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植入颧种植体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薄芳 顾蔚 +2 位作者 凌晓婉 吴轶群 王跃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分析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颧种植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8例全麻术下实施颧种植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口腔卫生、环境准备等全面评估;术中熟练医护手术操作配合;术后在颧... 目的 :分析重度牙周炎患者拔牙同期颧种植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8例全麻术下实施颧种植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口腔卫生、环境准备等全面评估;术中熟练医护手术操作配合;术后在颧种植体创面观察,疼痛、冰敷护理,饮食指导,出院随访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8例患者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未出现伤口裂开和切口出血。出现Ⅱ级疼痛1例,面部中度肿胀1例。术后48 h内患者完成上颌义齿的临时修复,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度牙周炎拔牙同期颧种植患者,开展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种植 围术期护理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18
2
作者 邓刚 李晓光 +1 位作者 何悦 于德栋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总结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9例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采用SAS9.0软件包,运用Kaplan-Me... 目的 :总结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9例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采用SAS9.0软件包,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39例患者中,女14例(35.89%),男25例(64.10%);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45岁)。对其中26例(66.66%)采用腮腺全叶切除术治疗,11例(28.21%)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2例(5.13%)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6例患者因肿瘤黏连面神经,手术中予以部分切除。主要并发症为暂时性面瘫(29例,74.36%)及Frey综合征(9例,23.08%)。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其中3例再次复发。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建议采用浅叶或全叶切除术。神经往往与复发病灶关系密切,术中易造成神经损伤,必要时需要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 手术 面神经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下颌骨骨髓源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旭辉 张鹏 +5 位作者 杨屹羚 徐弘远 龚心怡 周巳入 江凌勇 代庆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于下颌骨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雌性大鼠下颌骨BMMs。通过CCK-8分析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于下颌骨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雌性大鼠下颌骨BMMs。通过CCK-8分析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葛根素对BMMs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RANKL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化学染色及q-PCR分析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相关基因的改变。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活细胞数无显著差异,100μmol/L组活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RANKL可诱导BMMs形成多核破骨细胞。10 nmol/L、100 nmol/L及1μmol/L葛根素组破骨细胞数目及破骨细胞面积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q-PCR分析发现,10 nmol/L、100 nmol/L及1μmol/L葛根素组NFATc1、C-fos、TRAP及CTSK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可抑制下颌骨BMMs破骨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为葛根素应用于下颌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骨质疏松 下颌骨骨髓源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硅橡胶印模与口内扫描印模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晶 孙潇帅 +4 位作者 张若彤 王宝 邬春兰 叶丽娟 于德栋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本科实习医师制取硅橡胶印模及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的教学实践,对比2种取模方式的操作时间、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等。方法:6名本科实习医师分别作为医师和患者进行取模练习,由专人记录操作时间,并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通过本科实习医师制取硅橡胶印模及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的教学实践,对比2种取模方式的操作时间、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等。方法:6名本科实习医师分别作为医师和患者进行取模练习,由专人记录操作时间,并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取模时间、学习总时间、总体舒适度方面,硅橡胶印模优于口内扫描印模,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硅橡胶取模,患者的就诊体验更好。采用口内扫描印模技术,需要医师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实习医师可以更好地学习到不同取模方式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印模 口内扫描印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颧种植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宝鑫 汪文颖 吴轶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机器人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方兴未艾,采用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种植窝洞的精准预备及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使种植手术更加稳定、精准、个性化及有预见性。颧种植手术作为口腔种植领域内的复杂手术,由于其路径长、毗邻解剖结构复杂、... 机器人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方兴未艾,采用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种植窝洞的精准预备及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使种植手术更加稳定、精准、个性化及有预见性。颧种植手术作为口腔种植领域内的复杂手术,由于其路径长、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视野不足等原因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颧种植手术对种植精度有更高的要求。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颧种植手术,似乎是提高颧种植手术精度及可预见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颧种植手术机器人的构成、原理、研发及临床应用现状,并就颧种植手术机器人的设计优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 机器人手术 颧骨 无牙颌
下载PDF
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李欣 +4 位作者 秦兴军 王良 郭兵 于淼 徐立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6-10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住院的病例,共149例,根据ALTF制备及供区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阔筋膜上ALTF)37例,关创时将阔筋膜对位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加压包扎;第2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阔筋膜下ALTF)66例,术后因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配合绷带加压包扎;第3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 46例,术后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大腿供区积液发生情况。结果:大腿供区术后积液总的发生率为10.07%,其中第1组积液发生率为0.00%,第2组积液发生率为10.61%,第3组积液发生率为17.3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较阔筋膜下制备ALTF的供区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供区术后积液的发生率。对已制备阔筋膜下ALTF的病例,对大腿供区进行加压包扎,可起到降低供区积液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股前外侧皮瓣 大腿供区 积液
