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晓波 邹海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97-799,共3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视网膜疾病,可造成视力损伤、视物变形,严重者可引发黄斑裂孔。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本文主要对黄斑前膜的发病、临床表现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加强早期防治 降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导致的失明 被引量:5
2
作者 许迅 李俊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77-578,共2页
目前,糖尿病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3.66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患者9240万,居世界第一位。
关键词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早期防治 失明 人口老龄化 患病人数 生活方式 生活水 发病率
原文传递
重视和加强我国的眼科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许迅 沈胤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多年来,虽然我国的临床病例资源明显多于国际上的先进国家,但由于我国对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一直比较滞后,大大影响了我国临床规范化医疗的开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临床医学研究在医学科... 多年来,虽然我国的临床病例资源明显多于国际上的先进国家,但由于我国对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一直比较滞后,大大影响了我国临床规范化医疗的开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临床医学研究在医学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认识的加深和对临床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基于临床的研究将面临新的机遇。眼科医生既是疾病的诊治者,也是临床研究的实施者,应当注重在一线临床工作中发现临床问题,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来更新和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指导和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眼病诊疗水平,把握医学发展的客观趋势,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目前,要在眼科领域开展临床研究,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临床研究项目立项困难、临床研究的伦理学审批困难、前瞻性研究方案设计需规范、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方式有待加强等。希望有关管理部门和国内同道重视眼科的临床研究,期待更多有分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临床研究 伦理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注册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的立体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邬海翔 孙建宁 +2 位作者 夏欣 许琳 许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探讨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觉是否优于无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并且能否和间歇性外斜视一样,获得术后双眼视。方法63例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分为3组:间歇性外斜视(组1);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组2);无间... 目的探讨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觉是否优于无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并且能否和间歇性外斜视一样,获得术后双眼视。方法63例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分为3组:间歇性外斜视(组1);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组2);无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组3)。Titmus立体图检查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视。立体视≤60弧秒为双眼视,立体视≤800弧秒为粗糙立体视。眼位矫正在±8PD为成功。对三组患者术后眼位矫正率和立体视的恢复进行比较。结果第1、2、3组的眼位矫正成功率分别为79%、71%和67%(组1vs组2,P=0.826;组1vs组3,P=0.551;组2vs组3,P=1.000)。组1中25例(74%)术后获得立体视,而组2和组3中无一人获得(组1vs组2,P=0.001;组1vs组3,P=0.001)。第1、2、3组分别有34(100%)、11(79%)和5(33%)例患者获得粗糙立体视(组1vs组2,P=0.021;组1vs组3,P=0.001;组2vs组3,P=0.025)。无论是术后双眼视还是粗糙立体视的恢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均优于两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而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在粗糙立体视的恢复优于无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结论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粗糙立体视的恢复要优于无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但同间歇性外斜视相比,无论是双眼视还是粗糙立体视的恢复均较间歇性外斜视差。曾有间歇期的恒定性外斜视可能失去了最佳矫正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立体视 手术
原文传递
“代谢记忆”现象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 许迅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69-571,共3页
“代谢记忆”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如果高血糖不能及时调整到正常,即使后来血糖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其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仍然会发生发展,难以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现就“代谢记忆”... “代谢记忆”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如果高血糖不能及时调整到正常,即使后来血糖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其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仍然会发生发展,难以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现就“代谢记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代谢记忆”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抗“代谢记忆”药物等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记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子机制 预防与治疗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淑毓 许迅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疾病,非增生期的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丢失、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微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疾病,非增生期的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丢失、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微血管瘤形成,而晚期由于大量微血管异常及无灌注区的存在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保护作用 视网膜毛细血管 衍生物 视网膜新生血管 毛细血管闭塞 微循环障碍
原文传递
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8
7
