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艳 沈文怡 +4 位作者 张建富 王蓉 李建勇 张苏江 陆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 目的 :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L为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 L)为对照组,检测CD15、MPO、CD34、CD14、CD56、CD68(PG-M1)、CD163在上述3组中的表达。结果 :CMML骨髓病理组织学提示33例(84.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细胞增生明显且形态异常,29例(74.4%)单核细胞增多,20例(51.3%)巨核细胞形态异常。粒细胞标记物CD15、MPO在CMM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9±7.06)%,(33.96±5.94)%,其与CML及AMo L均有统计学差异。单核细胞标记物CD14、CD56、CD68(PG-M1)及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2.51)%、(8.69±2.66)%、(13.35±4.32)%、(11.43±4.15)%,除CD56外,其余在CMML与AMo L的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原始细胞标记物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4.31±1.98%,与C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有助于CM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活检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一琼 杨晨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测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体(CIC)、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发生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结果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在观察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输血后CRP均明显升高,IgA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84.9%,与对照组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对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患者进行分析,输血前其血清(IgG、IgM)、补体C3、CIC水平异常者比例较高,PTR患者在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CIC、CRP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高输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无效输注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我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55
3
作者 黄治虎 陈宝安 +3 位作者 欧阳建 沈志祥 王彦艳 余小金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临床趋势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庆铭 王鸿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1128,共8页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是骨科大手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医生普遍认为VTE包含两个最常见且内在关联的不同类型,即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pulmonary embolism,PE)。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骨科大手术 临床医生 手术后 预防 常见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内在关联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1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岚 王焰 +5 位作者 吴文 阎骅 高晓东 俞晴 沈志祥 糜坚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两种分期系统对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及影响MM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方法182例MM患者按照Durie-Salmon(Ds)和国际分期系统(ISS)比较了生存情况,对14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了...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两种分期系统对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及影响MM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主要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方法182例MM患者按照Durie-Salmon(Ds)和国际分期系统(ISS)比较了生存情况,对14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回顾性分析了主要治疗方案(VAD样、MP/MPT、包含硼替佐米的方案等)的疗效和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等。结果Ds分期I、Ⅱ、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82、43个月,Ⅰ和Ⅱ/Ⅲ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49和43个月。Ⅰ和Ⅱ/Ⅲ期之间P值分别为0.042和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髓浆细胞数、C反应蛋白(CRP)、B2微球蛋白(β2-MG)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182例MM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2%。总中位生存期为(49.0±5.0)个月,PFS(19.0±2.1)个月,5年OS34%,10年OS19%。VAD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VAD样+Thai)的总反应率、中位Os、中位PFS明显高于单用VAD样方案(VAD样-Thai),分别为81.5%VS59.7%,(79.0±29.5)VS(37.0±4.8)个月,(24.0±6.0)VS(14.0±2.7)个月(P=0.008,0.001和0.033)。结论ISS分期较DS分期更适合我国患者,特别对于低危患者。VAD样方案联合Thai作为MM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可靠。诱导治疗加用Thai不仅可以提高总反应率,还可以延缓复发或进展,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治疗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多种口服升白药物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喜平 张翔 +4 位作者 杨红健 邹德宏 何向明 俞星飞 李永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0-865,共6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评价3种常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盐酸小檗胺片、芪胶升白胶囊、利可君片(单药、两药及三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皮下注射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156只...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评价3种常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盐酸小檗胺片、芪胶升白胶囊、利可君片(单药、两药及三药)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皮下注射治疗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156只昆明系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A组)、模型组(简称B组)、G-CSF组(简称C组),每组24只,及G-CSF加芪胶升白胶囊组(简称D组)、G-CSF加盐酸小檗胺片组(简称E组)、G-CSF加利可君片组(简称F组)、G-CSF加芪胶升白胶囊加盐酸小檗胺片组(简称G组)、G-CSF加芪胶升白胶囊加利可君片组(简称H组)、G-CSF加利可君片加盐酸小檗胺片组(简称I组)及GCSF加利可君片加芪胶升白胶囊加盐酸小檗胺片组(简称J组),每组12只。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G-CSF组作为阳性对照,将芪胶升白胶囊、盐酸小檗胺片、利可君片3种药物采用单药、单药联合G-CSF、两种或3种升白药物联合G-CSF处理模型小鼠,统计小鼠死亡率;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及血红蛋白(Hb)水平,解剖小鼠并将其重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组小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其余各组WBC均明显升高(P<0.01),J组升白细胞及PLT的效果最佳,同时可提高Hb及RBC含量(P<0.05,P<0.01)。与B组比较,E、F、G、I、J组RBC均明显升高(P<0.01);C、E、F、H、I、J组Hb均明显升高(P<0.01)。与B组和D组比较,含有盐酸小檗胺片、利可君片的组别均可提升G-CSF对红系造血的刺激能力(P<0.05,P<0.01);C、D及G组可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H组可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胸腺指数(P<0.05)。结论治疗化疗相关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的最佳方案为口服3种常用升白细胞药物联合G-CSF,推测G-CSF、芪胶升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胺片 芪胶升白胶囊 利可君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症
