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提取花椒籽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朱刚 赵启政 +1 位作者 赵煜 于长青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4期24-26,共3页
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亚临界萃取花椒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萃取工艺中的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花椒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当原料粒度为40目、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次数为2次时,花... 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亚临界萃取花椒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萃取工艺中的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花椒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当原料粒度为40目、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次数为2次时,花椒籽油的提取效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亚临界 萃取工艺条件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花椒油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卓涛 王燕 +2 位作者 王延云 廖化针 胡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研究2种生产工艺生产的花椒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对花椒油(油浸法和萃取法)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其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油浸法和萃取法花椒油分别鉴定出17种和25种挥发性成分,其... 研究2种生产工艺生产的花椒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对花椒油(油浸法和萃取法)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其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油浸法和萃取法花椒油分别鉴定出17种和2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1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2种花椒油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都是右旋萜二烯,但相对含量相差近1倍;花椒油(油浸法)≥4%的挥发性成分有4种,占总含量的92.5%,花椒油(萃取法)≥4%的挥发性成分有6种,占总含量的89.32%;油浸法和萃取法花椒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都是由烯类、醇类及酯类组成,但比例有明显差异;花椒油(萃取法)的挥发性成分中还存在少量酸类(0.29%)、醛类(0.82%)、腈类(0.95%)及苯类(0.33%)。油浸法和萃取法花椒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是影响花椒油感官品质的因素,因此可将花椒油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作为评定花椒油品质的指标,也可将其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花椒籽油与花椒油风味及综合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玉兰 李锦 +1 位作者 王格平 孙国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95-201,共7页
以新鲜花椒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得花椒籽毛油,对毛油进行精炼得花椒籽精炼油,检测花椒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酸价、过氧化值、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及感官评价,并与8个市售花椒油的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鲜花椒籽压榨和浸... 以新鲜花椒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得花椒籽毛油,对毛油进行精炼得花椒籽精炼油,检测花椒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酸价、过氧化值、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及感官评价,并与8个市售花椒油的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鲜花椒籽压榨和浸出毛油酸价(以KOH计)分别为5.94、7.37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1.13、0.59 mmol/kg,明显优于贮存不当的花椒籽所制取的毛油,精炼花椒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达到GB/T 22479—2008《花椒籽油》中一级油指标要求;花椒籽油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为7.82~9.80 mg/g,达到并明显优于DBS 51/008—2019《花椒油》中对应指标大于等于2.0 mg/g的要求,也在8个市售花椒油酰胺类化合物含量7.92~19.11 mg/g范围之内;花椒籽油和花椒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烯烃类化合物,其次为醇类;2种油脂的感官评价均呈现明显的麻味和辛辣味。新鲜压榨花椒籽油与作为风味油或调味油的商品花椒油相比,无论是在反映花椒油特征的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方面,还是感官评价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一致性。新鲜花椒籽压榨油香味浓郁、麻味强烈,可以作为优良的花椒籽风味油开发应用,这对实现花椒籽高值化加工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花椒油 酰胺类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花椒精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狄科 石雪萍 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花椒在我国栽培面积大,产量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花椒精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功能,现就20年来花椒精油的提取方法、化学组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花椒精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花椒油和花椒籽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晴文 彭郁 +2 位作者 李茉 温馨 倪元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花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历史。近年来,消费者对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花椒系列产品的开发,对花椒油和花椒籽油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花椒油和花椒... 花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历史。近年来,消费者对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花椒系列产品的开发,对花椒油和花椒籽油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花椒油和花椒籽油分别是以花椒果皮和花椒籽为原料制备的产品,花椒油根据制备方式不同分为花椒调味油、花椒精油和花椒油树脂。花椒籽油的主要制备方式为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综合创新花椒中脂肪的精深加工技术,拓宽花椒食用、药用等范围,是实现花椒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花椒油 花椒籽油 提取技术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浸提工艺 被引量:9
