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下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唯依 徐婷 +4 位作者 肖鑫冉 钟佳玲 邬凌俊 梁晶 余安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各30例,两组均针刺大肠俞、肾俞、委中、阿是穴,并根据患者证型不同进行腧穴配伍。热敏灸组选取1~2个热敏点行热敏灸,温和灸组选取压痛点使...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各30例,两组均针刺大肠俞、肾俞、委中、阿是穴,并根据患者证型不同进行腧穴配伍。热敏灸组选取1~2个热敏点行热敏灸,温和灸组选取压痛点使用艾灸盒进行温和灸。统计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汉译RMDQ量表和总体疗效,以及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和效应种类。结果治疗前两组VAS、ODI、RM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治愈率高于温和灸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均降低(P<0.05),热敏灸组VAS低于温和灸组(P<0.05);治疗第2周、第4周后ODI、RMDQ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热敏灸组ODI、RMDQ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温和灸组(P<0.05)。6种热敏灸感中扩热最常见,且热敏灸感出现的次数随治疗而变化。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结合针刺均能有效改善腰痛和腰部功能障碍,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效更优。热敏灸感因人因时不同,临床中需辨证施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腰痛 辨证施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嵌顿性闭孔疝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李银 罗海波 顾士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44-47,共4页
分析嵌顿性闭孔疝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5例嵌顿性闭孔疝患者,对纳入对象采用早期超声诊断。结果 纳入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因病引起小肠嵌顿,1例患者因术前误诊而死亡,4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 分析嵌顿性闭孔疝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5例嵌顿性闭孔疝患者,对纳入对象采用早期超声诊断。结果 纳入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因病引起小肠嵌顿,1例患者因术前误诊而死亡,4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并行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或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术后康复较好,均已出院。结论 嵌顿性闭孔疝的病情进展十分恶劣,需要对病史、体格检查,并行CT检查,才可早期诊断。嵌顿性闭孔疝不仅需要早期诊断,更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闭孔疝 超声诊断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发乙肝和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1例
3
作者 刘俊朝 卢伯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乙肝 BRUGADA
下载PDF
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顾亮亮 姚兰红 +2 位作者 龚爱琴 陆诗愔 张海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49-225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11-01至2016-12-16住院的160例患者,其中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肿瘤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科随机抽...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11-01至2016-12-16住院的160例患者,其中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肿瘤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科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三阶梯止痛法;试验组在常规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压籽法(王不留行籽耳贴)。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镇痛效果,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3版)评价生命质量;于治疗2个疗程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7.5%(70/80),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6.3%(77/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43)。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0%(56/80),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3.8%(67/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u=-2.473,P=0.013;χ~2=9.425,P=0.002)。结论中医耳穴压籽法结合三阶梯止痛法在缓解癌痛中具有镇痛作用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高的效果,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中医耳穴压籽法在缓解癌痛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癌性疼痛 耳穴贴压 王不留行 三阶梯止痛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免疫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陆军 吴国芳 王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免疫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4例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观...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免疫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4例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7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7 d后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免疫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记录2组治疗的临床结局。结果2组治疗3 d、7 d后p(O_2)、Sa(O_2)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p(CO_2)、血乳酸(Lac)、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转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诊NPPV治疗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降低高凝状态,抑制免疫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哮喘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化瘀止血、补肾健脾法治疗胎漏和胎动不安体会 被引量:26
6
作者 骆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肾虚血瘀型胎漏、胎动不安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当从瘀从虚论治,标本并重;证病结合,气血同治,辨析互参,治病与安胎并举。临证用骆氏验方益君化瘀补肾安胎汤,活血化瘀治标,补肾健脾治本,全方共奏化瘀止血、补肾健脾、活血安胎之功。
关键词 胎漏 胎动不安 化瘀止血 补肾健脾 益君化瘀补肾安胎汤
原文传递
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霞 张新生 谢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艾司...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PSQI指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悸易惊、神疲倦怠、健忘、烦躁易怒、易汗出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和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耳穴压丸 足底按摩 穴位贴敷
下载PDF
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 被引量:18
8
作者 洪海平 陶冶 +2 位作者 钟诚 李婕 徐玉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88例,因失访而实际获完整临床资料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20~40(30.55±5.21)岁...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88例,因失访而实际获完整临床资料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20~40(30.55±5.21)岁;病程1~42(14.21±7.38)个月。86例分为两组,44例采用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次/周,对照组3次/周,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痛量表(NPQ)评分(并计算百分率)、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椎生理曲度D值,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同时要求患者注意纠正日常不良姿势,睡觉保持低枕位,每日早、晚用高低适中的柱形枕置于颈后,颈椎后伸状态下平睡0.5 h。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颈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均显著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3周结束及1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颈痛NP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痛NPQ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3.6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964,P=0.012);两组颈椎活动度的RO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40.32,P=0.000),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并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1,P=0.734)。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超微针刀 手法 骨科 颈椎病
