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SKH-1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雨婷 王佩茹 +1 位作者 韩佳彤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6-591,共6页
目的 探讨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紫外线所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KH-1无毛小鼠等分成5组,定制5种特殊饲料[n-3 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5%、25%、50%、100%]... 目的 探讨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紫外线所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KH-1无毛小鼠等分成5组,定制5种特殊饲料[n-3 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5%、25%、50%、100%]分别喂养。喂养至第8周当日,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上述5组小鼠背部,剂量为2个最小红斑量(MED),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24 h后肉眼及皮肤镜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反应,取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表皮结构、细胞间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晒伤细胞情况,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组织匀浆中上述3种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5%、50%、100% n-3 PUFA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反应程度以及表皮增厚、细胞间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12.5% n-3 PUFA组轻;对照组、12.5% n-3 PUFA组小鼠表皮每100倍视野中晒伤细胞数(17.50 ± 4.93、14.25 ± 1.71)多于25%、50%、100% n-3 PUFA组(6.50 ± 1.73、4.75 ± 2.06、4.50 ± 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1,P 〈 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后24 h IL-1β、IL-6、TNF-α在各组小鼠表皮和真皮有不同程度表达,与对照组、12.5% n-3 PUFA组比较,25%、50%、100% n-3 PUFA组3种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 〈 0.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25%、50%、100% n-3 PUFA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5% n-3 PUFA组(P 〈 0.05)。结论 膳食中n-3 PUFA含量达到总脂肪酸的25%以上时对紫外线引起的急性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含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推测n-3 PUFA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通路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急性紫外线损伤 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梅花针叩刺增强咪喹莫特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付贺 石磊 +4 位作者 罗敏 刘沛 周忠霞 张国龙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 评估咪喹莫特联合梅花针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的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紫外线诱导成瘤的40只SKH-1皮肤鳞癌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处理;梅花针组:每天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1次;咪喹莫特组:... 目的 评估咪喹莫特联合梅花针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的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紫外线诱导成瘤的40只SKH-1皮肤鳞癌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处理;梅花针组:每天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1次;咪喹莫特组:每天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为1.2 g/kg;联合组:先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止血后再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同前。各组小鼠连续治疗30 d。每日观察并拍照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形态学变化,每3 d测量1次瘤体大小,比较4组瘤体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率变化。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比较4组瘤体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瘤体内干扰素(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2 mRNA表达。结果 联合组小鼠背部瘤体生长缓慢,部分小的瘤体有消退现象;对照组、梅花针组和咪喹莫特组瘤体一直在增长,但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治疗前,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0,P 〉 0.05)。治疗24 d后,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16,P 〈 0.05),LSD-t检验示,联合组瘤体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Log-rank检验,4组小鼠生存率曲线分布不同(χ2 = 8.32,P 〈 0.05),联合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χ2 = 4.62,P = 0.03),而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与对照组、联合组比较,小鼠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梅花针组细胞异形性明显,排列密集,可见大量的肿瘤细胞,部分可见角化珠,咪喹莫特组肿瘤细胞少许死亡;联合组肿瘤细胞大量死亡,核异形不明显,角化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联合组IFN-α、IFN-β、IL-12、I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梅花针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咪喹莫特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动态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晨 张玲琳 +2 位作者 柳小婧 邹婷 王秀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利用兔耳痤疮模型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于兔耳皮肤,构建兔耳痤疮模型。成功构建的模型兔耳给予ALA-PDT治疗。通过组织HE染... 目的利用兔耳痤疮模型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于兔耳皮肤,构建兔耳痤疮模型。成功构建的模型兔耳给予ALA-PDT治疗。通过组织HE染色评价痤疮炎症的变化;提取兔耳组织RNA并以Real-time PCR检测ALA-PDT治疗前及治疗后4、24 h及7 d的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IL-8、NF-κB(p65)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通过评估组织HE结果发现,ALA-PDT治疗后4~24 h皮损区炎症逐渐加重,治疗后7 d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Real-time PCR发现,与治疗前相比,ALA-PDT治疗后4、24 h的IL-1α、IL-1β和IL-6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8、p65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所有炎症因子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早期可能通过上调IL-8和p65放大炎症反应,随后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组织炎症反应,最终有效治疗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痤疮丙酸杆菌 兔耳痤疮模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光热治疗皮肤黑素瘤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蒙 石磊 +1 位作者 王秀丽 魏志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B NPs)光热治疗皮肤黑素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CCK-8法测定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光热治疗前后对皮肤黑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用C57BL/6小鼠建立皮肤黑素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PB NPs组、激光... 