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增殖及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德生 甄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浓度组(1 mg/L)、三七总皂苷中浓度组(20 mg/L)、三七总皂苷高浓度组(200 mg/L),各组给予相应浓度...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浓度组(1 mg/L)、三七总皂苷中浓度组(20 mg/L)、三七总皂苷高浓度组(200 mg/L),各组给予相应浓度药物干预,分别孵育24 h、48 h、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孵育48 h后采用EdU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孵育24 h后采用管腔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孵育48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和e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作用24 h、48 h、72 h对HUVEC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影响(P>0.05)。EdU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管腔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总皂苷中浓度组(20 mg/L)可促进HUVECs血管生成(P<0.05),而三七总皂苷低浓度组(1 mg/L)、三七总皂苷高浓度组(200 mg/L)对HUVE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中浓度组(20 mg/L)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和eNOS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总皂苷低浓度组(1 mg/L)和三七总皂苷高浓度组(200 mg/L)对VEGF和eNOS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HUVECs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三七总皂苷中浓度组(20 mg/L)可促进HUVECs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骨质疏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分级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艳敏 刘雪霏 +6 位作者 焦莉娟 尹书怡 王哲 李新霞 马志萍 杨建民 何妙侠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4-79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已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AITL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已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AITL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基因突变检测等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分组评估,分析其与临床病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62例AITL病例,男性4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64岁.滤泡树突细胞(FDC)网面积明显扩展(≥30%)40例,浆细胞显著增生(≥10%)37例,B细胞围绕血管聚集分布37例,p53高表达(≥40%)39例,Ki-67阳性指数增高(≥40%)39例,基因检测RHOA突变19例,TET2突变9例,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以上各因素均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38阳性细胞<10%、Ki?67阳性指数≥40%、RHOA及TET2突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AITL中FDC网扩展面积、浆细胞增生程度、B细胞分布模式,并结合基因突变可将AITL分为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低度恶性组进展缓慢,高度恶性组呈高度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预后 形态学 遗传学
原文传递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
3
作者 陈文莉 倪志华 +4 位作者 陈红宇 畅立圣 范德生 刘立伟 丁青薇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09-512,共4页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本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晚期患者,通过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CA125降至正常,病灶评估达到稳定,患者临床获益明显。该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稳定病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腹膜间皮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艳敏 周梅香 石瑞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912-1916,共5页
通过临床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生存状态分析对5例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EGIST)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生物学行为观察。5例EGIST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原... 通过临床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危险度评估及生存状态分析对5例原发性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EGIST)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生物学行为观察。5例EGIST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原发部位分别为大网膜、腹膜后、腹股沟、盆腔直肠阴道隔;肿瘤平均直径12.6 cm;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型3例,上皮样型1例,混合型1例;2例核分裂象>10个/50HPF,2例>5个/50HPF,1例<5个/50HPF;肿瘤破裂2例,肿瘤坏死3例;CD117阳性5例,DOG1阳性5例,CD34阳性3例;肿瘤危险度评估高危5例;3例复发/转移,1例带病生存,2例无病生存,平均生存时间40.2个月。EGIST是一种罕见肿瘤,可原发于腹股沟软组织等极罕见部位;肿瘤平均直径大于10 cm,多为高度危险,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组织学类型以梭形细胞型为主,CD117,DOG1有助于E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度分级 诊断 CD117 DOG1
下载PDF