下载PDF
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利劼 李婕 +1 位作者 马文 沈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45-1647,1651,共4页
目的:评价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无痛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无痛穴位埋线组治疗1次,针刺组每周2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BMI、食欲、二便的变化。结果:1)无... 目的:评价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无痛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无痛穴位埋线组治疗1次,针刺组每周2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BMI、食欲、二便的变化。结果:1)无痛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后体重及BMI均显著下降。2)无痛穴位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3)无痛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后食欲均下降,食欲下降与体重、BMI的变化有相关性。结论:无痛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疗效,可降低体重、BMI值,减少患者食欲,降低感染风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针刺 单纯性肥胖症
下载PDF
离子导入三伏贴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霍莉莉 虞坚尔 +4 位作者 夏以琳 陈莹 李华 卢伯良 宣小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夏季三伏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敷贴前后自身对照及重复测量法,多中心临床收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敷贴后随访1年,观察敷贴前... 目的观察夏季三伏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敷贴前后自身对照及重复测量法,多中心临床收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敷贴后随访1年,观察敷贴前、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计分、全年发病次数、发作期平均病程、发作期给药途径、中医症状及体征,并检测患儿敷贴前后唾液sIgA。结果①该法总有效率65.3%;②与敷贴前相比,敷贴后疾病计分明显下降(P<0.01);③敷贴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全年发病次数减少(P<0.01);发作期平均病程明显缩短(P<0.01);发作期给药途径由静滴向口服转变(P<0.01);④多汗症状明显改善(P<0.01);⑤该法对升高唾液sIgA作用维持半年左右。结论夏季三伏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有效的临床手段,对升高唾液sIgA作用可持续半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离子导入 穴位敷贴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通腑泻肺活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合并急性胃肠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国芳 熊旭东 +4 位作者 林丽 陆军 闫香桂 黄芬 戴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7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活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痰热壅肺证)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AG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通腑泻肺活血方;对照组予西...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活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痰热壅肺证)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AG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通腑泻肺活血方;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呕吐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较短(P<0.01),每日排便次数明显较多(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内压和腹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S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肺活血方能有效缓解AECOPD(痰热壅肺证)合并AGI患者呕吐、便秘等症状,降低GA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泻肺活血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急性胃肠损伤 痰热壅肺证
下载PDF
穴位按压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沈亚娟 《上海护理》 2006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失眠 穴位按压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伏九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及免疫功能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霍莉莉 宣小平 +4 位作者 虞坚尔 卢伯良 夏以琳 陈莹 李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冬夏伏九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多中心临床收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目的:观察冬夏伏九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多中心临床收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计分、疾病类型、全年发病次数、感染期平均治疗天数、感染期给药途径、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唾液sIgA。通过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该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作用途径。结果:①该法总有效率78.0%;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疾病计分明显下降(P<0.01);③性别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④治疗后疾病类型变化单纯型疾病改善优于复杂型(P<0.05);⑤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全年发病次数减少(P<0.01);感染期平均治疗天数明显缩短(P<0.01);感染期给药途径由静滴向口服转变(P<0.01);⑥多汗、眠差、面色差及舌象异常明显改善(P<0.05);⑦唾液sIgA明显升高(P<0.001)结论:冬夏同治离子仪导入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手段。该法可减少疾病计分、改善疾病类型、减少发病次数、缩短感染期治疗天数、改善感染期给药途径、改善多汗、眠差、面色异常、舌象异常症状,对升高唾液sIgA作用较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穴位敷贴 SIGA 重复测量 多重比较
下载PDF
减毒抑癌汤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对癌因性疲乏、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晟丞 沈静 +1 位作者 潘平生 姚立平 《四川中医》 2019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减毒抑癌汤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对癌因性疲乏、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8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减毒抑癌汤+TC化疗,n=49)与对照组(TC化疗,n=49)。于治疗前、治疗9w时检测两... 目的:观察减毒抑癌汤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对癌因性疲乏、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8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减毒抑癌汤+TC化疗,n=49)与对照组(TC化疗,n=49)。于治疗前、治疗9w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分化抗原簇蛋白133 (CD133)、DEAD家族多肽4(DDX4)、糖链抗原125 (CA-125)、糖链抗原15~3 (CA15~3)]表达情况,评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癌因性疲乏症状[癌症疲乏量表(CFS)]。结果:治疗9w时,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D133、DDX4、CA-125、CA15~3)及中医症状积分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CF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减毒抑癌汤辅助TC化疗方案可显著改善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中医症状,降低相关肿瘤标志物,于患者疾病控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抑癌汤 化疗 卵巢癌