目的探讨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B NPs)光热治疗皮肤黑素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CCK-8法测定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光热治疗前后对皮肤黑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用C57BL/6小鼠建立皮肤黑素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PB NPs组、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使用热成像仪观察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肿瘤区域的温度变化。各组小鼠均连续观察10d。每日测量瘤体大小,比较四组瘤体体积变化。治疗后第10天,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HE染色,比较PB NPs对小鼠内脏毒副作用的影响。结果 CCK-8法测得B16F10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PB NPs(250μg/mL,125μg/mL,62μg/mL,31μg/mL,16μg/mL,8μg/mL,0μg/mL)培养24h的细胞增殖,每组细胞存活率都在70%以上。808nm NIR激光强度1W/cm^2照射5min治疗B16F10细胞后,250μg/mL PB NPs细胞死亡率为71.80%。治疗10d后,联合治疗组小鼠瘤体体积明显小于其余三组小鼠瘤体体积;各组小鼠瘤体体积两两进行比较,联合治疗组小鼠瘤体消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对小鼠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普鲁士蓝纳米粒子联合光热治疗可以有效安全治疗皮肤黑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皮肤黑素瘤 普鲁士蓝纳米粒子 光热治疗
下载PDF
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种植瘤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张付贺 石磊 +3 位作者 罗敏 刘沛 范晴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10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瘤体,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的长径>15 mm...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10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瘤体,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的长径>15 mm或出现恶病质或溃疡时判定为伦理学死亡。取5只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 B16F10细胞,观察小鼠的活动度、营养状态和生存时间,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并称量肺质量,对所有小鼠肺部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重复3次。结果SKH-1小鼠在皮下接种后第6天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黑点,渐发展为圆形黑色结节,直至肿瘤破溃、出血、死亡,伦理学死亡时间20~33 d。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第4天开始出现2~3 mm黑色小结节,发生伦理学死亡的时间为12~18 d。SKH-1小鼠第1~3次实验生存时间分别为(26.57±4.03)、(27.86±4.53)、(27.43±5.32)d,差异无统计学意(F=0.14,P=0.87);第27天时肿瘤体积分别为(1367.9±150.2)、(1452.0±50.1)、(1490.3±69.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P=0.46)。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后第25天开始出现活动度减少、厌食等表现,第31天开始出现呆滞、消瘦、腹水、死亡等,伦理学死亡时间31~40 d;解剖后肺部见多处黑色结节,第1~3次实验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34.2±2.58)、(36.4±2.60)、(34.8±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F=1.01,P=0.39);小鼠肺部质量(156.1±18.5)、(164.0±19.6)、(172.0±17.2)mg,差异无统计学意(F=3.18,P=0.72)。所有小鼠全部成瘤,皮下肿物及肺部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黑素瘤。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成瘤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模型 动物 小鼠 无毛 小鼠 近交C57BL SKH-1小鼠 肿瘤模型
原文传递
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序贯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奥林 杨德刚 +2 位作者 张丽 张玲琳 王秀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5-907,960,共4页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序贯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瘢痕专题门诊增生性瘢痕患者33例,将其分为A组(予曲安奈德注射组)、B组(曲安奈德注射后予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新适确得乳膏外涂组)、C组(...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序贯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瘢痕专题门诊增生性瘢痕患者33例,将其分为A组(予曲安奈德注射组)、B组(曲安奈德注射后予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新适确得乳膏外涂组)、C组(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新适确得乳膏外涂组)分别予以治疗,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分别对这三组增生性瘢痕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分,并用超声波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厚度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前后VSS评分分别为(12.00±1.24)和(8.31±1.94);治疗前后瘢痕厚度分别为(0.44±0.18)cm和(0.28±0.12)cm;B组VSS评分分别为(10.63±2.39)和(5.13±2.52),瘢痕厚度分别为(0.33±0.06)cm和(0.17±0.04)cm;C组VSS评分为(10.83±2.15)和(9.83±2.37),瘢痕厚度为(0.38±0.10)cm和(0.30±0.07)cm。A组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5%,其余两组未见皮肤萎缩情况发生。结论予曲安奈德注射后予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新适确得乳膏外涂这种分阶段疗法可以减少皮肤萎缩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使瘢痕痊愈后在柔软度、硬度、外观方面较为接近正常皮肤,仅留有部分色素沉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下载PDF
单线态氧在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哲 张国龙 王秀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19-223,共5页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其中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被认为是光动力效应中的关键因子。1O2主要通过电子转移介导的氧化损伤对肿瘤细胞发挥作...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其中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被认为是光动力效应中的关键因子。1O2主要通过电子转移介导的氧化损伤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1O2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电子自旋共振法,分光光度计法等),明确1O2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拓展PDT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本文就PDT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机制、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1O2的深入研究及PD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态氧 光动力疗法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CXCL13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朱路得 张国龙 王秀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2-536,共5页
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是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CXCL13能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5结合,趋化CXCR5+的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CXCL13能促进恶性... 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是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CXCL13能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5结合,趋化CXCR5+的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CXCL13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但近年来部分关于CXCL13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证实CXCL13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CXCL13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3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纳米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安全性与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沛 石磊 +1 位作者 张海艳 王秀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04-412,共9页