6
作者 牛欣欣 祝瑞雪 +3 位作者 赵志峰 何学云 谷学权 闫志农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新鲜汉源红花椒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常温浸提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研磨速度和浸提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油中的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 以新鲜汉源红花椒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常温浸提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研磨速度和浸提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油中的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油常温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g/m L),研磨速度为43 r/min,浸提时间为17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的平均提取率为1.127 461%,理论预测值为1.129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常温浸提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QuEChERS-三重四级杆气质法测定花椒油中抗氧化剂 被引量:8
7
作者 景赞 刘超 +1 位作者 胡丹 刘晓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建立气质联用同时检测花椒油中BHA,BHT,TBHQ的方法。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提取待测成分,QuEChERS方法进一步净化,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离子,建立气质联用方法。结果:在0~0.4g/kg测定范围内,加标样品回收率为80.8%~107.9%,精密度为0.... 目的:研究建立气质联用同时检测花椒油中BHA,BHT,TBHQ的方法。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提取待测成分,QuEChERS方法进一步净化,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离子,建立气质联用方法。结果:在0~0.4g/kg测定范围内,加标样品回收率为80.8%~107.9%,精密度为0.8%~1.4%,检出限为0.2~1.0mg/kg。结论:该方法通过QuEChERS净化,减少了基质干扰,缩短了检测时间,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良好,可以应用于花椒油中抗氧化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QUECHERS 气质联用 抗氧化剂
下载PDF
花椒油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晴文 彭郁 +2 位作者 李茉 温馨 倪元颖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4,共12页
花椒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药用和食用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辛香和刺激的麻感,花椒长时间以来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开发利用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例如干花椒粒、花椒粉、复合调味料和花椒油等;其... 花椒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药用和食用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辛香和刺激的麻感,花椒长时间以来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开发利用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例如干花椒粒、花椒粉、复合调味料和花椒油等;其活性成分入药较少,在生物活性领域的研究以花椒油为主,且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总结花椒油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花椒油的抑菌、抗氧化、抗炎镇痛、抗癌、治疗神经疾病等生物活性及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花椒精深加工及其在药用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抑菌 抗氧化 生物活性 应用推广
下载PDF
正交方法萃取花椒油优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牟淑杰 邓书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23-125,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法,以花椒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花椒粉粒度、萃取压力、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花椒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花椒粉粒度为6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0 h,萃取温度40℃,CO2流量40 ... 采用超临界CO2法,以花椒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花椒粉粒度、萃取压力、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花椒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花椒粉粒度为6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0 h,萃取温度40℃,CO2流量40 L/h。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7.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流体 正交试验 花椒油 萃取
下载PDF
不同产地花椒油的麻感差异分析
10
作者 王彦云 《现代食品》 202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区别秦安花椒、武都花椒、汉源花椒、韩城花椒、茂汶花椒、金阳花椒、江津花椒和洪雅藤椒8种花椒油的麻感属性差异。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对花椒油的刺激感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种花椒油样品所有麻感之间... 目的:区别秦安花椒、武都花椒、汉源花椒、韩城花椒、茂汶花椒、金阳花椒、江津花椒和洪雅藤椒8种花椒油的麻感属性差异。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对花椒油的刺激感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种花椒油样品所有麻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金阳花椒样品的麻木感、振动感和垂涎感表现突出,韩城花椒样品表现最弱;江津花椒样品灼热感表现突出,强度达到了5.39;洪雅藤椒样品的苦味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结论:不同产区8种花椒油样品麻感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定量描述分析法能够有效区分花椒油的麻感属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麻感差异 食品
下载PDF
三种调味油对红酸汤烹调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文莹 刘臻 +2 位作者 杨旭芹 陈江碧 谌小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79,84,共4页