心脏原发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娟 余永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5-276,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口齿不清,反应迟钝,胸前区隐痛及心悸气促在外地医院入院治疗。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脏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内低回声团,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因病情危重于2013年7月10日转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关键词 心脏彩超检查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原发骨肉瘤 左心房增大 口齿不清 反应迟钝 心悸气促 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娟 范德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7-1020,共4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实性占位于2018-06-19入院。一般情况良好,月经规律,无痛经,无下腹痛、腹胀。患者曾于2012年体检发现15 mm子宫肌瘤,2014年随诊彩超示13mm×14mm子宫肌瘤。入院彩超显示:子宫肌层间可见...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实性占位于2018-06-19入院。一般情况良好,月经规律,无痛经,无下腹痛、腹胀。患者曾于2012年体检发现15 mm子宫肌瘤,2014年随诊彩超示13mm×14mm子宫肌瘤。入院彩超显示:子宫肌层间可见多个低回声,2mm×1mm^15mm×12mm,子宫颈部增大,结构不清,子宫颈后壁及子宫后壁下段见高回声,向外突出,大小约133mm×94mm×51mm,边界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静脉 平滑肌瘤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AR和SKP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娟 郑唯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8期20-26,4,共8页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AR、SKP2在TNBC中的表达进行相...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AR、SKP2在TNBC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Envision法检测96例TNBC和35例乳腺腺病/纤维腺瘤中AR、SKP2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20例TNBC和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AR、SKP2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HC结果显示TNBC中AR的阳性表达率较乳腺良性病变低(P<0.05),SKP2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乳腺良性病变显著升高(P<0.05);AR、SKP2在TNB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8%、43.8%,AR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显著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AR的阳性表达率较高,AR与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级别、神经/脉管受累情况无相关性(P>0.05),SKP2与组织学级别、神经/脉管受累情况显著相关(P<0.05),组织学级别较高、神经/脉管受累的肿瘤组SKP2的阳性表达率较高,SKP2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状态无相关性(P>0.05)。AR、SKP2在TNBC中表达显著相关(P<0.05)。RT-PCR结果显示在20例TNBC中AR、SKP2的mRNA高水平表达的组织均为8例,其中AR、SKP2共同高水平表达的组织有3例;5例癌旁乳腺组织有3例AR高水平表达,SKP2均低水平表达。同时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相似的结果。结论AR在TNBC中显示较好的预后特征,SKP2在TNBC中显示较差的预后特征,提示它们在TNBC中是否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BC AR SKP2 治疗靶点 预后
下载PDF
AR、SKP2、SOX10、PD-L1及TIL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意义
8
作者 刘娟 殷丽娟 范德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目的:探索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sry-related HMG box-containing factor 10,SOX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 目的:探索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sry-related HMG box-containing factor 10,SOX10)、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切片评判109例TNBC瘤巢内TIL的比例,采用Leica Bond-Max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TNBC组织中AR、SKP2、SOX10、PD-L1的表达。分析以上各生物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结果:9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4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48个月。在TNBC中,AR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阴性(P=0.009)、肿瘤最大径<2 cm(P=0.008)相关,TIL高表达与低级别TNBC相关(P=0.007),SKP2阳性表达与神经/脉管侵犯阳性(P=0.011)、高级别TNBC相关(P=0.002),SOX10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P=0.022)、高级别TNBC(P=0.005)相关,PD-L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P=0.020)、神经/脉管侵犯阳性(P=0.006)、高级别TNBC(P=0.042)相关。生存分析显示,SKP2、SOX10阳性表达与更差的DFS(P=0.007、P<0.001)和OS(P=0.013、P<0.001)相关,TIL高表达与更好的DFS(P=0.016)及OS(P=0.004)相关。在生物表志物的联合表达中,AR+/SKP2-、AR+/SOX10-与更好的DFS(P=0.004、P<0.001)及OS(P=0.007、P=0.001)相关,SOX10+/低TIL、PD-L1+/低TIL与更差的DFS(P<0.001、P=0.008)及OS(P=0.001、P=0.002)相关,AR-/低TIL者具有更差的OS(P=0.014)。SKP2(HR=4.143,95%CI为1.578~10.875)、SOX10(HR=7.578,95%CI为2.067~27.782)的阳性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SKP2(HR=3.758,95%CI为1.400~10.084)、SOX10(HR=5.131,95%CI为1.316~20.000)及TIL(HR=0.375,95%CI为0.154~0.917)的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性别决定区Y相关的HMG盒含因子10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立伟 范德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48-4352,共5页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的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阑尾G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阑尾GCC的患者...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的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阑尾G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阑尾GCC的患者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与特殊染色检查及预后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阑尾GCC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7岁。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急性阑尾炎。病理组织学观察3例均可见阑尾GCC的经典特征: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排列成巢状,簇状、腺泡样结构,浸润阑尾肌层,直达浆膜层。1例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破坏肌纤维,伴黏液湖形成,灶区可见黏液腺癌成分存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pan、CK19、CK18、CK20、EMA、CEA、Syn、CD56、S-100阳性,CgA、CD68阴性。AB-PAS染色阳性。术后分别随访15个月、7个月和8个月,均生存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GCC临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推荐右半结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类癌 阑尾 免疫组织化学 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