新型纳米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研究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性及疗效评价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本文从体外细胞及在体动物两个水平综述了近年来纳米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进展,包括肿瘤靶向、细胞... 新型纳米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研究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性及疗效评价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本文从体外细胞及在体动物两个水平综述了近年来纳米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进展,包括肿瘤靶向、细胞增殖活性、动物模型肿瘤抑制率、组织病理学、光动力效应评价等方面,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加强纳米光敏剂研发中安全性及疗效评价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促进其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光动力疗法 纳米 安全 疗效
原文传递
Au_(25)(Capt)_(18)纳米簇介导近红外光触发光热-光动力抗皮肤鳞状细胞癌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沛 石磊 +6 位作者 张海艳 张付贺 文龙 杨维涛 余佳霓 王秀丽 魏志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构建Au_(25)(Capt)_(18)纳米簇介导近红外光触发光热-光动力治疗体系,并研究其对皮肤鳞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Au_(25)(Capt)_(18)纳米簇,透射电镜表征Au_(25)(Capt)_(18)的粒径、分散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Au_(... 目的构建Au_(25)(Capt)_(18)纳米簇介导近红外光触发光热-光动力治疗体系,并研究其对皮肤鳞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Au_(25)(Capt)_(18)纳米簇,透射电镜表征Au_(25)(Capt)_(18)的粒径、分散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Au_(25)(Capt)_(18)发光性能。以紫外线诱导成瘤的SKH-1皮肤鳞癌小鼠的原代鳞癌细胞为研究对象,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Au_(25)(Capt)_(18)对鳞癌原代细胞的毒性。将小鼠鳞癌原代细胞分为光热-光动力治疗组、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给予相应处理,24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处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热成像仪监测细胞温度变化评价光热效应,SOSGR单线态氧指示剂检测单线态氧产出量评价光动力效应。结果合成的Au_(25)(Capt)_(18)纳米簇,粒径2~3nm,分散均匀,在近红外光区域有强吸收。Au_(25)(Capt)_(18)在Au浓度范围为0~80μg/m L时对小鼠皮肤鳞癌原代细胞无毒;各组相应处理后,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细胞存活率为(44.30±9.30)%,显著低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温度可达(43.43±1.17)℃,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光热-光动力治疗组照光后细胞单线态氧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的相对值为(3.03±0.48),显著高于单光组、单药组、空白组(P均<0.01)。结论 808nm激光照射Au_(25)(Capt)_(18)可同时产生光热和光动力效应,对皮肤鳞癌原代细胞具有安全有效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金纳米 近红外光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抒展 王佩茹 王秀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6-310,共5页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类似的炎性细胞因子。TSLP可作用于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类似的炎性细胞因子。TSLP可作用于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就TSLP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TSLP与不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其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CCL8在疾病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倩 张国龙 王秀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即CCL8是cc趋化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与CCR1、CCR2、CCR3和CCR5受体结合,招募单核细胞、T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炎症反应、抗瘤免疫和aGVHD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即CCL8是cc趋化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与CCR1、CCR2、CCR3和CCR5受体结合,招募单核细胞、T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炎症反应、抗瘤免疫和aGVHD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CCL8的一般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免疫调节中作用可以促进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趋化因子 CCL8
原文传递
中波紫外线对皮肤免疫细胞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张付贺 吉杰 王秀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紫外线诱导皮肤免疫抑制一直是光学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中波紫外线(UVB)是引起皮肤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光谱,其对皮肤免疫细胞的作用是紫外线诱导皮肤免疫抑制的关键,皮肤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大致也可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非固有免疫细胞... 紫外线诱导皮肤免疫抑制一直是光学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中波紫外线(UVB)是引起皮肤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光谱,其对皮肤免疫细胞的作用是紫外线诱导皮肤免疫抑制的关键,皮肤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大致也可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非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包括皮肤朗格汉斯细胞(LC)、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C)、NK细胞;非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研究UVB对皮肤固有免疫细胞和非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固有免疫细胞 非固有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肿瘤来源的胞外体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14
作者 李蒙 张海艳 王秀丽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83-586,共4页
胞外体是真核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细胞膜结构的小囊泡,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间信号分子,胞外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异常分泌是恶性肿瘤的标志.胞外体与肿瘤细胞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及化疗耐药关系密切.因... 胞外体是真核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细胞膜结构的小囊泡,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间信号分子,胞外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异常分泌是恶性肿瘤的标志.胞外体与肿瘤细胞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及化疗耐药关系密切.因此,探究胞外体的形成过程、主要组成成分及肿瘤相关的胞外体在肿瘤进展、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进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体 肿瘤 信息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