红酸汤是一种发源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广受海内外食客青睐的酸味调味品,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添加调味油对红酸汤烹调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文章拟对此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添加少量(≤0.1g调味油/g红酸汤)调味油(木姜子... 红酸汤是一种发源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广受海内外食客青睐的酸味调味品,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对添加调味油对红酸汤烹调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文章拟对此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添加少量(≤0.1g调味油/g红酸汤)调味油(木姜子油、花椒油(汉源)或芝麻油)在1000W下烹调30min对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按0.15g木姜子油/g红酸汤、0.2g花椒油(汉源)/g红酸汤或0.15g芝麻油/g红酸汤添加调味油在1000W下烹调30min能够显著降低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P<0.05),可能转化为更多顺式番茄红素,对健康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全反式番茄红素 芝麻油 花椒油 木姜子油
下载PDF
水杨醛交联壳聚糖构筑新型壁材包囊花椒油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洪玲 崔维真 +2 位作者 刘强 周晨阳 刘长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9-204,共6页
该研究以水杨醛和壳聚糖的席夫碱反应产物为壁材,花椒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得到花椒油微胶囊产品(Zanthoxylum bungeanum oil microcapsule, ZBOM),表征ZBOM的结构、形貌和粒径并测定了产品的热稳定性,同时探究了壁芯质量比、乳化剂... 该研究以水杨醛和壳聚糖的席夫碱反应产物为壁材,花椒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得到花椒油微胶囊产品(Zanthoxylum bungeanum oil microcapsule, ZBOM),表征ZBOM的结构、形貌和粒径并测定了产品的热稳定性,同时探究了壁芯质量比、乳化剂质量浓度和蠕动泵进料速度3个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SA-CS壁材通过物理作用包埋花椒油,成功制得球形花椒油微胶囊。优化后工艺为:壁芯质量比1∶0.75,乳化剂质量浓度1.95 g/L,蠕动泵进料速度300 mL/h,此条件下包埋率为(67.2±0.6)%。ZBOM成囊效果好,囊壁光滑,无粘连现象,具有一定热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微胶囊壁材的选择,有望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杨醛 花椒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 包埋率
下载PDF
炒制法提取花椒麻味物质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茜 张国军 邵威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4期86-92,共7页
以干青花椒为原料,采用炒制法制备花椒油。以羟基-β-山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花椒油炒制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分析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花椒含水量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以干青花椒为原料,采用炒制法制备花椒油。以羟基-β-山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花椒油炒制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分析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花椒含水量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羟基-β-山椒素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准确可靠,起始温度、终止温度、花椒含水量和炒制时间对响应值均有显著影响。炒制花椒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温度141℃、终止温度150℃、炒制时间6 min、花椒含水量61%,在此条件下花椒油中的羟基-β-山椒素平均提取率为88.81%,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羟基-β-山椒素 炒制 响应面优化 提取率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OAV分析不同产区花椒炸花椒油的关键香气物质 被引量:34
14
作者 高夏洁 高海燕 +4 位作者 赵镭 史波林 张璐璐 汪厚银 钟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18个共有组分),包括22种烃类、17种醛酮类、9种醇类、5种酯类及2种其他物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芳樟醇、桉叶油醇、月桂烯、柠檬烯等是花椒油中的关键香气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花椒油原料分类的有效判别模型,筛选出8种关键差异性风味物质,分析为水芹烯、罗勒烯、芳樟醇、桉叶油醇、乙酸芳樟酯、(-)-β-蒎烯、p-伞花烃及月桂烯。根据香气物质可将17种花椒油的原料分为4组,产区及品种是花椒油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HS-SPME-GC-MS结合OAV分析关键香气物质对市售花椒油品质评价及产地区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花椒油 关键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不同产区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下载PDF
鲜花椒油和干花椒油麻味物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志峰 祝瑞雪 +4 位作者 高鸿 何强 何学云 谷学权 闫志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比研究了汉源鲜花椒油和干花椒油中的麻味物质。采用植物油热浸提法制备花椒油,再利用甲醇提取麻味组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麻味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鲜花椒油主要含有的麻味物质为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 对比研究了汉源鲜花椒油和干花椒油中的麻味物质。采用植物油热浸提法制备花椒油,再利用甲醇提取麻味组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麻味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鲜花椒油主要含有的麻味物质为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γ-异山椒素、花椒素、异花椒素和四氢花椒素,而干花椒油除了含有上述7种麻味物质外,还含羟基-ε-山椒素。其中羟基-α-山椒素为2种花椒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为61.31%和45.30%。干花椒油中羟基-β-山椒素和羟基-γ-异山椒素的相对含量要比鲜花椒油高,而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γ-山椒素则低于鲜花椒油。研究结果为不同原料所得花椒油的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花椒油 干花椒油 麻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产区花椒油的椒麻感官特性及物质组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夏洁 钟葵 +4 位作者 赵镭 高海燕 史波林 汪厚银 王思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1-287,共7页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感官评价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椒油麻感强度的时间动态曲线和呈麻物质含量及组成,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感官评价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椒油麻感强度的时间动态曲线和呈麻物质含量及组成,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呈麻物质组成差异显著(P<0.05),甘肃伏椒、棉椒及四川茂县、汶川的花椒油样品聚为1类,四川南椒的花椒油样品聚为1类,陕西、山西、河北大红袍聚为1类,山东莱芜大、小颗粒未知品种花椒制取的花椒油聚为1类。