下载PDF
48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颌面骨形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豪伟 王凤 +3 位作者 黄伟 周文洁 王跃平 吴轶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 :了解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ectodermal dysplasia,ED)患者的颌面部发育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ED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头颅侧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23例,除缺牙外,累及≥2种外胚... 目的 :了解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ectodermal dysplasia,ED)患者的颌面部发育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ED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头颅侧位X线片。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23例,除缺牙外,累及≥2种外胚层组织;第2组25例,除缺牙外,仅累及1种外胚层组织。比较2组病例的缺牙数及颌面骨形态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第1组缺牙数显著多于第2组(22.3±5.8∶12±6.6,P<0.05)。在女性患者中,第1组滞留乳牙数显著多于第2组(8±4∶2.4±2.7,P<0.05)。2组患者的上颌骨长度减少(ANS-Ptm减小)且位置后缩(S-Ptm、SNA、NA-PA减小),下颌骨前突(NP-FH增大)、颏部前突(Y轴角减小),下颌骨长度(Co-Po)及位置(S-Co)相对正常,骨性Ⅲ类错(ANB<0),全面高降低(NMe减小)。在男性患者中,第1组较第2组的SNA、NA-PA、ANS-Ptm、S-Ptm、Y轴角显著减小(P<0.05),NP-FH显著增大(P<0.05)。结论:ED患者颌面骨形态表现为上颌骨长度减少及位置后缩,下颌骨长度和位置相对正常,下颌骨前突、颏部前突、骨性Ⅲ类错和全面高降低。ED患者颌面骨形态异常的严重程度与缺失的恒牙数呈正相关,滞留的乳牙可能会促进颌面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缺牙 上颌骨 下颌骨
下载PDF
颧种植技术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歆妍 周文洁 +4 位作者 王凤 黄伟 王震 曲行舟 吴轶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颧种植技术重建上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9年12月单侧或双侧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修复重建患者,评估颧种植体留存率、上部修复体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患... 目的·评估应用颧种植技术重建上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9年12月单侧或双侧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修复重建患者,评估颧种植体留存率、上部修复体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患者语音及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患者对修复重建后面型的满意度等。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69枚颧种植体、15枚常规种植体,上颌骨缺损侧植入颧种植体平均每例1.6枚(39/25)。上部赝复体多采用杆卡、磁性固位体、Locator®等方式进行固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年,颧种植体留存率达94.2%(65/69)。术后修复体封闭了口鼻腔交通,患者均恢复清晰语音,进食流质类饮食无渗漏,咀嚼功能改善明显;患者对术后面型较为满意。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颧区皮肤瘘管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生。结论·颧种植技术可作为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恢复面中1/3形态和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体 上颌骨缺损 重建 留存率
下载PDF
严重先天缺牙患者双侧双颧种植可行性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莎敏 喻康 +3 位作者 王豪伟 黄伟 王凤 吴轶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缺牙患者选择双侧双颧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对21例严重先天缺牙患者行双侧双颧种植设计,测量虚拟植入的颧种植体在颧骨段影像学水平上的种植体-骨接触值(radiographic bone-to-implan...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缺牙患者选择双侧双颧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对21例严重先天缺牙患者行双侧双颧种植设计,测量虚拟植入的颧种植体在颧骨段影像学水平上的种植体-骨接触值(radiographic bone-to-implant contact, rBIC)。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完成双侧双颧种植设计,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22.8±5.3)岁。共虚拟植入80颗颧种植体,平均颧骨段rBIC为(13.85±3.29) mm。40颗近中颧种植体和40颗远中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BIC分别为(13.80±3.74) mm和(13.90±2.81) mm(P>0.05);男性近中颧种植体和远中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BIC分别为(14.21±4.08) mm和(14.31±3.18) mm,略大于女性的(13.18±3.18) mm(P>0.05)和(13.29±2.10) mm(P>0.05)。15颗窦外型、46颗窦壁型和19颗窦内型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 BIC分别为(16.27±2.95)、(13.87±3.10)和(11.88±2.78) mm,窦外型与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侧双颧种植对严重先天缺牙患者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案,颧种植体能获得满意的颧骨段rBIC,为义齿受力提供稳定的支持和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双侧双颧种植 种植体-骨接触
下载PDF
种植修复体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刘晶 吴轶群 +3 位作者 李洁 曹舒舒 毕帆 叶丽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种植修复体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有种植修复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无种植修复... 目的回顾性分析种植修复体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有种植修复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无种植修复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放疗方式、强调放疗模式及放疗剂量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放疗方式、调强放疗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0.41,均P>0.05)。两组患者各部位放射剂量及热点百分剂量值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种植修复体的存在不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原文传递
