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教育戏剧”的理念 |
张生泉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6
|
|
2
|
现代戏曲形态的构建 |
金登才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3
|
重建批评的信心--论新媒体时代的戏剧批评 |
丁罗男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4
|
舞台设计美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评《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 |
戴平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关于表演教学体制改革的思考 |
范益松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境界的力量 |
卢昂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为读者的戏剧批评 |
汤逸佩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中国伶人出生籍贯与移植的文化地理分析 |
厉震林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9
|
观察,感知和创造 |
李学通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朱端钧:创建中国“民族导演学派”的巨匠 |
熊源伟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略论《牡丹亭》多元化的舞台演出 |
曹树钧
|
《戏剧丛刊》
|
2006 |
0 |
|
12
|
巴别通天塔——麦克·弗雷恩的新作《民主》 |
胡开奇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3
|
爱的故事 |
让-吕克·拉戛尔斯
宫宝荣(译)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4
|
当戏曲遇上话剧 |
王邦雄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曹禺学习语言的方法 |
曹树钧
|
《学语文(A版)》
|
2005 |
0 |
|
16
|
艺术教育的价值 |
戴平
|
《文化市场》
|
2003 |
0 |
|
17
|
“演员主体地位”辨析 |
金登才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坚守人的尊严与道德——经典戏剧给我们的启示 |
刘明厚
|
《戏剧丛刊》
|
2009 |
0 |
|
19
|
试谈朱端钧先生导演创作的发展 |
胡导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0
|
舞台灯光新理念——光效系统 |
丁加生
郑晓飞
|
《戏剧丛刊》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