原文传递
2002-2006年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倪雄 沈志祥 +8 位作者 陈芳源 梁辉 汤静燕 陆凤娟 王椿 邵静波 侯健 邹善华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至1988年年发病率(0.69/10万)有所上升;其中≤17岁、18~34岁、35~59岁和≥60岁人群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1/10万、0.54/10万、0.46/10万和0.94/10万;按地区分布,崇明县的发病率为0.60/10万,低于其他地区。形态学分型:L1型占26.2%,L2型占57.4%,L3型占16.4%;免疫学分型:B细胞性占80.1%,T细胞性占19.5%,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者为20.2%。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均为t(9;22)。结论上海市ALL的发病率较前有所上升,其中在未成年患者中上升明显,地区分布中崇明县的发病率较低,提示了环境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上海 发病率 流行病学 费城染色体
原文传递
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杨 姚钰 +5 位作者 李军民 陈秋生 游建华 赵慧瑾 程澍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重新评估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125例初治DLBCL患者接受6个疗程的R—CHOP[利妥昔单抗375mg/m^2,缓慢静脉滴注,第1... 目的重新评估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125例初治DLBCL患者接受6个疗程的R—CHOP[利妥昔单抗375mg/m^2,缓慢静脉滴注,第1d;环磷酰胺750mg/m^2,静脉推注,第2d,阿霉素50mg/m^2,静脉推注,第2d;长春新碱1.4mg/m^2(最大剂量2.0mg),静脉推注,第2d,泼尼松60mg,口服,第2~6d]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反应的评估和随访。结果在入选的125例患者中,86例(68.8%)获得完全缓解(CR),16例(12.8%)获得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为81.6%,11例患者(8.8%)获得疾病稳定(SD),12例患者(9.6%)疾病进展。在单因素分析中,ECOG分级、临床分期、LDH水平、结外病变、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和巨块病变的有无均与CR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仅ECOG评分、临床分期和巨块病变对获得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8、0.0000和0.0040)。患者24个月的治疗至失败时间(TTF)、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59.7±5.3)%、(67.1±5.6)%和(77.6±5.8)%。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和结外病变对TTF、OS和DFS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其余IPI因素,包括LDH、临床分期和行为状态对OS率和TTF均有显著影响,而对DFS率无明显影响。在多因素分析中,是否获得CR是影响TTF唯一的预后因素(P=0.001),它同时影响OS率(P=0.001)。其他影响OS率的指标包括LDH水平和ECOG评分(P值分别为0.002和0.009)。巨块病变是影响DFS率的唯一重要因素(P=0.007)。结论R—CHOP方案治疗中,IPI预后积分的预后意义具有一定局限性。6个疗程治疗后获得CR和巨块病变可能是IPI外另两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国际预后指数 治疗结果 巨块病变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建霖 董丽华 +2 位作者 郭小卫 陈赛 张凯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用硼替佐米1.0~1.3mg/m2,每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0.3g/m2,每疗程的第1、4、8、11天...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用硼替佐米1.0~1.3mg/m2,每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环磷酰胺0.3g/m2,每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d,每疗程的第1~2天、第4~5天、第8~9天及第11~12天静脉滴注,每28d为1个疗程,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同时在每个疗程的开始进行骨髓细胞学、血M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28例患者都有效,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CR)8例,CR率为28%,接近完全缓解(n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轻微反应(MR)5例。②骨髓瘤细胞百分比、M蛋白含量、β2-MG含量在化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同时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带状疱疹,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环磷酰胺 地塞米松 不良反应
下载PDF
BCR-ABL阴性MPN患者CALR、JAK2及MPL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欧阳苑 乔纯 +2 位作者 王菊娟 肖丽婵 张苏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CALR、JAK2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46例BCR-ABL阴性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CALR、JAK2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46例BCR-ABL阴性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7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7例.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骨髓或外周血CALR、JAK2V617F、JAK2外显子12和MPL W515L/K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在246例BCR-ABL阴性MPN的患者中,CALR、JAK2 V617F、JAK2外显子12、MPL W515L/K突变阳性患者分别为52例(21.1%)、121例(49.2%)、0例(0)和2例(0.8%),并且这4种突变不同时出现.在PV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JAK2 V617F野生型患者,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JAK2 V617F野生型患者(均P<0.05);在ET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危险分层和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CALR突变阳性患者(均P<0.05);在PMF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高于CALR突变阳性患者(均P<0.05).结论 BCR-ABL阴性MPN的患者中,CALR突变阳性患者与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相比,骨髓增殖水平更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更低、危险分层更低,提示较好的预后,其致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增多 自发性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状况调研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慧芳 张龑莉 +7 位作者 刘晓力 朱焕玲 梁蓉 刘兵城 周励 孟力 黎纬明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5-542,共8页