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基因突变分析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凯 喻康 +3 位作者 王凤 黄伟 孙媛元 吴轶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寻找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收集8例ED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抽提,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 目的:寻找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收集8例ED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抽提,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者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质检合格后,从中筛选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利用软件对筛选的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预测,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对基因突变致病性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所有样本全外显子测序有效率(effective rate)均为97.5%以上,错误率(error rate)均小于0.03%,Q20所占比例大于97.0%,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均为90×以上,提示测序数据质量良好。经筛选后,共发现3个可能致病的EDA基因点突变:c.959A>G,c.1073A>G,c.1001G>A,数据库比对显示其均为罕见变异,软件预测均为致病性突变。免疫荧光实验发现3个EDA突变可导致p65蛋白核移位减少,双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表明3个EDA突变可导致NF-κB通路活性降低。结论:本研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在ED患者基因组中发现了EDA突变,并对突变致病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为进一步理解E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全外显子测序 NF-ΚB通路 功能验证
下载PDF
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验证
12
作者 龚心仪 黄湘如 +5 位作者 周巳入 杨屹羚 徐弘远 金安婷 代庆刚 江凌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运用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构建诱导型条件性Stat3基因敲除小鼠并验证其敲除效率。方法:通过Stat3fl/fl与Col1 creERT2基因型的C57小鼠多代杂交,构建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敲除小鼠Stat3Col1ERT2。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 目的:运用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构建诱导型条件性Stat3基因敲除小鼠并验证其敲除效率。方法:通过Stat3fl/fl与Col1 creERT2基因型的C57小鼠多代杂交,构建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敲除小鼠Stat3Col1ERT2。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加入4-羟基他莫西芬(4-OT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在m RNA与蛋白水平分别体外验证Stat3敲除效果。于小鼠腹腔注射他莫昔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上颌牙槽骨区域STAT3的表达,以体内验证敲除效果。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tat3Col1ERT2小鼠BMSCs体外加药诱导敲除后,STAT3的m 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蛋白表达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tat3Col1ERT2小鼠体内上颌牙槽骨区域成骨细胞的STAT3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诱导型成骨细胞特异Stat3基因敲除小鼠,使基因敲除可受观察者时空调控,为今后正畸牙移动、颌骨牵引成骨、颌骨骨折等牙槽骨改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成骨细胞 诱导型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 他莫西芬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与修复材料的发展历程与挑战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轶群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全口种植修复已成为牙列缺失患者理想的修复方式。种植体支持的修复方式在咀嚼、发音、美观和舒适度等方面均体现出优越性。研究显示,种植体支持的全口固定上部修复体5年...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全口种植修复已成为牙列缺失患者理想的修复方式。种植体支持的修复方式在咀嚼、发音、美观和舒适度等方面均体现出优越性。研究显示,种植体支持的全口固定上部修复体5年和10年累积留存率分别达到了98.61%和97.25%[1]。口腔种植的长足发展与种植体材料、上部修复材料密切相关。种植体材料会影响负载时机、成骨质量和治疗周期。上部修复材料对修复后并发症、咀嚼效能、美观及长期留存率等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牙列缺失 无牙颌 修复材料 留存率 修复体 咀嚼效能 种植修复
下载PDF
下颌骨前突患者下颌管走行及临床价值探讨
14
作者 叶丽娟 薄芳 +1 位作者 刘晶 王跃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正常人群和下颌骨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轨迹,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操作时避开重要神经血管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骨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正常人群和下颌骨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轨迹,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操作时避开重要神经血管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骨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使用CBCT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分为5个平面,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前突患者自下颌支到下颌角前部逐渐增厚,继续至下颌第一磨牙区逐渐变薄。下颌神经管的内外径自下颌支到下颌体部逐渐变细。颊侧骨皮质厚度自下颌支区域逐渐增厚,到下颌体部继续变薄。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管的对比分析显示,骨髓腔宽度与下颌支厚度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BCT能够精确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骨前突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下颌支厚度的差异主要由颊侧骨髓腔宽度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管 锥形束CT 下颌骨前突
下载PDF
取骨方式对自体骨活性及在引导骨再生术中成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干嘉雯 窦嘉琪 +2 位作者 徐陈词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8-63,共6页
临床牙槽骨缺损可以采用各类骨增量材料进行修复重建,但对于骨缺损大的区域,获取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自体骨是获得良好成骨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制取自体骨屑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通过手持器械如骨凿、刮骨器取骨,采用机用旋转器械如取... 临床牙槽骨缺损可以采用各类骨增量材料进行修复重建,但对于骨缺损大的区域,获取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自体骨是获得良好成骨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制取自体骨屑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通过手持器械如骨凿、刮骨器取骨,采用机用旋转器械如取骨环钻、超声骨刀、骨吸引收集器等。文章总结了不同取骨方法所获得自体骨的活性及成骨效能,希望为临床引导骨再生取骨时使用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以获得最佳骨诱导效果,提高骨重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自体骨 细胞活性 取骨技术
下载PDF
微振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金安婷 张鹏 +1 位作者 杨屹羚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 微振动是指系统相对平衡位置幅度很小的周期性偏离,而高频率、低振幅的微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骨骼系统细胞的作用力与肌肉运动时对骨骼产生的力学刺激相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力学敏感细胞,存在于骨髓基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BMSCs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对力学刺激做出适应性应答。LMHFV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探明其机制有助于将微振动应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成骨不全症、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以及正畸牙移动的加速等方面。综述微振动对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微振动刺激下BMSCs的力学生物学改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机械刺激 信号传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