作者 诸晓枫 朱剑锋 +4 位作者 邹海东 陆丽娜 赵惠娟 李强强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的 调查上海市6 ~12岁小学生视力损伤与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6所学校的4 686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和眼压检查,并记录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和眼位.结果 实际受检学生4 594人,应答率为98.0%,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者3 975人,占84.8%.双眼裸眼视力≤0.5者占14.4%(662/4 594),其中343人配戴眼镜,占51.8%.所有受检者中,任一眼裸眼视力≤0.5者1 031人,占22.4%.受检的视力损伤者中屈光不正占96.9%(999/1 031),弱视占3.6%(37/1 031).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小学生中,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分别为31.1%、4.3%和33.0%.公办学校的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女生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明显有关(年龄:OR=1.60,95% CI:1.53 ~ 1.68,P<0.01;女生:OR=1.33,95%CI:1.16~1.54,P<0.01). 结论 中国上海市小学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应注意筛查并提高小学生屈光不正的矫正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视力 屈光不正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及以上人群结膜松弛症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青松 张兴儒 +6 位作者 邹海东 彭金娟 史才财 周欢明 张桂丽 项敏泓 李轶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病史,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并确立结膜松弛症的诊断。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2225人,实际调查2110人,受检率为94.85%,其中确诊为结膜松弛症930例(1762只眼),人群患病率占44.08%。随着年龄增大,结膜松弛症患病率逐渐增高(X^2=10.44,P〈0.01)。结膜松弛症I级556例943只眼占患眼53.52%,II级246例647只眼占患眼36.72%,III级120例162只眼占患眼9.19%,IV级8例10只眼占患眼0.57%。患眼组视物模糊、视疲劳、疼痛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43.02%、10.73%、9.02%,明显高于非患病组37.02%、6.79%、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44、20.54和19.74,P值均〈0.01)。松弛结膜堆积于下眼睑部位最多见于鼻侧和颞侧(944只眼,占患眼53.58%)。患病眼的下睑缘位置最多见为角膜缘上型(2589只眼,占61.35%),下睑缘张力分类多为内翻型、内倾型(分别占7.04%和6.63%)。患病眼泪河异常的比例(87.23%)明显高于非患病眼(24.49%)(X^2=1615.81,P〈0.01)。结论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伴有明显的眼表损伤症状、体征和泪液异常。在社区人群中,结膜松弛症多为轻度的I级和II级,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是影响结膜松弛症患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数据收集 上海
原文传递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亚兰 吴星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79例(79只眼),分为2组。治疗组45...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79例(79只眼),分为2组。治疗组45例(45只眼)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34只眼)为单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患眼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以及平均球内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黄斑水肿程度均有所下降,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至6个月时,治疗组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平均打针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与单纯雷珠单抗药物治疗比较,可以在更少的球内注射次数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情况,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方丹参 雷珠单抗
下载PDF
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3~6岁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谐 邹海东 +2 位作者 何鲜桂 陆丽娜 朱剑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3~6岁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徐汇区康健街道内321例经初步筛查后视力可疑低常儿童,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手持式验光仪及睫状肌麻痹下Topcon台式验光仪检查.将所得检... 目的 探讨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3~6岁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徐汇区康健街道内321例经初步筛查后视力可疑低常儿童,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手持式验光仪及睫状肌麻痹下Topcon台式验光仪检查.将所得检测结果进行Bland-Altman相关性检验,并利用ROC曲线计算SureSight屈光不正筛选标准以进行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 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及SE均与睫状肌麻痹下Topcon验光仪所测得相应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测量结果上两者有中度(球镜度:r=0.59,P<0.05;SE:r=0.54,P<0.05)到高度(柱镜度:r=0.89,P<0.05)相关性.进一步以散瞳后Topcon测量值为金标准作ROC曲线,发现当SureSight SE测量值≤+1.13 D时,可划定为可疑近视,SE测量值≥+1.44 D时,划定为可疑远视,散光测量值≥0.88 D时,划定为可疑散光.散光、近视及远视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679、0.298及0.270.结论 3~6岁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下SureSight检测结果在散光的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协助划定可疑参考值范围,操作方便.但用于近视以及远视的筛查界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esight验光仪 儿童 学龄前 视力筛查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彦清 王若冰 +11 位作者 吴星伟 吴淑芹 陈潞 顾靑 陈佩媛 陈洁 邹聪 陈瑶 陈兰春 张玉兰 姚秋雯 姚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DR同时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者,其高发阻塞部位与单一眼底静脉阻塞部位(以颞上方最多见)有所不同;DR病人中同时发生RVO的机率(10.2%)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易合并R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易秋雪 张敬法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8-2052,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层视网膜,负责监控视网膜内微环境变化。在异常刺激下,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与视网膜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在DR中,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关键因子或多条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增强,外层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引起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视力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小胶质细胞 炎症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志 陈海冰 +1 位作者 许迅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血浆、玻璃体和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鼠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CEI治疗后则显著减少。