目的调查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横断面研究,2020年4月末至5月中旬,以填写调研问卷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调研CML患者,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选择、目前用药、药物转换和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比例及其... 目的调查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横断面研究,2020年4月末至5月中旬,以填写调研问卷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调研CML患者,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选择、目前用药、药物转换和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933份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CML受访者的问卷可供分析,男性1683例(57.4%),中位年龄38(16~87)岁。一线选择:伊马替尼2481例(84.6%),原创性新药(原研药)1803例(61.5%)。填写问卷时用药:伊马替尼1765例(60.2%),原研药1791例(61.1%)。共1185例(40.4%)受访者曾经历TKI药物转换。1944例初发慢性期受访者TKI中位治疗45(3~227)个月,1417例(72.9%)获得≥MMR的疗效。多因素分析显示,城镇户籍(OR=0.6,95%CI 0.5~0.8,P<0.001)、≥大学学历(OR=0.5,95%CI 0.4~0.7,P<0.001)和进展期(OR=0.5,95%CI 0.3~0.8,P=0.001)受访者更少首选仿制TKI,而来自中部地区受访者比东部地区更多首选国产仿制TKI(OR=1.7,95%CI 1.4~2.0,P<0.001)。进展期受访者更多首选二代TKI(OR=5.4,95%CI 3.6~8.2,P<0.001),≥60岁受访者更少首选二代TKI(OR=0.4,95%CI 0.2~0.7,P=0.002)。诊断时处于进展期(OR=2.2,95%CI 1.6~3.2,P<0.001)、首选伊马替尼(OR=2.0,95%CI 1.6~2.6,P<0.001)、首选国产仿制药(OR=1.3,95%CI 1.1~1.6,P=0.002)、诊断距开始TKI治疗的时间更长(OR=1.2,95%CI 1.1~1.2,P<0.001)和服用TKI的时间更长(OR=1.1,95%CI 1.0~1.1,P<0.001)与药物转换比例增高显著相关。城镇户籍(OR=0.7,95%CI 0.6~0.8,P<0.001)、获≥MMR(OR=0.6,95%CI 0.5~0.8,P<0.001)和疗效未知(OR=0.7,95%CI 0.6~0.9,P=0.003)与药物转换比例低显著相关。女性(OR=1.4,95%CI 1.1~1.7,P=0.003)、城镇户籍(OR=1.6,95%CI 1.3~2.0,P<0.001)、初始服用伊马替尼(OR=1.4,95%CI 1.1~1.9,P=0.016)和TKI治疗时间更长(OR=1.2,95%CI 1.2~1.3,P<0.001)与获得≥MMR显著相关,而年龄≥60岁(OR=0.7,95%CI 0.4~1.0,P=0.047)和药物转换(OR=0.6,95%CI 0.5~0.7,P<0.001)与未获得MMR显著相关。结论截至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 社会人口学特征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物转换 治疗反应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安全性分析及随访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之茵 陈钰 +5 位作者 陈玉宝 严泽莹 王莹 李佳明 孙海敏 张苏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CLAG方案±地西他滨治疗的7... 目的:观察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CLAG方案±地西他滨治疗的7例难治、复发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收集国内关于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CLAG方案±地西他滨化学治疗(化疗)1个疗程后, 4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未缓解(non-remission,N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7例),血流感染、肠道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无化疗相关死亡。4例CR与2例NR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最终选入5篇文献进行分析,CR率在34.6%~78.8%之间,加上本研究7例患者共104例, CR患者为61例。结论:CLAG方案对难治、复发AML有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较重,但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一旦获得CR,尽快行allo-HSCT以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G方案 复发 难治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3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恺 邱录贵 +20 位作者 刘霆 侯健 黄晓军 马军 陈协群 于力 金洁 吴德沛 武永吉 孟凡义 李建勇 陈文明 王椿 王建民 黄梓伦 邹萍 娄世锋 欧阳建 周凡 杜新 沈志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以提高和改善对MM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国内22家医院332例初诊的MM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一线治疗方案中,325例患者... 目的回顾性总结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以提高和改善对MM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国内22家医院332例初诊的MM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一线治疗方案中,325例患者选择化疗,占97.9%,7例患者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占2.1%;共有197例(59.4%)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190例(96.5%)和7例(3.6%);共有92例(27.7%)患者接受了三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88例(95.7%)和4例(4.4%)。主要药物不良事件为危及生命的感染19.3%、严重贫血19.3%、深静脉血栓1.2%、血小板减少16.9%、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8.1%。结论一些传统MM治疗方案有一定疗效并适合不同患者,期待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结果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嵇虎 陈瑜 沈志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初治AML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按染色体危险分层分为好、中、差3组,χ2分析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差异;Kapla...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初治AML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按染色体危险分层分为好、中、差3组,χ2分析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11b与染色体危险分层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CD11b表达阳性是AM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有助于AML预后的判断,CD11b表达阳性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细胞表面抗原 预后