下载PDF
银术散联合黄芩咳喘敷贴散内外合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万超 虞坚尔 +2 位作者 薛征 吴美贤 杨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评价银术散内服联合黄芩咳喘敷贴散外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50例RRT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内外合治组、内服组、外敷组,每组各50例。内服组患儿给予银术散口服治疗,外敷组患儿给予黄芩咳喘敷贴散... 目的:评价银术散内服联合黄芩咳喘敷贴散外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50例RRT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内外合治组、内服组、外敷组,每组各50例。内服组患儿给予银术散口服治疗,外敷组患儿给予黄芩咳喘敷贴散外敷治疗,内外合治组患儿给予银术散内服联合黄芩咳喘敷贴散外敷治疗。所有治疗均从当年夏季初伏开始,共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疗效和主要症状评分、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次病程时间及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改善率。结果:本研究最终137例患儿完成临床试验,其中内外合治组44例、内服组48例、外敷组45例。①随访6个月后,内外合治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7%,内服组为87.5%,外敷组为73.3%,内外合治组的疗效优于外敷组(P<0.05)。②随访6个月后,内外合治组和内服组患儿的食少、纳呆、多汗、自汗、肢冷、大便干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外敷组患儿的多汗、自汗、肢冷、大便干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减少(P<0.05);内外合治组患儿的食少、纳呆、多汗、自汗评分明显低于外敷组(P<0.05),多汗、自汗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P<0.05),内服组患儿的食少、纳呆评分明显低于外敷组(P<0.05)。③治疗后6个月内,3组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的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内外合治组患儿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内服组与外敷组(P<0.05),气管支气管炎与肺炎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外敷组(P<0.05)。④随访6个月后,3组患儿的均次病程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随访6个月后,内外合治组和内服组患儿的sIgA改善率优于外敷组(P<0.05)。结论:银术散口服联合黄芩咳喘敷贴散外敷治疗小儿RRTI疗效确切,可减少患儿的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银术散 黄芩咳喘敷贴散 内外合治
原文传递
中药离子导入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案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宣小平 霍莉莉 +4 位作者 虞坚尔 夏以琳 陈莹 李华 卢伯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5-920,共6页
【目的】比较夏季三伏、冬夏伏九2种中药离子导入敷贴方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重复测量、单盲设计,临床收集2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 【目的】比较夏季三伏、冬夏伏九2种中药离子导入敷贴方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重复测量、单盲设计,临床收集2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三伏组和伏九组各120例,借助离子导入仪,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1年,再随访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发作期病程、中医症候,并分时间点检测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结果】(1)伏九组临床疗效优于三伏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均可减少发病次数,缩短发作期病程,改善中医症候(P<0.05),其中伏九组较三伏组作用更显著(P<0.05)。(3)伏九组不同时间点sIgA呈持续上升趋势,三伏组不同时间点sIgA呈轻度下降趋势(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冬夏伏九方案优于夏季三伏方案,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穴位疗法 冬病夏治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原文传递
龙血竭散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卫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探讨龙血竭散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4例... 目的探讨龙血竭散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灌肠龙血竭散,1.2 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 L中,肠道保留时间1 h,1次/d。10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治疗,疗程间隔时间为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促炎性因子水平、Sutherland指数和Baron内镜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5%、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4%、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促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utherland指数和Baron内镜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散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促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散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 促炎性因子 Sutherland指数评分 Baron内镜评分
原文传递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诗瑜 于丽君 +5 位作者 王培珍 顾小燕 范鲁丹 周海芳 周雨 杨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之间所有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住院医嘱信息及临床资料,基于uptodate临床决策顾问、文献依据、药品说明书,综合挖掘其联合用药情况。...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之间所有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住院医嘱信息及临床资料,基于uptodate临床决策顾问、文献依据、药品说明书,综合挖掘其联合用药情况。查阅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分析联合用药是否造成影响。结果共收集到75名住院患者,共计686份住院医嘱,547份处方存在联合用药情况。可能有3名患者因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联合用药而造成影响,停药后恢复正常。在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的CYP家族代谢药物中,目前只有硝苯地平可能会引起临床不良反应。结论建议银杏达莫注射液不应与抗凝药、其他中药注射液联合使用,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也应在特定疾病状态下进行,并需监测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婕 谢玮 +3 位作者 范伟强 朱东勋 张海滨 洪海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朱东勋"颈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朱东勋"颈七针"疗法,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简版Mc... 目的观察朱东勋"颈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朱东勋"颈七针"疗法,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治疗前后简版Mc Gill疼痛问卷-2(SF-MPQ-2)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2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朱东勋"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规颈椎牵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穴位 头颈部 颈七针 牵引术 颈椎病 神经根型 电针 拔罐
下载PDF
加味大柴胡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峰 王湘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应用加味大柴胡汤的效果,探讨其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成功行L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均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大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应用加味大柴胡汤的效果,探讨其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成功行L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均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反应及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情况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2周GIQLI评分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4、8周GI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C患者术后应用加味大柴胡汤可减少术后胃肠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大柴胡汤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