相关研究旨在为花椒油麻感风味数据库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为市售花椒油依据麻感特征产地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炸花椒油 不同产区 时间-强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E-Nose结合GC-MS分析两种花椒精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杜云霄 袁小钧 +3 位作者 蔡雪梅 易宇文 邓静 乔明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对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利用电子鼻联合气质及抑菌实验,为花椒精油在食品行业的保鲜利用及研发新型食品抑菌复配剂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GC-MS、电子鼻测定两种花椒精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做出比... 对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利用电子鼻联合气质及抑菌实验,为花椒精油在食品行业的保鲜利用及研发新型食品抑菌复配剂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GC-MS、电子鼻测定两种花椒精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做出比较和分析;通过打孔法、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两种花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GC-MS有11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被检出,红、青花椒精油分别被检出74种、65种,且有28种为共有成分,分别为萜烯类、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杂环化合物及其他类共9类,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萜烯类和醇类、萜烯类和其他类;红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00,2.50 mg/mL,青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25,2.50,2.50 mg/mL。两种花椒精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及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含量上差异较小,故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可以通过复配使其抑菌达到较优效果;青花椒精油对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红花椒精油,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却小于红花椒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花椒精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花椒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欧阳辉 余佶 +1 位作者 陈功锡 张永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花椒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花椒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 利用响应面法对花椒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花椒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花椒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5 min,花椒籽油提取率可达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花椒精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钤 郭川川 +2 位作者 张峰轶 杨壹芳 熊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1-206,共6页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E)及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花椒精油。以花椒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SFE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比分析SDE和SFE花椒精油的香气成分。结...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E)及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花椒精油。以花椒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SFE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比分析SDE和SFE花椒精油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3次、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0∶2.0(g∶mL)。在此优化条件下,SFE花椒精油得率为15.11%,为SDE精油得率的3.7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烯烃类20种、酯类8种、醇类8种、醛类3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酮类2种、萜类1种、酸类1种和萘类1种。SDE和SFE分别检出37种、40种挥发性物质,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组成相似,SFE精油得率较SDE高且留香型持久,是提取花椒精油的有效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花椒精油 萃取工艺 风味分析
下载PDF
花椒风味油的制取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锦 刘玉兰 +1 位作者 徐晨辉 郭姗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1,共8页
以花椒果皮为原料,采用大豆油热浸法制取花椒风味油。以花椒风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取工艺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椒风味油和大豆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以花椒果皮为原料,采用大豆油热浸法制取花椒风味油。以花椒风味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取工艺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椒风味油和大豆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制取花椒风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20 min、花椒果皮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制取的花椒风味油香气浓郁、麻味足、色泽好且感官评分最高,其酸价(KOH)为0.40 mg/g,过氧化值为5.07 mmol/kg,感官评分为9.1。花椒风味油中维生素E总量为1869.86 mg/kg,远高于大豆油中的742.07 mg/kg;甾醇含量相较于大豆油几乎不变;脂肪酸组成与大豆油的基本相同;花椒风味油中共鉴定出9类8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大豆油中共鉴定出8类2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花椒风味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是烯烃类和醇类(相对含量86.99%),大豆油中主要是烯烃类和醛类(相对含量87.26%);花椒风味油中醇类18种,占总量的40.97%,大豆油中醇类仅1种,占总量的1.74%;花椒风味油中醛类物质含量仅为1.91%,而大豆油中醛类物质含量为1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果皮 热浸法 花椒风味油 酸价 过氧化值 挥发性风味成分 感官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