下载PDF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11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亚峰 王静 +11 位作者 顾俊 陆弘逾 许杰 刘元坊 王焰 王瑾 陈钰 陈玉宝 李佳明 郝杰 糜坚青 陈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初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瑞金北院... 目的:观察、分析初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瑞金北院、上海市北站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血液科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初诊为MM的114例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3组,组(1)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很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患者,共60例;组(2)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共20例;组(3)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患者+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共34例,统计患者接受4个疗程治疗后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后续改善情况。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65.8%,组(1)发生神经病变者49例、组(2)13例、组(3)13例。4个疗程中,若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则调整治疗方案,调整后的单个疗程的硼替佐米总剂量,利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发现组(1)、组(2)、组(3)的硼替佐米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疗效组间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2);利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发现疗效与周围神经病变间呈负相关(r=-0.383,P=0.001)。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疗效与初诊时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呈负相关(r均<-0.3,P<0.05);周围神经病变的出现与初诊时的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乳酸脱氢酶、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均<0.3,P>0.05)。加用维生素B12治疗后,能够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P=0.032)。结论:初治MM患者在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时早期出现神经病变,即预示其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该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血红蛋白、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初次诊断 硼替佐米 疗效 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成林 陈蔚 +11 位作者 姚永华 王椿 李军民 陈芳源 施菊妹 郝思国 刘澎 侯建 梁爱斌 刘立根 朱琦 韩秀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596-3599,360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骨髓衰竭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否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黎 沈志祥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262-263,共2页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近几年,淋巴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的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近几年,淋巴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的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病例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死亡年龄的58.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一线治疗
下载PDF
112例CD5阳性与15例CD5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芳 程澍 +1 位作者 翁香琴 李军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5,共2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类累积性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典型CLL表达T细胞抗原CD5,国外文献报道5%~10%CLL患者CD5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D5^-/+)。目前普遍认为,我国CLL患者在发病率、性别分布、CD5^-/+ CLL所占比例方面...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类累积性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典型CLL表达T细胞抗原CD5,国外文献报道5%~10%CLL患者CD5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D5^-/+)。目前普遍认为,我国CLL患者在发病率、性别分布、CD5^-/+ CLL所占比例方面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但缺乏大宗病例报道。CD5^-/+ CLL作为一类独特类型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在其生物学特征及疾病预后方面均具有特殊性。我们对112例CD5^+CLL和15例CD5^-CLL在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检查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5阳性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阴性 T细胞抗原 CLL 生物学特征 国外文献
原文传递
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水阳 钱樱 +3 位作者 陈钰 陈秋生 李军民 沈志祥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1期-,共3页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少见、复发、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20例少见、复发、难治性惰性NHL分别采用FMD(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7例,FC(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8例和单用氟达拉滨...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少见、复发、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20例少见、复发、难治性惰性NHL分别采用FMD(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7例,FC(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8例和单用氟达拉滨5例,按照WHO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2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8例(40%),部分缓解9例(45%),有效率为85%.Ⅲ级以上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共16例(80%),血小板减少共5例(25%),严重恶心、呕吐4例,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结论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少见、复发、难治性惰性NHL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氟达拉滨作为惰性NHL的一线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氟达拉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露馨 李啸扬 汪靖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0例纳入研究,依据患...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0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后1个月N末端B利钠肽前体值(NT-proBNP)及心衰症状分为心衰组(患者有心衰症状且NT-proBNP>125 pg/mL,45例)和非心衰组(155例),对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率为22.50%;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心衰组患者的移植前NT-proBNP值、合并肺部感染率、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率、非全相合的配型率、是否为复发难治、环磷酰胺或蒽环类联合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率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的抗排斥方案选择率均高于非心衰组,血红蛋白值低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4、1.154、1.091、0.217)。结论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特殊关注,早期干预,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特征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