糖尿病鼠心得安治疗后,玻璃体视网膜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ACEI治疗组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心得安治疗组,两组之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独立于它的抗高血压作用,ACEI治疗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依赖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黄斑囊样水肿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竞仰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黄斑囊样水肿是许多眼部病变的并发症,亦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可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部炎症、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其他眼内手术等。临床上主要依靠OCT及FFA联合诊断。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囊样水... 黄斑囊样水肿是许多眼部病变的并发症,亦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可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部炎症、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其他眼内手术等。临床上主要依靠OCT及FFA联合诊断。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激光、手术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本文主要对黄斑囊样水肿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 玻璃体内注射 口服药物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谢怡 许迅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15-19,共5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最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类可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慢性、进展性眼部疾病。目前,DR治疗有视网膜激光光凝、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类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等方法,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最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类可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慢性、进展性眼部疾病。目前,DR治疗有视网膜激光光凝、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类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等方法,但它们均有局限性和副作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DR相关基因标志物被发现以及基因载体得到优化,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已显示出了基因治疗在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保护视网膜血管及神经功能和改变DR相关表观基因修饰方面的作用。基因治疗具有相对长效且副作用小的优势,有望成为DR的新型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基因治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自噬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毓鹏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盘生理性凹陷扩大、视野缺失为特征的进行性视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损伤的确切病变尚未明确.自噬是人体内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它在降解和循环利用受损细胞器,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在维持...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盘生理性凹陷扩大、视野缺失为特征的进行性视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损伤的确切病变尚未明确.自噬是人体内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它在降解和循环利用受损细胞器,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对自噬与青光眼的关系研究提示我们,自噬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转归过程中发挥双刃剑作用,体内有多条代谢通路对自噬过程进行调控,深入理解并利用自噬作用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自噬在高眼压、视神经纤维层损伤、视盘重塑、异常蛋白清除以及免疫反应等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生理 青光眼 神经变性疾病/生理病理 信号通路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秀虹 卢建民 +3 位作者 邵明阳 张珍珍 孙晓晶 马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 CMV-ScriptNotch1和p 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 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 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人RVECs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 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彦清 童念庭 +11 位作者 王佳 邹聪 黄骁倩 陈潞 杨珺 陈佩媛 陈洁 蔡桂娣 刘明芳 李金娣 张志杰 吴星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准来评价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研究人群弱视的分布情况。结果按照2011年的弱视诊断标准,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0.91%,显著低于按照1996年弱视诊断标准所计算出的63.52%的弱视患病率(MeNemar检验统计值为8320,P〈0.01)。在所有弱视患儿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72.7%,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4.5%.斜视性弱视占9.1%,形觉剥夺性弱视占3.6%。4-5岁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较高(X^2=27.52,P〈0.01),而不同性别间弱视患病率没有差异(X^2=0.41,P〉0.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和形觉剥夺。新的诊断标准将年龄纳入了学龄前儿童的弱视诊断中,考虑到了幼儿视力发育规律在弱视诊断中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弱视诊断扩大化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弱视 横断面研究 小地区分析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被引量:6
19
作者 宫媛媛 俞素勤 +4 位作者 王泓 王卫峻 朱萍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1wk后改为丹参片,3片,po,tid,连续服用11wk。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视网膜电流图的动态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wk4,8末,迈之灵组视力提高优于丹参组(P<0.05,P<0.01)。治疗wk4末,迈之灵组渗出、出血吸收率61%,高于丹参组的28%(P<0.05);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治疗wk12末,迈之灵组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b波振幅及b/a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2组有差异(P<0.05,P<0.01);迈之灵组总有效率91%,丹参组56%,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早期疗效优于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七叶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电描记术 迈之灵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