.67μg/L;脱... 以青稞为原料酿造新型黄酒,为研究原料脱皮与否对新型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脱皮青稞黄酒、不脱皮青稞黄酒及青稞麸皮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未脱皮青稞黄酒中香气物质总量为71 134.67μg/L;脱皮青稞酿造黄酒香气物质含量较少为39 208.99μg/L。挥发性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差异主要来源于,3-甲基丁醇、苯乙醇、2-甲基丙醇。通过香气活力值OVA分析发现,对两种青稞黄酒香气贡献的较大的物质种类均为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和苯甲醛,贡献值的大小有差异。对麸皮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发现,青稞黄酒中香气成分均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麸皮中富含的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通过代谢产生苯乙醇、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是造成两种青稞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稞麸皮对黄酒风味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青稞黄酒 GC-MS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提高桑黄YC-1菌发酵法生产总三萜产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彩云 刘晓凤 +5 位作者 王光强 熊智强 宋馨 张汇 艾连中 夏永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4期1-7,31,共8页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本文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YC-1原位萃取发酵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桑黄总三萜产量及生物量。单因素实验表明,在原位萃取发酵系统中,大豆油对桑黄YC-1生物量和总三萜的合成促进效果...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本文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YC-1原位萃取发酵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桑黄总三萜产量及生物量。单因素实验表明,在原位萃取发酵系统中,大豆油对桑黄YC-1生物量和总三萜的合成促进效果最好。淀粉类复杂碳源和有机氮源酵母粉能够显著促进桑黄YC-1生物量和总三萜的积累,而微量元素对桑黄YC-1的发酵影响较小。响应面综合优化表明,所选因素对桑黄发酵均具有显著影响,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原位萃取剂大豆油的添加量为20%(v/v),青稞粉52g/L,酵母粉8g/L,玉米浆4g/L,MgSO_(4)·7H_(2)O 0.5g/L,NaH_(2)PO_(4)0.5g/L,pH自然。在此条件下,桑黄总三萜产量达到14.09±0.12g/L,约为优化前三萜产量的3倍。桑黄菌体量达到47.84±1.05g/L。利用适宜的溶剂建立原位萃取发酵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桑黄活性成分及生物量,实现活性成分的合成与萃取浓缩的同步进行,为后续桑黄液态发酵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三萜化合物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法 原位萃取发酵
下载PDF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光强 夏永军 艾连中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其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而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食品标准与法规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按照传统的方法教授此门课程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其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而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食品标准与法规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按照传统的方法教授此门课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改革,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整体提升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 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 教学探索
下载PDF
细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湘婵 夏永军 +3 位作者 王光强 艾连中 赖凤羲 熊智强 《工业微生物》 CAS 2019年第3期7-12,共6页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以人工发酵培养的细虫草胞外多糖OgE、OgE-F1和OgE-F2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率、代谢MTT活力、NO分泌和吞噬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细虫草多...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以人工发酵培养的细虫草胞外多糖OgE、OgE-F1和OgE-F2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率、代谢MTT活力、NO分泌和吞噬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细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在0.2mg/mL^1.0mg/mL浓度范围内,多糖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吞噬能力。本研究表明,细虫草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活性,潜在地可改善小鼠的先天性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虫草 胞外多糖 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下载PDF
牛樟芝发酵碎红茶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晓凤 王召初 +6 位作者 高昊峰 张尧 王光强 熊智强 张汇 艾连中 夏永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牛樟芝是一种具有良好护肝功能的高等药用真菌,且具有浓郁的芳香。本文利用牛樟芝对碎红茶进行发酵,分析牛樟芝发酵茶风味特征以及对HepG 2细胞酒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青稞等淀粉质辅料能够促进牛樟芝在碎红茶上的生长。GC-M... 牛樟芝是一种具有良好护肝功能的高等药用真菌,且具有浓郁的芳香。本文利用牛樟芝对碎红茶进行发酵,分析牛樟芝发酵茶风味特征以及对HepG 2细胞酒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青稞等淀粉质辅料能够促进牛樟芝在碎红茶上的生长。GC-MS分析显示牛樟芝发酵茶含有69种风味成分,主要含有醛类23种、醇类14种、酮类13种,酯类4种、呋喃类4种、吡嗪类3种以及其他5种等。HepG2体外活性分析表明,牛樟芝发酵茶水提物能够有效地保护肝细胞酒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了230%,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贴壁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碎红茶 发酵 HpeG2 风味
下载PDF
红曲干酪的工艺及成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然 王光强 +4 位作者 张汇 印伯星 熊智强 艾连中 夏永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2期47-58,共12页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红曲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添加量为0.03 g/L,凝乳酶添加量为0.2 g/L,加盐量为2%,红曲添加量为0.15 g/L。在此工艺条件,干酪经42 d成熟后,其p H 4...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红曲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添加量为0.03 g/L,凝乳酶添加量为0.2 g/L,加盐量为2%,红曲添加量为0.15 g/L。在此工艺条件,干酪经42 d成熟后,其p H 4.6-可溶性氮(p H 4.6 acidsoluble nitrogen,p H 4.6-SN)含量为42.39%,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12%TCA-soluble nitrogen,12%TCA-SN)含量为33.76%。随着成熟时期的延长,干酪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 H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红曲干酪外层蛋白质降解程度要高于干酪内层,并且红曲干酪对酪蛋白降解要比蓝纹干酪更加温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红曲干酪中可溶性多肽的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蛋白水解程度不断增大,并且最终多肽的种类和含量要比蓝纹干酪更丰富。干酪感官评价最终得分为89.12,所制干酪成熟状态良好,香味浓厚,味道突出,表现出较佳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干酪 加工工艺 成熟
下载PDF
谷物β-葡聚糖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宁 艾连中 张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8-324,共7页
谷物β-葡聚糖是β-D-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β-(1→4)键重复连接,再被单一的β-(1→3)键分开而成的无分支线性葡萄糖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和小麦中。谷物β-葡聚糖在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活性及改善... 谷物β-葡聚糖是β-D-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β-(1→4)键重复连接,再被单一的β-(1→3)键分开而成的无分支线性葡萄糖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和小麦中。谷物β-葡聚糖在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活性及改善肠道健康等方面生理活性显著,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谷物β-葡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特征、含量测定、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其应用,为谷物β-葡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Β-葡聚糖 提取 结构 活性
下载PDF
煎炸油脂质变预防及其危害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芳 林祥娜 +5 位作者 朱靖雯 杨雨茜 伊雪儿 王光强 艾连中 夏永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经反复高温加热的煎炸油会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生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极性组分等物质。本文将对三种不同品种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其原理进行综述,分析延缓煎炸油理化指标变化的措施,... 经反复高温加热的煎炸油会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生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极性组分等物质。本文将对三种不同品种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其原理进行综述,分析延缓煎炸油理化指标变化的措施,提出了通过摄入益生菌进行膳食干预以降低煎炸油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极性组分 膳食干预 益生菌
下载PDF
正红菇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细胞免疫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陈晨 赖凤羲 +2 位作者 夏永军 艾连中 张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121,共7页
为比较正红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胞免疫活性差异,依次采用热水和碱液分别提取正红菇菌盖和菌柄多糖,得到4种多糖提取物。通过化学成分、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分析,比较4种正红菇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差异;通过小鼠... 为比较正红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胞免疫活性差异,依次采用热水和碱液分别提取正红菇菌盖和菌柄多糖,得到4种多糖提取物。通过化学成分、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分析,比较4种正红菇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差异;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评价4种正红菇多糖提取物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多糖水提物的得率和分子质量均高于碱提物;4种正红菇多糖提取物均以葡萄糖为主,含有少量半乳糖和甘露糖,且相同提取方式下菌盖与菌柄多糖提取物的化学组成无显著差异,但对应的水提物相较于碱提物,其半乳糖含量高、甘露糖含量低。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相同提取方式下菌盖与菌柄多糖提取物的免疫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水提物相较于碱提物,能更显著地增强巨噬细胞的增殖率、吞噬能力以及NO、TNF-α和IL-1β的释放量,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活性,这可能与其分子质量和化学组成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多糖 化学组成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